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化学

冰化学式,冰用化学式怎么表示

  • 化学
  • 2023-06-07
目录
  • 初三化学必背顺口溜
  • 初三化学必背60个考点
  • 冰化学符号表示
  • 冰的四面体结构
  • 冰的元素符号

  • 初三化学必背顺口溜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线在一起形成非常“疏松”(低密度)的刚性结构(图2-3)。最邻近水分子的O—O 核间距为0.276nm,O—O—O键角约为109度,十分接近理想四面体的键角109 度28分。但仅是相邻而不直接结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 间距要大的多,最远的要达0.347nm。每个水分子都能缔合另外4 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水分子的配位数为4。

    基本介绍

    中文名 :冰

    英文名 :ice

    别称 :冰

    化学式 :H2O

    分子量 :18.01524

    熔点 :0℃

    沸点 :100℃

    水溶性 :水对各种物质都具有亲和性

    密度 :0.9克/立方厘米

    外观 :无色无味固体

    闪点 :不可燃物质闪点无意义

    套用 :冷却剂

    危险性符号 :无危险性

    危险性描述 :无危险性

    危险品运输编号 :Not Applicable

    简介,晶体结构,熔点,融化,特性与功效,特性,功效,相关知识,特殊的冰,冰与水,河冰,相关成语,

    简介

    晶体结构

    冰是无色透明的固体,分子之间主要靠氢键作用,晶格结构一般为六方体,但因应不同压力可以有其他晶格结构。密度比水小。

    熔点

    在常压环境下,冻的熔点为0℃。0℃水冻结成冰时,体积会增大约1/9(水体积最小时为4℃)。据观测,封闭条件下水冻结时,体积增加所产生的压强可达2500大气压。 冻的熔点与压强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在2200大气压以下,冻的熔点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30个大气压降低1摄氏度;超过2200大气压后,冻的熔点随压力增加而升高:3530大气压下冻的熔点为-17℃,6380大气压下为 0℃,16500大气压下为 60℃,而20670大气压下冰在76℃时才熔化,称为名副其实的“热冰”。冰在0℃下密度为0.917 g/cm³,而水的密度正常为1.00g/cm³,所以冰会浮于水上。

    融化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融化,变为液态水。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冰开始融化的时候,是以结晶内的一个水分子开始脱离结晶为契机,相关机制有助于弄清含水的蛋白质出现结构变化的机制。 如果用电灯等的强光照射,冻的内部就会融化,浮现出称为“冰花”的类似雪结晶的形状。来自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冈山大学的研究人员为了调查冰从内部开始融化的现象,利用计算机演算了由约1000个水分子形成的冰被加热时将发生什么变化。 冻的结晶是水分子呈六角形规则排列的结构。加热之后,首先是一个水分子从结晶脱离,开始自由运动,而这个水分子并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导致结晶出现歪曲。而结晶一旦出现歪曲,中仿返就会逐渐扩大,最终整个结晶分崩离析,变为液体形态。

    特性与功效

    特性

    水的热胀冷缩是反常的,水在低于4度时热缩冷胀,导致密度下降,而大于4度时,则恢复热胀冷缩。这是水最重要也是最奇特的特性之一。 这是保障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当水大告结冻的时候,冻的密度小,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当天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最先解冻。但如果冻的密度比水大,冰会不断沉到水下,天暖的时候也不会解冻,来年上面的水继续冰冻,直到所有的水都成了冰,那所有的水生生物都不会存在了。

    功效

    古书记载 冰 (《本草拾遗》) 【异名】凌(《纲目》)。 【来源】为水凝成的无色透明的固体。 【性味】《本草拾遗》:味甘,大寒,无毒。 【功用主治-冻的功效】退热消暑,解渴除烦。 治伤寒阳毒,热甚昏迷,中暑烦渴。 ①、《本草拾遗》:主去热烦。 ②、《日用本草》:解烦渴,消暑毒。 ③、《纲目》:伤寒阳毒、热甚昏迷者,以冰一块置于膻中,良。 亦解烧酒毒。 【用法与用量】内服:含化.外用:罨敷。

    相关知识

    特殊的冰

    热冰:除了前面提到高压下形成的热冰之外,重水(D2O)在3.8℃时结冰,成为另一种卖饥形式的“热冰”。 水是一种特殊的液体。它在4℃时密度最大。温度在4℃以上,液态水遵守一般热胀冷缩规律。4℃以下,原来水中呈线形分布的缩合分子中,出现一种像冰晶结构一样的似冰缔合分子,叫做"假冰晶体"。因为冻的密度比水小,“假冰晶体”的存在,降低了水的密度,这就是为什么水在4℃时密度最大,低于4℃密度又要减小的秘密。 人类已经能够在实验室里制造出八种冻的晶体。但只有天然冰能在自然条件下存在,其它都是高压冰,在自然界不能稳定存在。 天然冰中水分子的缔合是按六方晶系的规则排列起来的。所谓结晶格子,最简单的例子是紧密地堆砌的砖块,如果在这些砖块的中心处代之以一个假设的原子,便得到了一个结晶格子。冻的晶格为一个带顶锥的三棱柱体,六个角上的氧原子分别为相邻六个晶胞所共有。三个棱上氧原子各为三个相邻晶胞所共有,二个轴顶氧原子各为二个晶胞所共有,只有中央一个氧原子算是该晶胞所独有。 注:一般被称为干冰的物质实际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 与水和冰没有关系 。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在正常气压下,二氧化碳的凝固点是摄氏负78.5度,在保持物体维持冷冻或低温状态下非常有用。它无色,无味,不易燃,略带酸性。干冰的密度各不相同,但通常约为 1.4至1.6 g/cm。干冰能够急速的冷冻物体和降低温度并且可以用隔离手套来做配置。到二十一世纪,干冰已经被广泛的使用在许多层面了,干冰在增温时是由固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直接转化为气体而省略转为液态的程式,因此其相变并不会产生液体,也因此我们称它做“干冰”。要将二氧化碳变成液态,就必须加大压强至5.1大气压才会出现液态二氧化碳。

    冰与水

    由于水分子间有氢键缔合这样的特殊结构所决定的。根据近代X射线的研究,证明了冰具有四面体的晶体结构。这个四面体是通过氢键形成的,是一个敞开式的松弛结构,因为五个水分子不能把全部四面体的体积占完,在冰中氢键把这些四面体联系起来,成为一个整体。这种通过氢键形成的定向有序排列,空间利用率较小,约占34%、因此冻的密度较小,约为摄氏4度时液态水的9/10。 冻的分子模型冰融化时拆散了大量的氢键,使整体化为四面体集团和零星的较小的“水分子集团”(即由氢键缔合形成的一些缔合分子),故液态水已经不象冰那样完全是有序排列了,而是有一定程度的无序排列,即水分子间的距离不象冰中那样固定,H2O分子可以由一个四面体的微晶进入另一微晶中去。这样分子间的空隙减少,密度相对冰就增大了。 温度升高时,水分子的四面体集团不断被破坏,分子无序排列增多,使密度增大。但同时,分子间的热运动也增加了分子间的距离,使密度又减小。这两个矛盾的因素在4℃时达到平衡,因此,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过了4℃后,分子的热运动使分子间的距离增大的因素,就占优势了,水的密度又开始减小。

    河冰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孕育了华夏五千年的文明。但是黄河带给我们中华民族的不全是好处,黄河洪水和冰害经常掠去两岸人民的财产和生命。 结冰远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对于黄河的冰情,已有详细的记载:“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仲冬之月,冰益坚,地始坼。季冬之月,冻方盛,水泽腹坚,命取冰,冰以入。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结冰、封冻和解冻的冰情文字记录。 陆地冰全球陆地表面上的冻的体积,总共有26,660,000立方千米,相当于24,000,000立方千米的水。其中绝大部分的冰都集中在南极地带——23,820,000立方千米。假使这些冰化成水,相当于全世界的河流的六百五十年的流量,它们足以使全世界的海洋的水位升高六十六点三米。

    相关成语

    冰雪聪颖、如履薄冰、冰天雪地、玉洁冰清、瓦解冰销(瓦解冰泮)、夏虫不可以语冰、冰消雪释、冰壶秋月、冰雪消融、冰心雪操、冰封雪飘、冰魂雪魄、冰封雪盖、冰解冻释、冰雪封路、冰弦玉柱、冰清瓦解、前嫌冰释、一片冰心、冷若冰霜、滴水成冰、如履薄冰、冰比水冷、冰寒于水、冰魂素魄、冰肌玉骨、冰洁渊清、冰解的破、冰解冻释、冰解壤分、冰清水冷、冰清玉粹、冰清玉润、冰散冰清水冷、冰清玉粹、冰清玉润、冰散瓦解、冰炭不同炉、冰炭不同器、冰天雪窖、冰消冻解、冰销叶散、冰雪聪明。

    初三化学必背60个考点

    冰的化学式是H2O。

    冰是由水分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开阔”(低密度)的刚性结构。最邻近水分子的O—O 核间距为0.276nm,O—O—O键角约为109°,十分接近理想四面体的键角109°28′。但仅是相邻而不直接结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间距要大的多,最远的要达0.347nm。每个水分子都能结合另外4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水分子的配位数为4。

    特性

    水在4℃以上是符合热胀冷缩的。水在低于4℃时热缩冷胀,导致密度下降,而大于4℃时,则恢复热胀冷缩。这是水最重要也是有价值的特性之一。

    这是保障生物存在的很重要的一点,当稿轮差水结冰的时候,冰的密度小,能浮在水面,可以保障水下生物的生存。当天暖的时候,冰在上面,也是最键皮先解冻。但如果冰的密度比水大,冰会不断沉到水下,天暖的桐稿时候也不会解冻,来年上面的水继续冰冻,直到所有的水都成了冰,那所有的水生生物都不会存在了。

    冰化学符号表示

    冰的化学式是H2O。冰由水分子有序排段游渗列握脊形成的结晶,水分子间靠氢键连接在一起形成非常“开阔”(低密度)的刚性结构。最邻近水分子的O—O 核间距为0.276nm,O—O—O键角约为109°,十分接近理想四面体的键角109°28′。

    但仅是相邻而不直接结合的各水分子的O一O间距要大的多,最远的要达0.347nm。每个水分子都能结合另外4个水分子,形成四面体结构,所以水分子的配位数为4。

    熔化结构变化

    冰是水在自然界中的固体形态,在常压环境下,温度高于零摄氏度时,冰就会开始熔化,变为液态水。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冰开始熔化的时候,是以结晶内的一个水分子开始脱离结晶为契机,相关机制有助于弄清含水的蛋白质出现结构变化的机制。

    如果用电灯等的强光照射,冰的内部就会熔化,浮现出称为“冰花”的类似雪结晶的形状。

    冰的结晶是水分子呈六角形规则排列的结构。加热之后,首先是一个水分子从结晶脱离,开始自由运动,而这个水分子并不会回到原来的位置,从而导致结晶出现歪曲。而结晶一旦出现歪曲,就会逐渐扩大,最终整个结晶分解,变为磨册液体形态。

    冰的四面体结构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简称Gas Hydrate)因其外观象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它是在一定条件(合适的温度、压力、气体饱中唤扰和度、水的盐度、Hp值等)下由水和天然气在中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组成的类冰的、非化学计量的、笼形结晶化合物。它可用M·nH2O来表示,M代表水合物中的气体分子,n为水合指数(也就是水分子数)。组成天然气的成分如CH4、C2H6、C3H8、C4H10等同系物以及CO2、N2、H2S等可形成单种或多种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主要气体为甲烷,对甲烷分子含量超过99%的天然气水合物通常称为甲烷水合物(Methane Hydrate)。 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在标准状况下,一单位体积的气水合物分解最多可产生164单位体积的甲烷气体,因而其是一种重要的潜在未来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是20世纪科学考察卖旦中发现的一种新的矿产资源。它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时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有“可燃水”、“气冰”、“固体瓦斯”之称,被誉为21世纪具有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新型高效能源,其成分与人们平时所使用的天然气成分相近,但更为纯净,开采时只需将固体的“天然气水合物”升温减压就可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 天然气水合物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据了解,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是现有天然气、石油储量的两倍,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美国、日本等国均已经在各自海域发现并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据测算,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资源量为700亿吨油当量,约相当我国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二分之一。 我国首次开采出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样品 我国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可燃冰”,从而天然气水合物

    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4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实物样品的国家。 2007年5月1日凌晨,我国在南海北部的首次采样成功,证实了我国南海北部蕴藏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已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下结晶而成的“冰块”。“冰块”里甲烷占80%~999%,可直接点燃,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目前,全世界拥有的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将在40年或50年后逐渐枯竭。而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4000万平方公里,占海洋总面积的10%,海底可燃冰的储量够人类使用1000年,因而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链歼”、“21世纪能源”。 据悉,迄今为止,全球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可燃冰的研究与调查勘探。 可燃冰主要储存于海底或寒冷地区的永久冻土带,比较难以寻找和勘探。新研制的这套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可以实地即时测出海底土壤、岩石中各种超微量甲烷、乙烷、丙烷及氢气的精确含量,由此判断出可燃冰资源存在与否和资源量等各种指标。

    冰的元素符号

    冰(化学式:H₂O)是唯迅雀固态水12种结晶形态之一。传递冷,温度低。

    【详细解释】:

    自然界中的水 ,具有气态、固态和指早液态三种状态。常温常压的液态的我们称之为水,气态的水叫水汽,固态的水称为冰Ⅰ-h。h代表六角形,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是0℃,其熔化热是3.35×10^5J/kg。在[1] 每平方米146吨的重压下,冰Ⅰ-h转换为冰Ⅱ,3400吨转换为冰Ⅶ,压力的昌稿原因,温度高达150~200℃,温度达到-165℃时,就形成了冰Ⅺ。不利身体健康,不可过多食用。

    参考自:http://baike.baidu.com/link?url=UhixkzjVMo3R7XY6-lD_k72RIatjyeHvRIdeUtMHkPqTnd50Ke3dAzktAPz3kIRbtYspOngKhk_csAdo8Z4PySUgpcOdHqHLe3LaADBgW_i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