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17高考语文试题,高考语文真题

  • 语文
  • 2023-10-20

17高考语文试题?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那么,17高考语文试题?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高考数学

不难!辽宁采用全国卷II。迹绝枣题目如下:

全国卷II:根据宏宏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姿拆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5、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6、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很容易写!

2018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

这问题要回答的话不是几句话就能说的清的,给你转一篇材料,可能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答题经常出现的25个问题

问题1:对字音的考查,高考命题有何规律?

答:从近几年命题情况来看,对于字音的考查有以下规律:�

(1)常见常用的多音字是考查的重点。因为不少人易将多音读成一个音,或不理解字义而将几个读音弄混。如“暑假(jià)”、“假(jiǎ)手”、“教(jiāo)学生”、“给(jǐ)付”、“参与(yù)”、“为(wèi)他人”。

(2)越来越注重考查常见常用但习惯上易误读的字音。高考考查的难字僻字愈来愈少,这体现了语文的性、应用性、生活性、社会性。即使出现个别较难的字音,也基本上是课文中出现过的。如“掎(jǐ)角之势”,虽相对生僻,但在课文中出现过。�

(3)形声字是高频考点。试题所涉及的汉字大都是形声字。�

(4)试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

(5)可以参考试题调研的语言基础专题�

问题2:病句类题目须要注意哪些方面才能够得高分?�

答:从小就接触汉语,对于汉语的句子非常熟悉,这就使得我们对汉语有着较强的语感,这是我们辨析语病的优势。做题时,首先通读句子,借助于语感初步判断,然后再根据语法或逻辑知识进行检验,从而得出准确答案。

2019江苏高考语文试卷

洛城就是现在河南的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称为东都。一个春风骀荡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拦冲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一卷答案及解析

开元二十三年(735),李白客东都数老(洛阳)。《春夜洛城闻笛》一诗,当即这次客东都有感而作。

这首诗写乡思,题作《春夜洛城闻笛》,明示诗因闻笛声而感发。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及具体时间。起句即从笛声落笔。已经是深夜,诗人难于成寐,忽而传来几缕断续的笛声。这笛声立刻触动诗人的羁旅情怀。诗人不说闻笛,而说笛声“暗飞”,变客体为主体。“暗”字为一句关键。注家多忽略这个字。已故沈祖棻先生说:“……‘谁家’、‘暗飞声’,写出‘闻’时的精神状态,先听到飞声,踪迹它的来处,却不知何人所吹,从何而来,所以说是暗中飞出。”(《唐人七绝诗浅释》)可为一种理解。因为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者为何人,下此“暗”字,自是十分确当。这里“暗”字有多重薯大升意蕴。主要是说笛声暗送,似乎专意飞来给在外作客的人听,以动其离愁别恨。全句表现出一种难于为怀的心绪,所谓以主观写客观。此外,“暗”也有断续、隐约之意,这与诗的情境是一致的。“谁家”,意即不知谁家,“谁”与“暗”照应。第二句着意渲染笛声,说它“散入春风”,“满洛城”,仿佛无处不在,无处不闻。这自然是有心人的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散”字用得妙。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1

高起专的

这是语文(参考哈)

我Q:124331451(写名成考)

语文:

1-5:131126-10:24243

高起本

11、体验,交流

12、正确,因为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人对同一个事物会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饥桥,他们不是从事文学的,所以会根据自己领域的知识来理解。

13、艺术家的创造主要不是为了和自然交流。

14、“他们”指艺术家,“他人”读者,关系:声求、心心相印、作者需要读者的理解,作者通过作品反映心声。

15、前一句着眼于。后一句着眼于欣赏者,艺术家的作品能为欣赏者欣赏,引起共鸣,既是艺术家最大的成功,这种幸福感由两者的互相理解的价值,欣赏者才会心神愉悦

16:汉朝建立以前,不管官位的大小,大小官职可以进谏,汉朝建立以后,进谏主要集中在一个人。

17:谏官直接到国建的利益得失,他们并不是为自己谋取利益,不能为了名利得失,谏官应该从细节着想,提出问题,慢慢渗透让大家接受其好的建议不为自己转为国家带岁谋其利益

18、后代人,将会一个一个指着他们的名字议论他们说:有的人衷心有的人直烂行猛言不讳,有的人采取中庸的态度,有的人好害怕

19、首联和颔联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忙、有意说明了天气变化之快,作物成熟的丰盛景象,流露出诗人看到这些景象孤身在外,思念家乡的心情。

以上就是17高考语文试题的全部内容,语文是高考的重要考核科目,考试是唯一检测学习成果的途径,下面我给你分享2017浦东新区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欢迎阅读。 2017浦东新区语文一模试卷 一 积累应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