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六年级数学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教案

  • 数学
  • 2023-04-15
目录
  •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 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六年级
  •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20课时
  •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后服务教案

  • 初一数学教案人教版上册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8×9

    (二)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0∶5和4∶15∶1和6∶2

    (四)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二、新授教学

    (一)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通过解已学过的方程,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二)教学例2.

    例2.解比例3∶8=15∶

    1.讨论:如何把这个比例式变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3=8×15.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简易方程的方法求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解:3=8×15

    =40

    (三)教学例3

    例3.解比例

    1.组织学生独立解答.

    2.学生汇报

    3.练习:解下面的比例.

    =∶=∶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方程即可.

    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2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返档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肆旁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

    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3

    设计说明

    图形裂世橡的旋转是在线段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是本节课的难点。据此在教学中特作如下设计:

    1.在观察、发现中初步感受平面图形的旋转,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通过大屏幕演示风车旋转,让学生发现旋转前后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体会图形旋转的三要素,为后面的探索和学习提供感性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学具,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如何在“图形与几何”内容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是新课标增加的一个核心概念。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直观图示是他们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方式。本设计让学生画图前先利用学具实际操作,再在方格纸中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让学生通过直观演示、操作、探索,概括出将小旗、三角形画在方格纸上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有机地融合。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方格纸若干张三角尺长方形纸片三角形小旗

    教学过程

    ⊙联系生活,引出图形的旋转

    1.谈话:同学们,你们玩过风车吗?看,老师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风车)在风的吹动下,风车转起来了。(课件演示风车旋转)

    2.提问:你发现了什么?(风车绕着一个中心点进行逆时针旋转,风车在旋转的过程中,每个三角形也在旋转)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已知线段旋转后的线段,那么三角形、正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怎么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课题:图形的旋转(二)]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将数学与生活问题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观察画面,探究简单图形的旋转方法

    1.引导学生思考:观察风车旋转过程中的同一个三角形,你有什么发现?

    (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变了;三角形的每个顶点、每条边都绕点O逆时针旋转了90°;对应线段的长度没变,对应角的大小没变,点O的位置没变,相对应的点到点O的距离都相等)

    2.提问:根据上面的发现,你知道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可以怎样画吗?

    3.学生讨论,探究画法并汇报。

    (可以转化成线段旋转的方法来画,先确定旋转中心和旋转方向,再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线段,用线段旋转的方法画出关键线段旋转后的对应线段,然后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风车旋转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旋转的含义。引导学生从图形到线段再到点的角度来观察、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为后面教学“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作准备。

    ⊙绘制图形,体验图形旋转的过程

    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课件出示教材30页上面例题)。

    (1)先想象小旗旋转后的位置,再动手画一画。

    (2)展示作品,交流画法。

    师: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先找到小旗旗杆旋转后的位置,再根据旗杆旋转后的位置找到正方形四个顶点的位置,然后连接各点)

    预设

    方法一用纸剪一面小旗或用学具代替小旗帮助思考,摆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小旗,再画。

    方法二先画出绕点M顺时针旋转90°后的旗杆,再画小旗。

    (3)小结画法。

    配合课件演示小旗旋转的过程并进行讲解。

    方法:①先找关键线段按照指定方向旋转90°后的位置。

    ②再根据线段旋转后的位置关系连接其他对应线段。

    2.教学教材30页画三角形旋转后的图形。

    (1)读一读,题目中有什么要求?你准备怎么画?

    (2)试一试,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3)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整个图形旋转后是什么形状?

    (4)做一做,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操作、展示、交流,给学生充分的探索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操作、交流、展示、倾听和评价中逐渐总结出将图形在方格纸上旋转90°的方法,从而获得对图形旋转运动的深刻理解,形成相应的空间观念,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4

    一、指导思想:

    学期即将结束,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已进入复习阶段,期末复习,如果不讲究科学的态度和方法,那么对学生来说,就一定感到很乏味。所以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很重要。为了更好的提高复习效率,,突出尖子生,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有的放矢的做好复习,特制定本复习计划。

    二、复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

    三、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乘、除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进一步理解认识倒数,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和化简比。

    2、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提高计算速度。会应用学过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3、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提高解题能力。

    4、使学生进一步牢固理解并掌握圆周长和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能应用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解决常见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意义,会画对称轴。

    四、复习措施:

    1、全面地对整册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查漏补缺。

    2、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讨论、合作学习等多形式的组织复习活动,让学生参与复习的全过程,巩固已学过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培养探索精神。

    3、加强知识的纵横联系,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复习和整理,重视在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法则、性质的基础上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的概念、法则、性质化。对于易混淆的内容要加强比较,(如求比值与化简比)使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4、强化应用题的基本训练,常见数量关系的积累和运用,使学生牢固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步骤和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解题能力。

    5、强化能力培养。在复习数学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如,复习四则运算,在学生理解运算法则的基础上,经常性地进行训练,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培养学生合理、灵活运用计算方法的能力。又如,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时,通过各种直观手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测量和画图的技能。

    6、加强反馈,注意因村施教。复习时要注意抓重点,有针对性,加强反馈,及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节教学过程,使各种程度的学生得到有效发展。

    7、适当补充设计练习题,强化训练,进一步发展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做好复习转差工作,尤其要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并成立互帮小组。结对子,一帮一。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帮助下,使后进学生争取在期末达到合格。

    9、以说代做,以听代练,以练代讲,有重点、有的进行有效复习检查。

    10、重视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和综合测试卷,让学生对本册教材的学习内容达到融会贯通。测试评卷时,注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复习进度安排:

    1、第15-16周:将知识点理顺,学生重温整册内容,并同步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平时错误或遗忘的内容。

    2、第17周:

    (1)计算的专项复习,尤其是简便计算和解方程。

    (2)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专项复习,将平时的错题展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分析错误点,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计算的专项复习,尤其是简便计算和解方程。

    (3)圆的专项复习,由于圆——这一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所以主要是让学生注意在运用公式计算时的一些特殊性。

    (4)统计、数学广角复习。

    3、第18周:整册教材的模拟测试。

    4、第19周:针对复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查缺补漏。

    小学六年级数学优质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

    (一)、自学反馈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

    (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想法。

    (2)反馈交流

    ①240÷3×2=160(厘米)

    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

    3=240×2

    =240×2÷3

    =160

    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

    (二)、关键点拨

    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

    (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

    (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

    (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

    (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1、解下面的比例

    :10=:0.4:=1.2:2=

    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1)分别写出每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体积的比,看它们能否成比例。

    (2)照第一杯蜂蜜水中蜂蜜和水的比计算,300毫升水中应加入蜂蜜多少毫升?

    学生回答第一个问题,板书。再让学生观察是否能成比例。

    分析:第一个问题应该说比较简单,比分别是25:200和30:250。

    (四)、分享收获畅谈感想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听课随想

    六年级上册数学倒数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32页例2、例3,练一练和试一试练习六第6-11题,练习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比和比例的意义,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做第32页复习题。

    让学生先思考可以怎样想。根据思考的方法在括号里填上数。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下面的比改写成积相等的式子。(日答)

    4:3=2:1.5X:4=1:2

    3、引入新课

    在上面两题里,第1题是求比例里的未知项。从第2题可以看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里另外一个未知数,这种求比例里的未知项,就叫做解比例。

    现在,我们就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提问:你能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闭培例,求出未知项X吗?自己先想一想,有没有办法做,再试着做做看。

    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学例3

    出示例题,让学生用比例形式读一读。

    让学生解答在自己的练习本上。

    指名口答解比例过程,老师板书。

    3、教学试一试

    出示例3,提问已知数都是怎样的数。

    让学生自己解答。

    4、小结轿伍唯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指名四人板演。

    2、做练习六第8题。

    让学生做在课本上,指名口答。

    3、做练习六第10题。

    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4、做练习六第11题。

    学生口答,老师板书,看能写出多少个比例。

    四、讲解思考题。

    提问:根据题意,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你想到什么?

    两个外项的积已知是1,你能求另一个内项吗?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课堂作业。

    练习六第6题(1)-(4)题,第7题。

    家庭作业:练习六第6题(5)、(6)题,第9题和思考题。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内容】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及练习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重点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情景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板书课题:解比例。

    【新课讲授】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1、2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橘亩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

    2、教学例2。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根据题意,描述两个相等的比。

    =110或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让学生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教师板书∶320=1∶10,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的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做完后,师问: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学生回答: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转化。师接着板书:10x=320×1。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

    师:怎样解这个方程?

    生:根据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把x看做一个因数,根据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可以求出x。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教学例3。

    解比例:

    过程要求: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2、4x=1、5×6

    x=

    x=3、75

    提问:还可以用其他的知识解比例吗?

    学生交流后,可能会说出:根据比例的意义,等号左边的比值是,要使等号右边的比值也是,x应等于。

    4、总结解比例的方法。

    教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转化成方程后再怎么做?

    学生回忆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方程。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42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完成教材第43~44页第6、7、8、9、10、11、12、13题。

    答案:1、x=7、5x=x=0、6

    2、第6题:判断小红说得是否正确,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方法一:计算1分钟(60秒)心跳的次数,看是不是72次,因为45秒跳54次,1分钟也是60秒就要跳54÷45×60=72次,由此判断小红说得对。方法二:运用比例的知识。计算54∶45与72∶60的比值,看是否相同,相同说明小红说得对。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同都是1、2,说明心跳速度没变。

    第7题:组织学生独立练习。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第8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说一说解题思路,再动手算一算。学生汇报。

    第9题:组织学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并独立练习。

    第10题: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指名汇报。

    第11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怎样列比例式,共同完成后相互交流。

    第12题:组织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改写等式,在小组中交流订正。

    第13题: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相互验证。此题答案不唯一。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提高?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解比例》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P35~37解比例

    教学目的: 1、使同学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同学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同学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同学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同学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 引导同学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

    6:3和8:4:和:

    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什么叫解比例?

    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假如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

    (3)让同学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同学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

    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

    同学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

    让同学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解答后,让他们说一说是怎样解的。

    4、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变成方程以后,再怎么做?(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5、P35“做一做”。同学独立解答,订正时,让同学是怎么做的。

    三、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P37第7题。

    四、全课小结,提高认识

    什么叫解比例?解比例的根据是什么?解比例的书写格式应注意什么?

    五、课堂练习,辅助消化

    P37~38第8~11题。

    六、课外补充,拓展延伸

    1、P38第12、13题。

    2、4:8=12:24,假如将第二项减少1,要使比例成立,则第四项减少多少?

    3、把两个比值都是的比组成比例,已知比例的两个内项都是15,请分别求出这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并写出比例。

    4、一个比例的四个项都是大于0的整数,它的两个比的比值都是,且第一项比第二项少3,第三项是第一项的3倍。请写出这个比例。

    小学数学教案优秀范文六年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在教学中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渗透,使学生会“做数学”。那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设计该怎么设计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东偏北(南)、西偏南(北)等方向的含义,会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情境中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帆肢路线图。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看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生说看过。谁知道比赛的结果是谁赢了?一起说乌龟。为什么是乌龟赢了?生说:因为兔子睡了一觉。兔子知道自己错了。今天又要跟乌龟再比赛赛跑:

    请看《龟兔赛跑续集》

    观看龟兔赛跑图片,导入课题。

    小兔为什么又会输?生笑着说这是因为小兔跑错方向了。怎样才能走到终点呢?由哪几个要素决定?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于:终点在起点什么方向上?终点和起点相距多远?

    带着这两个问题,

    我们来学习今天的新课:位置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方位?生: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还有呢?生:东南,西南,东北,西北。我们已经学习了8个方位。课件出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每年我国的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的侵扰。瞧,这是某年的一个强台衡蚂风位置图,请测算一下。

    (一)教学例1

    1. 现在台风中心的位置。(课件出示)

    目前台风中心位于A市东偏南30°方向、距A市600km的洋面上,正以20千米/时的速度沿直线向A市移动。

    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2.东偏南30°是什么意思?如果只有这个条件,能否确定台风中心的具体位置吗?

    3.如果这样预告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样预告会更加的准确?

    4.还要预告什么?(距离)

    (距离600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5.小结:预告台风时既要说方向又要说距离。 强调:东偏南30°还可以怎样表示?也可以说成南偏东60°,但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6.口答:台风大约多少个小时后到达A市?

    7.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操作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然后集体订正。

    (二)教学例2

    1.课件出示:台风到达A市后,改变方向向B市移动。受台风影响,C市也将有大到暴雨。 B市位于A市北偏西30°方向、距离A 市200km。C市在A市正北方,距离A市300km 。请你在例1的图标中标出B市、C市的位置。

    2.怎样表示距离呢?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200km?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用1cm表示100km比较合适。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4.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态拦世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觉得怎样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根据方向和距离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5.口答:台风到达A市后,移动速度变为40km/时,几小时后到达B市?

    6.练习:完成教科书第21页的做一做,打开课本第21页的做一做:

    (1)有关信息:

    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

    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 体育馆在校门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

    (2)师:要在平面图上准确地标出一个地方的位置,你认为需要考虑哪几个方面? (3)师生共同梳理: A.先确定好平面图的中心。 B.确定方向和距离。

    (4)自主操作,独立绘制平面图。

    (5)指名展示交流,完善绘图过程。

    学生展示绘制的图,并演示过程,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看来画图的过程有点复杂,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整个过程。画图的过程和方法清楚了吗?刚才你们是不是这样画的?

    三、知识反馈,巩固应用

    看来同学们对本届的知识掌握的还不错。现在你们有勇气来挑战自我吗?

    课件出示:

    1、警察局收到卧底送来的示意图

    (1)犯罪分子1在警察局的( )方向,距离是( )米。

    (2)犯罪分子2在警察局的( )向,距离是

    ( )米。

    (3)犯罪分子3在警察局的( )方向,距离是

    ( )米。

    2、做一做,课件出示,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位置与方向, 生活常遇到,

    要想定位置, 两点要记牢:

    方向是首要, 距离少不了。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你们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幅学校建筑平面图吗?自己开始试一试吧!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 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出示复习题。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5个12是多少?

    3个14是多少?

    2.下列句子中那些可以看做单位1

    猎豹的速度是狮子的七分之三。

    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五分之一。

    红花比黄花多二分之一。

    十月比九月节约四分之三。

    3.计算: 3/10 +3/ 10 + 3/10 =

    3/10 + 3/10+ 3/10 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

    二、 新授

    1、利用 3/10 + 3/10 + 3/10 教学分数乘法。

    (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3/10)

    (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 3/10 ×3)

    (3) 3/10 +3/10+ 3/10=9,那么 3/10 + 3/10 + 3/10= 3/10 ×3,

    所以3/ 10 ×3=____________=9。 同学们想想看,3/10 ×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

    谁能把它补充完整

    2、出示例1,

    (1)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 2/11 ”,就是把袋鼠跳 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 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

    (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

    “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2/11 ”是 什么意思?如何理解“相当于”?再通过线段图帮助理解。画一条线段,表示袋鼠跳一下的距离。“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

    跳一下的2/11 ”,就要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条线段看作单位 “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求“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 就是求3个2/11 是多少?

    (列式:2/11×3 = 6/11 )

    有没有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呢?独立完成。指生板演。出示课件演示。

    3、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 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4、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5、教学例2

    (1)出示3/8×6,学生独立计算。

    (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

    (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 (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

    6.练一练,课件出示,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订正。

    三、巩固练习

    比赛:

    第一回合

    1、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 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第二回合

    2、“做一做”第3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 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

    四、课堂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 、布置作业 : 练习二第1、2、4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学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演示操作,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大家都来当裁判喽!”

    演示两人骑自行车的动画,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圆形的,一人的自行车轮子是其它形状的。

    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周围哪些物体上有圆。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学生拿出圆的学具。

    2.教师:你们摸一摸圆的边缘,是直的还是弯的?

    教师说明: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

    3.通过具体操作,认识一下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征。

    (1)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教师提问: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折痕总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

    教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教师板书:圆心

    (2)用尺子量一量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看一看,可以发现什么?

    教师指出:我们把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

    教师提问:根据半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半径应具备哪些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

    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3)同学继续观察:刚才把圆对折时,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教师指出:我们把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直径一般用字母 d来表示。板书:直径

    教师提问:根据直径的概念同学们想一想,直径应具备什么条件?

    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多少条直径?

    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直径,看一看,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4)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直径的长度也都相等。

    (5)讨论: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长度又有什么关系呢?

    如何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反过来,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几分之几?

    教师板书: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三)反馈练习。

    1、P58的“做一做”第1、3、4题

    2、练习十四的第2、3题

    (四)圆的画法。

    1、学生自学,看书57页。

    2、学生试画。

    3、学生通过试画小结用圆规画圆的方法,注意的问题。

    4、教师归纳板书:1.定半径;2.定圆心;3.旋转一周。

    教师强调: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有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旋转时要把重心放在有针尖的一脚。

    5、学生练习

    P58的“做一做”第2题

    (五)教师提问

    为什么同学们画的圆不一样呢?什么决定圆的大小?什么决定圆的位置?

    教师板书: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六)思考:体育课上,老师想在操场画一个大圆圈做游戏,没有这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题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圆环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形与矩形混合图形的相关计算方法。

    2.学会利用已有的知识,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出圆环面积计算公式,有关于圆形与正方形应用的解答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会利用圆和其他已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

    圆与其他图形计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学

    PPT 卡片

    教学过程

    1 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2 新知探究

    2.1 圆环面积

    一、问题引入

    同学们知道光盘可以用来做什么吗?谁能来描述一下光盘的外观。

    回答(略)。

    今天我们就来做一做与光盘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圆环面积求解

    例2.光盘的银色部分是一个圆环,内圆半径是50px,外圆半径是150px。圆环的面积是多少?

    步骤:

    师:求圆环面积需要先求什么?

    生:内圆和外圆的面积

    师:同学们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师:给出计算过程与结果:

    三、知识应用

    做一做第2题:

    一个圆形环岛的直径是50m,中间是一个直径为10m的圆形花坛,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师:这是一道典型的圆环面积应用题。通过直径得到半径,代入圆环面积公式,很简单。

    2.2 圆与正方形

    一、问题引入

    师:同学们知道苏州的园林吧。大家有没有观察过园林建筑的窗户?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也有很多很常见的图形,比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其中外圆内方或者外方内圆是一种很常见的设计。

    师:不仅是在园林中,事实上在中国的建筑和其他的设计中都经常能见到“外圆内方”和“外方内圆”,比如这座沈阳的方圆大厦、商标等等。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这种圆形与正方形结合起来构成的图形。

    二、知识点

    例3:图中的两个圆半径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圆之间部分的面积吗?

    步骤:

    师:题目中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左图圆的半径=正方形的边长的一半=1m;右图圆的面积=正方形对角线的一半=1m

    师:分别要求的是什么?

    生:一个求正方形比圆多的面积,一个求圆比正方形多的面积。

    师:应该怎么计算呢?

    归纳总结

    如果两个圆的半径都是r,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当r=1时,与前面的结果完全一致。

    四、知识应用

    70页做一做:

    下图是一面我国唐代外圆内方的铜镜。铜镜的直径是600px。外面的圆与内部的正方形之间的面积是多少?

    师:同学们用我们刚刚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这道题目吧。

    解:铜镜的半径是300px

    5.3 随堂练习

    若还有足够时间,课堂练习练习十五第5/6/7题。

    (可以邀请同学板书解题过程)

    6 小结

    1. 今天我们共同研究了什么?

    今天我们在已知圆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圆环和“外圆内方”“外方内圆”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这不是要求同学们记住这些推导出来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学们能过明白推导的方法,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2.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去求圆的面积,譬如说:蒙古包做成圆形的是因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积,植物根茎的横截面是圆形的,也是因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们还可以再举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装菜的盘子、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 板书

    例2解答步骤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身边的测量出圆的周长

    (2)能够掌握多种测量计算圆的周长的方法

    (3)能够说出圆周率小数点7位

    (4)能够了解祖冲之

    (5)能够灵活运用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6)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7)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8)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圆的周长和圆周率的意义

    难点: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

    Ppt课件、、篮球、硬币、瓶盖

    教学过程

    一、讨论探索活动导入

    1、展示实物篮球、瓶盖、硬币

    揭示主题:圆的周长

    2、提问:正方形、长方形的边长是4条边相加就是周长,那圆的周长也和它们一样吗?

    3、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测量出篮球的周长(分小组讨论探索)

    4、提问:圆是没有边长的,它只是一条曲线,你们能利用手中的将圆的周长测量出来吗?你们能想几种方法出来?

    5、分享测量的方法

    方法:化曲线为直线、滚动、软皮尺测、绳绕圆一周

    二、了解圆周率

    1、提问:观察一下篮球和硬币的直径和周长,你们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周长越大

    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3倍多一点

    2、提问:有谁知道圆周率是多少吗?

    圆周率3.1415926535

    3、大家猜一猜圆周率有多少小小数点?

    (展示祖冲之图片以及圆周率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比外国早1000年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

    圆周率是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这个直径是一个固定的数,用字母π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3、播放:歌曲名3.1415

    三、利用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1、根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可以推导出一个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在书上,告诉我是什么?

    公式:C=πd或C=2πr

    2、提问:求圆的周长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条件:直径或者半径、π=3.14

    3、例题讲解

    书上第64页例题

    4、做练习题

    (展示ppt)

    课后小结

    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有关,直径越大,周长越大

    圆周率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π=3.1415926535......取近似值π=3.14

    圆的周长公式:C=πd或C=2πr

    课后习题

    同样的小组成员,测量一个学校圆形的周长,小组的形式合作完成

    六年级趣味数学教案20课时

    (3)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2、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学生用尺子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得出结论。

    (四)教学用圆规画圆

    1、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1)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即定半径);

    (2)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即圆心)上;

    (3)把装有铅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2、请同学们用圆规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观察对比所画的两个圆,有什么不同?哪些地方不同(大小、位置)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两个圆会不相同呢?是什么决定圆的大小?(半径小,则圆小;半径大,则圆大。)

    圆的位置不一样,是因为固定点的位置不同,造成圆心的位置不一样,因此圆的位置不一样。

    小结: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练习: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五)巩固练习

    1、练习中深化认识圆

    2、判断是非

    (1)、在同一个圆内只可以画100条直径。()

    (2)、所有的圆的直径都相等。()

    裂迹歼(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4)、直径3厘米的圆比半径2厘米的圆要大些。()

    (六)课堂小结,回顾知识

    1、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书本P60第1-4题。

    4.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一、导入

    1、我们全班有53名同学,但大部分的同学老师都不认识,如果我要请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发言,你们能帮我想想要如何表示才能既简单又准确吗?

    2、学生各抒己见,讨论出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表述。

    二、新授

    1、教学例1

    (1)如果老师用第二列第三行来表示××同学的位置,那么你也能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同学的位置吗?

    (2)学生练习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其他州扰同学的位置。(注意强调先说列后说行)

    (3)教学写法:××同学的位置在第二列第三行,我们可以这样表示:(2,3)。按照这样的'方法,你能写出自己所在的位置吗?(学生把自己的位置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回答)

    2、小结例1:

    (1)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用了几个数据?(2个)

    (2)我们习惯先说列,后说行,所以第一个数据表示列,第二个数据表示行。如果这两个数据的顺序不同,那么表示的位置也就不同。

    3、练习:

    (1)教师念出班上某个同学的名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出他的准确位置。

    (2)生活中还有哪里时候需要确定位置,它们确定位置的方法。

    4、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肆冲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三、练习

    1、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找出图中的字母所在的位置,指名回答。

    (2)学生依据所给的数据标出字母所在的位置,并依次连成图形,同桌核对。

    2、练习一第3题:引导学生懂得要先看页码,在依照数据找出相应的位置

    3、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四、总结我们今天学了哪些内容?你觉得自己掌握的情况如何?

    五、作业

    练习一第1、2、5、7、8题。

    5.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3、学会用画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让学生喜欢上美丽的圆,激发探索圆的特征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轻松一下做一做课间操怎样?起立

    第一节:甩甩你的手臂(从前往后再换个方向)

    第二节:转转你的脑袋

    第三节:原地转身

    二、导入新课

    1、师:上课前的运动操你们发现了什么?(在做圆周运动)

    2、师:刚才发现有的同学手臂转得不太像圆,什么办法转得更像圆呢?(手直、肩不动)

    3、师:我们在运动中可以产生圆,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的圆,大家看:欣赏圆的图片。

    4、揭题:圆的认识

    5、师:我们看在这餐桌中看到了有几个圆?

    这中间有着许多的数学知识,相信吗?

    三、动手操作

    (一)师:下面我们就做一做这个餐桌

    [媒体]做一做:同桌合作,每人在白纸上画一个圆,然后剪下组合成一张圆桌模型。

    (二)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我们第一步是画圆,你是怎么画的?

    1、你是怎么用圆规画圆?

    2、师:老师也在黑板画一个圆(边画边说)

    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距离(半径)

    把有针尖的一只脚固定在一点(圆心)上

    把装有铅笔的一只脚旋转一周,就画出一个圆

    3、老师的圆画得怎样?画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针尖不动、两脚距离固定)

    4、你们画的两个圆的大小为什么不一样?(两脚的距离不同)

    [第二步]我们是把画好的圆剪下来,问:剪时与我们以前的剪正方形、三角形的时候有什么不同?

    师:圆呢?(弯的)弯的在数学上我们叫做曲线,所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与以前所学习的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有很大的区别。

    [第三步]剪下的圆怎么组合起来呢?这2个针孔从哪里来?

    师:针孔的'这一点,我们叫做这个圆的圆心也可以用字母o表示。

    师:还有什么办法找到圆心呢?(折)你们先拆下来试一试。(生动手操作)

    师:你是怎么折的?

    可能:①生:对折再对折,交点就是圆心师:还可以怎么折

    ②对折、展开、再对折、再展开

    师:我们再看这里有几条折痕?而且它们都经过(圆心)像这样的折痕叫这个圆的直径字母d表示(画在黑板上)。

    师:圆里还有什么?(半径)你折的圆里有吗?指一指(画在黑板上)这就是半径。

    师:什么是直径、半径,自学课本p80读一读

    师:说一说什么是直径?解释圆上、圆外、圆内。

    我们一起指指,什么是半径?

    上一页123 下一页

    小学六年级数学课后服务教案

    日子如同白驹过隙,不经意间,我们的工作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在工作中有更好的成长,为此需要好好地写一份计划了。你所接触过的计划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谨培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灶晌森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隐亩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具体表现如下:

    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复式统计图,并从图中尽可能多次获取信息。

    4.学生在从事专题性的活动时,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各单元内容及前后联系

    单元

    主要内容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

    ▲运用百分数的意义和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五年级下册: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比的意义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

    ▲除法的意义

    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

    ▲正比例及其应用

    ▲反比例及其应用

    ▲比例尺

    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第一学段: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

    ▲周长和面积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四年级下: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认识

    五年级上: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

    五年级下: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下册: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

    ▲圆锥的体积

    第三单元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三年级下册:

    ▲认识轴对称、平移、旋转

    四年级上:

    ▲图形的变换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范围的变化

    第一学段:

    ▲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由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

    第五单元统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活动

    第一学段:

    ▲数据统计的过程

    ▲统计表

    ▲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

    ▲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活动

    五年级下册:

    ▲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六、课时安排建议

    单元

    内容

    建议课时

    第一单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