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穿针引线?穿针引线法又称“数轴穿根法”或“数轴标根法”,一般用于解简单的高次不等式,有的时候还可以用来判断零点或者极值、拐点等,比如(x-1)(x-2)^2(x+2)^3<0。为了形象地体现正负值的变化规律,可以画一条浪线从右上方依次穿过每一根所对应的点,穿过最后一个点后就不再变方向,那么,数学穿针引线?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比如(x+1)的平方时,对于x=-1这个根不用穿过去
但是如果是(x+2)的立方是,对于x=-2这个根就需要穿过去。
1、通过不等式的诸多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移项,使得右侧为0。(注意:一定要保证最高次数项的系数为正数)
例如:将x^3-2x^2-x+2>0化为(x-2)(x-1)(x+1)>0
2、将不等号换成等号解出所有根。
例如:(x-2)(x-1)(x+1)=0的根为:x1=2,x2=1,x3=-1
3、在数轴上从左到右按照大小依次标出各根。
例如:-1 1 2
4、画穿根线:以数轴为标准,从“最右根”的右上方穿过根,往左下画线,然后又穿过“次右根”上去,一上一下依次穿过各根。
5、观察不等号,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上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下方,穿根线以内的范围。
扩展资料
数学穿针引线法必须要自右向左,自上向下穿.意义是当x趋向于正无穷大的时候,函数值也是趋向正无穷的。所以从数轴的右上方开始进行穿根.如果函数在整合以后前面有个负号,那么就是从下向上穿的。穿根法其实涉及到一个极限问题。
所谓奇穿偶不穿就是指当你确定零点时,比如(x-2)×(x-3)×(x-4)^2,对于这个零点x=4的点是不能被穿过的,函数图象就是碰到数轴立刻反弹,而不是穿过。
举例:(x+1)³(x-1)²(x-2)>0
方程 :(x+1)³(x-1)²(x-2)=0为6次方程
x=2是1重根,x=1是2重根,x=-1是3重根
即因式(x-α)ⁿ表示方程的n重根
1)将根-1,1,2标在数周上
2)符号曲线,由右上往左穿,奇穿偶不穿
即遇到奇根(n为奇数)曲线穿过x轴,
遇到偶重根(n为偶数)曲线不过x轴在根处曲线回弹。
本题曲线从x=2点穿过,到x轴下方,x=1是2重根不穿,
曲线还在下方,到x=3时,奇重根曲线穿过,到x轴上方
∴不等式的解为x<-1或x>2
穿针引线法,又称“数轴穿根法”或“数轴标根法”
第一步:通过不等式的诸多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移项,使得右侧为0。(注意:一定要保证x前的系数为正数)
第二步:将不等号换成等号解出所有根。
第三步:在数轴上从左到右依次标出各根。
第四步:画穿根线:以数轴为标准,从“最右根”的右上方穿过根,往左下画线,然后又穿过“次右跟”上去,一上一下依次穿过各根。
第五步:观察不等号,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上方,穿跟线以内的范围;如果不等号为“<”则取数轴下方,穿跟线以内的范围。
可以简单记为,秘籍口诀:“自上而下,从右到左,奇次根一穿而过,偶次根一穿不过”。
扩展资料:
“穿针引线法”又称“数轴穿根法”或“数轴标根法”。
准确的说,应该叫做“序轴标根法”。序轴:省去原点和单位,只表示数的大小的数轴。序轴上标出的两点中,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右边的点表示的数小。
当高次不等式f(x)>0(或<0)的左边整式、分式不等式φ(x)/h(x)>0(或<0)的左边分子、分母能分解成若干个一次因式的积(x-a1)(x-a2)…(x-an)的形式,可把各因式的根标在数轴上,形成若干个区间,最右端的区间f(x)、 φ(x)/h(x)的值必为正值,从右往左通常为正值、负值依次相间,这种解不等式的方法称为序轴标根法。
“穿针引线法”中,‘奇穿偶不穿’的含义是:因式的次数是奇数时就穿过数轴,
因式的次数是偶数时就不穿过数轴。
比如:(x+1)(x-1)²(x-2)³(x-4)<0,
穿针引线法”中,从数轴的右上方开始,穿过4的点,穿过2的点,不穿过1的点(蜻蜓点水),最后穿过-1点,由不等号写出解集。
以上就是数学穿针引线的全部内容,穿针引线法,又称“数轴穿根法”或“数轴标根法”第一步:通过不等式的诸多性质对不等式进行移项,使得右侧为0。(注意:一定要保证x前的系数为正数)第二步:将不等号换成等号解出所有根。第三步:在数轴上从左到右依次标出各根。第四步:画穿根线:以数轴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