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七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数学
  • 2023-06-08
目录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三篇
  • 七年级上下册的数学总复习资料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学习是每个一个学生的职责,而学习的动力是靠自己的梦想,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自己的梦想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责任的表现,也就和人失走肉没啥两样,只是改变命运,同时知识也不是也不是随意的摘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要把我自己生命的钥匙。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三篇,供大家学习参考。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一

    单项式与多项式

    1、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

    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二

    第一单元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书叫做负数。

    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

    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1.2.2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的作用: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达。

    注意事项:⑴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三要素,缺一不可。

    ⑵同一根数轴,单位长度不能改变。

    一般地,设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个单位长度。

    1.2.3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数轴上表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表示原数的相反数。

    1.2.4绝对值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比较有理数的大小:⑴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⑵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饿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⑶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交换律:a+b=b+a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a+b)+c=a+(b+c)

    1.3.2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ab=ba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bc)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数字与字母相乘的书写规范:

    ⑴数字与字母相乘,乘号要省略,或用“”

    ⑵数字与字母相乘,当系数是1或-1时,1要省略不写。

    ⑶带分数与字母相乘,带分数应当化成假分数。

    用字母x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2与x的乘积记为2x,3与x的乘积记为3x,则式子2x+3x是2x与3x的和,2x与3x叫做这个式子的项,2和3分别是着两项的系数。

    一般地,合并含有相同字母因数的式子时,只需将它们的系数合并,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再乘字母因数,即

    ax+bx=(a+b)x

    上式中x是字母因数,a与b分别是ax与bx这两项的系数。

    去括号法则:

    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是“-”,把括号和括号前的“-”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同;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式子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式子相应各项的符号相反。

    1.4.2有理数的除法

    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a÷b=a〃1

    b(b≠0)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

    0的数,都得0。

    因为有理数的除法可以化为乘法,所以可以利用乘法的运算性质简化运算。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中,a叫做底数,n叫做指数,当an看作a的n次方的结果时,也可以读作a的n次幂。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⑴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⑵同极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⑶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n位整数,其中10的指数是n-1。

    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接近实际数目,但与实际数目还有差别的数叫做近似数。

    精确度: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精确到哪一位。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对于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a×10n,规定它的有效数字就是a中的有效数字。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篇三

    整式的加减

    一、代数式

    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里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二、整式

    1、单项式:

    (1)由数和字母的乘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3)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3、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

    (1)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叫做降幂排列。

    (2)把多项式按x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叫做升幂排列。

    三、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前是“十”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是“一”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一”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2、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

    (1)合并同类项的概念: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2)合并同类项的法则: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3)合并同类项步骤:

    a.准确的找出同类项。

    b.逆用分配律,把同类项的系数加在一起(用小括号),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c.写出合并后的结果。

    (4)在掌握合并同类项时注意:

    a.如果两个同类项的系数互为相反数,合并同类项后,结果为0.

    b.不要漏掉不能合并的项。

    c.只要不再有同类项,就是结果(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

    说明:合并同类项的关键是正确判断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图形的初步认识

    一、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1、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此外棱柱、棱锥也是常见的立体图形。

    2、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都是平面图形。

    3、许多立体图形是由一些平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适当地剪开,就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

    二、点和线

    1、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点C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4、把线段向一方无限延伸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

    三、角

    1、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

    2、绕着端点旋转到角的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3、绕着端点旋转到终边和始边再次重合,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4、度、分、秒是常用的角的度量单位。

    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一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四、角的比较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类似的,还有叫的三等分线。

    五、余角和补角

    1、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

    2、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3、等角的补角相等。

    4、等角的余角相等。

    六、相交线

    1、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2、注意:

    ⑴垂线是一条直线。

    ⑵具有垂直关系的两条直线所成的4个角都是90。

    ⑶垂直是相交的特殊情况。

    ⑷垂直的记法:a⊥b,AB⊥CD。

    3、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

    4、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6、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7、有一个公共的顶点,有一条公共的边,另外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有4对邻补角。

    8、有公共的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有2对对顶角。对顶角相等。

    七、平行线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没有交点,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b。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4、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相关文章:

    1. 初一数学复习三篇

    2.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3.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4. 初一数学课本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 数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使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3.2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七下复习总资料

    第一章 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化简后未知数的指数为1,未知数的系数不能为零)

    2.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都减去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方程的解不变。

    3.方程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方程的解不变。

    4.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5.注意倒数,相反数,同类项之间的关系。还有在这章的题型。

    第二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含有二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为1)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第三章 多边形

    1.三角形中角的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2.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类

    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

    直角三角形:有一个直角,两个锐角

    钝角三角形: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含等边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多边形的有关性质

    (1)n边形内角和为(n-2)*180°

    (2)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3)正n边形的一个外角为360°/n

    (4)n边形具有不稳定性(n>3)

    (5)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5.用正多边形铺满地板

    (1)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可以铺满地板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2)用多种正多边形铺地板,理由像课本上那样书写.

    第四章轴对称

    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2.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点,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直线对称也称为轴对称.

    3.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4.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那么连结对称点的垂直平分线不是该图形的对称轴.

    6.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7.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8.轴对称是两个图形,轴对称图形是一个图形.

    9.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都有对称轴,如果把轴对称的图形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如果把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部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第五章.统计的初步知识

    采纳我哦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三篇

    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气的数学家永远成不了一个完全的数学家.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2、加减法统一成加法: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可以通过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将减法转化为加法,统一成只有加法运算的和式.

    3、和式的写法: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

    号的和的形式.

    4、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

    (1)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并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

    (2)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5、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0.

    6、有理数乘法步骤:先确定积的符号;再计算绝对值的积.

    7、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8、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3)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0.

    9、乘方的有关概念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世纤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n叫指数,a n读作:a的n 次方(或a的n次幂).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奇次方幂是负数,偶次方幂是正数.

    10、科学计数法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0≤a<10,n是正数,这种计数法叫做科学计数法.

    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

    (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

    (2)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依次进行;

    (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再算中括号,然后算大括号.

    12、近似数:与实际很接近的数.

    13、精确度:反映近似数的精确程度的量.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

    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

    14、计算器的组成:计算器的面板由显示器和按键组成.

    第3章整式的加减

    1、用字母表示数后,有些数量之间的关系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看上去简此更加简明,更具有普

    遍意义.

    2、用字母表示数后,字母的取值要根据实际情景来确定.

    3、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称为代数式.

    4、单独一个数或单独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5、列代数式的实质就是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

    6、列代数式的一般方法有:

    (1)抓住关键词,由关键词确定相应的运算符号;

    (2)理清运算顺序,一般是先读的先算,必要时添上括号;

    (3)较复杂的数量关系,可分段处理;

    (4)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基本数量关系或公式列代数式.

    7、用数值代替代数式中的字母,按照代数式中的运算关系计算得出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8、求代数式的值的步骤:先代入,再求值.

    9、数与字母的乘积所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0、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1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

    的项叫做常数项.

    12、在多项式里,最高次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3、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14、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

    字母的降幂排列.

    15、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这个多项式按这个

    字母的升幂排列.

    16、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等的项叫做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17、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18、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结果作为系数,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19、去括号法则:

    (1)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2)括号前面是“—”,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改变正负号;

    20、添括号法则:

    (1)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不改变正负号;

    (2)所添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搜咐仿各项改变正负号;

    21、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第4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有很多,常见的有柱体、锥体和球体,其中柱体分为圆柱和棱柱,锥体分

    为圆锥和棱锥

    2、从正面、上面和侧面(左面或右面)三个不同的方向看一个物体,然后描绘出三幅所看到的

    图,即视图.

    3、从正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主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形,称为俯视图;从侧面看到的图形,称

    为侧视图,依观看的方向不同,有左视图和右视图.

    4、单一的规则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如果主视图和侧视图是三角形,一般和锥体有关,可根据

    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锥或,n棱锥;对于主视图和侧视图是长方形的,一般和柱体有关,再观察俯视图是圆形或n边形,可以判断是圆柱或n棱柱.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长方形或正方形),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6、同一个立体图形,按不同的方式展开得到的平面展开图是不同的.

    7、圆是由曲面围成的封闭图形;多边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8、在多边形中,最基本的图形是三角形.

    9、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10、经过两点有1条直线,并且只有1条直线,即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1、线段的长短比较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度量的方法;一种是叠合的方法.

    12、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13、角是由两条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角也可以看做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

    而成的图形.

    14、角的表示方法

    (1)当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

    (2)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注意顶点字母必须写在中间;

    (3)用希腊字母或阿拉伯数字表示.

    15、角的大小比较:

    (1)“形的比较”——叠合法;

    (2)“数的比较”——度量法.

    16、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

    角平分线.

    17、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

    18、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1、对顶角相等.

    2、在同一平面内,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1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的同一方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位

    于截线的两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位于截线的同侧,被截直线之间的两个角叫做同旁内角.

    5、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6、经过直线外一点,有1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7、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8、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如果有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第1章走进数学世界

    1、数学伴我们成长,测量、称重、计算等都与数学有关.

    2、数学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人类离不开数学.

    3、人人都能学好数学.

    第2章有理数

    1、相反意义的量:像向东和向西、零上和零下、收入和支出、升高和降低、买入和卖出等都表

    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正数和负数

    (1)正数都大于零;

    (2)在正数前面加上一个“—”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都小于零;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

    3、有理数

    (4)有理数: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5)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

    (6)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

    4、有理数的分类:0和正数统称为非负数,0和负数统称为非正数.

    5、数轴的概念: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6、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7、相反数的意义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位于原点的两侧,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8、相反数的表示方法:数a的相反数是-a,这里的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数.

    9、绝对值的意义

    (1)几何意义:把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

    (2)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零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等于相反数.

    10、绝对值的非负性:对于任何有理数a,都有|a|≥0.

    11、两个负数的大小比较法则: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1)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利用比较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4、在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应分两步:首先,判断符号;然后,再计算绝对值.

    15、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

    (1)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a+b=b+a;(用字母表示)

    (2)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用字母表示)

    16、运用加法运算律的技巧:正负结合;凑整结合;相反数结合;同分母结合;整分结合.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相关文章: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数学上册重点知识整理

    ★初一数学上册基本概念汇总与学习方法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三篇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大全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数学有理数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概念总结复习

    ★初一年级上册数学的21个热门知识点

    七年级上下册的数学总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数学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一、 知识梳理

    知识点1:正、负数的概念:我们把像3、2、+0.5、0.03%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是比0大的数;像-3、-2、-0.5、 -0.03%这样数叫做负数。它们都是比0小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我们可以用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识点2: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有理数的分类主要有两种:

    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看作分数。

    知识点3:数轴的概念:像下面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知识点4:绝对值的概念:

    (1) 几何意义:数轴上表示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 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注:任何一个数的绝对值均大于或等于0(即非负数).

    知识点5:相反数的概念:

    (1) 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分别位于原点的两旁,到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2) 代数意义:符号不同但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知识点6: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有理数大小比较的基本法则: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数轴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大。

    用绝对值进行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知识点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知识点8: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知识点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知识点10: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法则,一切加法和减法的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然后省略括号和加号,并运用加法法则、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知识点11:乘法与除法

    1.乘法法则

    2.除法法则

    3.多个非零的数相乘除最后结果符号如何确定

    知识点12:倒数

    1. 倒数概念

    2. 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注意与相反数的区别)

    知识点13:乘方

    1. 乘方的概念,乘方的结果叫什么?

    2. 认识底数,指数

    3. 正数的任何次幂是_________,零的任何次幂________

    负数的偶次幂是_________奇次幂是________

    知识点14:混合计算

    注意:运算顺序是关键,计算时要严格按照顺序运算.考试经常考带乘方的计算.

    知识点15:科学记数法

    科学记数法的概念? 注意a的范围

    (人教)

    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 1 -

    最新---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包含了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图形的认识初步

    四个章节的内容 .

    第一章 有理数

    一. 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 ) 0 p q , p (

    p

    q

    为整数且 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

    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不

    一定是负数, +a也不一定是正数; 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 ①

    负分数

    负整数

    负有理数

    正分数

    正整数

    正有理数

    有理数 ②

    负分数

    正分数

    分数

    负整数

    正整数

    整数

    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0的相反数还是 0;

    (2)相反数的和为 0 a+b=0 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 0的绝对值是 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意:绝对值的

    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 绝对值可表示为:

    ) 0 a ( a

    ) 0 a ( 0

    ) 0 a ( a

    a 或

    ) 0 a ( a

    ) 0 a ( a

    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 2 -

    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 0大,负数永远

    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

    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 a 的倒数是

    a

    1

    若ab=1 a、b互为倒数;若 ab=-1 a、b互为负倒数.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 0相加,仍得这个数 .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 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 a-b=a+(-b).

    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

    数决定.

    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 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 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无意义 即

    0

    a

    .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 n为正奇数时: (-a) n =-a

    n

    或(a

    -b)

    n =-(b-a) n , 当n为正偶数时: (-a) n =a n

    或(a-b)

    n =(b-a) 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 10的数记成 a×10

    n

    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

    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

    数的有效数字 .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 理解正

    - 3 -

    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

    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

    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

    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 .

    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

    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 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

    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通过本章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 理解并掌握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等概念,弄清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理解同类项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能正确地进

    行同类项的合并和去括号。在准确判断、正确合并同类项的基础上,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

    3. 理解整式中的字母表示数,整式的加减运算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上;理解合并同类项、

    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理解数的运算律和运算性质在整式的加减运算中仍然成立。

    4.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用还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

    在本章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 经历概念的形成过

    程,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一. 知识框架

    - 4 -

    二.知识概念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 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

    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 a≠0).

    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 1 ,, (检验方程的解) .

    4.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1)读题分析法:,,,, 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 “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

    增加,减少,配套 -----”,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

    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

    (2)画图分析法: ,,,, 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

    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

    列方程的依据, 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 ,填入有关的代数式

    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

    1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 距离=速度·时间

    时间

    距离

    速度

    速度

    距离

    时间 ;

    (2)工程问题: 工作量=工效·工时

    工时

    工作量

    工效

    工效

    工作量

    工时 ;

    (3)比率问题: 部分=全体·比率

    全体

    部分

    比率

    比率

    部分

    全体 ;

    (4)顺逆流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 =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 售价=定价·折·

    10

    1

    ,利润=售价-成本,

    - 5 -

    % 100

    成本

    成本 售价

    利润率 ;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 圆 =2πR,S 圆 =πR

    2 ,C

    长方形 =2(a+b),S 长方形 =ab,C 正方形 =4a,

    S 正方形 =a

    2 ,S

    环形 =π(R

    2 -r 2 ),V

    长方体 =abc ,V 正方体 =a 3 ,V 圆柱 =πR 2 h ,V 圆锥 =

    3

    1

    πR 2 h.

    本章内容是代数学的核心, 也是所有代数方程的基础。 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

    的快乐很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乐趣,所以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身边的问题研究起,进行有

    效的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体会数学思想方法。

    第三章 图形的认识初步

    知识框架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图形的初步认识,从生活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对物体的形状的认

    识从感性逐步上升到抽象的几何图形 .通过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和展开立体图形,初步认

    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在此基础上,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直线、射线、线

    段和角. 本章书涉及的数学思想:

    1.分类讨论思想。在过平面上若干个点画直线时,应注意对这些点分情况讨论;在画图形

    时,应注意图形的各种可能性。

    2.方程思想。在处理有关角的大小,线段大小的计算时,常需要通过列方程来解决。

    3.图形变换思想。在研究角的概念时,要充分体会对射线旋转的认识。在处理图形时应注

    意转化思想的应用,如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互相转化。

    4.化归思想。在进行直线、线段、角以及相关图形的计数时,总要划归到公式 n(n-1)/2的具

    体运用上来。

    - 6 -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主要包括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

    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述六章内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

    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

    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 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

    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

    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 7 -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研究了两条直

    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 ,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

    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 ,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 重点:垂线

    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 ,平移和它的性质 ,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 难点:探

    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 ,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 ,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 ,

    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 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 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 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 y轴或纵轴;两坐标

    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 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 x轴,y轴上,

    对应的数 a,b分别叫点 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 8 -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

    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 同时它又是学习函数的基础, 起到承上启

    下的作用。另外,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内的点与数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掌握本节内容对以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多从实际情形

    出发,通过对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确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第七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

    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

    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6.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7.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8.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9.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0.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11.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

    - 9 -

    面。

    12.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n-2)·180°

    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内角和为 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

    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

    2

    3) - n(n

    条对角线。

    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几何部分的基础图形,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动脑

    动手,发现和探索其中的知识奥秘。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情操和几何思维能力。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一.知识结构图

    二、知识概念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 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一般形式是 ax+by=c(a≠0,b≠0)。

    2.二元一次方程组: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般地,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 10 -

    组。

    5.消元: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6.代入消元:将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

    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7.加减消元法:当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

    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本章通过实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培养学生

    对概念的理解和完整性和深刻性 ,使学生掌握好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种解法 . 重点:二元一次

    方程组的解法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 难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用符号“<”“>”“≤ ”“≥”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3.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

    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

    6.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7.定理与性质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

    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 11 -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经历建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这样的数学模型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的过程,体会不等式(组)的特点和作用,掌握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精神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全面调查: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方式叫做全面调查。

    2.抽样调查:调查部分数据,根据部分来估计总体的调查方式称为抽样调查。

    3.总体: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

    4.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5.样本:被抽取的所有个体组成一个样本。

    6.样本容量: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

    7.频数:一般地,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

    8.频率: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为频率。

    9.组数和组距:在统计数据时,把数据按照一定的范围分成若干各组,分成组的个数称为

    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叫做组距。

    本章要求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

    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

    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