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倒装句语文例子,语文倒装句举例说明

  • 语文
  • 2023-05-05
目录
  • 小学语文倒装句例句
  • 语文倒装句简单例句
  • 小学语文倒装句20个
  • 语文倒装句举例子
  • 倒装句子语文

  • 小学语文倒装句例句

    小学语文倒装句20个: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迅兆状语后置)

    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

    4、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定语后置)

    6、渺渺兮予怀。(谓语前置)

    7、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8、不吾知其亦已兮。(否定句代宾前置)

    9、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12、而今亩兆租安在哉?(疑问句代宾前置)

    13、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

    14、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

    15、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

    16、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

    1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18、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19、具告以事。(状语后置)

    20、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猜旅

    学习倒装句,我们还应该了解什么是倒装句

    倒装句是为了强调、突出等词语的目的而颠倒原有语序的句式叫做倒装句。在倒装句中,颠倒了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意基本不变,句法成分不变。

    倒装句的定义

    语文倒装句简单例句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

    2.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语后置)

    4.沛公安在?(宾语前置)

    5.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定语后置)

    6.渺渺兮予怀.(谓语前置)

    7.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8.不吾知其亦已兮.(否定句代宾前置)

    9.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10.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

    1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12.而今安在哉?(疑问句代宾前置)

    13.常痛于骨髓.(状语后置)

    14.嘉为先言于秦王.(状语后置)

    15.燕王拜送于庭.(状语后置)

    16.使毕使于前.(状语后置)

    17.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

    18.群臣侍殿上者.(定语后置)

    19.具告以事.(状语后置)

    20.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

    1.晋军函陵.(名作动)

    2.使使以闻大王.(使动)

    3.樊於期乃前曰.(名作动)唤链禅

    4.发尽上指冠.(名作状)

    5.乃朝服.(名作动)

    6.素善留侯张良.(形作动)唤世

    7.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作状)

    8.不可不语.(名作动)

    9.籍吏民.(名作动)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动)

    1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名作动)

    12.沛公军霸上.(名作动)

    13.范增数目项王.(名作动)

    14.间至军中.(名作状)

    15.臣活之.(使动)

    16.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作状语)

    17.亦将有感于斯文.(和尘介宾短语作状语)

    18.顺流而东也.(方位名词作动词)

    小学语文倒装句20个

    你好。

    主谓倒装。

    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如:甚矣,汝之不惠。出自《愚公移山》(列子,即列御寇)

    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要前置。如:何陋之有。出自《陋室铭》(刘禹锡)

    定语后置。岁伏李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厅伍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出自《岳乎迟阳楼记》(范仲淹)

    状语后置。

    表示方式、状态、时间、地点等的词语会出现后置情况。如:屠惧,投以骨出自《狼》(蒲松龄)

    望采纳,谢谢你。

    语文倒装句举例子

    倒装句20个

    1.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

    3.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4.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

    5.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

    6.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7.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

    8.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9.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

    10.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

    11.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

    12.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

    13.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腔燃

    14.何以(何)战——《曹刿论战》

    15.忌不自信(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6.投以骨(以骨投)伍卖虚——《狼》

    17.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18.祭以尉首(祭)——《陈涉世家》

    19.徐喷以烟(以烟徐喷)——《童趣》

    20.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藏)——配旅《大道之行也》

    倒装句子语文

    语文古文,请总结《小石潭记》中的倒装句,并翻译和说明。

    《小石潭记》中的倒装句:

    全石以为底。(应为“以全石为底”。译: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希望帮助到你,若有疑问,可以追问~~~

    祝你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__^*)

    语文阅读小石潭记翻译

    译文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来步,隔敏历正着成林的竹子,听到水的声音,就像是玉环相撞的声音,心里因为这些声音而感到很愉悦。砍伐竹子开辟出道路,向下看到一个小石潭,水特别的清澈。(石潭)把整块石头作为水潭的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著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巖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色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左右,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面上,好像愣愣的一动也不动,忽而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非常的迅速,好像在与游人逗乐。 朝小潭的西南方望去,那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石潭的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够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小潭边,四面被竹林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冷落没有旁人,使我的心神凄凉,使我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够长久停留,于是记下这个景致离去了。 一起游玩烂粗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来的人,是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语文古文,请总结《小石潭记》全文中的省略句,并标出省略成分,最后分别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小石潭记》中的省略句:

    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

    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愿对你有所帮助!

    语文古文,《小石潭记》整篇课文翻译成现代文,要求翻译准确。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桥悔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巖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凄清很少有人来。使人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寂静而且幽深,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语文古文,《小石潭记》中的古今异义字词有哪些

    全石以为底(古义为“以之为,以全石作为”,今义指“认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古义为“约,大约”,今常作能愿动词,可以)

    崔氏二小生(古义为“年轻人”,今常作戏曲用语)

    语文小石潭记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描写潭中游鱼,可能是为了表达对宦游羁绊的苦恼以及对像鱼一样自由生活的向往。

    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kān),为巖。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巖。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

    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行:走。5.篁(huáng)竹:竹林。篁,竹林,泛指竹子。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鸣:发出声响。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伐竹取道,伐:砍伐。取:这里指开辟。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10.见:看见。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尤:格外,特别。清冽 :清凉。清,清澈。冽:凉。12.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以为:把……当作(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用。为:作为13.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 岸,岸边.14.卷石底以出:石底有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弯曲。以:相当于连词“而”,表承接。15.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巖:成为坻、屿、嵁、巖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16.坻:水中高地。17.屿:小岛。18.嵁:不平的岩石。19.巖:高出水面较大而高耸的石头。20.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21.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22.皆若空游无所依: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也没有。空:在空中。皆:全,都。2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下,向下照射。布:照映,分布。澈:透过。24.佁然不动:(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佁(yǐ)然,呆呆的样子。25.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了。俶(chù)尔,忽然。远,遥远,空间距离大。26.往来翕(xī)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翕:迅疾。27.乐:玩乐。28.潭西南而望: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 而,连词,连线状语和名词,不译,表修饰。西南,向西南(名词作状语)。29.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忽明忽暗。斗:像北斗星一样曲折。蛇行:像蛇一样蜿蜒前行。30.其岸势犬牙差互:势:形势。(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犬牙:像狗牙一样。差:交错。其:那。31.不可知:不能够知道。3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qiǎo chuàng)幽邃:四周被竹子树木环绕合抱,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寂寥:寂静寥落。悄怆,忧伤的样子。邃,深远。凄:(使动用法)使……感到凄凉。寒:(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33.以其境过清:认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以,认为。清,凄清。34.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不可以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小石潭的情况便离开了。 居:停留。之:代游小石潭这件事。而:表顺承。去:离开。35.吴武陵:信州(今重庆奉节一带)人,唐宪宗元和初进士,因罪贬官永州,与作者友善。36.同游者:共同游玩的人。游:游玩。者:……的人。37.龚古:作者朋友。38.宗玄:作者的堂弟。39.隶而从者:跟着同去的。 隶:附属,随从。而:表修饰。 从:跟随,动词。40.二小生:两个年轻人。译文: 从小土丘往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道路,下面显现出一个小小的水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像各种各样的石头和小岛。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静止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跟游人逗乐似的。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一同去游览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一同去的还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文言知识

    一、与《记承天寺夜游》有异曲同工的句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似与游者相乐。

    二、古今异义

    1、小生:古义:年轻人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2、去:古义:离开。乃记之而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去3、闻:古义:听到。闻水声;今义:用鼻子嗅气味。4、居:古义:停留。不可久居;今义:住。5、可,古义: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今义:能愿动词,可以6、布:古义:映。今义: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7、许:古意: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现在用法的“来”。今义:允许。8、佁(yǐ)然:古义:呆呆的样子。今义: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三、一词多义

    1、可:(1)大约。潭中鱼可百许头;(2)可以,能够。不可久居。2、从:(1)自,由。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随。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3、清:(1)清澈。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4、差:(1)长短不一。参差披拂;(2)交错,动词。其岸势犬牙差互。5、见:(1)看见。下见小潭;(2)看见,动词。明灭可见。6、乐:(1)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心乐之;(2)逗乐,嬉戏。似与游者相乐。7、以 (1)因为。以其境过清;(2)等于而的用法,表修饰。卷石底以出;(3) 把。全石以为底。8、而 (1)不译,表顺接关系。乃记之而去;(2)不译,表修饰关系。隶而从者;(3)不译,表修饰关系。潭西南而望。9、游 (1)游动。皆若空游无所依;(2)游览。同游者。10、环(1)玉环。如鸣佩环;(2)环绕。竹树环合。11、为(1)作为。全石以为底;(2)成为。为巖。

    四、词类活用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下见小潭。下:名词作状语,向下。3、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4、日光下澈。下:名词作状语,向下。5、俶尔远逝。远:名词作状语,向远处。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词作状语,向西南。7、斗折蛇行。斗:名词作状语,像北斗七星一样。蛇:名词作状语,像蛇(爬行)那样。8、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一样。9、凄神寒骨。凄: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使…凄凉。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寒冷。10、如鸣佩环。鸣:使动用法,使…发出声音。11、心乐之。乐:意动用法,形容词作动词,以…为乐。喜欢的意思。12、近岸。近:形容词作动词,靠近。13、隶而从者。隶:名词作动词,跟着。14、似与游者相乐。乐:形容词作动词,玩了。

    五、特殊句式

    倒装句:1、如鸣佩环(正确语序:如佩环鸣) 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2、全石以为底(正确语序:以全石为底)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3、卷石底以出(正确语序:石底卷以出) 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修辞手法:1、闻水声,如鸣佩环。(比喻) 听到水声,好像玉环玉佩相碰击发出的声音。2、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拟人) 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好像在与游人相互嬉戏。3、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两岸的地势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省略句:1、乃记之而去。(省略主语“这番景致”) 于是记下这番景致便离开了。2、斗折蛇行。(省略主语“小溪的岸边”)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前行那样蜿蜒。3.以其境过清。(省略主语“我”)我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

    六、写作特色

    1、移步换景作者在移动变换中带领我们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充满了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在人们面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无不渗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怀。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却无人赏识。而其幽清无闻与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过于清冷的环境更容易激起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七、 虚词的用法

    而:1.谭西南而望 (表修饰,可以不译,连词)2.乃记之而去 (表承接,连词)乃: 乃记之而去 (“于是,就”的意思,副词)以:1.卷石底以出 (可不译,或译为“而”连词)2.以其境过清 (因为)3.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向西)4.凄神寒骨 【形容词使动用法(凄 使······凄凉)(寒 使······寒冷)

    写作背景

    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此间共写了8篇知名的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在第一篇《始得西山宴游记》中作者这样记述当时的心情:“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小石潭记》中景语即情语,“悄怆幽邃,凄神寒骨”处的描写,情景交融,很好地说明了这一问题 。《小石潭记》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中华书局1974年版)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所幸永州的大自然待他不薄,奇形怪异的潭水、小丘、石渠、山涧纷至沓来,美不胜收。 《始得西山宴游记》与《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并称为《永州八记》

    求《小石潭记》的文章和翻译

    原文课本上有! 译文如下: 从小丘东面向西走约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发出的声音,心情便很舒畅。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十分清澈。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巖各种不同的形状。青青的树枝,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似乎在与游玩的人逗乐。 站在潭边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小石潭边上,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空虚,没有其他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下景致便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一起去的随从,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