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 历史
  • 2023-05-31
目录
  •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 历史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
  • 初中历史听课记录40篇
  •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 七年级历史课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能否有效地展开七年级历史教学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学设计的影响。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设计,希望你们喜欢。

    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

    开放与交流

    教案示例

    课程标准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设计思路

    学生天生有着探究的动机任何神奇的、未知的事件都能促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发现问题。所以当他们从影视文学作品中了解了一些与本课有关的事件后,各种疑问、奇思妙想也就随之而来。基于学生的这个特点,我对本课教学作了如下设计:

    1.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则须疑”,没有问题就没有研究。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提问,初步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探索历史知识,发现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的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和理解历史,解释历史现象,解答历史问题,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4.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唐朝的经济繁荣和国力强盛,是国家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基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接受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气魄。

    目标: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高僧到日本传教,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朝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玄奘西游”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

    课前准备

    学期第一节课指导学生阅读“随唐历史”的有关章节,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你对哪一课最感兴趣?看完你感兴趣的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吗?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海内存知己”感兴趣的程度达到70%左右,且提出了很多问题。

    1.针对学生的疑问,显而易见的问题,当堂让学生自问自答了(如玄奘西游时真有孙悟空帮忙吗?等等);还有一部分问题,我请学生和我在学习唐朝政治、经济、文化(提到“海内存知己”前面讲)的过程中共同探讨解决;对于涉及本课的一些问题,我把它们进行了整理归纳分类,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学生问题摘录如下

    ⑴频繁的贸易往来:当时我国比其它国家强在哪里?唐朝为什么要和外国交往?能不能不和别国交往?唐朝与七十多个国家有往来,交流是否方便?

    ⑵唐与日本:唐朝和日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往来?著名的人物有谁?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什么样?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艺术明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的哪些遗风?

    玄奘西游:玄奘为什么去天竺?他是怎么去的?

    2.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记下书名、出版社、出书日期)、上网查找(记下网站)等方式积累资料;启发学生利用自己查找的资料,制作成课件(图画、表格、多媒体课件)或以讲故事、表演等形式,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前的准备活动,以便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初步体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愉悦,增强其参与的意识和成就感。

    教旁雹案(教学过程)

    教 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唐诗什腊启和么意思?

    学 生:略

    教 师:这句话正好反映了唐朝与亚洲各国的轮盯友好关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开放与交流”,了解唐朝和它的近邻友好交往的盛况。

    教 师:隋朝时候,和中国通商往来的有十几个国家,到唐朝时发展到七十多个国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国家和唐朝往来?

    学 生:略

    问 题:当时我国比其它国家强在哪里?唐朝为什么要和外国交往?能不能不和别国交往?

    学 生:略

    问 题:唐朝与七十多个国家有往来,交流是否方便?

    学 生:略

    教 师:强盛的唐朝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先进国家,外国人把中国人成为“唐人”。但是它并没有陶醉,而是顺应历史潮流,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鼓励交往。交往中肯定有不方便的地方,但换个角度,以当时唐朝对外交往的路线与汉代相比较,又会是什么结论?

    多媒体:展示《丝绸之路》、《唐朝的主要交通路线》)

    教 师:汉代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丝绸之路”,(略)。唐代的主要交通路线,陆路两条(略);海路三条(略)。比较这两幅交通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 生:略

    教 师:从对比的角度看,当时唐朝对外交往相对比较方便。通过上面的讨论和比较,我们清楚了唐朝频繁贸易往来最重要的基础是国力强盛,再加上唐朝政府较开放的对外政策,较便利的交通等条件,吸引了许多外国人,长安也成为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唐朝同亚洲近邻的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况。

    教 师:日本受唐朝文化的影响也是广泛和深远的。著名史学家郭沫若先生称之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板 书: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问 题:唐朝和日本主要在哪些方面有往来?著名的人物有谁?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什么样?鉴真设计的招提寺为什么被日本人视为艺术明珠?日本至今还保留着唐的哪些遗风?

    多媒体:展示图片,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学 生:略

    教 师:日本向唐朝学了许多东西,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今天日本在某些方面走在了我们前面,想一想我们应向日本学习什么?(做思考题)上面讲的是人家学我们,当时有没有我们吸取外国先进文化的事例?

    板 书:二、玄奘西行

    多媒体:《玄奘西游》

    教 师:从长安出发,沿汉代的“丝绸之路”进入印度半岛,当时叫“天竺”他在那烂陀寺学习后,又遍游天竺各地,返回长安。

    问 题:玄奘为什么去天竺?他是怎么去的?

    学 生:介绍一两件有关玄奘西游取经的故事,学生课件演示,图画展示。

    教 师:玄奘回国后又做了什么事?

    多媒体展示:《阿旃陀石窟》

    教 师:通过《阿旃陀石窟》说明《大唐西域记》的价值。阿旃陀石窟在今天的印度孟买,当时已经过了几百年的经营,很多的名工巧匠在这里画了壁画,塑了石像。后来佛教衰落,石窟逐渐埋没在荒草之中,19世纪初又重新被发现。人们就是通过《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才断定它是历史古迹,其它史书对此都没有记载。伴随着佛教在唐朝的广泛传播,天竺文化也逐渐渗透到了唐朝的文化领域。

    学 生:略

    教 师:唐朝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国策,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来到唐都长安,使它发展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国际大都会。请同学们看看《唐长安城示意图》,归纳一下它的特点。

    学 生:城市规划气魄宏伟,街道整齐,功能区健全……

    教 师:阅读本目教材,请同学描述一下唐都长安的繁荣状况。

    学 生:略

    小结: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唐朝所以能“海内存知己”是和国势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分不开的。如今我国对外开放,加入世贸组织,你认为最重要的基础是什么?

    学 生:讨论

    初中历史教学反思浅析

    一、初中历史教学反思的意义

    1.改革基础教育课程的需要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加快,我国当前的历史教学进入了新阶段,历史教学方式日益凸显其重要性。新课程的发展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课程共同体验与感悟,要学会探究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教育家叶澜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的名言一直激励着广大历史教师投身于历史教学反思中去,教师通过对自身的不断反思更科学地教会学生知识,同时对于自身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是一个巨大的发展契机。

    3.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需要

    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承载了人们对学科的发展期望,是历史每个重要瞬间的凝结。历史也是一门反思性较强的学科,社会总是在历史的反思中不断进步的。教师通过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通过学习具有高质量的历史来领悟生命的真谛,客观上有助于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二、初中历史教学反思途径

    1.对学生教育的反思

    首先,反思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是最易于发现的,某位学生上课学习表现得认真与否,教师一眼望去便知结果,也可从学生的眼神中分辨出教师是否懂得学生真正地接受或者理解了知识。学习态度不夸张地说决定着学习的结果,因此要到学生学习态度最认真的时候去讲授那些较为重要的知识。其次,反思学生的学习内容。反思学生是否能够接受现行的教育内容,反思学习内容的难易度,做到难与易均衡,找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觉得他只要努力了或许就会学会这些知识。在这一阶段,教师最重要的是学会反思是否做到把握内容的难易适中来进行教育。最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方法。可以反思学习的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高效,反思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否脱离死记硬背的苦海,是否达到理解的标准。

    2.对教师自身的反思

    教师的反思不仅体现在对教师所具备的知识的反思水平上,更应深入实际,做各项反思的实践者,从教学的整个环节入手去解决面临的问题。第一,反思自身的教学意识。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意识,提醒自身是否做到了反思,是否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否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教学环境。第二,反思自身的教学技能。反思不是一向简单的回忆工作,“通过教师本身进行教学反思”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分析教学涉及的各个方面,多角度地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自己是否全面、透彻地将知识讲述给了学生,反思自己在一堂课上是否照顾到了所有学生或大部分学生的接受知识的程度。第三,形成反思习惯。反思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见效果的,需要长期地坚持和积累,在教学前要意识到需要反思哪些知识,具体应反思些什么内容;在反思过程中,需要注意反思的重点,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记忆知识,更好地运用已学知识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形成经常反思的能力与习惯。总之,教师需要反思的事情有许多,教师要尽量做好每一件事的反思工作。

    3.对历史教材的反思

    一本好书胜过一位好老师。我们可以从优秀的书中汲取营养,可以从书中领略先进人物的思想事迹,从中外名著、历史教材、相关史料中发现历史,通过课外书目的阅读了解历史发展的现状,了解历史发展的步伐,汲取先进历史人物的发展经验,从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历史。一方面,注重反思历史教科书。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书。但是教科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更新教材素材,便于教师和学生掌握一手教学资料,在教学中做到与时俱进。教师要从历史教科书中总结教学规律,反思已出现的教学事迹。另一方面,注重反思相关历史史料。所有的事物都是利弊并存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一些不真实的史料,通过已掌握的知识去分析与鉴别知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以免错误的、无根据的史料误导学生的思想与价值取向。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给予他正确的方向便会使他走向光明的道路,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不仅是教书的人,也是育人的人,要担负起各方面教育职责。在一线教学的历史教师,必须不断地经常反思自己,反思每一个教学的细节,深入了解学生,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不断努力。

    历史新课标五大核心素养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繁荣一时的隋朝》教案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等

    过程与方法: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教学重难点

    学习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 对隋初经济的繁荣的感受和理解;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的辩证分析和评价

    教学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温故而知新,形成知识的连贯性和性

    二、讲授新课

    一、通过预习新课,思考题目“繁盛一时的隋朝”讲了隋朝的那两个方面?

    教师:从三个方面来讲述隋朝的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的开通。为什么是“一时”的隋朝?在隋二世时因为他的暴政,被农民起义推翻,从建立到灭亡共38年,所以是“一时”的隋朝。

    二、南北重归统一

    1、重点讲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统一过程、统一时间

    2、图片展示隋朝统一前、统一后的地图

    3、提问:隋朝能够重新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有哪些?

    客观条件: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④南手雀朝陈政权本身的腐朽。

    主观条件:隋朝的强大

    三、隋朝经济的繁荣

    1、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漏薯绝2、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2、表现:隋文帝统治二十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增长。隋朝在长安、洛阳一带修建了许多大仓库,储积的粮食、布匹,据史书记载可以供应政府五六十年开销。

    3、通过展示数据比较隋初、隋盛时的人口、垦田、粮仓的差距。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 <<贞观政要>>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四、大运河的开通

    1、展示琼花的图片,相传隋炀帝为到扬州欣赏琼花而修建的大运河,同时展示大运河的图片。

    2、从目的、概况、地位、作用分析大运河

    概况:三点四段连五河

    3、提问: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综合学生答案

    ① 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

    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

    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 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4、提问: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总结答案: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的条件下, 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 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返姿运, 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5、提问:隋炀帝是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吗?

    政治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经济目的:搜刮江南财富;

    军事目的: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

    个人目的:贪恋江都美景。

    6、展示:隋朝大运河

    图片展示中提到的两首诗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尽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汴河通淮利最多,

    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

    取尽膏脂是此河。

    ——李敬芳

    他们是如何评价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7、总结:① 开通运河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而我国主要河流大多为东西走向,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势在必行。

    ② 从政治上看,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五、想一想:隋朝与我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相似?

    提示:1、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2、有大规模的工程建设。3、短命的朝代,因为统治者的暴政被农民推翻。

    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总的来说是好事。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 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学生通过思考回答:秦朝

    讲出隋朝的特点:短暂而繁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当堂记住基本史实。

    帮助学生学会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历史事件产生原因的方法。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先展示繁荣的表现,再探究繁荣的原因。建王朝以农立国,“繁荣”的基础是农业,?由数封据和古文记载可见隋朝经济的繁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能记住大运河的地理位置

    教科书中多渠道获取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培养学生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由“已知”引出“新知”,培养学生从新的情境和角度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看问题的时候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能单纯的说好与不好,要联系实际,看哪一方面占的比较多。

    学生回答可能不完整、不准确,通过教师小结,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正确而全面的认识,使整堂课自始至终体现师生互动。

    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使学生加深记忆

    板书

    繁荣一时的隋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隋朝的建立和统一、大运河开凿的相关知识。

    2.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及其作用”等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根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从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中进一步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训练其积极探究,独立思考,透过历史现象挖掘历史本质的深刻思维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朝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大运河的开凿与隋朝短命而亡是否有联系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4.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隋朝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繁荣”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珍惜今天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

    2.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的集中体现。据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隋初经济的繁荣;分析、评价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和作用。

    教学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幅图片(投影放大京杭大运河图片)。这幅图是大运河扬州段。大运河是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它与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千百年来享誉世界。传说隋炀帝为了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这种说法对吗?如果不对,那么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是怎样统一全国的?统一全国的条件又是什么?学者为什么把隋朝称为“繁盛一时”的朝代,它的特点是什么?

    隋朝的开国皇帝是谁?他曾采取什么措施来巩固统治、发展生产?结果怎样?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千多年前那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吧。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先让学生整体感知我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封建社会的大致分期。(出示幻灯片)

    2.重点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朝代更替情况。(出示幻灯片)

    请同学们根据投影的内容,来说明上述政权之间的关系。

    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是国家的大分裂时期,北朝由北魏、西魏、东魏、北周、北齐五个政权组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和东魏又分别为北周和北齐所取代。后北周灭北齐,581年,杨坚又建隋代周。

    南朝由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组成。它们之间是前后相继关系。

    3. 581年2月,杨坚代周自立,改国号为隋,杨坚即隋文帝,定都长安。介绍隋文帝(出示幻灯片)

    隋建立后,南朝是陈政权统治时期,由此可知,隋朝的统一全国,主要任务是灭掉陈在南朝的统治。

    4.隋的统一

    先出示幻灯片介绍隋灭陈,统一全国的情况。

    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讨论两个问题:

    (1)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

    (2)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影响)?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提问)隋朝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隋朝的统一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隋朝以前的南北分裂局面阻碍了社会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要求南北方结束对峙局面,实现统一。隋朝在经济、政治和军事方面,比陈朝明显占优势。

    (教师总结归纳)客观上:北方民族的大融会、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主观上:隋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隋准备充分、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教师提问)隋朝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归纳)对于隋朝统一全国,清朝的王夫之曾经评论说:“隋统一天下,……以启唐二百余年承平之运。”隋文帝对于统一国家所起的作用其功绩可与秦始皇比美。由此可见隋的统一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局面,为隋唐时期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基础,是秦汉以来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统一。

    (出使幻灯片)隋朝的疆域图

    (教师过渡)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隋朝疆域辽阔,国家统一。在这种安定的环境中,人民辛勤劳作,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下面我们就来看隋朝经济的发展。

    (板书)经济的繁荣

    材料二

    隋文帝统治时期和隋炀帝统治初年,国家财政出现了空前富裕的情况。隋政府在全国设置了许多官仓,储备粟帛。开皇年间,在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陕州置常平仓,华州置广通仓。大业初年,在洛阳附近建含嘉仓、子罗仓、洛口仓、回洛仓等。中外仓库,无不盈积。

    材料三

    杜佑《通典》称:“隋氏资储遍于天下。……西京太仓,东京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石。天下义仓,又皆充满。京都及并州库布帛各数千万,而锡赉勋庸,并出丰厚,亦魏晋以降之未有。”据唐太宗估计,隋文帝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故元朝人马端临说:“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清初王夫之也说:“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

    (教师引导)从投影所提供的材料来看,隋朝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三个方面。那么,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拨)经济发展的原因,除了人民的辛勤劳作外,一般来说有两条主要的:一是政策,二是科技。具体到隋朝,主要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和隋文帝励精图治和发展生产。

    (教师过渡)隋朝经济发展、国家繁盛的表现除了上面提到的人口增加,垦田扩大,粮仓丰实以外,营造东都洛阳和开凿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也是两个很重要的表现。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大运河。

    二、大运河的开通

    (出示幻灯片)民谣和有关隋炀帝的介绍。

    (教师讲解)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隋炀帝大失所望。

    同学们请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1)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说法对不对?

    (2)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大家可以就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隋朝时,江南的经济发展很快,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北方需要的一部分粮食主要仰仗江南运输,随着商业的发展,开通南北运河,利用水力运输,已是势在必行。其次,隋灭陈后,需要加强对江南的控制。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不可否认,隋炀帝想坐龙舟游江南也是开凿运河的动机之一。

    (出示幻灯片)引发学生思考:开凿大运河的条件有哪些?

    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隋朝前期经济的繁荣,为开河提供了经济实力。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前代开凿的古运河基础。

    然后结合幻灯片讲述大运河的概况。

    大运河从605年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及余杭,全长二千多公里。

    再次打出《大运河图》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这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长2000多公里,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为了便于同学们记忆,我们用一个示意图来表示。(出示幻灯片)

    (教师引导)关于对大运河的作用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两个问题:

    (1)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

    (2)大运河对我国历史发展有什么重要作用?

    (出示幻灯片)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生甲: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南方的丝绸、稻米源源北运,供给北方。

    生乙: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特别是运河两岸,一些城市兴起和逐渐走向繁荣。

    ……

    (教师点拨)同学们在评论历史事件时,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全面,要看主流。大运河开凿以后,一直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中国主要的天然水道都是东西流向,大运河使南北数千里的广大疆域有了一条方便的水道,对于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维护和加强国家政治的统一,都有重要的作用。大运河是隋代劳动人民对中国历史的伟大贡献。它和长城一样,享名于世界,是世界工程技术史上的奇迹。

    所以我们看问题不能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应当全面、辨证地看待问题。隋运河的开凿给百姓带来了巨大的负担,但它更多的是造福当时的人民,甚至直到今天,仍在发挥它的作用。它在当时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并带动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有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巩固。隋运河的开通还有利于环境保护。它既利于南北军需、民用物资的运输,又利于排灌,体现了环保意识。

    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图画。这是隋炀帝从洛阳乘龙舟南下游扬州图,是一幅想象画,作者李惠乔。画面描绘了隋炀帝为了享乐和炫耀武功,多次从洛阳乘龙舟巡游江都。龙舟长200尺,高45尺,有四层楼,一百多个房间。上层有正殿、内殿和东西朝堂。中间二层都装饰着金、玉等珍宝。下层是宦官内侍住的地方。

    随行的嫔妃、王公大臣等,分乘几千艘华丽的大船,用来拉纤的壮丁有八万多人,还有大队骑兵夹岸护送。这支浩浩荡荡的船队,前后长达二百多里。隋炀帝在船上纵情饮酒作乐,沿途五百里以内的百姓,被迫奉献食品。珍贵的食品吃不完,就挖坑埋掉。巡游队伍所到之处,百姓倾家荡产,怨声载道。隋炀帝的暴虐,终于引发了人民的反抗,隋朝二世而亡。

    初中历史听课记录40篇

    1.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 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上全册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全部教案)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 (彩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2.七年级下期中历史复习学案

    初一下学期历史总复习资料 1.主要腔渣朝代建立情况 朝代 建立者 称号 都城 隋 杨坚 隋文帝 长安 唐 李渊 唐高祖 长安(今西安) 元 忽必烈 元世祖 大都(今北京) 明 朱元璋 明太祖 应天、北京 清 皇太极 北京 2.主要政治制度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创设,包括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其中尚书省下设有六部。

    科 举 制:隋朝创设,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唐朝时科举考试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行 省 制度:元朝创设,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 厂卫特务机构:明朝设立,主要有明太祖设的“锦衣卫”和明成祖设的“东厂”。

    八 股 取士:明朝的科举制度,考试范围在“四书五经”,文章称“八股文”,对读书人危害甚巨。 军 机 处:清朝雍正皇帝设立,主要是为了加强皇权。

    3.著名盛世及皇帝 贞观之治:唐太宗 贞观遗风:武则天 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 乾盛世:康熙、雍正、乾隆 4..宋代三大词人及代表作 苏 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5.四大发明: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6..四大名著及作者 《三国演义》(罗贯中) 、《水浒传》(施耐庵) 、《西游记》(吴承恩) 、《红楼梦》(曹雪芹) 7.人物与成就 李春:赵州桥 毕升:活字印刷术 孙思邈:记载 *** 司马光:《资治通鉴》 关汉卿:《窦娥冤》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郑 和:《七次下西洋》 8.课本题目解答 1) 想一想,隋朝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P1 答: 2) 唐朝诗人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你的理由。 P3 答:①同意,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及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作用而且还惠及今天。

    ②不同意,开凿大运河后,隋炀帝下下江都体现的暴政导致隋的速亡。(①和②任选一项回答即可) 3) 比较隋朝和秦朝伍饥悄,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P4 答:①②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如秦的郡县制,隋的科举制。③都兴修了举世闻名的的工程,如秦的长城,隋的大运河。

    ④都因暴政导致灭亡。 4) 科举制给一般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谈谈你对读书做官的看法 P4 答:①科举制积极的一面,给读书人提供做官的机会。

    ②但是,它便于统治者控制知识分子,使其成为奴仆,不利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 5) 谈谈你对“玄武们之变”的看法。

    P6 答:①是皇室内争权夺利的斗争②体现了李世民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杰出的政治才干,说明了他是人肢姿心所向的领袖。③阻止了大唐统治阶级内部的分裂也为安定日后政治局面与统一国家奠定了基础。

    6) 想一想,你还知道唐太宗用人纳谏的哪些故事?从中可得到什么启示? P7 7) 据史书记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大喜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你认为这句话反映了什么事实? P8 答: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参政做官的机会,但是科举制度代表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为统制者服务。 8) 什么是“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的局面是怎样出现的? P9 9) 讨论一下,为什么武则天墓前立的是无字碑?你的推测。

    P12 10)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前期的用人有何共同特点? P13 11) 想一想,唐太宗为什么不杀颉利可汗,反而优待他? P17 12) 和亲是汉族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重要形式。想一想,除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外,历史上还有哪些汉族公主与边地少数民族首领成亲? P19 13) 鉴真为中日友好做出了哪些贡献?从他的事迹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P23 14) 你知道唐僧取经的故事吗请你谈谈这个故事与历史事实的联系与区别。

    P24 15) 唐朝对外交往为什么会出现盛况空前的局面? P25 16) 比一比,坚贞和玄奘有哪些共同特点? P25 17) 观察赵州桥图,说一说它有哪些特点? P26 18) 印刷术曾被誉为人类“文明之母”。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印刷术,我们的学习和文化生活将会有那些困难? P27 19) 孙思邈的高尚医德表现在哪些方面?他关于卫生保健的主张有哪些值得继承和发扬? P29 20) 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P29 21) 赵州桥历经1300多年,至今仍巍然屹立。

    想一想,它的存在在今天有何价值? P30 22)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色?你还读过他们哪些诗歌? P32 23) 联系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想一想,敦皇莫高窟的壁画经历千余年仍保存较好的原因有哪些? P33 24) 列举隋唐时期主要的文学艺术成就。 P35 25) 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有什么意义? P42 26) 想一想,辽和西夏对我国历史的发展有哪些贡献? P44 27) 从东京保卫战的胜利到“靖康之变”的发生,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P46 28) 在岳飞墓前的石柱上刻有一副对联:“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于今判伪真。”

    这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道理? P48 29) 想一想,宋代的手工业有哪些领先世界的成就? P51 30) 经济重心移到南方是什么时候?南移的原因是什么?P54 31) 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 P54 32) 。

    3.七年级下册历史绩优学案答案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4.七年级下册历史绩优学案答案

    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 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2.沿革,来历。 3.过去的事实。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多数时候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映射。如果仅仅只是总结和映射,那么,历史作为一个存在,就应该消失。

    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1] 历史是延伸的。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

    5.谁有课堂检测10分钟七年级下历史答案

    答案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为中心。

    A.长安B.涿郡C.洛阳D.余杭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3.“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的英明统治。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4.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羁縻州”制度5.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

    6.七年级下册历史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图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梳理第1课 从“开皇之治”到“贞观之治”一、隋朝的建立与“开皇之治”1.隋的建立与统一(1)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都城—长安,年号—开皇。

    (2)统一:时间—589年灭陈,意义—结束分裂局面,南北重归统一。2.开皇之治(1)措施:改革政权机构,重视选拔人才(废除九品中正制,分科举人),大力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

    (2)影响:形成了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局面,史称“开皇之治”。二、贞观之治1.隋的灭亡与唐的建立: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唐高祖),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开创者—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1)措施:①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他任用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等在三省六部中担任要职②轻徭薄役,减轻农民负担;③简法轻刑,修订法律,制定了《贞观律》;④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共同拥戴为“天可汗”。

    (2)结果:由于唐太宗推行开明务实的政策,贞观年间出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局面,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3)影响:“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辉煌的政绩使唐太宗成为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

    第2课 走向全盛的唐朝一、女皇武则天1.称帝:690年,改国号为周。2.措施:(1)打击唐朝皇室和其他贵族集团,多方招揽人才,提拔姚崇、宋璟。

    (2)亲自组织编写农书,颁行全国,指导农业生产。(3)鼓励兴修水利、栽桑养蚕。

    (4)允许关中等地的无业人口迁到地广人稀的地方去。(5)减免赋税和徭役。

    (6)把土地开垦、粮食生产情况作为考查地方官员的重要依据。3.影响: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二、开元盛世:开创者—唐玄宗李隆基1.措施:(1)任用贤能,亲自考核县令。(2)发展生产,鼓励开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3)废除武则天时期的酷刑苛法。(4)倡导节俭。

    2.结果:唐朝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第3课 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一、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发展:(1)创立:隋炀帝开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创立。

    (2)发展:唐朝时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最重要方式。二、科举制的内容:1.基本特征: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2.类别:分常科和制举两大类。常科中最重要的是进士科,其次是明经科。

    制举是皇帝为选拔“非常之人”而设的特科。3.程序:州府初试—尚书省省试—吏部考查,量才任用。

    三、科举制的影响:科举制度是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它的出现表明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已从推荐考察为主转变为考试为主。

    通过较为公正公平的考试,一批有真才实学的人进入各级政权。这一制度,前后沿用了1300年,对我国历史有深远影响。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一、唐与吐蕃的关系1.吐蕃概况:生活在青藏高原,是藏族的祖先。2.建立政权: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定都逻些(今 *** *** )。

    3.唐与吐蕃的关系:(1)通婚: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2)会盟: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建立会盟碑。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1.概况:生活在云南洱海一带,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2.建立政权:8世纪初,在唐朝扶持下,蒙舍诏统一六诏,建立以太和城(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南诏政权。

    3.唐与南诏的关系: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三、唐与回纥的关系1.回纥概括:亦称回鹘,是 *** 尔族的祖先。

    2.唐与回纥的关系:(1)出兵相助:唐太宗时帮助其灭亡东突厥,安史之乱时帮助唐军收复长安、洛阳;(2)册封: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第5课 唐朝的对外文化交流一、中日关系1.遣唐使:(1)目的:为密切两国关系,学习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

    (2)代表:空海、阿倍仲麻吕(晁衡)、吉备真备。2.鉴真东渡:贡献:讲授佛学理论,传播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佛学、医学、建筑和雕塑水平的提高。

    二、中印关系1. 天竺概况:古称印度半岛,是佛教的发源地。2.玄奘西行:贡献:掌握佛教理论,翻译佛经,编写《大唐西域记》。

    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第6课 辽、宋、夏、金的并立一、民族政权的并立国家 民族 建立政权 灭亡辽 契丹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年,耶律德光改为辽。

    1125年,金灭辽北宋 汉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开封) 1127年,金灭北宋西夏 党项 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银川) 蒙古灭西夏金 女真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定都会宁府(黑龙江阿城) 1234年,蒙古灭金南宋 汉 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1276年,元灭南宋二、各政权间的关系1.辽与北宋的战与和:(1)战:澶州之战,1004年(2)和:澶渊之盟,1005年,双方边境稳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2.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1044年,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贸易市场,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

    3.南宋与金的对峙:(1)岳飞抗金(2)宋金和议:1141年,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渐。

    七年级地理教案湘教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案

    【教学目标】:

    一、通过衣、食、住、行、娱乐和传统节日等方面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概貌。

    二、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风貌来分析当时的时代特色,认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生活是宋代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的具体表现,培养分析能力和知识联系能力。

    三、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对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宋朝的服饰特点和“瓦子”

    【教学难点】:

    “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

    课前循环播放:我们的生活

    导入新课:

    出示: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当代学者余秋雨:“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为什么这些学者文人愿意生活在宋代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体验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吧。(课题)

    第一篇章:衣食住行观变化

    1、 衣:服饰等级明

    【看图识变化】第一组图片:宋代前后期统治者服饰的变化,引导学生得出变化之1、统治者的服饰由节俭到奢侈;并分析变化原因;

    通过官服与官位及官员与劳动者服装的颜色得出服装的等级制;

    “以‘衣’取人”:让学生知道从服装可以他们所从事的行业;(达成目标一、目标二)

    【看图识变化】第二组图片:劳动者的服饰:通过劳动者的服饰与少数民族服装的对比,引导学生得出:2、劳动者的服装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设问:为什么朱熹:“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运用资料重点讲述),让学生知道这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和表现,民族间的交往,既能丰富人们的物质,而且影响了人们档首的文化生活。(达成目标一、目标二)

    出示女子缠足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危害,并引导学生分析女子的缠足说明了什么?

    2、 食:舌尖上的宋朝

    【书中“食”】:让学生感知宋代食品的丰富多样;

    【上菜啦】:学生体验:如果你是宋代的一位餐馆老板,你会为南北方顾客各准备哪些食品?引导学生得出南北在饮食上的差别;由八宝粥又可以让学生知道它们是相通槐禅的。(达成目标一、目标二)

    【学一手】:通过东坡肉的制作,引起学生兴趣,并在兴趣中体验宋代美食。

    3、 住:贫富样式各不同

    【图中“屋”】: 观察以下几幅民居图片,结合课本猜一猜分别是什么人住的什么房子?

    【诗中“房”】:让学生尝试从古诗中获取信息,提高分析能力。

    4、 行:水陆往来频

    【图中“行”】:《清明上河图》局部:有哪些交通?(交通放大),结合课本,这些交通分别是哪些阶层的人使用?(达成目标一)

    由“船”,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宋代的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指南针),得出宋代的交通是“水陆往来频”。

    邸店:除了交通发达外,宋代便利人们出门旅行的条件还有哪些?得出“邸店如行明数云屯”。

    【合作探究】:所学结合知识,你认为宋代衣食住行发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达成目标二)

    第二篇章:娱乐节庆看发展

    1、 娱乐:

    设问2:什么叫瓦子?什么叫勾栏?(学生)

    展示:瓦子里的节目,引导学生得出瓦子是娱乐场所;

    展示:东京相国寺中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瓦子又是商业场所。 (设计意图:体现瓦子的热闹,达成目标一)

    议一议:瓦子繁荣热闹的原因是什么?(达成目标二)

    2、 节庆:

    宋代的节日有哪些?

    【诗中“节”】:通过学生读王安石的《元日》,思考:这是宋代在过哪个节日?有哪些习俗? 【快乐分享】:你是怎样过春节的?(通过学生的回答,尝试 让学生对比与宋朝春节的异同点)

    我们的传统节日:让生体验我国传统文化的丰富。

    教师:我们传承传统节日,为的是汇聚民族凝聚力, 为的是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升华感情,达成目标三)

    第三篇章:万千气象谈体验

    我的体验:

    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你认为他们愿意生活在宋代的理由是什么?

    出示: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中国当代学者余秋雨:“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出示图一:画中看宋朝:《清明上河图》局部;绘画中透出繁华

    图二:数字看宋朝;数字中显示富足

    师生总结点题:(略)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请同学们课下收集有关传统文化的知识(图片、诗词、文字等),办一期怎样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黑板报。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宋代社会风貌呈现出万千气象的原因,使学生明白丰富多彩的宋代社会生活,是宋代发达的社会经济的体现,也是民族交往民族融合的影响,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其传承性,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以及亲和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知识与能力

    了解宋代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服饰、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文化娱乐活动以及节庆风俗等。理解宋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3、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品味、判断、讨论、交流中享受学习过程,同时也将观察、比较、探究等方法运用贯穿其中。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宋代的服饰;瓦子

    教学难点:

    瓦子与城市繁荣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这是著名论坛“西祠胡同”上的一片帖子,大家在热烈地讨论“如果你要穿越,你愿意穿越到哪个朝代?”根据网友讨论,大多数网友愿意穿越到宋代。请大家看材料,为什么大多数网友愿意穿越到宋代?

    生:因为宋代经济发达。

    师:对。宋代经济生活非常发达,带动了精神生活的发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穿越到宋代,看看当时的物质生活有多么富裕,精神生活有多么丰富多彩。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过渡:要想穿越到宋代,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装扮问题,我们得在穿着上像一个宋代人,所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宋代的服饰。

    一、宋代的服饰

    师:1、穿越后,有的是普通百姓,有的是各级官员,请问你们分别会穿怎样的衣服?(展示官员级别与服饰颜色对应图和普通劳动者服饰颜色图)

    生: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宋代对各级官员的服色有严格规定

    普通百姓只穿黑白两色的衣服。

    师:这体现宋代服饰有什么特点?

    生:等级森严

    师:2、穿越后,有的同学到了北宋初年,有的到了北宋后期,请问穿衣风格有何不同?(展示宋代初年和后期女子服饰图片)

    生:北宋初年,崇尚节俭;北宋后期,奢侈之风盛行。

    师:3、穿越后成为劳动者的同学们,你们的衣服样式是怎样的?(展示女真人服饰和劳动者服饰图片)

    生:“今世之服,大抵胡服。”说明着装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

    师:4、穿越后的女同学,在买鞋方面遇到什么烦恼?

    生:买不到合适大小的鞋子。

    师:为什么买不到大小合适的鞋子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展示“三寸金莲”图片)

    缠足:缠足,又称裹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对女子自幼儿期时以布紧缠双足,使足骨变形足形尖小,行路只能以足跟勉强行走的做法。古时以女子小脚为美.女孩子在5-8岁左右,便要开始缠足。缠足的工作,多由母亲或熟习缠足方式的女性仆人实行。缠足时,除拇指外,其余四指下屈,并用长布包裹,用针线缝住。

    生:因为宋代盛行妇女缠足。说明了妇女地位低下,统治阶级价值观念腐朽,受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师:5、请一位同学总结一下宋代穿衣习俗有哪些特点?

    生:等级森严;崇尚节俭到奢侈之风盛行;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妇女地位低下,收到封建束缚越来越严重。

    过渡:走了这么久,肚子饿了,我们可以吃些什么呢?(主食、肉食)

    二、宋代的饮食

    师:1、同学们在宋代北方、南方分别吃到了怎样的主食和肉食?

    生:北方:面食、羊肉

    南方:稻米、鱼肉

    师:2、除此之外,同学们有没有吃到什么可口的美食?

    生:东坡肉、腊八粥、包子

    师:(展示图片)火锅、爆米花、炸元宵、冰酪等美食,在宋代也都可以品尝到啦。

    师:同学们解决了吃的问题,那么喝写什么呢?

    生:茶。

    师:对。宋代饮茶风气盛行。民间还流行“斗茶”。

    过渡:有点累了,想找个地方休息,可以住哪呢?

    三、宋代的住宿

    师:1、穿越后成为农民、城市平民、贵族官僚的同学们,你们分别住在怎样的房子里?(展示住宅图片)

    生:农民:茅屋

    城市平民:瓦房、四合院

    贵族官僚:私家园林

    师:2、出远门的同学们,请问你们沿途需要休息时,住在哪里呢?

    生:邸店。

    师:3、(展示邸店图片)书上说此时“邸店如云屯”,这从侧面说明了什么呢?

    生:商品经济发达、旅店业兴旺、旅游业兴旺。

    过渡:好不容易穿越到了宋代,所以我们打算去全国各地旅游,我们可以乘坐什么交通呢?

    四、宋代的交通

    师:(展示图片)1、图中展示了宋代的哪些交通呢?

    生:牛车、驴车、骑驴、骑骡、乘轿

    师:2、你们可以根据交通的不同判断出图片上人物的身份吗?

    生:普通百姓多用牛车、驴车

    士大夫骑驴、骑骡

    达官贵人乘轿

    师:3、大家可能发现了,所有的交通里,始终没有大家所熟悉的马,因为宋代缺马。为什么宋代缺马呢?

    生(讨论后):宋代本身不产马;与辽、西夏、金等产马区对峙;长期战乱军用马匹量上升。

    过渡:穿越到达了东京,请问哪里最热闹好玩呢?

    五、宋代的娱乐

    师:1、(展示瓦子图片)东京哪里最热闹好玩?有什么好玩的节目?

    生:瓦子

    节目有:卖艺的(说书、唱曲、杂居、杂技、踢球)

    经商(卖饮食、药材,卖古玩、字画,剃头、相面、算卦)

    师:2、所以瓦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

    生: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师:3、瓦子里面专供演出的场地叫做什么?

    生:勾栏。

    师:4、宋代为什么会出现瓦子呢?

    生: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过渡:穿越过去的那几天,大家发现街上格外热闹,家家户户都在贴桃符、放鞭炮,请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

    生:过春节

    师:除了春节还有哪些节日呢?

    六、宋代的节日

    师:(展示图片)1、宋代的春节叫做什么?有哪些习俗?

    生:元旦。放鞭炮、守岁、贴“桃符”、换新衣等。

    师:2、宋代的元旦与现在的春节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生:现在不贴“桃符“,贴春联。以前守岁是一家人一起聊天唱歌跳舞,现在是看春晚。

    师:(展示材料)3、除了元旦,宋代还有哪些节日呢?你是根据材料中的那些话判断出来的?

    生:中秋节 判断依据:丹桂香飘、团围子女

    端午节 判断依据:汨罗江、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江中、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元宵节 判断依据:正月十五

    七、合作探究 情感升华

    师:为什么宋代社会风貌如此气象万千?

    生:社会经济高度发达

    师:这说明了物质生活的进步会带动精神生活提高

    师:宋代有些社会风貌被保留至今,有些被取缔,请一位同学举例说明?

    生:春节、中秋节等节日习俗,食物习惯等被保留至今。

    缠足的陋习被废除。

    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呢?

    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课后习题

    1.下列叙述不符合北宋初期服饰特点的是 ( )

    A.崇尚节俭,衣帽不得缀饰珠玉 B.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衣服

    C.对各级官员衣服颜色都有严格规定 D.奢侈之风盛行,统治者衣饰相当华丽

    2.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

    ① 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 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 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 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 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3.关于 “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 )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七年级历史课教案

    【 #教案#导语】历史的问题在于不断发现真的过去,在于用材料说话,让人如何在现实中可能成为可以讨论的问题。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一】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学目标】

    1、知识要点:赵州桥、唐都长安、雕版印刷术、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训练: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从史学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学艺术成就,从而提高学生对唐诗、散文、书法、雕塑等方面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隋唐文化中每一项科技成果无一不是经过发明者无数次试验,钻研、认真学习前人成果取得的,我们要学习他们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赵州桥、雕版印刷术信腊、唐诗

    教学难点:

    1、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特色。

    2、赵州桥在世界桥梁的地位及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自隋统一,结束了几百年的割据分裂状态,至唐灭亡,期间虽也发生过一些战争,但总的来看,国家处于相对安定的局面下。从开皇之治,经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大,中外交往频繁。各族人民经过共同努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无论是在科学技术、医学还是在诗歌、建筑、绘画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伟大的创造。本节课,我们共同了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现。

    我国有一座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敞肩圆弧石拱桥。你知道它的名字吗?设计并主持建造这座桥的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工匠。想碰仿一想,他是谁呢?

    一、高超的建筑水平(板书笑坦纤)

    1.赵州桥

    (1)隋唐建筑艺术的特点?

    (2)赵州桥是谁主持修建的?是何时修建的?

    (3)赵州桥在世界桥梁有什么地位?

    2.唐都长安

    大明宫含元殿是唐朝皇帝举行重大庆典和朝会的地方。

    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

    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是石头书的拓印技术和印章技术相结合而发明的。我国四大发明是什么?

    2.现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刚经》

    3.隋唐医学的发展

    由于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才使得大量的唐诗能够保留下来,唐诗内容丰富,我们今天也才能读到的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百万首诗歌。下面我们学习辉煌的唐诗艺术。

    三、光耀千古的诗坛

    1.唐朝诗歌的黄金时代

    我国自古至今都有诗歌,为什么说唐代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呢?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他们中的佼佼者。

    2.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总结:

    “诗仙”:李白:盛唐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诗圣”:杜甫盛唐到衰气魄行浑,沉郁悲怅

    【篇二】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朝颜真卿、柳公权、阎立本、吴道子,理解他们的艺术风格和特点。知道莫高窟的艺术地位。

    2、过程与方法

    掌握学习艺术类人物的基本方法,学会用表格的形式进行知识的归类与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艺术来源于现实这一基本道理,理解创新和继承的关系,知道艺德对艺术家的重要意义。认识莫高窟是世界上的艺术宝库之一,以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难点: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隋唐文化辉煌灿烂,成果丰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隋唐文化在科技以及文学方面的的成果,现在我们通过几个问题来复习一下: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赵州桥

    当时世界上的城市?唐都长安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金刚经》

    《千金方》是谁写的?药王孙思邈

    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各有什么特点?

    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过渡——除了科技和文学,隋唐文化在艺术方面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节课我们要讲的就是隋唐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石窟艺术以及歌舞艺术的成就。首先来看书法。

    二、讲授新课: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与绘画

    1、书法

    导入——说到书法,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大书法家王羲之,他被称为书圣,代表作是《兰亭序》。魏晋南北朝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第一个高峰,隋唐的书法家继承前人的成果,再加以创新,创造出了很多新书体,把我国的书法艺术推向了又一个高峰。那么隋唐时期的书法家有那几位呢?

    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

    (1)欧阳询

    欧阳询是由隋入唐的大书法家,被称为唐朝楷书第一人。他先学王羲之,后学北朝碑刻,融会贯通,创造出方圆兼济、严谨匀称的新书体,世称“欧体”。代表作《九成宫碑》

    (2)颜真卿

    颜真卿是继王羲之后我国书法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颜真卿少时家贫缺纸笔,用笔醮黄土水在墙上练字。他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又汲取初唐四家特点,创立了雄浑敦厚的新书体,人称“颜体”,树立了唐代的楷书典范。代表作《颜氏家庙碑》。

    (3)柳公权

    柳公权是和颜真卿齐名的大书法家,世称“颜柳”。他的字方折峻丽,骨力劲健,代表作《玄秘塔碑》。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有什么不同?

    颜——雄浑敦厚(肥厚)

    柳——骨力劲健(瘦劲)人称“颜筋柳骨”

    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为后人称颂,是不是就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字写得好?

    颜真卿、柳公权的书法为后人称颂,并不仅仅是字写得好,还在于他们的人品高,在安史之乱事件中,颜真卿挺身抗击安禄山,叛军用宰相的职位诱惑他都没有背叛国家。柳公权借谈笔法劝谏唐穆宗(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穆宗怠于朝政,柳公权以书喻政,由此及彼,巧妙地进谏。从此“心正笔正”说一直流传至后世。柳公权在“侍书中禁”时敢于直言或婉言进谏的行这,于此可见一斑。)。

    这说明,人品与书品是紧密相关的,只有人、书俱佳,才能赢得后人的赞颂。

    【动脑筋】

    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法度精密。据说,宋朝人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微软雅黑字”。我们课本中,就有大量微软雅黑字,请看它们与颜柳的书法有什么相似之处?(都是方块字,且结构严谨,平稳端庄,大小均衡等。)

    过渡——欧颜柳都以楷书著称,唐朝的书法不仅楷书好,草书也有很高的成就。

    (4)草书——张旭(草圣)、怀素(僧人),他们的书法用笔潇洒有力,奔放流畅,一气呵成,人称“张颠素狂”或“颠张醉素”。

    过渡——隋唐有很大大书法家,也有很多的画家。

    2、绘画

    (1)特点:隋唐绘画出现了什么新特点?

    宗教画富有现实生活气息,人物故事画、山水画、花鸟画已大量出现。(魏晋南北朝盛行纯宗教画,没有生活气息)

    (2)画家:隋唐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有哪几位?他们的绘画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代表作?

    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他的画笔力刚健,人物神形兼备,代表作有《步辇图》。这是一幅有重要价值的历史画卷,它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向唐朝求婚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真实地反映了汉藏两族友好亲密的关系。

    吴道子——世称“画圣”,善画写意画(即用笔不求工细,但求神态)。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他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条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其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这幅图又叫《释迦降生图》,描绘的是释迦降生后,他的父亲净饭王和夫人抱着他去朝拜天神的情景。

    讲解唐玄宗派他到嘉陵江写生的故事,说明吴道子画技的高超。

    过渡——隋唐的画不只有画在纸上的,莫高窟里的壁画也非常精美。

    (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导入:我们学过魏晋南北朝的那几个石窟?龙门石窟、云冈石窟

    (1)概况——莫高窟座落在甘肃西部的敦煌市东南25公里鸣沙山的断崖上,自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开凿,相传前秦符坚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门乐尊者行至此处,见鸣沙山上金光万道,状有千佛,于是请工匠开凿了第一个窟,后历建不断,遂成佛门圣地,号为敦煌莫高窟。莫高窟在唐朝时大大扩展,武则天时已修建到一千多佛龛,所以又称“千佛洞”。其中十分之六七的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2)藏品:

    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若把壁画排列,能伸展3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规模、内容最丰富的一个画廊。敦煌莫高窟现存的492个洞窟绘有“飞天”。总计4500余身,其中有的飞天长2。5米,也有的不到5厘米。这些飞天好像不受任何约束,姿态千变万化,反映了古代艺术家们丰富的想象力。

    彩塑——像两千身,这里有高达33米的坐像,也有十几厘米的小菩萨,绝大部分洞窟都保存有塑像,数量众多,堪称是一座大型雕塑馆库。

    佛经、文书——《金刚经》

    (3)地位—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过渡——隋唐人信佛,但青灯古卷的人毕竟少数,歌舞才是唐人的最爱。

    (三)盛大欢腾的乐舞

    1、概况:大量吸收西域各族和周边国家的乐舞再加以创新

    2、特点:气势恢宏——发展到十部乐,那是演出阵容庞大,一部乐就要五十多人,二十多种乐器。讲解坐部伎和立部伎。

    风格多样——软舞和健舞、优美和谐、铿锵热烈

    3、代表作:

    秦王破阵乐——为歌颂唐太宗李世民而作。李世民即帝位后,由吕才协音律,魏征等作歌辞,他自己亲制《破阵舞图》。贞观七年(633年),命吕才依图教乐工120人披甲执戟而舞。舞队摆出各种阵势,伴奏音乐“声震百里,动荡山谷”。

    霓裳羽衣舞——相传最早由西凉节度使所献,后经唐玄宗润色并制作歌词,改用此名。《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响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着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仙女形象。白居易赞此舞“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胡旋舞——舞者身体转得像旋风一样快(讲解41页右上角白居易写胡旋舞的诗)

    剑器舞——诗人杜甫儿时看过公孙大娘的剑器舞,几十年后都难以忘怀。

    【动脑筋】

    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猜猜当时表演《霓裳羽衣舞》的是谁?杨贵妃。

    (四)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

    1、隋唐经济繁荣,如唐朝时期分别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为隋唐的文化繁荣打下了物质基础;

    2、唐朝的科举制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唐朝统治者的政策开明;

    4、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这种交流也促进了隋唐文化的繁荣;

    5、唐朝人的生活丰富多彩等。

    【板书设计】

    一、灿烂夺目的书法与绘画

    (1)书法:隋入唐:欧阳询——方圆兼济,严谨匀称

    唐朝:楷书:颜真卿——雄浑敦厚

    柳公权——方折峻丽,骨力劲健

    草书:张旭(草圣)、怀素

    (2)绘画:展子虚

    阎立本

    吴道子——画圣

    二、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1)地点年代:甘肃敦煌隋唐

    (2)内容:壁画、彩塑、佛经、文书

    (3)地位: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

    三、盛大欢腾的乐舞

    (1)特点: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

    (2)代表作:音乐——秦王破阵乐

    舞蹈——霓裳羽衣舞、胡旋舞、剑器舞

    【篇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设计: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和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教学重难点】

    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是一个重点内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是本课的难点之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看过电视剧《天龙八部》吧?喜欢看吗?

    2、你能说出其中的乔峰是什么人吗?(他的身份),你还记得在这部电视剧里都提到过哪些政权吗?

    3、对,有辽、西夏、大宋、大理,看来乔峰、段誉他们生活在一个多权并立的时代,历是否真的存在过这样的一段时期呢?——有,大约从C10初到1276年元灭南宋再度统一中国,在近三百年时间里,祖国大地上群雄逐鹿,民族政权此消彼长,征讨并合,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活跃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历民族政权相对比较复杂的时期,就让我们翻开那个时代的历史画卷,了解并立的各个民族吧。

    二、教授新课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唐末藩镇割据到五代十国分裂动荡,再到辽、宋、夏、金等民族政权并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1.契丹的兴起

    (政权名称:辽,建立者:阿保机,都城:上京)

    2.北宋的建立

    (1)北宋的建立

    (民族:汉,建立者:赵匡胤;都城:东京-开封)

    (2)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怎样加强了自己的统治?(“杯酒释兵权”)

    宋朝建立后,有没有统一全国呢?(没有)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过渡:因为这时北方还有两个军事力量十分强大的政权——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于是形成了辽、宋、夏之间有和有战的并立局面。

    (二)辽、宋、夏的和战

    学生阅读51-52页内容,先根据“动脑筋”讨论回答第1题;然后根据教师的提示,划书并回答第2题:

    1.对于澶渊之盟怎样评价?

    (他们说的都对。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屈辱的,所谓“岁币”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削弱了自己的国力。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也有好的作用:它结束了宋辽之间的战争,使双方边境转入相对稳定和平的状态,互相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后来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完成49页“练一练”:澶渊之盟是(B)之间的和约。(B——北宋与辽)

    3.西夏的建立

    (民族:党项建立者:元昊都城:兴庆(宁夏银川))

    过渡:当北宋与辽走向衰落时,东北地区靺鞨族的后代——女真族兴起并建立了国号为金的政权。从此,女真族的金政权和汉族的宋政权之间又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

    (三)金和南宋对峙

    1.金的建立(民族:女真建立者:阿骨打都城:会宁(黑龙江阿城)——后期迁到中都(北京))

    2.金先后灭了哪两个政权?(辽、北宋)

    公元1126年,金军乘大学攻破北宋都城汴京,第二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三千多人北去,北宋灭亡,历把这一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3.南宋的建立(1127年,北宋灭亡后,它的“皇族”赵构重建政权,后来定都临安(杭州)。由于临安在东京之南,史称南宋。)

    4.岳飞抗金

    岳家军打胜仗的原因是什么?(他们为正义而战,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机智灵活。)

    5.宋金和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