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共那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必修2遗传与进化知识点汇编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举例: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测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自交法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 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YYRr 2/16亲本类型 双显(Y_R_)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纯隐(yyrr) yyrr 1/16 1/16 绿皱 YYrr 1/16 重组类型 单显(Y_rr) YYRr 2/16 3/16 黄皱 yyRR 1/16 单显(yyR_) yyRr 2/16 3/16 绿圆注意:上述结论只是符合亲本为YYRR×yyrr,但亲本为YYrr×yyRR,F2中重组类型为 10/16 ,亲本类型为 6/16。2.常见组合问题(1)配子类型问题如:AaBbCc产生的配子种类数为2x2x2=8种(2)基因型类型如:AaBbCc×AaBBCc,后代基因型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3种基因型(1AA:2Aa:1aa)Bb×BB后代2种基因型(1BB:1Bb)Cc×Cc后代3种基因型(1CC :2Cc:1cc)所以其杂交后代有3x2x3=18种类型。 (3)表现类型问题 如:AaBbCc×AabbCc,后代表现数为多少?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Aa×Aa后代2种表现型Bb×bb后代2种表现型Cc×Cc后代2种表现型所以其杂交后代有2x2x2=8种表现型。3.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是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4.常见遗传学符号符号PF1 F2 × ♀♂含义 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知识结构 精子的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卵细胞形成过程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受精作用受精作用的过程和实质1.正确区分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1)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成由一个着丝点连着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所以此时染色体数目要根据着丝点判断。(2)同源染色体和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指形态、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且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以两两配对的一对染色体。四分体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联会后每对同源染色体中含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3)一对同源染色体= 一个四分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2.减数分裂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概念 同源染色体:上面已经有了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四分体:上面已经有了 交叉互换:指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缠绕,并交换部分片段的现象。 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3.减数分裂 特点: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 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且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场所:生殖器官内 4.精子与卵细胞形成的异同点比较项目不 同 点相同点精子的形成卵细胞的形成染色体复制 复制一次第一次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2n)产生两个大小相同的次级精母细胞(n)一个初级卵母细胞(2n)(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n)和一个第一极体(n)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第二次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四个同样大小的精细胞(n)一个次级卵母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形成一个大的卵细胞(n)和一个小的第二极体。第一极体分裂(均等)成两个第二极体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分别移向两极,细胞质分裂,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有无变形精细胞变形形成精子无变形分裂结果产生四个有功能的精子(n)只产生一个有功能的卵细胞(n)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均减半注:卵细胞形成无变形过程,而且是只形成一个卵细胞,卵细胞体积很大,细胞质中存有大量营养物质,为受精卵发育准备的。5.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主要异同点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染色体复制次数及时间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一次,有丝分裂的间期细胞分裂次数二次一次联会四分体是否出现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无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后期子细胞的名称及数目性细胞,精细胞4个或卵1个、极体3个体细胞,2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变化减半,减数第一次分裂不变子细胞间的遗传组成不一定相同一定相同6.识别细胞分裂图形(区分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1)、方法(点数目、找同源、看行为) 第1步:如果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该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第2步:看细胞内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有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第3步:在有同源染色体的情况下,若有联会、四分体、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等行为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某时期的细胞分裂图;若无以上行为,则为有丝分裂的某一时期的细胞分裂图。(2)例题:判断下列各细胞分裂图属何种分裂何时期图。[解析]:甲图细胞的每一端均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无联会、四分体、分离等行为,且每一端都有一套形态和数目相同的染色体,故为有丝分裂的后期。乙图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故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丙图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故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7.受精作用:指卵细胞和精子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注:受精卵核内的染色体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但细胞质几乎全部是由卵细胞提供,因此后代某些性状更像母方。意义: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从而保证了遗传的稳定和物种的稳定;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增加了配子的多样性,加上受精时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使后代呈现多样性,有利于生物的进化,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下图讲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强调受精作用是精子的细胞核和卵细胞的细胞核结合,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8.配子种类问题由于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使配子也多种多样,根据染色体组合多样性的形成的过程,所以配子的种类可由同源染色体对数决定,即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卵)原细胞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9.植物双受精(补充)被子植物特有的一种受精现象。花粉被传送到雌蕊柱头后,长出花粉管,伸达胚囊,管的先端破裂,放出两精子,其中之一与卵结合,形成受精卵,另一精子与两个极核结合,形成胚乳核;经过一系列的发展过程,前者形成胚,后者形成胚乳,这种双重受精的现象称双受精。 注:其中两个精子的基因型相同,胚珠中极核与卵细胞基因型相同。例:一株白粒玉米(aa)接受红粒玉米(AA)的花粉,所结的种子的胚细胞、胚乳细胞基因型依次是:Aa、Aaa 第二节 基因在染色体上1. 萨顿假说推论:基因在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因为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果蝇杂交实验分析3.一条染色体上一般含有多个基因,且这多个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4. 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第三节 伴性遗传1.伴性遗传的概念2. 人类红绿色盲症(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特点:⑴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⑵交叉遗传。即男性→女性→男性。⑶一般为隔代遗传。2. 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特点:⑴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⑵代代相传。4、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3、人类遗传病的判定方法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第一步:确定致病基因的显隐性:可根据(1)双亲正常子代有病为隐性遗传(即无中生有为隐性);(2)双亲有病子代出现正常为显性遗传来判断(即有中生无为显性)。第二步:确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① 在隐性遗传中,父亲正常女儿患病或母亲患病儿子正常,为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② 在显性遗传,父亲患病女儿正常或母亲正常儿子患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③ 不管显隐性遗传,如果父亲正常儿子患病或父亲患病儿子正常,都不可能是Y染色体上的遗传病;④ 题目中已告知的遗传病或课本上讲过的某些遗传病,如白化病、多指、色盲或血友病等可直接确定。注:如果家系图中患者全为男性(女全正常),且具有世代连续性,应首先考虑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4、性别决定的方式类型XY型ZW型性别雌雄雌雄体细胞染色体组成2A+XX2A+XY2A+ZW2A+ZZ性细胞染色体组成A+XA+XA+YA+ZA+WA+Z生物类型人、哺乳类、果蝇及雌雄异株植物鸟类、蛾蝶类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1)、体内转化实验:1928年由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等人进行。①实验过程 结论:在S型细菌中存在转化因子可以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2)、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由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进行。①实验过程 结论:DNA是遗传物质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1、实验过程①标记噬菌体含35S的培养基 含35S的细菌35S 蛋白质外壳含35S的噬菌体含32P的培养基 含32P的细菌 内部DNA含32P的噬菌体②噬菌体侵染细菌含35S的噬菌体 细菌体内没有放射性35S含32P的噬菌体 细菌体内有放射线32P结论:进一步确立DNA是遗传物质3.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分析与结论烟草花叶病毒的RNA能自我复制,控制生物的遗传性状,因此RNA是它的遗传物质。4、生物的遗传物质非细胞结构:DNA或RNA生物 原核生物:DNA细胞结构 真核生物:DNA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酶(活细胞都能产生酶)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有生物催化剂的功能。酶的特性有高效性、专一性、多样性、易受温度、pH值影响等,酶的命名一般根据功能命名,ATP中文名三磷酸腺苷(腺三磷),结构式简写 ,所有生命活动的能量直接来自 ATP,由ADP合成ATP 所需能量,动物来自 呼吸作用放能和磷酸肌酸的能量转移 ,植物来自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ATP在细胞的叶绿体或线粒体细胞器中和在 细胞质 基质中合成。在细胞内ATP含量很少,转化十分迅速,叶绿体色素吸收可见光,主要吸收 蓝紫光 光和 红橙光,(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橙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囊状结构上(基粒上/基粒片层上),(因为所有色素和所有光反应的酶都在囊状结构上),原料是水 ,动力是光,产物是O2 、[H] 、ATP ,暗反应场所是 叶绿体基质 ,原料是 CO2 ,动力是 [H]和ATP ,产物是 糖类等有机物(包括脂肪、氨基酸等)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 [H]、ATP ,暗反映为光反映中的水反映提供了:ADP、Pi。CO2被还原前先要进行 二氧化碳的固定 ,C3化合物一部分 被 还原成糖类 ,另一部分又变成 C5 。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能量代谢是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 水 ,有机物中的O来自 CO2 ,光合作用的意义:1.制造有机物,固定太阳能,为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需要,2.制造氧气,维持O2 与CO2的平衡,使好氧生物得以发展3.形成O3层,使生物由水生向陆生进化。 干燥种子和根尖细胞主要靠 吸胀 作用吸水(蛋白质、淀粉、纤维素等亲水物质吸水),形成 中央液泡 的成熟植物细胞通过 渗透 作用吸水。一个渗透系统必须具备 半透膜(玻璃纸、蚕豆的种皮、动物的膀胱膜) ,它要发生渗透作用还必须 在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 细胞膜 、液泡膜 、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植物是否吸水决定于 细胞液浓度是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 ,植物吸收的水分多数用于 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意义是促进 水分的吸收和向上运输、促进矿质元素向上运输 ,降低 叶片 温度,矿质元素指除 C 、 H 、O 外,由根从土中吸收的元素,大量元素有 N、P、S、K、Ca、Mg ,微量元素有 Zn、Mo、Cl、Cu、Fe、Mn、B 。同样条件下,吸收水和吸收矿质元素的量往往不同,原因是 两者的吸收原理不同,水分的吸收是由渗透作用引起的,而吸收矿质元素是一个主动运输的过程,它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如果使用呼吸抑制剂,植物吸收矿质元素速度将 降低 ,可见这是 主动运输 过程。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数量和种类主要由 该植物细胞膜上的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决定的。可以从老叶转移到新叶的元素有 N 、P 、K 、Mg ,不能转移的元素有 Ca 、Fe ,农民常用 松土 的方法促进植物吸收矿质元素,植物受水浸的危害是 根部缺氧,有氧呼吸作用受阻,影响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无氧呼吸产生的物质毒害植物) ,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需要通气是因为 促进植物根部的有氧呼吸,提供足够的ATP,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用一瓶溶液培养植物,溶液浓度往往会不断增加,原因是 植物蒸腾作用散失过多的水分,使溶液浓度过大 ,补救措施是 及时地加入适量的清水 。矿质元素的用途:1、N促进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枯叶繁茂,缺N则植株矮小,叶片发黄。2、P使果实和种子提高成熟。缺P则植株矮小,叶片暗绿。3、K使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缺K则倒扶。4、B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B花而不实。5、Fe是构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6、Mg合成叶绿素。7、Zn是构成人体100多种酶的元素,如果缺Zn,则儿童会厌食、生长发育不良,长期缺Zn,还会引起智力低下。8、缺Na,则肌肉无力。9、缺Ca,不仅肌肉会抽搐,长期缺Ca,儿童会得佝偻病。10、I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 人的血糖的来源主要有 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糖类物质 、 肝糖元的分解 、 由非糖物质转变而来 ,脂肪以脂肪酸和甘油的形式被吸收后,在人体主要再度合成 脂肪 ,然后1. 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 ,2.再分解成 甘油 和 脂肪酸 ,一部分 氧化分解成CO2、H2O和能量 ,一部转变成糖元等,血液中的氨基酸的来源有 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蛋白质 、 由体内的蛋白质分解而来 、通过氨基转换形成新的氨基酸 ,如何抢救轻度和重度的低血糖患者 轻的喝浓糖水 、 严重的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肝脏中多余的脂肪要合成 脂蛋白 ,然后转运出去, 磷脂 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不足可引起脂肪肝。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引起人困倦打瞌睡的原因是 使血糖浓度过低,引起供能不足,降低神经的兴奋性 ,人体的体液由 细胞内液 和 细胞外液 组成,其中 细胞内液 较多。细胞外液 构成人体的内环境,它主要包括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 人血糖的正常浓度是80—120mg/dL, 空腹 时,血糖含量超过 130 mg/dL 叫高血糖,血糖含量高于160——180 mg/dL (肾糖阈)时,一部分葡萄糖将随尿排出,叫 尿糖 。呼吸作用的本质是分解 有机物 ,释放 能量 , 不一定需要氧气,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能量 ,第一阶段在 细胞质基质 进行,原料是 C6H12O6 ,产物是 丙酮酸 、少量[H] 、少量能量 ,第二阶段在 线粒体内 进行,原料是 丙酮酸 和 H2O ,产物是 CO2 、 少量[H] 、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 进行,原料是 O2 和 前两阶段产生的[H] ,产物是 H2O 、 大量能量 ,1MOL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能量 2870 KJ,可用于生命活动的有 1161 KJ( 38 个ATP),以热能散失 1709 KJ,无氧呼吸产生的可利用能量是 61.08 KJ( 2 个ATP),写出2条无氧呼吸反应式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 + 能量 、 C6H12O6 → 2C3H6O3(乳酸) + 能量 ,无氧呼吸的场所是 细胞质基质 ,分 两 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相同,是由 葡萄糖 分解为 丙酮酸 ,第二阶段的反应是 丙酮酸 分解成 酒精和CO2或转化为乳酸。新陈代谢分 同化 作用( 合成 代谢)和 异化 作用( 分解 代谢)同化作用有2种类型 自养型 、 异养型 ,其区别依据是:是否能 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 ,异化作用有2种类型 需氧型 、厌氧型 ,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 兼性厌氧型 ,描述一种生物的代谢类型要同时写出它的同化类型和异化类型。 植物的生长素和人的生长激素的共同点是含量 少 作用 大 ,不同点是人的激素是由专门的内分泌腺分泌的,而植物激素是在生长旺盛的器官产生的。植物茎的生长素产生部位和发生极性转移的部位都在 尖端 ,发生作用的部位在 尖端下面的部位 ,植物生长素作用的规律是在 低浓度 时促进植物生长,而在浓度过高 时抑制生长,生长素还有促进 扦插枝条生根 、促进 果实发育 、防止 落花落果 的作用。植物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属于 主动 运输,修剪果树、棉花摘顶是为了去除 顶端优势 ,促进 侧芽 发育,提高产量。人的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促××激素、雄性激素、雌性激素、促××释放激素由 垂体 、甲状腺 、垂体 、 睾丸 、卵巢 、下丘脑 分泌产生。 下丘脑 是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人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表现为 协同 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表现为 拮抗 作用。胰岛素调节糖代谢的作用有促进血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组织等细胞,并在这些细胞中合成为糖元 、氧化分解或转化为脂肪,,并抑制 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 降低 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则相反。CO2是调节呼吸的有效生理刺激。人体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以 神经 调节为主。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反射 ,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叫 反射弧 ,它的5部分是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组成神经系统的单位是神经细胞(神经元),神经元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其中突起又分为 树突 和 轴突,轴突和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其外面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枝叫 神经末梢 ,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裹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 神经 ,神经元的细胞体主要集中在由 脑 和 脊髓 组成的 中枢 神经系统里,神经元的突起部分形成 脑 神经和 脊 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细胞静息时的电位是 外 正 内 负,神经细胞的某个部位受到刺激后将在受刺激点的两侧形成的局部电流(兴奋),这个局部电流又引起临近部位产生兴奋,这样,兴奋就沿两个方向传递开去,而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是通过 突触 传递的。突触由 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 构成。突触的传递是 单 向的,因为递质(乙酰胆碱或单胺类物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 突触小泡内,而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大脑皮层 是人最高级的神经中枢,人特有的中枢是 语言中枢 ,了解95页表。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形式。反射分 条件 反射和 非条件 反射。 多细胞生物的发育一般从 受精卵 开始。生物的生殖分 有性 生殖和 无性 生殖,不经过 生殖 细胞结合,直接由 母体 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无性生殖,由 两性生殖细胞 结合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 有性 生殖,变形虫、草履虫、细菌等单细胞生物进行 分裂 生殖,酵母菌(条件好时)、水螅进行 出芽 生殖,霉菌、蕨类进行 孢子 生殖,马铃薯、草莓进行 营养 生殖,以上生物的生殖属于 无性 生殖,多数生物进行 有性 生殖。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双亲遗传性,具有更强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如果要保持植物亲本的遗传性状不变,就要进行 无性(营养) 生殖如嫁接、扦插。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是: 取材少,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而且便于自动化管理。 绿色开花植物特有的受精方式是 双受精 ,种子的胚由 卵细胞 和 精子 受精结合而成,胚将发育成新的植物体,胚乳由 精子 和 极核 受精结合而成。种子萌发的营养来自胚的 子叶 或来自种子的 胚乳 。荠菜的受精卵经过短暂的 休眠 后,就开始有丝分裂,第一次分裂成两个细胞,其中靠近珠孔的叫基细胞,它发育成胚柄,吸取营养供球状胚发育,另一个细胞叫 顶 细胞,它发育成球状胚体,由球状胚体发育成种子的胚(包括 胚芽、胚根、胚轴、子叶 ),荠菜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胚吸收到 子叶 里。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包括营养生长和 生殖 生殖生长, 花芽 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 胚胎 发育和 胚后 发育两个阶段。蛙的胚后发育属于 变态 发育。蛙的受精卵的动物极卵黄 少 ,轻,颜色 深 ,朝上,利于吸收太阳光,植物极相反,蛙受精卵分裂到一定时期,细胞增多,内部出现空腔,叫 囊胚 腔 ,这时的胚胎叫 囊胚 ,后来因为 动物 极细胞分裂较快,新细胞向植物极推移,植物极细胞向囊胚腔陷入,形成 原肠腔,形成 原肠 胚,具有三个胚层的时期是 原肠 胚时期,在 原肠胚 时期出现细胞的分化。陆生动物出现羊膜的意义 保证胚胎发育所需要的水环境,还有防震和保护作用,增强适应陆地环境的能力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等少数化合物,由于它们的组成和性质跟无机化合物相似,因而一向把它们作为无机化合物。cnh2n+2 cnh2n —— 代表物 甲烷(ch4) 乙烯(c2h4) 苯(c6h6) 结构简式 ch4 ch2=ch2 或 (官能团) 结构特点 c-c单键, 链状,饱和烃 c=c双键, 链状,不饱和烃 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键,环状 空间结构 正四面体 六原子共平面 平面正六边形 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难溶于水 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比空气略轻,难溶于水 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比水轻,难溶于水 用途 优良燃料,化工原料 石化工业原料,植物生长调节剂,催熟剂 溶剂,化工原料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烷烃: 甲烷 ①氧化反应(燃烧) ch4+2o2――→co2+2h2o(淡蓝色火焰,无黑烟) ②取代反应 (注意光是反应发生的主要原因,产物有5种) ch4+cl2―→ch3cl+hcl ch3cl +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在光照条件下甲烷还可以跟溴蒸气发生取代反应, 甲烷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烯烃: 乙烯 ①氧化反应 (ⅰ)燃烧 c2h4+3o2――→2co2+2h2o(火焰明亮,有黑烟) (ⅱ)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②加成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2、cl2、hcl、h2o等发生加成反应 ch2=ch2+h2――→ch3ch3 ch2=ch2+hcl-→ch3ch2cl(氯乙烷) ch2=ch2+h2o――→ch3ch2oh(制乙醇) ③加聚反应 nch2=ch2――→-ch2-ch2-n(聚乙烯) 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 苯 ①氧化反应(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有浓烟) ②取代反应 苯环上的氢原子被溴原子、硝基取代。 +br2――→ +hbr +hno3――→ +h2o ③加成反应 +3h2――→ 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 —— 结构 相似 不同 不同 —— 研究对象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原子 6、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11起汉文数字表示。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 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1)找主链最长的碳链(2)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阿拉伯数字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ch3ch-ch2-ch3 ch3-ch-ch-ch3 2-甲基丁烷 2,3-二甲基丁烷 7、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①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②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 常温下,碳原子数1-4 二、烃的衍生物 1、乙醇和乙酸的性质比较 有机物 饱和一元醇 饱和一元醛 饱和一元羧酸 通式 cnh2n+1oh —— cnh2n+1cooh 代表物 乙醇 乙醛 乙酸 结构简式 ch3ch2oh 或 c2h5oh ch3cho ch3cooh 官能团 羟基:-oh 醛基:-cho 羧基:-cooh 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俗名酒精,与水互溶,易挥发 (非电解质) ——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液体,俗称醋酸,易溶于水和乙醇,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 用途 作燃料、饮料、化工原料;用于医疗消毒,乙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5% —— 有机化工原料,可制得醋酸纤维、合成纤维、香料、燃料等,是食醋的主要成分 有机物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乙醇 ①与na的反应 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乙醇与na的反应(与水比较):①相同点:都生成氢气,反应都放热 ②不同点:比钠与水的反应要缓慢 结论:乙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比烷烃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但没有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氧化反应 (ⅰ)燃烧 ch3ch2oh+3o2―→2co2+3h2o (ⅱ)在铜或银催化条件下:可以被o2氧化成乙醛(ch3cho) 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消去反应 ch3ch2oh――→ch2=ch2↑+h2o 乙醛 氧化反应:醛基(-cho)的性质-与银氨溶液,新制cu(oh)2反应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h2o +2ag↓+3nh3↑ (银氨溶液) ch3cho + 2cu(oh)2――→ch3cooh+cu2o↓+2h2o (砖红色) 醛基的检验方法1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有银镜生成。 方法2加新制的cu(oh)2碱性悬浊液加热至沸有砖红色沉淀 乙酸 ①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h+ch3cooh > h2co3 2ch3cooh+caco3=2(ch3coo)2ca+co2↑+h2o(强制弱) ②酯化反应 ch3cooh+c2h5oh ch3cooc2h5+h2o 酸脱羟基醇脱氢 三、基本营养物质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包括: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人们习惯称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 种类 元素组成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 糖类 单糖 c h o 葡萄糖 c6h12o6 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 果糖 双糖 c h o 蔗糖 c12h22o11 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麦芽糖 多糖 c h o 淀粉 (c6h10o5)n 淀粉、纤维素由于n值不同,所以分子式不同,不能互称同分异构体 能发生水解反应 纤维素 油脂 油 c h o 植物油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含有c=c键,能发生加成反应, 能发生水解反应 脂 c h o 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c-c键, 能发生水解反应 蛋白质 c h o n s p等 酶、肌肉、 毛发等 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 能发生水解反应 主 要 化 学 性 质 葡萄糖 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或ch2oh(choh)4cho (含有羟基和醛基) 醛基:①使新制的cu(oh)2产生砖红色沉淀-测定糖尿病患者病情 ②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银镜-工业制镜和玻璃瓶瓶胆 羟基: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 蔗糖 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淀粉 纤维素 淀粉、纤维素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 淀粉特性: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油脂 水解反应:生成高级脂肪酸(或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 蛋白质 水解反应: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颜色反应: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鉴别部分蛋白质) 灼烧蛋白质有烧焦羽毛的味道(鉴别蛋白质)
第一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第一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一)1.孟德尔之所以选取豌豆作为杂交试验的材料是由于:(1)豌豆是自花传粉植物,且是闭花授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遗传学中常用概念及分析(1)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区分:兔的长毛和短毛;人的卷发和直发等; 兔的长毛和黄毛;牛的黄毛和羊的白毛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2)纯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或dd。其特点纯合子是自交后代全为纯合子,无性状分离现象。 杂合子:遗传因子(基因)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特点是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现象。(3)杂交: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 DD×Dd等。 自交: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之间的相交方式。 如:DD×DD Dd×Dd等测交:F1(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方式。 如:Dd×dd正交和反交:二者是相对而言的,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 如甲(♂)×乙(♀)为正交,则甲(♀)×乙(♂)为反交。3.杂合子和纯合子的鉴别方法测交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 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 自交法 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待测个体为杂合子4.常见问题解题方法(1)如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3 :1,则双亲一定都是杂合子(Dd)即Dd×Dd 3D_:1dd(2)若后代性状分离比为显:隐=1 :1,则双亲一定是测交类型。即为Dd×dd 1Dd :1dd(3)若后代性状只有显性性状,则双亲至少有一方为显性纯合子。即DD×DD 或 DD×Dd 或 DD×dd5.分离定律 其实质就是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第2节 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二)1.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中的有关结论(1)两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2) F1 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一定分离,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且同时发生。(3)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比例9:3:3:1 YYRR 1/16 双显(Y_R_) YYRr 2/16 YyRR 2/16 9/16 黄圆 YyRr 4/16 纯隐(yyrr) yyrr 1/16 1/16 绿皱
第三章 基因的本质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和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和结论
实验名称 实验过程及现象 结论细菌的转化 体内 转化 1.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小鼠正常。2.注射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3.注射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正常。4.注射“活的无毒R型细菌+加热杀死的有毒S型细菌”,小鼠死亡。 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体外 转化 5.加热杀死的有毒细菌与活的无毒型细菌混合培养,无毒菌全变为有毒菌。6.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①DNA②蛋白质③糖类④无机物。分别与无毒菌混合培养,①能使无毒菌变为有毒菌;②③④与无毒菌一起混合培养,没有发现有毒菌。 噬菌体侵 染细菌 用放射性元素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让其在细菌体内繁殖,在与亲代噬菌体相同的子代噬菌体中只检测出放射性元素32P DNA是遗传物质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2)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1.核酸 核苷酸 (1)含氮碱基:A、T、G、C、U (2)磷酸 (3)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① 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② 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③ 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 = T/U G = C ★3.特点①稳定性:DNA分子中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②多样性: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多种多样(主要的)、 碱基的数目和碱基的比例不同③特异性:DNA分子中每个DNA都有自己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4.计算 1.在两条互补链中 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2.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3.整个DNA分子中, 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第三节 DNA的复制1.场所:细胞核; 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2.DNA分子复制过程:边解旋边复制 3.特点:半保留复制4.基本条件:① 模板:开始解旋的DNA分子的两条单链;② 原料:是游离在细胞中的4种脱氧核苷酸;③ 能量:由ATP提供; ④ 酶:酶是指一个酶系统,不仅仅是指一种解旋酶。 5.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第四节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1、基因的定义: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2、DNA是遗传物质的条件:a、能自我复制 b、结构相对稳定 c、储存遗传信息 d、能够控制性状。3、DNA分子的特点:多样性、特异性和稳定性。练习:1、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有 1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 许多 个基因,每个基因又由 许多 个脱氧核苷酸组成。 2、 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 代表了遗传信息,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不同的 碱基排列顺序构成了 DNA分子的多样性,同一生物DNA分子特定的 碱基排列顺序 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以上就是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的全部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