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高三数学知识,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

  • 数学
  • 2023-04-23
目录
  • 高中数学知识大全pdf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免费
  •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
  • 高三数学学的什么内容
  •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文档

  • 高中数学知识大全pdf

    与高一高二不同之处在于,此时复习力学部分知识是为了更好的与高考考纲相结合,尤其水平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此时需要进行查漏补缺,但也需要同时提升能力,填补知识、技能的空白。下滑源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以供大家参考!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排列

    1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排列。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Amn.

    2排列数的公式与性质

    (1)排列数的公式:Amn=n(n-1)(n-2)…(n-m+1)

    特例:当m=n时,Amn=n!=n(n-1)(n-2)…×3×2×1

    规定:0!=1

    二、组合

    1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mn表示。

    2比较与鉴别

    由排列与组合的定义知,获得一个排列需要“取出元素”和“对取出元素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两个过程,而获得一个组合只需要“取出元素”,不管怎样的顺序并祥让败成一组这一个步骤。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组合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排列不仅与选取谨颤的元素有关,而且还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因此,所给问题是否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是判断这一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的理论依据。

    三、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1.计数原理知识点

    ①乘法原理:N=n1·n2·n3·…nM(分步)②加法原理:N=n1+n2+n3+…+nM(分类)

    2.排列(有序)与组合(无序)

    Anm=n(n-1)(n-2)(n-3)-…(n-m+1)=n!/(n-m)!Ann=n!

    Cnm=n!/(n-m)!m!

    Cnm=Cnn-mCnm+Cnm+1=Cn+1m+1k?k!=(k+1)!-k!

    3.排列组合混合题的解题原则:先选后排,先分再排

    排列组合题的主要解题方法:优先法:以元素为主,应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以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捆绑法(集团元素法,把某些必须在一起的元素视为一个整体考虑)

    插空法(解决相间问题)间接法和去杂法等等

    在求解排列与组合应用问题时,应注意:

    (1)把具体问题转化或归结为排列或组合问题;

    (2)通过分析确定运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

    (3)分析题目条件,避免“选取”时重复和遗漏;

    (4)列出式子计算和作答.

    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是:

    ①分类讨论思想;②转化思想;③对称思想.

    4.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①(a+b)n=Cn0ax+Cn1an-1b1+Cn2an-2b2+Cn3an-3b3+…+Cnran-rbr+-…+Cnn-1abn-1+Cnnbn

    特别地:(1+x)n=1+Cn1x+Cn2x2+…+Cnrxr+…+Cnnxn

    ②主要性质和主要结论:对称性Cnm=Cnn-m

    二项式系数在中间。(要注意n为奇数还是偶数,答案是中间一项还是中间两项)

    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Cn0+Cn1+Cn2+Cn3+Cn4+…+Cnr+…+Cnn=2n

    奇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偶数项而是系数的和

    Cn0+Cn2+Cn4+Cn6+Cn8+…=Cn1+Cn3+Cn5+Cn7+Cn9+…=2n-1

    ③通项为第r+1项:Tr+1=Cnran-rbr作用:处理与指定项、特定项、常数项、有理项等有关问题。

    5.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解决有关近似计算、整除问题,运用二项展开式定理并且结合放缩法证明与指数有关的不等式。

    6.注意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字母项的系数,指定项的系数等,指运算结果的系数)的区别,在求某几项的系数的和时注意赋值法的应用。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不等式分类:

    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严格不等式,用不小于号(大于或等于号)、不大于号(小于或等于号)“≥”(大于等于符号)“≤”(小于等于符号)连接的不等式称为非严格不等式,或称广义不等式。

    通常不等式中的数是实数,字母也代表实数,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F(x,y,……,z)≤G(x,y,……,z)(其中不等号也可以为<,≥,>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高三数学最新知识点

    (1)先看“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当命题“若p则q”为真时,可表示为p=>q,则我们称p为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这里由p=>q,得出p为q的充分条件是容易理解的。但为什么说q是p的必要条件呢?事实上,与“p=>q”等价的逆否命题是“非q=>非p”。它的意思是:若q不成立,则p一定不成立。这就是说,q对于p是必不可少的,因而是必要的。

    (2)再看“充要条件”

    若有p=>q,同时q=>p,则p既是q的充分条件,又是必要条件。简称为p是q的充要条件。记作p<=>q

    (3)定义与充要条件

    数学中,只有A是B的充要条件时,才用A去定义B,因此每个定义中都包含一个充要条件。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这一定义就是说,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它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显然,一个定理如果有逆定理,那么定理、逆定理合在一起,可以用一个含有充要条件的语句来表示。“充要条件”有时还可以改用“当且仅当”来表示,其中“当”表示“充分”。“仅当”表示“必要”。

    (4)一般地,定义中的条件都是充要条件,判定定理中的条件都是充分条件,性质定理中的“结论”都可作为必要条件。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知识点梳理汇总

    ★高三数学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大全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考试必考的重要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相关的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知识点免费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到你真正的位置。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努力学习,冲刺高考,我带来的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祝你金榜题名

    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1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闹渣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_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罩弯键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2

    1.函数的奇偶性

    (1)若f(x)是偶函数,那么f(x)=f(-x);

    (2)若f(x)是奇函数,0在其定义域内,则f(0)=0(可用于求参数);

    (3)判断函数奇偶性可用定义的等价形式:f(x)±f(-x)=0或(f(x)≠0);

    (4)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化简,再判断其奇偶性;

    (5)奇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单调区间内有相反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若已知的定义域为[a,b],其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解出即可;若已知f[g(x)]的定义域为[a,b],求f(x)的定义域,相当于x∈[a,b]时,求物巧g(x)的值域(即f(x)的定义域);研究函数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2)复合函数的单调性由“同增异减”判定;

    3.函数图像(或方程曲线的对称性)

    (1)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

    (2)证明图像C1与C2的对称性,即证明C1上任意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C2上,反之亦然;

    (3)曲线C1:f(x,y)=0,关于y=x+a(y=-x+a)的对称曲线C2的方程为f(y-a,x+a)=0(或f(-y+a,-x+a)=0);

    (4)曲线C1:f(x,y)=0关于点(a,b)的对称曲线C2方程为:f(2a-x,2b-y)=0;

    (5)若函数y=f(x)对x∈R时,f(a+x)=f(a-x)恒成立,则y=f(x)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6)函数y=f(x-a)与y=f(b-x)的图像关于直线x=对称;

    4.函数的周期性

    (1)y=f(x)对x∈R时,f(x+a)=f(x-a)或f(x-2a)=f(x)(a>0)恒成立,则y=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2)若y=f(x)是偶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2︱a︱的周期函数;

    (3)若y=f(x)奇函数,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对称,则f(x)是周期为4︱a︱的周期函数;

    (4)若y=f(x)关于点(a,0),(b,0)对称,则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x=b(a≠b)对称,则函数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6)y=f(x)对x∈R时,f(x+a)=-f(x)(或f(x+a)=,则y=f(x)是周期为2的周期函数;

    5.方程k=f(x)有解k∈D(D为f(x)的值域);

    6.a≥f(x)恒成立a≥[f(x)]max,;a≤f(x)恒成立a≤[f(x)]min;

    7.(1)(a>0,a≠1,b>0,n∈R+);

    (2)logaN=(a>0,a≠1,b>0,b≠1);

    (3)logab的符号由口诀“同正异负”记忆;

    (4)alogaN=N(a>0,a≠1,N>0);

    8.判断对应是否为映射时,抓住两点:

    (1)A中元素必须都有象且;

    (2)B中元素不一定都有原象,并且A中不同元素在B中可以有相同的象;

    9.能熟练地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求反函数,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10.对于反函数,应掌握以下一些结论:

    (1)定义域上的单调函数必有反函数;

    (2)奇函数的反函数也是奇函数;

    (3)定义域为非单元素集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4)周期函数不存在反函数;

    (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相同的单调性;

    (6)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设f(x)的定义域为A,值域为B,则有f[f--1(x)]=x(x∈B),f--1[f(x)]=x(x∈A);

    11.处理二次函数的问题勿忘数形结合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必有最值,求最值问题用“两看法”: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12.依据单调性

    利用一次函数在区间上的保号性可解决求一类参数的范围问题;

    13.恒成立问题的处理方法

    (1)分离参数法;

    (2)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分布列不等式(组)求解;

    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3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

    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

    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

    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22.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23.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b>0,a<0.

    24.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项和问题,你注意到要对公比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吗?

    25.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26.你知道存在的条件吗?(你理解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的概念吗?你知道无穷数列的前项和与所有项的和的不同吗?什么样的无穷等比数列的所有项的和必定存在?

    27.数列单调性问题能否等同于对应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数列是特殊函数,但其定义域中的值不是连续的。)

    28.应用数学归纳法一要注意步骤齐全,二要注意从到过程中,先假设时成立,再结合一些数学方法用来证明时也成立。

    29.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你清楚吗?,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那它归哪个象限呢?你知道锐角与第一象限的角;终边相同的角和相等的角的区别吗?

    30.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内的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定义你知道吗?

    31.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你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32.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

    33.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34.你还记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35.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你会写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吗?会写简单的三角不等式的解集吗?(要注意数形结合与书写规范,可别忘了),你是否清楚函数的图象可以由函数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吗?

    36.函数的图象的平移,方程的平移以及点的平移公式易混:

    (1)函数的图象的平移为“左+右-,上+下-”;如函数的图象左移2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2(x+2)+4-3,即y=2x+5.

    (2)方程表示的图形的平移为“左+右-,上-下+”;如直线左移2个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2(x+2)-(y+3)+4=0,即y=2x+5.

    (3)点的平移公式:点P(x,y)按向量平移到点P(x,y),则x=x+hy=y+k.

    37.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注意考虑两方面了吗?(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38.形如的周期都是,但的周期为。

    39.正弦定理时易忘比值还等于2R。

    高三数学理科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大全

    ★高三数学知识点梳理汇总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三数学重点知识总结大全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及数学学习方法

    ★高考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三数学知识点考点大全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三数学必考知识点

    无论哪位成功人士,他的背后都有辛勤的汗水,一切的一切都是他努力的结果,都是汗水的结晶。学习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无法逃避,也不能逃避。那么就请我们兴于接受它,并且能闭哪勤奋地学习,快乐地学习。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三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数学知识点1

    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

    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

    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

    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y=tanx中x≠kπ+π/2;

    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

    2、换元法;

    3、待定系数法;

    4、函数方程法;

    5、参数法;

    6、配方法

    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

    2、配方法;

    3、判别式法;

    4、几何法;

    5、不等式法;

    6、单调性法;

    7、直接法

    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

    2、换元法;

    3、不等式法;

    4、几何法;

    5、单调性法

    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f(x),g(x)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x)+g(x)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

    2、若f(x)为增(减)函数,则-f(x)为减(增)函数。

    3、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f[g(x)]是增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不同,则f[g(x)]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x=0处有定义,则f(0)=0,如果一个函数y=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0(反之不成立)。

    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y=f(u)和u=g(x)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若函数f(x)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f(x)可以表示为f(x)=1/2[f(x)+f(-x)]+1/2[f(x)+f(-x)],该式的特点是:右端为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和。

    高三数学知识点2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

    (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

    (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点斜式:

    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高三数学知识点3

    ①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都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它叫做正棱锥的租枯斜高).

    ②正棱锥的高、斜高和斜高在底面内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弊态洞棱在底面内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⑶特殊棱锥的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位置:

    ①棱锥的侧棱长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②棱锥的侧棱与底面所成的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的外心.

    ③棱锥的各侧面与底面所成角均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④棱锥的顶点到底面各边距离相等,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底面多边形内心.

    ⑤三棱锥有两组对棱垂直,则顶点在底面的射影为三角形垂心.

    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则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为三角形的垂心.

    ⑦每个四面体都有外接球,球心0是各条棱的中垂面的交点,此点到各顶点的距离等于球半径;

    ⑧每个四面体都有内切球,球心

    是四面体各个二面角的平分面的交点,到各面的距离等于半径.

    [注]:i.各个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且底面是正方形的棱锥是正四棱锥.(×)(各个侧面的等腰三角形不知是否全等)

    ii.若一个三角锥,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则第三对角线必然垂直.

    简证:AB⊥CD,AC⊥BD

    BC⊥AD.令得,已知则.

    iii.空间四边形OABC且四边长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iv.若是四边长与对角线分别相等,则顺次连结各边的中点的四边是一定是正方形.

    简证:取AC中点,则平面90°易知EFGH为平行四边形

    EFGH为长方形.若对角线等,则为正方形.

    高三数学都有哪些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知识点考点总结大全

    ★高三数学知识点大全

    ★高三数学知识点梳理汇总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数学重点知识总结大全

    ★高三数学的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三数学知识点集锦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三数学学的什么内容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想选择。下面是我整理的高考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高考数学知识点1

    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因为这是整个高中阶段中最核心的部分,这部分里还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

    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对于这部分知识重点考察三个方面: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和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掌握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这方面难度并不大。

    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

    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五、概率和统计

    概率和统计主要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需要掌握几个方面:……等可能的概率;……事件;独立事件和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戚仔率。

    六、解析几何

    这部分内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需要掌握几类问题,第一类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要掌握它的通法;第二类动点问题;第三类是弦长问题;第四类是对称问题;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往往觉得有思路却没有一个清晰的答案,但需要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做题的准确度。

    七、压轴题

    同学们在最后的备考复习中,还应该把重点放在不等式计算的方法中,难度虽然很大,但是也切忌在试卷中留空白,平时多做些压轴题真题,争取能解题就解题,能思考就思考。

    高考数学直线方程知识点:什么是直线方程

    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两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两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两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向上方向与X 轴正向的 夹角( 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计算它们的交角。直线与某个坐标轴的交点在该坐标轴上的坐标,称为直线在该坐标轴上的截纤厅距。直线在平面毁仔隐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个截距完全确定。在空间,两个平面相交时,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联立,作为它们相交所得直线的方程。

    高考数学知识点2

    一、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步骤

    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出动点M的坐标;

    ⒉写出点M的集合;

    ⒊列出方程=0;

    ⒋化简方程为最简形式;

    ⒌检验。

    二、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求轨迹方程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直译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和交轨法等。

    ⒈直译法:直接将条件翻译成等式,整理化简后即得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通常叫做直译法。

    ⒉定义法:如果能够确定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利用曲线的定义写出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定义法。

    ⒊相关点法:用动点Q的坐标x,y表示相关点P的坐标x0、y0,然后代入点P的坐标(x0,y0)所满足的曲线方程,整理化简便得到动点Q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相关点法。

    ⒋参数法: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往往先寻找x、y与某一变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方程,即为动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参数法。

    ⒌交轨法: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这种求轨迹方程的方法叫做交轨法。

    -直译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一般步骤

    ①建系——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②设点——设轨迹上的任一点P(x,y);

    ③列式——列出动点p所满足的关系式;

    ④代换——依条件的特点,选用距离公式、斜率公式等将其转化为关于X,Y的方程式,并化简;

    ⑤证明——证明所求方程即为符合条件的动点轨迹方程。

    高考数学知识点3

    第一、高考数学中有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立体几何等九大章节。

    主要是考函数和导数,这是我们整个高中阶段里最核心的板块,在这个板块里,重点考察两个方面:第一个函数的性质,包括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第二是函数的解答题,重点考察的是二次函数和高次函数,分函数和它的一些分布问题,但是这个分布重点还包含两个分析就是二次方程的分布的问题,这是第一个板块。

    第二、平面向量和三角函数。

    重点考察三个方面:一个是划减与求值,第一,重点掌握公式,重点掌握五组基本公式。第二,是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里重点掌握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性质,第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解三角形。难度比较小。

    第三、数列。

    数列这个板块,重点考两个方面:一个通项;一个是求和。

    第四、空间向量和立体几何,在里面重点考察两个方面:一个是证明;一个是计算。

    第五、概率和统计。

    这一板块主要是属于数学应用问题的范畴,当然应该掌握下面几个方面,第一……等可能的概率,第二………事件,第三是独立事件,还有独立重复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六、解析几何。

    这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是整个试卷里难度比较大,计算量的题,当然这一类题,我总结下面五类常考的题型,包括:

    第一类所讲的直线和曲线的位置关系,这是考试最多的内容。考生应该掌握它的通法;

    第二类我们所讲的动点问题;

    第三类是弦长问题;

    第四类是对称问题,这也是2008年高考已经考过的一点;

    第五类重点问题,这类题时往往觉得有思路,但是没有答案,

    当然这里我相等的是,这道题尽管计算量很大,但是造成计算量大的原因,往往有这个原因,我们所选方法不是很恰当,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要掌握比较好的算法,来提高我们做题的准确度,这是我们所讲的第六大板块。

    第七、押轴题。

    考生在备考复习时,应该重点不等式计算的方法,虽然说难度比较大,我建议考生,采取分部得分整个试卷不要留空白。这是高考所考的七大板块核心的考点。

    高考数学知识点4

    (一)导数第一定义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增量△x(x0+△x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取得增量△y=f(x0+△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一定义

    (二)导数第二定义

    设函数y=f(x)在点x0的某个领域内有定义,当自变量x在x0处有变化△x(x-x0也在该邻域内)时,相应地函数变化△y=f(x)-f(x0);如果△y与△x之比当△x→0时极限存在,则称函数y=f(x)在点x0处可导,并称这个极限值为函数y=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为f'(x0),即导数第二定义

    (三)导函数与导数

    如果函数y=f(x)在开区间I内每一点都可导,就称函数f(x)在区间I内可导。这时函数y=f(x)对于区间I内的每一个确定的x值,都对应着一个确定的导数,这就构成一个新的函数,称这个函数为原来函数y=f(x)的导函数,记作y',f'(x),dy/dx,df(x)/dx。导函数简称导数。

    (四)单调性及其应用

    1.利用导数研究多项式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

    (1)求f¢(x)

    (2)确定f¢(x)在(a,b)内符号(3)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增函数;若f¢(x)<0在(a,b)上恒成立,则f(x)在(a,b)上是减函数

    2.用导数求多项式函数单调区间的一般步骤

    (1)求f¢(x)

    (2)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增区间;f¢(x)<0的解集与定义域的交集的对应区间为减区间

    高考数学知识点5

    一、排列

    1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排列。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记为Amn.

    2排列数的公式与性质

    (1)排列数的公式:Amn=n(n-1)(n-2)…(n-m+1)

    特例:当m=n时,Amn=n!=n(n-1)(n-2)…×3×2×1

    规定:0!=1

    二、组合

    1定义

    (1)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2)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Cmn表示。

    2比较与鉴别

    由排列与组合的定义知,获得一个排列需要“取出元素”和“对取出元素按一定顺序排成一列”两个过程,而获得一个组合只需要“取出元素”,不管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这一个步骤。

    排列与组合的区别在于组合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排列不仅与选取的元素有关,而且还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因此,所给问题是否与取出元素的顺序有关,是判断这一问题是排列问题还是组合问题的理论依据。

    三、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1.计数原理知识点

    ①乘法原理:N=n1·n2·n3·…nM(分步)②加法原理:N=n1+n2+n3+…+nM(分类)

    2.排列(有序)与组合(无序)

    Anm=n(n-1)(n-2)(n-3)-…(n-m+1)=n!/(n-m)!Ann=n!

    Cnm=n!/(n-m)!m!

    Cnm=Cnn-mCnm+Cnm+1=Cn+1m+1k?k!=(k+1)!-k!

    3.排列组合混合题的解题原则:先选后排,先分再排

    排列组合题的主要解题方法:优先法:以元素为主,应先满足特殊元素的要求,再考虑其他元素.以位置为主考虑,即先满足特殊位置的要求,再考虑其他位置.

    捆绑法(集团元素法,把某些必须在一起的元素视为一个整体考虑)

    插空法(解决相间问题)间接法和去杂法等等

    在求解排列与组合应用问题时,应注意:

    (1)把具体问题转化或归结为排列或组合问题;

    (2)通过分析确定运用分类计数原理还是分步计数原理;

    (3)分析题目条件,避免“选取”时重复和遗漏;

    (4)列出式子计算和作答.

    经常运用的数学思想是:

    ①分类讨论思想;②转化思想;③对称思想.

    4.二项式定理知识点:

    ①(a+b)n=Cn0ax+Cn1an-1b1+Cn2an-2b2+Cn3an-3b3+…+Cnran-rbr+-…+Cnn-1abn-1+Cnnbn

    特别地:(1+x)n=1+Cn1x+Cn2x2+…+Cnrxr+…+Cnnxn

    ②主要性质和主要结论:对称性Cnm=Cnn-m

    二项式系数在中间。(要注意n为奇数还是偶数,答案是中间一项还是中间两项)

    所有二项式系数的和:Cn0+Cn1+Cn2+Cn3+Cn4+…+Cnr+…+Cnn=2n

    奇数项二项式系数的和=偶数项而是系数的和

    Cn0+Cn2+Cn4+Cn6+Cn8+…=Cn1+Cn3+Cn5+Cn7+Cn9+…=2n-1

    ③通项为第r+1项:Tr+1=Cnran-rbr作用:处理与指定项、特定项、常数项、有理项等有关问题。

    5.二项式定理的应用:解决有关近似计算、整除问题,运用二项展开式定理并且结合放缩法证明与指数有关的不等式。

    6.注意二项式系数与项的系数(字母项的系数,指定项的系数等,指运算结果的系数)的区别,在求某几项的系数的和时注意赋值法的应用。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考数学知识点整理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最新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文档

    数学在高考中是占有非常大的分数比重的,很多同学的数学成绩都不是太好,那么怎么才能在高三最后阶段如何快速提高数学成绩呢,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三数学到底学什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三数学到底学什么

    1.内容多,进度快:高一和高二学5本必修,3-4本选修,每学期2-3本的进度,然后到高二下半学期开始一轮复习,直到高考结束。初中一学期学1本,数据对比明显悬殊,每一个学科基本上都会翻倍。

    2.内容难,抽象,知识点的密度大,比如三角函数一章的公式都能达到50个左右,知识点隐秘且联系大。

    3.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坑,高中数学一个符号就会让知识点大相径庭,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出错。

    4.高中学的知识难,速度快,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适应高中,并不是每一个同学到高中都跟得上。

    5.并且课堂大满贯。如果大家没休则皮息好,错过一节课可能就再也听不懂了。

    根据问题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主要根据期中考试的成绩分成几类,说明共性问题。期中考试成绩分为四档:60分以下,60-90分,90-120分,120分以上。

    1.期中成绩在120分以上的学生,学习类型属于轻松型和主动型,平时学习巩固好基础知识,在学习中注意易错点,多积累。

    这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数学的学习窍门,可以平时做些拔高题目,提升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如果想通过竞赛走自招的话,建议从高一就开始准备。自主招生需要一些竞赛和荣誉,所以建议找一些专门的老师去学习竞赛知识。

    2.期中考试在90-120分的学生,学习方法是没有问题的,学习主动性也是有的。但是应该警惕变成随遇而安型,满足型,千万不要松懈下来。但是分数在这一档的原因可能是:

    (1)计算能力差,会做的题目做不对,经常审错题目,对知识点和规律在做题时稍一马虎就全盘皆输。所以这样的同学要记住,全做了不一定比做一个对一个的分数高。平时做题注意正负号,注意括号乘法,不要想当然,千万不要口算心算。

    (2)做题速度慢,导致后边会做的问题没有做,像这种平时要注意限时训练,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量,然后通过大量练习+定期总结去提升做题速度。

    (3)眼高手低型,就是觉得题目一看都会,但是一做题目就会出现做错、做不全对的情况,出现这种问题的同学一般是初中学的比较好,或者有点自信过了头。要解决的话需要明白高中数学做题要一心一意,不能有杂念。平时不能觉得会就不做了,会做不代表能做对,会做不一定能写出来。所以需要踏踏实实的去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去做题目,一定要把练习落实在笔头上。

    3.成绩在60-90分的学生,一般是学习方法是有问题的,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的话,容易变得信心、毅力不足。

    这一分数段的同学一旦开始努力,只要方法对了,其实成绩还是很好提升的,当然也可以根据特点去选择一对一补课,或者专门的补习班。

    4.期中成绩在60分以下的学生,基本上没有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上课听不懂,题也不太会做。

    这个分数段的同学,经常出现遇到不会的问题不去问的情况。数学最怕这样,问题攒多了,就不知道该如何问,不知道如何下手,有的同学住校,不敢问老师,也不敢问同学。

    疑问越来越多,到后来都听不懂,这是恶性循环,所以这个是肯定要改正的。

    所以这部分同学,数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并且没有在拦誉中考后的暑假及时掌握高中的数学特点,没有适应高中数学,更需要外部老师的帮助的,比如辅导班,一对一等。

    高中的学习方法梳理

    1.记知识点、思路方法。记下老师讲的课堂知识点,题目的解法和推导思路,千万不要满堂抄笔记,上课以听为主,实在不行,借学霸的笔记就可以了。

    2.记典型例题。将课堂上典型例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整理解答过程,有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但是一定不要闭门造车,一定要多接触同学和老师,多听多看,这一点是有帮助的。

    3.记错误反思。学习中不可避免的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聪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样的错误”,记下自己所犯的错孙衡差误,并用红笔加以标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在反思中提高。

    高中数学不是神,遥不可及;高中数学不是铜墙铁壁,坚不可摧;高中数学不是深渊,遥不见底。

    他只是一门学科,只是一门考试科目,只是一个需要套路的艺术。

    所以内心不用害怕,不用担忧,只要方法对,套路总结的好,学渣到学霸只是一个坎而已。

    高考数学易错点分析

    1 数学易错点:遗忘空集致误

    数学错因分析:由于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因此,对于集合B,就有B=A,φ≠B,B≠φ,三种情况,在解题中如果思维不够缜密就有可能忽视了B≠φ这种情况,导致解题结果错误。

    尤其是在解含有参数的集合问题时,更要充分注意当参数在某个范围内取值时所给的集合可能是空集这种情况。空集是一个特殊的集合,由于思维定式的原因,考生往往会在解题中遗忘了这个集合,导致解题错误或是解题不全面。

    2 数学易错点:忽视集合元素的三性致误

    数学错因分析: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集合元素的三性中互异性对解题的影响最大,特别是带有字母参数的集合,实际上就隐含着对字母参数的一些要求。在解题时也可以先确定字母参数的范围后,再具体解决问题。

    3 易错点:四种命题的结构不明致误

    数学错因分析:如果原命题是“若 A则B”,则这个命题的逆命题是“若B则A”,否命题是“若┐A则┐B”,逆否命题是“若┐B则┐A”。

    这里面有两组等价的命题,即“原命题和它的逆否命题等价,否命题与逆命题等价”。在解答由一个命题写出该命题的其他形式的命题时,一定要明确四种命题的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等价关系。

    另外,在否定一个命题时,要注意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如对“a,b都是偶数”的否定应该是“a,b不都是偶数”,而不应该是“a,b都是奇数”。

    高三数学到底学什么相关文章: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是什么

    ★高三数学知识点总结,复习注意事项及怎样学好高三数学

    ★教你如何学高三数学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高三数学各阶段怎么复习好?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高三数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整理

    ★高三数学学习方法总结

    ★高三学好数学方法有哪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