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数学之美读后感,数学之美读后感1500字

  • 数学
  • 2023-07-15

数学之美读后感?数学之美读后感1 看到吴军的另一本书《数学之美》,激起了很深的兴趣,所以很快把书看完了,普及了很多基础的知识的同时也启发了很多想法,感觉很爽。 我自己在交大学的是工科(虽然没怎么上过课),小学、初中、那么,数学之美读后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数学之美摘抄

好吧,第一次在上写文,这大概是从初中毕业后写的第一篇读后感,支持我来到这里写文的原因有两个哪宽:一是自觉大学以来便没有过的将想法梳理实现成文章,导致思维的惰性大大增加,没能培养起性思考的习惯,非常可惜;二是采用了Markdown的书写排版方式,我也是最近才了解到这种书写方式的优点,想借此机会学习。

那么今后,争取在这里,养成记录思维的习惯吧。

言归正传,如果你是一名文科生,建议你有空绝穗尝试阅读这本书,它不单属于工程师,这个世界不光有有风花雪月和鸡汤狗血,还有一些值得沉思探索的事物。

大学时期,我对股票投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天琢磨着如何在这个近乎零和游戏的市场中一夜暴富,翻查了大量不知名人士的各种锦囊妙计,结果你们也能猜到,毫无卵用。这一切直到我阅读到了几本讲述美国对冲基金如何运作的书籍,才恍然大悟:卧槽!

世界上最牛逼的股票市场参与者早已不再单纯依赖人脑对信息的摄取和判断来做出投资决策,他们依赖的是先进的计算机及交易模型来攫取利润,如果你也对这个领域有所涉猎,应该听闻过“文艺复兴技术公司”的鼎鼎大名,而这种先进交易方式的核心就是:数学。或者更贴近时代一点,叫大数据。

吴军先生结合自身深厚的数学功底以及长期在Google、腾讯等一线互联网公司的项目开发经验,用极其简约的语言讲述了我们日常中使用的搜索、翻译、导航、语音识别、网络爬虫、网页排名与反作弊等互联网功能的数学原理,将那些在平常人眼里只属于工程师和科学家的工作进行了一次平易近人的科普,往往只用一个数学方程便揭示了很多我们日常感觉高大上的名词,比如“人工神经网络”、“信息熵”、“贝叶斯网络"等等。

数学之美的读后感400字

考试中的数学

有一次考试中,一道附加题是这样的:1+2+3+……+100=?,其实这道题很容易,只要用(1+100)*100/2=5050就可以了。但我觉得还有别的办法。

课后,我又研究出了用(1+99)*99/2+100=5050的解题方法,我觉得用这种凑整的办法比较好,也比较简便。于是我把我的方法告诉了老师档毕,但老师说:“如果一道题是1+2+3+4……+41=?,你也用凑整的话,就是(1+39)*39/2+40+41=861的话你就又加了两次,以此类推,到时候肯定要加很多次,列很多个竖式,浪费时间,反而不如列(1+41)*41/2=861好。但是如果一道题是1+2+3+4+……+50=?就可以用你的办法,这样比(1+50)*50/2=911更简便些。但我觉得,最好还是不要用你的方法,这会使弯绝自己搞混。”听了老埋蠢姿师的话,让我若有所悟。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个小小的题目就可以引出很多种解题方法。只要留心观察,反复推敲,就能有新的发现!

望采纳

关于数学的书的读后感300字

数学确属美妙的杰作,宛如画家或诗人的创作一样——是思想尘做的综合;如同颜色或词汇的综合一样,应当具有内在的和谐一致。对于数学概念来说,美是她的第一个试金石;世界上不存在畸形丑陋的数学。——G.H.Hardy

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 ——F.Klein

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Proclus

当数学家导出方程式和公式,如同看到雕像、美丽的风景,听到优美的曲调等等一样而得到充分的快乐。 ——柯普宁(前苏联哲学家)

这就是结构好的语言的好处,它简化的记法常常是深奥理论的源泉。——拉普拉斯(PierreSimonLaplace1749-1827)

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马克思(K.Max)

数学,如果正确地看,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 ——罗素(B.Russell)

数学能促进人们对美的特性——数值、比例、秩序等的认识。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美包含在体积和秩序中。 ——黑格尔(G..W.F.Hegel)

一个没有几分诗人才能的数学家决不会成为一个完全的数学家。——魏尔斯特拉斯(KarlWeierstrass1815-1897)

纯粹数学,就其本质而言,是逻辑思想的诗篇。

带你发现数学之美读后感

我最敬佩数学家是华罗庚.他聪明、好学、勤奋、爱国,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华罗庚很聪明、好学.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华罗庚很勤奋.他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华罗庚很爱国. 1936年夏天,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像华罗庚那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像印象中曾听过一个故事:高斯是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事情已处理了一大半,虽然上课了,仍希望将其完成,因此打算出一题数学题目给学生练习,他的题目是:1+2+3+4+5+6+7+8+9+10=?,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才有可能算出来,也就可以藉此利用这段时间来处理未完的事情,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老师看到了很生气的训斥高斯,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老师听了下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高斯答道,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11+11+11+11+11=55,我就是这么算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高斯小的时候能将难题变成简易,当然资质是很大的因素,但是他懂得观察,寻求规则,化难为简,却是值得我们学习与效法的.

这差明圆些天,阅读了校长给数学教师推荐的《人民教育》中蔡宏基的《捕捉数学史中的教育基因》一文.刚开始,看到以“字母表示数”为例,正好是我们年级选择上实验课的内容,所以粗略浏览了导入和体验部分,觉得我们如果要上这节课,也会如此设计,于是就没有看下去.想着读了还要交体会,于是拿起来重新看了一遍,读到文章的反思和运用部分让我耳目一新、心为之一震.在多年注重课堂形式多样之后,这节课却以纯数学的设计,体现了数学本身的魅力.在这节课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深厚的学科素养,还有就是从数学发展史较好的捕捉了教育基因,是数学学习变得丰富有趣.我想,这样的一节课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本身的乐虚塌趣,并爱上数学这门学科.读完这篇文章,我思绪澎湃,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对数学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原来数学是如此之美,数学课也能上得如此精彩!想想之前的我,每当家长询问为什么孩子不喜欢学数学时,我一直都很理直气壮的回答,是因为数学是一门很抽象,枯燥的学科.学完此文,我深感惭愧,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是数学真的就是枯燥乏味,还是教数学的我们没有了解数学的乐趣呢?我也在思考着,为什么在我的数学课中没能将数学之美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被数学的魅力吸引而萌发浓厚的兴趣呢?要做到这些,我缺少了什么?带着这些疑问和思考,结合对自己教学的反思,我觉得作为数学教师的我,在教学中,也能从设计中较好的体现数学基础知识,突破教学重、难点,也能考虑学生的特点,设计有趣的练习帮助学生学习数学.例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我能让学生在设计图案时感受图形变换之美.可是,根本没能深入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挖掘出数学本质的美并以此去引导学生,由此去探究数学魅力,激起学习的兴趣.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师,很槐薯少有接受过高等数学的教育的,大部分教师还是中师毕业,然后去进修到大专的,有些进修的也不是数学专业,我也是如此.所以以我们的知识和能力,要上出一节如此精彩的数学课,我想我还有很多不足,具体如下:首先是本人对数学本质美的认识和对数学发展史的了解欠缺.学生之所以不喜欢这门学科,可能是因为他们不了解这门学科,没有认识到这门学科的美妙之处,如果我们教师能在课堂上时不时的向孩子们讲一些数学的历史,一些数学家的故事,也许真能找到一条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的捷径.这不禁让我想起在校本思维训练课程中的尝试,正是那一个个的数学故事,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趣味,才使得孩子们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当中.我何不将之带到数学课堂当中呢?要做好这些,必须先提高自己在这方面的储备.通过上网收集资料,我将在08阅读年中,于本学期认真阅读M·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一书,了解数学的乐趣所在,下学期将阅读有关数学发展史的书籍,提高对数学学科发展的了解.第二是对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不了解,从而在教学设计中很少思考中小学数学的衔接问题,没有从的大教学发展观去设计教学.以前就听到过中学数学教师埋怨小学数学教师的话,当时很是愤愤不平.可读了这篇文章后,感到确实如此.要实现小学到中学的顺利过渡,我将在今后的阅读计划中加入学习初中,甚至高中数学课本的内容,提高数学学科知识的储备.第三是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之前的我,还很满足于目前的状况,所教班级在年级排名不错,公认的年级差班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达到了中等.在每学期的实验课中获得了几次“十节好课”,感觉真不错.可读完文章,我感觉自己要这样下去,就会跟不上时代脉搏.感谢校长推荐了这样一篇好文章,不止是找到自己的不足,更明确了个人发展的方向.最后,引用屈原的“路漫漫兮,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结束.

数学之美吴军读后感

数学之美读后感1

看到吴军的另一本书《数学之美》,激起了很深的兴趣,所以很快把书看完了,普及了很多基础的知识的同时也启发了很多想法,感觉很爽。

我自己在交大学的是工科(虽然没怎么上过课),小学、初中、高中都是一路参加数学竞赛,名次都还不错,也因此没有参加中考、高考,一路保送,自己对数学有很深的感情,同时女朋友大学也是数学系,有点后悔的大学选了个并不感兴趣的专业(交大当时允许我随便选专业,我没有跟父母商量自己选了船舶制造)。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找到了很多高中在看竞赛书的感觉,里面提到的很多概率论(不等式)、图论、数论的知识是高中数学联赛复试的重点,高中的时候已经研究的很深了,不过大学荒废了之后也忘得差不多了,书中提到的很多定理还很有亲切感

散斗枝书名叫做《数学之美》,显得有些太大,毕竟更多的是吴军在google做搜索相关工作用到的数学模型的介绍与总结,提到的数学部分大多集中在概率论、图论、数论领域,所以书名太大了,可能hax说得对,也许是出版社为了卖书取得名字

不得不说吴军是一个大家,文字中能够透露出大家的气势,书中不断的穿插着各种历史上的大科学家以及科技领域的大家的小故事甚至八卦,从文字中非常能够感受到吴军是一个和他们一个层次的人(即使他自己会自谦说是一个二流的工程师之类)

书中具体的模型就不介绍了,说几点我学到的知识(仅仅皮毛),能列出来的都是看完还有点印象的:

1.在互联网的世界中,信息是如何量化的,信息熵是怎么回事?有啥用?

2.搜索领域中,语言是如何统计的,尤其是如何通过概率模型进行分词

3.搜索引擎是如何工作的—网络爬虫是怎么回事儿

4.PageRank是怎么回事?为了解决什么问题?

5.密码与解密领域的数学模型,尤其提到的二战时候的各种解密的趣事儿,提到的电视剧《暗算》打算抽空看下

6.拼音输入法的数学模型

7.、文本自动分类的模型

……

看完之后最大的感受就是:

1.数学模型巨大作用,推动着新技术的发展

2.攻城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转化为生产力,非常牛叉

3.书中提到了很多数学模型都是在不断的进化、改良、升级,也就是说有人不销神断的在做优化,会有不断更好的模型、更新的技术出现,跟得上技术的发展可能也是比较重要的,否则很多人一直在做某一点上的持续优化就没有意义了。

以上就是数学之美读后感的全部内容,好吧,第一次在上写文,这大概是从初中毕业后写的第一篇读后感,支持我来到这里写文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自觉大学以来便没有过的将想法梳理实现成文章,导致思维的惰性大大增加,没能培养起性思考的习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