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初二下数学知识点总结,初二下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数学
  • 2023-05-23
目录
  • 初二数学重点题型及解析
  • 初二下学期数学有什么内容
  • 初二下册数学必考题型

  • 初二数学重点题型及解析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 方法 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液答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关系

    1、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大于等于0(≥0)<===>0和正数<===>不小于0

    非正数<===>小于等于0(≤0)<===>0和负数<===>不大于0

    二、模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

    即:

    a>b<===>a-b>0

    a=b<===>a-b=0

    a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初二数学重要知识点

    【相似、全等三角形】

    1、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两边旦埋巧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5、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6、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8、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0、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4、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知识点总结

    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6.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7.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8.矩形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9.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10.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菱形的判定定理: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12.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13.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14.正方形判定定理: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5.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6.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17.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18.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19.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初二数学学习 经验 心得

    1学好初中数学课前要预习

    初中生想要学好数学,那么就要利用课前的时间将课上老师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初中数学课前的预习是要明白老师在课上大致所讲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和方便初中生整理知识结构。

    初中生课前预习数学还能够知道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课上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听,不会出现溜号和走神的情况。同时课前预习还可以将知识点形成体系,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2学习初中数学课上是关键

    初中生想要学好学生,在课上就是一个字:跟。上初中数学课时跟住老师,老师讲到哪里一定要跟上,仔细看老师的板书,随时知道老师讲的是哪里,涉及到的知识点是什么。有的初中生喜欢记笔记,这里提醒大家,初中数学课上的时候尽量不要记笔记。

    你的主要目的是跟着老师,而不是一味的记笔记,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要快速简短的记下来,可以在课后完善。跟上老师的思维是最重要的,这就意味着你明白了老师的分析和解题过程。

    3课后可以适当做一些初中数学基础题

    在每学完一课后,初中生可以在课后做一些初中数学的基础题型,在做这样的题时,建议大家是,不要出现错误的情况,做完题后要学会思考和整理。当你的初中数学基础题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做一些有点难度的提升题了,如果做不出来可以根据解析看题。

    但是记住千万不要大量的做这类题,初中生偶尔做一次有难度的题还是对数学的学习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将重点放在这上面,没有什么好处。同时要学会整理,将自己错题归纳并总结,

    数学是由简单明了的事项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来,所以,只要学习数学的人老老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并同时记住其要点,以备以后之需用,就一定能理解其全部内容.就是说,若理解了第一步,就必然能理解第二步,理解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必然能理解第三步.这好比梯子的阶级,在登梯子时,一级一级地往上登,无论多小的人,只要他的腿长足以跨过一级阶梯,就一定能从第一级登上第二级,从第二级登上第三级、第四级,…….这时,只不过是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故不管谁都应该会做.

    初二数学下册基础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整理归纳

    ★初二数学基本知识汇总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基本知识汇总(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初二下学期数学有什么内容

    初二代表初中阶段已过半,那么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如果没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中散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桐敏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

    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

    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局培枝: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文章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1214979.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六、常考题型: 1、 求4x-6>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 8a,求a 的范围.

    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二章 分解因式

    一、公式:1、 ma+mb+mc=m(a+b+c) 2、a2-b2=(a+b)(a-b) 3、a2±2ab+b2=(a±b)2

    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 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 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

    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学习总结。2、运用公式法。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三章 分式

    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 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A/B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

    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第四章 相似图形

    一、 定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 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 =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 表示成比值k,则 =k或AB=k•CD.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 ≈0.618. 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 ,那么 。3、等比性质:如果 =…= (b+d+…+n≠0),那么 。4、更比性质:若 那么 。5、反比性质:若 那么

    三、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

    四、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

    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义法: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4、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八、常考知识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比,位似图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文章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1214979.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

    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

    常考知识点: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3、频率,样本的定义

    第六章 证明

    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学习总结。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

    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

    常考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2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及判定。命题及其条件和结论,真假命题的定义。

    拓展阅读: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1-12章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3-14章

    第十三章 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一、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2.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

    3.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4.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5.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把两点带入函数一般式列出方程组

    求出待定系数

    把待定系数值再带入函数一般式,得到函数解析式

    7.会从函数图象上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既与x轴的交点坐标横坐标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既两函数直线交点坐标值)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5章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3.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

    4.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即 .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5.完全平方公式

    ¤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即 ;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这样的错误.

    添括号法则:添正不变号,添负各项变号,去括号法则同样

    6. 同底数幂的除法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8. 分解因式

    ※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初二下册数学必考题型

    学习从来无捷径。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作为主科之一,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下册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判雹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掘物帆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第三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1、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菱形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蚂乱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性质。

    3、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第五章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初二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

    【直角三角形】

    ◆备考兵法

    1.正确区分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掌握常用的勾股数.

    2.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有关问题时,应注意以勾股定理为桥梁建立方程(组)来解决问题,实现几何问题代数化.

    3.在解决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时,要注意题中是否含有特殊角(30°,45°,60°).若有,则应运用一些相关的特殊性质解题.

    4.在解决许多非直角三角形的计算与证明问题时,常常通过作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来解决.

    5.折叠问题是新中考热点之一,在处理折叠问题时,动手操作,认真观察,充分发挥空间想象力,注意折叠过程中,线段,角发生的变化,寻找破题思路.

    【三角形的重心】

    已知:△ABC中,D为BC中点,E为AC中点,AD与BE交于O,CO延长线交AB于F。求证:F为AB中点。

    证明:根据燕尾定理,S(△AOB)=S(△AOC),又S(△AOB)=S(△BOC),∴S(△AOC)=S(△BOC),再应用燕尾定理即得AF=BF,命题得证。

    重心的几条性质:

    1.重心和三角形3个顶点组成的3个三角形面积相等。

    2.重心到三角形3个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重心的坐标是顶点坐标的算术平均,即其坐标为((X1+X2+X3)/3,(Y1+Y2+Y3)/3);空间直角坐标系——横坐标:(X1+X2+X3)/3纵坐标:(Y1+Y2+Y3)/3竖坐标:(Z1+Z2+Z3)/3

    4重心到顶点的距离与重心到对边中点的距离之比为2:1。

    5.重心是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的点。

    如果用塞瓦定理证,则极易证三条中线交于一点。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数学学习方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人教版

    ★初二数学下册重点知识总结

    ★初二下册数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二下数学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的数学知识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