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课件,小学一年级数学ppt课件

  • 数学
  • 2023-06-04
目录
  • 小学一年数学知识要点
  • 一年级数学ppt课件免费
  • 全册书一年级数学上册ppt
  •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可打印
  • 小学一年级数学ppt课件

  • 小学一年数学知识要点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以下我为大家介绍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1

    一、教学内容

    数学乐园(人教版一年级上册82页、83页)。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及计算,区分它们的基数、序数的含义。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有条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自己身边的数学知识,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三、活动内容

    1、走数学迷宫。

    2、对口令、拍拍手。

    3、小邮递员。

    4、排排坐比反应。

    5、采花蜜练判断。

    6、看图列式。

    7、思维拓展。

    四、教学准备

    CAI课件、水彩笔、口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实践活动课

    老师:同学们,数学乐园开园了,你们想和老师一起去做游戏吗?

    (板书课题:数学乐园)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设置悬念,带入一种情境,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意识。】

    二、活动流程

    (一)走数学迷宫

    复习0—10各数的认识:

    A、说数。

    老师:远处走来一群数字宝宝,认识它们就请大声读出来!

    B、用数。

    老师:你能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句话吗?

    C、找数。

    启发学生: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这些数字呢?

    小结:是呀,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在游戏中去发现数学,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无穷乐趣吧!

    D、排数。(课件出示:迷宫图)

    老师:到数学乐园去的路很多,让我们跟着小白兔由进入迷宫,按1、2、3……9的顺序走,米老鼠和唐老鸭会分别在两个出口处迎接我们呢!

    学生四人为一学习小组讨论,然后用不同色的水彩笔在答题纸上画出不同路线。比一比看哪组想的最多,展示设计路线最多的作业纸,进行奖励。

    E、找规律。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规律。

    老师:同学们,不管按照哪种路线走,怎样才能确保不迷路顺利走出迷宫呢?

    【设计意图:通过读数、用数、找数、排数几个环节,让学生了解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学好数学是必要的,也是很有意思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二)对口令、拍拍手

    老师:我们终于来到了数学乐园,这里有很多小动物想与我们一起玩呢!让我们跟着小猴淘淘一起来玩第一个游戏。

    A、对口令。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问:我出几?你对几?几和几组成几?

    B、拍拍手。一位小朋友到前面抽一张卡片,然后拍手,其余的人也拍手对出卡片上的数。

    【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熟练掌握数的组成,对于计算加减法很有帮助。通过对口令、拍手游戏起到了强化作用。】

    (三)小小邮递员

    老师:同学们看,谁骑着摩托车来到了乐园?你们能帮帮邮递员叔叔把信投进信箱里吗?

    老师问:怎样才能把“信”送到正确的信箱里呢?只要把“信”(即口算卡片)上的题目得数算出来,得数是几,就把“信”投到标有这个数的信箱里。

    1、学生从抽屉里拿出一封“信”(即口算卡片),在音乐声中分组走上讲台送“信”。注意:有的卡片上面的得数不是信箱的标号,是没法送出的信。对于没有送出的信,让学生为什么送不出去。

    2、检查送信游戏的正确性。

    【设计意图:加减法的口算是否流利,直接影响到今后学生解决问题的速度,所以一年级的口算重在练习他们的速度快和准确性。这个游戏,即要求学生快速把“信”送到,又要求学生必须送对,侧重了对这两方面的训练。】

    (四)排排坐

    全班起立。从前往后报数,老师提问:

    1、请这一组的前面3个小朋友站起来。请第3个小朋友拍四下手。

    老师:这句话里两个“3”,含义一样吗?“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第“3”个小朋友,表示什么?

    2、请从前往后数第1个、第3个、第5个、第7个小朋友站出来,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3、请从后往前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们组有女生几人?有男生几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4、请从前往后数第2个小朋友站起来,你前面有几个人?你后面有几个人?合起来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有效地复习了基数、序数的概念,教学生加以区别。通过“从前数第2个”和“从后数第2个”地对比,让学生了解数数时方向不同,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同时,第三个环节和第四个环节都是求和,但题型有所不同,通过对比练习教学生灵活解决生活问题。】

    (五)采花蜜(课件出示动画图)

    老师:草地上有很多鲜花,蜜蜂正忙着采蜜呢!如果算式没有问题,蜜蜂就能采到花蜜飞走了。它们都能顺利采走花蜜吗?

    5+3+2=108+2—1=55—4—1=05—3+2=10

    【设计意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题型的练习,引导学生看清符号,明确运算步骤,重视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看图列式(课件出示动画图)

    先引导全班学生说图意,再指名列出算式,集体订正。

    A、白兔图(加法:6+2=8)

    B、天鹅图(减法:7—3=4)

    C、松鼠图(一图四式:5+3=83+5=88—5=38—3=5)

    【设计意图:让学生完整的描述一个数学问题,重视培养学生正确描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今后学习应用题打基础。】

    (七)思维拓展

    老师:同学们,聪明屋的小博士在等着我们呢?他出了一个思考题来考考大家,你能解答它吗?

    提示学生从最下面的空思考,从较小的数思考。

    三、活动小结

    老师: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玩得开不开心?在我们玩的游戏中运用了前面所学的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的知识。等以后我们学会更多的知识,老师再带大家到“数学乐园”里来玩,好吗?

    【设计意图:常见的数学游戏是用于调节课堂气氛,而我设计的整堂课的.游戏活动融知识性、思维性和创造性于趣味之中,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得也轻松自然、兴趣盎然。】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在“数学乐园”的一系列活动中,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

    2、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培养同学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在实践中培养同学们初步分析数据,提取数学信息的能力,形成简单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复习巩固10以内数的顺序,序数和基数。

    教学难点:

    巩固10的组成,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具准备:

    1、教具:课件、门票(算式卡片)、迷宫图、信箱、通关密码卡。

    2、学具:迷宫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进入乐园

    师:今天是个好天气,老师准备带同学们到数学乐园参加游戏比赛。有没有兴趣?

    生:有。

    (课件出示数学乐园大门的图片,图中出现一个米奇和米妮在欢迎小朋友们。)

    师:我们来到数学乐园门口了,谁在欢迎我们呢?赶紧坐上环园列车出发吧!

    二、智慧屋——对口令

    (课件出示数学乐园的地图,图上小车行驶到达第一站——智慧屋。喜羊羊说:“你们会对口令吗?”)

    师:第一站到了。对口令,你们有没有信心?

    生:有。

    师:老师说一个数,你们就说一个关于它的组成。说的时候还要用手指比出来。

    师:几和几组成8?

    师:请4个同学先给大家示范一下,谁愿意?2个同学为一组。

    师请2组同学上台示范。

    师:看着他们已经通过这一关了,你们是不是也想快点通过这一关呢?

    生:想。

    师:那赶紧进入游戏吧!

    (课件依次出示6、9、10这几个数字。)

    生生同桌合作对口令。

    三、快乐城堡——排排坐

    1、老师发指令:

    (课件出示乐园地图,小车从第一站开往第二战——排排坐。)

    师:到达第二站了。这一关叫做“排排坐”。怎么玩呢?

    师:现在请每列同学报数。记清楚自己是第几。

    师在其中一列示范。

    (课件出示数字2。)

    师:同学们的前面在哪边?后面呢?现在请这一排的同学挺清楚老师的口令。请从前往后第2位同学站起来。请前面2为同学站起来。

    生起立,其他同学数一数。

    2、学生发指令:

    (课件出示数字3、4、5。以及文字:请从前往后第位同学站起来;请前面位同学站起来。)

    师:现在,老师请小帮手们试着用屏幕上的数来发指令吧。发指令的同学可以随意请一组同学听口令。

    学生发指令,其他同学根据指令起立。

    四、闯迷宫

    (课件出示乐园地图,小车从第三站开往“迷宫”。)

    师:现在我们到了迷宫,仔细观察发现,迷宫有一个进口,两个出口。要怎么走呢?

    (课件出示:“按1,2,3,……9的顺序走。”)

    师:没人桌子上都放着一张迷宫图,你想怎么走就把它画出来,每人只能走一次,也就是只能画一条路线。

    生动手“闯迷宫”,师请4个同学到黑板上板书。

    师:黑板上的同学走的路线各不相同,你们还有不同的么?

    师:走出迷宫的同学请举手。这么多的同学都找到了迷宫的出口,都是好样的。这里面肯定有跟刚才那些走法不同的同学,下课我们可以继续交流。

    师:刚才在走迷宫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只要我们按照从1到9的顺序,就不会迷路了。迷宫有两个出口,从1号出口出来的同学拿上你们的门票站在左边。从2号出口出来的同学站在右边。

    学生按要求分成两队。

    五、迷你邮局和活动大厅——送信或投球

    1、送信:

    (课件出示乐园地图,小车分成了两辆,一辆开往“迷你邮局”。)

    师:欢迎来到“迷你邮局”!刚才邮局局长跟老师说他们最近邮递员太少了,还有很多信件还没送,你们愿意帮助他来当一回小小邮递员吗?

    生:愿意!

    师:讲台上有4个邮箱,请同学们看看门票背面的算式,算出得数是几就送到几号信箱。在送信的过程中我们要做遵守秩序的好孩子。

    师请1个学生当裁判,给送对的孩子发放第三张通关密码卡。

    2、投球:

    (课件出示乐园地图,另一辆小车开往“活动大厅”。)

    师:我们现在正在“活动大厅”,比赛马上要开始了!

    比赛规则:所有队员分成男女两组比赛,每人投1个球,推荐1个队员来记录。

    生开始投球比赛。

    师:大家都投完球了,现在两小队比一比记录卡,小组讨论,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小组讨论完汇报。

    六、离开乐园

    (课件出示乐园地图,两辆小车都驶向乐园出口。)

    师:时间差不多了,我们马上要离开数学乐园,出口到了。

    (课件出示乐园出口图。)

    师:今天大家玩的开心吗?

    生:开心!

    师:在数学乐园逛了一圈,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

    总结:

    离开数学乐园还真有点舍不得呢!数学乐园让你们运用所学的数学本领解决问题,其实只要你们留心就会发现我们的身边到处都可以是数学乐园,希望今后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继续去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乐园,好吗?

    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生: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并对四只小鸟加以特写。同时还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

    2、问:老师想知道有几只小鸟,谁愿意帮我?你是怎么知道的?

    3、多媒体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这时你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些什么?

    4、“一共有几只小鸟?”你是怎么想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4+1=)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5)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4和1拭目以待组成来计算的,这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2+3=5。

    师: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游戏一:贴苹果:

    要求:在苹果图片上写出“5以内的加法算式”并贴到苹果树上去。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大家摆学具说算式,一人写算式。

    评价方式:请学生当“小法官”。

    2、红花配绿叶:

    要求:这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游戏方式:以小组合作方式,比一比哪能个小组找到的“红花”答案多。

    评价:给找到正确答案多的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智慧星”。

    五、作业

    完成第27页的第1—4题。

    一年级数学ppt课件免费

    【 #课件#导语】课件是教学一篇课文的开场白,是教师在新课的开始阶段,从一定的目的出发,用很短的时间,并采取一定的方法或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心理情绪的重要教学环节。下面是 考 网的后续更新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设计

    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2()4()。

    [通过数数认识数字、数的顺序,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

    生:先数教室里面打扫卫生的同学和老师有6人,再数从外面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一共7人。

    师: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融入到课堂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观察到的内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b.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上展示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说明: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基数意义)

    3.教学数序。

    a.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b.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感性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4.比较大小。

    a.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5

    b.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板书:6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

    5后面的数是几?

    6后面的数是几?

    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七第2、3题。

    a.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小结。

    b.完成第3题。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适当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这一练习紧跟课本教学内容,通过巩固练习,使学生巩固对6、7意义的理解。]

    指导书写

    1.电脑课件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2.电脑课件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3.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课件形象、直观地展示6、7的笔顺,帮助学生掌握6、7的写法;启发学生想像6、7像生活中的什么,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新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课件篇二

    教材内容:

    本节课,需要学习6、7的认识,其中包括6、7的数字表示、数的顺序、写法、以及分成组成、基数与序数等内容。这是在前面1-5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学习,要想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懂得讲卫生、爱劳动。

    学者分析:

    前面已经学习过了1-5的认识,对于认识6、7来讲,学生并不为难,但对于它们的分成、组成、写法,尤其是基数与序数的学习就不是太到位的,需强调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7的物体个数,知道6、7的组成;

    2、会读、写数字6、7,并养成良好的数学习惯;

    3、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教学策略:

    实行情景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亲身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设备:

    口算题卡、挂图、点子图、直尺图、计数器、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组织学生复习2-5的组成。

    2、组织学生“开火车”练习0-5的加减法。

    二、创设情境

    1、出示一面小鼓,让学生感知数数,用拍掌来表示下数。

    2、老师敲6下,问:老师又敲了一下,是几下?

    3、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内容:6、7的认识(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1、活动1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6、7来表示?

    (3)摆一摆

    2、活动2

    让学生拿出计数器,讨论:如何在计数器上拨出“6”?

    用同样的方法拨出“7”。

    3、活动3

    教学的基数与序数的区别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一指左边第1瓶在哪里?

    4、活动4

    教学6、7的写法

    老师在田字格上示范6和7,学生在下面练习,边示范边讲解书写规则。

    5、活动5

    教学6、7的组成

    (1)带领学生自主探索6的组成

    (2)探究7的组成

    ①学生拿出7个小方块,将它们分成两堆,看有几种分法?

    ②组织学生汇报情况。

    四、课堂检测设计

    1、练习七第1、2题

    2、练习七第3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然后全班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咱们学习了什么?谁能为大家复述一下?哪位同学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针对学生的反映,进一步讲解。)

    教学反思:

    孩子们在本节课中认识了6、7,知道了它们的组成,能够进行读、写,渗透了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的思想教育,学习效果很好。希望孩子们继续努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6和7的认识》课件篇三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2页、第43页,第48页练习七第2题、第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让学生正确地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6和7。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热爱劳动的教育、爱集体、讲卫生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和7的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

    教学难点:

    学生会正确书写数字6。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组织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个人计数或指名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1、()、()、4、()。你能说出下一个数是谁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新朋友,就是6和7。出示6、7揭示课题。(板书:6、7的认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引入

    1、打开多媒体,出示第42页的主题图:

    2、教师要指导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要求学生先观察图中的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相互图中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指导。)

    3、汇报刚才交流的情况。

    师:图上有些什么?

    生:图上有同学、老师、桌子、椅子等。

    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

    生:图上有6张桌子,7把椅子,7个人。

    师: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可提示:先数什么,再数什么?)

    生:先数教室里面清洁卫生的老师和同学有6人,再数从门口走进来的一位同学,一共是7人;还可以先数学生人数,再数老师,也一共有7人。

    师:你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呢?先数什么,再数什么?

    生:先数已放好的6把,再数又搬来的1把,一共是7把。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点。通过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理解6和7的意义。

    (要求:抽学生到黑板数数。)

    师问: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二)运用6、7的意义来表示生活中的物体个数。

    1、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2、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在投影上展示,加强认识。

    3、举例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实践操作,使学生明确6、7的意义]

    (三)教学数序。

    1、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2、通过直尺教学数序。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你能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6和7吗?

    教师也出示直尺图,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置呢?(在5的后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学具,从明确6与7的大小关系。]

    (四)比较大小。

    1、用课件出示,先摆5个圆片和6个圆片,观察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

    板书:55

    2、利用学具,观察先摆6个圆片和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

    板书:66

    (五)看谁钓鱼“多”。

    师:今天有一个有关钓鱼的做事,在一天,天气清朗,几位小伙伴们到小河边进行钓鱼比赛。经过一轮紧张的比赛,他们都钓到了许多可爱的小鱼。瞧!这就是他们的收获。

    (课件出示7个装有不同数目小鱼的鱼缸。)

    (先让学生观察画面,然后让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

    师:(1)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2)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3)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4)你能给这些小猫排一下比赛的名次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生动的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明确了6、7的序数意义。]

    (六)、教学6、7的写法

    观察字形特点,6像什么?6是一笔写完的,从田字格的上半格起笔一直写到下面再画个圆后完成,7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

    6后面的数是几?5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全面复习6和7的认识,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下学习。]

    2、完成练习七第2、3题。

    (1)完成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学生自行完成题目。

    (2)第3题,要求独立完成,再订正。

    四、小结。

    五、板书设计

    6、7的认识

    1、2、3、4、5、(6)、(7)

    55

    66

    全册书一年级数学上册ppt

    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们,有关人教版数学知识,大家学习了哪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比一比》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一的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的含义,知道多、少的含义。

    教学难点: 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实物投影仪,小兔头、小猪头、砖头、木头图片。

    学具准备: 铅笔.橡皮.梨片.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提问题

    故事:三只小猪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各自盖了一间小房子。大哥盖了一间草房子,二哥盖了一间木头房子,小弟盖了一间砖头房子。房子盖好了,他们高高兴兴搬进了自己的小屋。可是有一天,来了一只又饿又渴的大灰狼,他先来到大哥的房子前,使劲一吹,大哥的草房子给吹倒了,大哥逃到了二哥家里。可大灰狼又使劲一吹,结果二哥的木头房子也给吹垮了。没办法,哥俩赶紧逃到小弟家里。这次不管大灰狼怎么吹,砖头房子一动也不动。后来,三只小猪一起动脑筋赶走了那只坏透了的大灰狼。三兄弟都竖起大拇指说:“还是砖头房子最坚固。”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的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那边的石桌上放着许多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的。

    (一)、教学“同样多”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个猪兄弟》。教师放录音《三个猪兄弟》,请学生听后回答(一边看书一边回答):

    1、三个猪兄弟为什么要帮小兔盖房子?

    渗透德育: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好客。

    2、图上有几只小兔?每个小兔搬多少砖?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

    3、一只小兔搬一块砖,有没有多余的砖头?有没有多余的小兔?

    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板书: 和 同样多。)

    学生模仿说一遍。不要求学生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只要能完整说明意思即可。

    4、图上还有哪些物体同样多呢?(随意比较)

    (二)、操作(教科书第8页“做一做”第1题)

    1、师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六块橡皮后,要求学生把铅笔和橡皮摆得同样多。

    指1名学生到投影仪上摆,其他学生在课桌上摆。最后学生看自己摆的和投影仪上摆的是否一样。

    2、全班学生独立摆“同样多”。

    在梨片(5个)下面摆苹果片,摆的梨片要和苹果片同样多。

    摆好后回答:梨片有几个?一个苹果片对着一个梨片……,有没有多余的?梨片和苹果片怎样呢?

    (三)、教学“多些、少些”

    1、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比,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教师板书:多、少。

    教师说明:木头多、小猪头少,我们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头多,小猪头比木头少。学生模仿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3、图上还可以比什么?(随意比较)

    (四)、操作(“做一做”第2题)全班同学动手操作,1名同学到投影仪上操作。

    1.第1行摆5个△,在△下面摆○,△要比○多1个。第2行摆几个○?

    2.第1行摆4朵红花,摆的黄花比红花少1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

    二、运用新知

    1、第1题:左图是猴子多,右图是骨头多。(避免学生产生思维定势)

    2、第2题:学生观察,看到公鸡和鸭子虽然摆的一样长,但疏密不同,进而判断摆的密的鸭子的只数多些,而公鸡只数少些。

    3、第3题:学生在观察到第一排蛋糕同样多的基础上,只需比较两盒中的第二排。第二排多的就多些,反之,就少些。

    4、第4题;此题是在同一排中比较多少,当第5次循环出现珠子时,只出现了一个黄色珠子,所以黄珠多而红珠少。介绍你的方法。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一比”,知道在比较时,一定要一个对着一个比,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位置》

    第一课时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体会上下、前后位置关系。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空间方位能力,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的方位。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够用上下、前后等词正确描述人和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1. 游戏:

    上指天,下指地,两手向前指,再摸后脑勺。

    先由教师示范做,再请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做。

    提问:谁来说一说,哪边是上,哪边是下,哪边是前,哪边是后。(先同桌互相,再指名)

    2. 板书课题。

    二、讨论交流,感悟新知

    1. 上、下

    (1)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3)课件出示主题图左面部分,带领同学读一读,并让学生体会物体的上下相对性。然后完成填空()在()的上面或()在()的下面。

    (4)拓展练习轮船的上面有什么?小轿车的下面有什么?

    (5)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可以观察教室、书桌……来说一说。)

    2. 前、后

    (1)课件出示主题图最上层部分三辆车,然后右面位置描述部分,指名读一读。并让学生体会物体的前后相对性。

    (2)说一说,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它的位置。(说的过程中要抓住个例,让学生体会到前后的相对性。)

    (3)拓展练习红色货车的后面有什么车?小轿车的前面有什么车?

    三、创设活动,加深理解

    1. 听口令摆一摆

    先摆数学书,再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下面,最后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上面,并,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2. 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的答案)

    3. 听童话故事贴一贴。

    教师根据教材提供的练习二第3题稍加改编,让学生根据老师所讲的故事情境在学具卡片上贴一贴。

    四、家庭游戏、知识巩固

    (1)回家后,帮你的玩具排排队(可以是布娃娃,也可以是不同形状的积木),并向家里人他们的上下或前后顺序

    (2)向家长,做课间操时,排在前面和后面的分别是谁?

    第二课时左、右

    教材通过让学生模仿教师举右手,观察自己的左、右手,再让学生说明左、右两只手的习惯性分工,将左、右与自己的左、右手对应起来,以此建立左、右的标准。

    教科书第10页“做一做”第1题,通过让学生摸左、右耳,拍左、右肩,抬左、右腿,感知身体的左右。“做一做”第2题,通过学生的实际活动,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的同学是谁,进一步把握左右。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通过活动,使学生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置关系,并能用语言来表达。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正确确定“左右”。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 认识左右

    1.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师:大家喜欢做游戏吗?游戏的名字叫“听口令做动作”,老师说你们做,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注意听,准备:

    指耳朵(大家手不要放下来,相互看一下,谁错了帮助改正过来。)

    ……

    2.增加游戏难度 引出左右

    师:下面老师要增加难度了,仔细听:指左耳(你指的是左耳吗?想一想,应该是哪只耳朵。)

    指右眼(手不要放下来,同桌相互看看,有没有错误,应如何改正。)

    师:我发现小朋友们这次速度慢了,而且还有出错的地方,那大家想一下,我们这次的游戏比上次难在什么地方?

    生:增加了左右

    师: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请小朋友们记住,“左”字下边是个“工”字,“右”字下边是个“口”字。

    3.认识左右手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渗透思想教育

    师:大家举一下你的右手。

    师:右手的这边就是右边。那右手都能干些什么呢?

    师;右手的作用可真大!我们的另一只手是左手,左手又能干什么呢?

    师:对,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可见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更多的事情。

    4.认识身体中其它一左一右的好朋友

    师:哪位小朋友能告诉大家,在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

    5.增加“听口令做动作“游戏的难度巩固左右的知识

    师:小朋友们真棒,这么短时间就能分清左右了,那我们把刚才的游戏再增加一下难度,注意仔细听:

    左手指左耳、右手指右耳、左手指左肩、右手指右肩、左手指右肩、右手指左肩

    二、摆摆学具,理解左右

    1. 摆一摆

    师:同桌合作,像电脑上一样的顺序摆放好事先准备好的学习用品。

    (课件演示:按顺序摆好:铅笔橡皮尺子文具盒小刀五样学具)

    师:大家先来确定一下,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2. 数一数

    师:按左右的顺序来数一数。(点着学具来数,数好后请学生回答,从而完成电脑中的填空题)

    从右数橡皮是第--------个

    从左数橡皮是第--------个

    师:同样的东西,按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不同。

    3. 说一说

    尺子的左边是什么?右边呢?

    (1)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图说出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2)说出尺子的左边或右边各有哪二样学具?

    4. 想怎么摆就怎么摆,然后同桌互说

    三、听音乐,做动作。

    师:起立,大家把座位放好,立正!(放音乐师生一起做)

    “拍拍左肩膀,拍拍右肩膀,左脚跺一跺,右脚跺一跺,向前跳一跳,向后蹦一蹦,左手摆一摆,右手摆一摆,左腿踢一踢,右腿踢一踢。”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

    (由慢到快)

    四、拓展应用,感知生活中的数学

    1. 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左右。如走路要靠右走,同时老师渗透我们要从小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好习惯。同时了解一些生活常识,如过马路要先看看左边,再瞧瞧右边。

    2. 想一想。小动物们早起在森林中做早操,从左边数,小猴子排在第二位,从右边数它排在第三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一共有几只小动物在做早操吗?

    教学反思

    《位置》这节课根据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组活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二、游戏活动带给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提出,学习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堂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得到“经历、体验”。新课程改革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现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在上下、前后、左右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听口令和听反口令拍手的游戏活动,当看到自己拍的和别人一致时,他们的笑容是那样的灿烂,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并增加成功感。假如发现自己“上当”的同时,他们就会赶紧纠正。如此设计,不仅注重学生认知上的需求,更重视学生学习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心中充满激动与挑战,获得内心的充实和满足。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愉悦的学习,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无疑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而积极投入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 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在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点。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可打印

    【 #课件#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它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使用课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情绪,从而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是 考 网课件频道。

    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

    教学目标:

    1、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关注学生情感,以爱来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力,使学生喜欢学校、老师、同学。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数数。

    教学准备:主题图、学生自带一些玩具

    教学方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

    二、了解学校,激发数数兴趣

    1、你仔细观查图,你喜欢吗?为什么?

    2、学校内外都有什么?

    3、联系生活数一数,教室里一些物品的个数。

    4、动手数一数自己所带玩具的个数。

    5、交换玩具数

    6、以“我来帮你数”“我教你数”来教数数不熟的同学。

    7、你高兴吗?需要老师帮吗?

    8、你认为图中那些小朋友做的好,你想学吗?

    三、反复训练,巩固知识。

    1、闭上眼,摸着数。

    2、听老师的掌声来数数

    四、作业:

    回家数一数有几口人全家有几眼睛?吃饭时有几盘菜?

    2.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4.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 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七巧板,七巧板有很多拼摆方法,里面藏着很多数学秘密。这说明学习数学很重要,也很有趣,我们现在就从这本书学习开始。

    二、引导观察,指物数数

    出示图画,引导数数。(指图)这幅图画是一所小学新学年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校环境很美,你们看,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

    1.看图无序观察。

    学生看什么说什么。(有学生、老师、有的浇花,有的踢球,有树、有小鸟……)

    2.引导有序观察学说完整话。

    (1)边指边数出数量是1的人或物。(一位教师,一面五星五旗,一个足球)

    (2)边指边数出数量是2的人或物。(两个同学向老师敬礼,两个同学在浇花,两把喷壶)

    (3)边指边数出数量是3、4、5……10的人或物。(3个同学在踢足球,4棵葵花,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6朵花,天上飞着7只小鸟,楼旁边有8棵树,一共有9个学生,一位老师,一共有10名 师生。)

    (4)按顺序数一数画面上1—10的人或物。

    教师谈话:通过看这幅图我们知道,学校到处都有数学,而且这里的老师、同学互敬互爱,整个校园充满着团结、欢乐的气氛。

    3.观察周围物体指物数数。

    (1)数一数教室有几个门?几个窗?每个窗上有几块玻璃?有几盏灯?教室墙上挂着几张画?……

    (2)横着数,一排有几张桌子?竖着数,一行有几张桌子?

    (3)数一数,你左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右边的一行有几个同学?前边一排有几个同学?后边一排有几个同学?

    三、指图数数,认识数字

    1.出示4页下图。

    2.请同学们指着图,数一数每个圈里各有几个物体?认识圈旁边的数字。

    3.指名到前面,指着数出任意一个圈内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如这个圈里有1、2、3、4、5,5条鱼,这个数字是5)

    4.同学们自由互相数圈里的物体个数,读出旁边的数字。

    四、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

    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有老师、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们都学习了什么?(看图数数,数数,认数字。)

    六、布置作业

    1.观察周围物体数一数个数。

    2.记下同学和熟人的电话。

    3.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一、说教材

    分类和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本课教学以“帮妈妈放衣服”为主情境,通过妈妈与小朋友的对话,引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学习比较“厚薄”,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通过“在情境图中找一找,比一比”,让学生自己寻找可比的对象,选择比较的标准来“比”,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为宗旨”的素质教育新理念和目标。

    二、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2)、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2)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积极参与、勇于交流的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产生好奇心和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难点:让学生在比一比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

    四、说教学策略

    1、说学情

    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学生对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考虑比较的多种方法。

    2、设计理念

    本着让学生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生活中的数学的理念。设计了一定要让学生在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感悟、体会、认识。基于这样的理念,设计了一个个游戏,让学生去动手实践,感受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3、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气球、弹力球

    五、课前游戏:对口令。

    师说上句,生对下句。

    我说大,我对小;我说高,我对矮;我说低,我对高;我说长,我对短;我说薄,我对厚;我说轻,我对重;我说宽,我对窄;我说远,我对近……

    热闹的师生互动的对口令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对口令的内容紧扣本课知识点,便于学生感知、理解,为“比一比”的学习做好铺垫。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请班里一名比较高的同学与自己合作比一比个子。得出老师比同学矮的结论。

    2、再请两个同学与第一个同学比个子,分别得出结论。

    3、引出课题。这些结论都是通过“比一比”得到的(板书:比一比),今天我就来研究“比一比”,看通过“比一比”的活动,还能知道些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生活小事引出“比一比”的学习,使他们切身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民主地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和学生打成一片,教师以一名合作者的身份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驳,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研究“比一比”问题的积极性。】

    二、引导探究。

    1、整体感知情境图。(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图上都有什么?

    学生们通过观察说出画面中左边有挂衣橱和存衣柜,放有爸爸、妈妈和小明衣服;右边是博古架,摆放着瓷马、花瓶、琉璃球等。

    2、比多少、厚薄。

    (课件播放)小明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呀!

    师:你和小明的看法一样吗?你怎么知道的?

    (多媒体突出放大存衣柜,便于学生观察。)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数一数妈妈的衣服有11件、小明的衣服有4件,所以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多。

    (2)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厚,所以妈妈的衣服多。

    (多媒体演示比厚薄的过程)……

    小结:同学们用了不少好方法比较出妈妈的衣服最多,通过“比一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许多问题呢。

    3、比长短。

    师: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妈妈准备了三件外衣挂在衣橱里,(多媒体突出放大挂衣柜),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并在全班汇报。

    学生们会出现许多不同的结论,如: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妈妈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小明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妈妈的衣服比小明的衣服长,比爸爸的衣服短;爸爸的衣服最长,小明的衣服最短……对于能用多种标准进行比较的小组进行表扬。

    小结:比较的时候一定要确定谁跟谁比,比的标准不同,结果也会不同。

    3、你还能比什么?

    仔细观察情境图,小组确定研究内容,选择一样主题图中的一件物品,合作进行比较研究。

    小组汇报,其它组补充、评价。

    小组可以选择琉璃球比较大小、轻重等;可以选择瓷马比较高、矮、多少等;也可以选择花瓶比较胖瘦、高矮等。

    小结:(根据小组合作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先带领学生充分感知情境图,说一说看到了什么,由“妈妈的衣服真多呀,你也这样认为吗”这个问题,激起学生运用生活经验进行自主探索的兴趣。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由扶到放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先是领着学生比较衣服厚薄,再半放给小组交流比较衣服长短,最后通过“还可以把什么东西比一比”,让小组自选研究题目,进行比较,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互相补充、互相启发,使他们对新知识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

    三、“闯关”巩固。

    第一关比多少、厚薄(多媒体出示第23页第1题)

    师问:哪边的书最多,哪本书最厚?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第二关比轻重(第24页第2题)。

    用多媒体模拟天平称量水果的过程,

    学生独立思考后判断轻重。

    理由。(学生可以结合压翘翘板的生活经验直观感受天平杠杆重的一端下沉,轻的一端上翘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变教材的静态呈现为动态呈现,引起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从而更直观形象的感知天平称重的有关原理。】

    第三关比手的长短(第24页第4题)。

    演示活动:教师演妈妈,大同学扮演“我”,小同学扮演“弟弟”,比手。谁的手最长?

    【设计意图:结合自主练习中的的插图在课堂上组织分角色表演演示活动,紧紧抓住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符合儿童欣赏、认知特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第四关:实践应用活动:谁哪合适?

    1、出示一个气球和一个弹力球。

    师:请你猜一猜哪个球重?哪个球轻?

    2、学生们掂一掂、试一试后,实际比较的结果。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猜测一下哪个球重,哪个球轻?熟悉这两种球的孩子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很快判断出弹力球比气球重,对与没有这种生活经验的孩子教师要组织他们亲身试一试,体会大得物体不一定重,小的物体不一定轻的辨证思想。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开放题,一定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在组内交流各自的想法。】

    第五关:实践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教室里还有什么可以比的东西,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说一说。

    4.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内容及第8页“做一做”

    知识背景

    生活离不开数学,“多、少”在生活中无处不有。生活中的物体有多有少,数量有多有少,书包里的学具有多有少,家里的玩具有多有少,校园里的树木有多有少,教室里的人有多有少……

    教学理念

    1、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老师。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

    2、动手操作是学生获取学习体验的重要手段。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在低段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并充分利用教学内容,合理的设计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听故事,看动画,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热情待人的良好品德。初步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初步体验数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并初步体会“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具准备: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听故事、看动画,喜欢吗?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同时播放故事《小猪帮小兔盖房子》:小兔长大了,要离开爸爸、妈妈自己生活了,他们准备自盖一间小房子。这一天,天气可好了,河里的小鱼高兴地在水里游来游去,咦!为什么那边的草地上那么热闹?小鱼“哗啦”跳出水面一瞧,哦,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正忙着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新房子呢!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高兴啦!小房子很快就盖好啦。热情好客的小兔为了感谢他们的邻居,还买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放在那边的石桌上招待小猪呢!

    师: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后,我们应该向它们学习什么?在动画片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为学生的思维创设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样直接激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合作探究

    (1)教学“同样多”。

    1.小组交流。

    观察动画片,组内讨论交流老师刚才所提的问题。

    2.小组汇报。

    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课件出示小兔头图片、砖头图片,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如果学生能在动画片中找出其它物体的个数,正确的老师要给以充分的肯定。)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张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一只小兔对着一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头。我们就说:小兔和砖头同样多。(课件板书:和同样多。)

    师: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2)教学“多”、“少”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课件板书课题:比多少)

    教师小结:一头小猪对着一根木头,还多出了一根木头。我们就说木头多、小猪少,还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课件出示: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师: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随意比较)

    生:(略)

    [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培养了学生观察和语言表达的能力,使他们初步尝到互相合作的快乐,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领引者”这一教学理念。]

    三、实践操作

    师:刚才同学们同位合作说得真好,课件出示学具:梨片图、苹果图、三角形、圆片、花朵片各若干个。现在老师想让同学们4人合作摆一摆这些学具,大家先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1、小组交流。

    2、小组汇报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你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3、小组操作

    师:比一比,谁的摆法多。

    生:用准备好的学具边摆边说(教师巡视)

    4、展示作品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

    [有意识地提醒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使摆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通过比赛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四、实际运用

    1、比比谁聪明。

    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

    生:小组交流、汇报。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2、整理铅笔盒。

    把铅笔盒里的铅笔、橡皮分一分,数一数各有多少,再和同桌比一比谁多少。比完后要求学生把东西整理好,放到铅笔盒里,并提醒学生做完事情要进行整理的好习惯。

    3、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教室里的电风扇比日光灯少。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好,这么多,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比一比、整理铅笔盒、找生活的事物等实践活动,提供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渗透了分类,培养学会整理的良好习惯。而且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了“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通过看、说、摆、练、想和合作,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这节课大家表现得都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六、课外延伸

    想一想,摆一摆,你能让和同样多吗?

    5.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的内容、“做一做”及练习一第7、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通过合作交流,学会比较物体高矮的一般方法;知道高和矮是比出来的。

    2.培养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掌握比较高矮的方法,会比几个物体的高矮。

    学具准备:积木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有高有矮

    1.引导比较

    找两个身高相差较大的学生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说有高矮,胖瘦的区别都应予以肯定。

    2.是啊,人有高有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高矮的问题。

    板书:高矮

    二、探究方法

    1.情境演示: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同学到前面分开站着,比较高矮。

    好像有点困难,我们该怎么办呢?

    2.布置活动:小组合作探究比高矮的方法。

    3.汇报交流。哪个小组来汇报给大家听。

    4.总结方法:直接比或作记号比等方法。

    三、排队游戏?

    1.小组内比较谁谁最矮。

    2.逐渐增加小组人数,谁第二高

    四、反馈练习

    1.第12页第7题

    (1)说出动物名

    (2)比较高和矮

    2.举其他喜爱的动物作比较

    五、学生活动

    1.摸高活动

    说一说怎样做摸得高(可站在地上摸,可跳起来摸)。

    2.摆高活动

    拿积木或铅笔搭高不倒比较。

    3.悄悄话游戏

    (1)表演

    两生上台,对一生说悄悄话:踮脚尖比高矮?

    (2)判断思考

    谁高,问题出在哪儿?

    六、评价总结

    比较高矮要注意什么?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学一年级数学ppt课件

    【 #课件#导语】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巧设课件,激发兴趣,可以给数学学习动力;情注文本,感受数学体温,则可以让数学学习成为生活需要。下面是整理分享的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比大小》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符号“〉”、“〈”、“=”,知道它们的含义;建立数感,掌握比较多少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用“〉”、“〈”表示比较的结果

    教学准备:PPT、或主题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

    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汇报交流。

    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2个香蕉。

    3.动手操作。

    (1)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

    (2)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和()同样多;

    ()比()多;

    ()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

    师: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

    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课件出示3=3读作:3等于3

    等号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②引出大于号。

    师:4比3多,在4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猴和香蕉比)。

    (1)师:“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2)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书3>2)。

    (3)请学生观察“>”,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开口大,朝大数。

    (4)师:“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