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ks5u高考资源网数学,高考资源网ks5u

  • 数学
  • 2023-06-05
目录
  • 高考资源网ks5u
  • 考试无忧网高考资源网
  • 高中数学免费题库网站
  • 学科网高中数学数学
  • 高考资源网数学学科网

  • 高考资源网ks5u

    《统一》,上面应该有高中的

    《黄牛课件》也是个不错的网站

    也可以上友州携上《大象》

    关迹纤键是看你要哪方好伏面的学习网站

    考试无忧网高考资源网

    高中数学合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数学优质资料,包括:试顷携题试卷雀皮伏、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握渗校合集。

    高中数学免费题库网站

    高中数学

    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

    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要点

    一、知识结构:

    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

    二、知识回顾:

    (一) 集合

    1.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符号的使用.

    2.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 ;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 ,同时 ,那么A = B.

    如果 .

    [注]:①Z= {整数}(√) Z ={全体整数} (×)

    ②已知集合S 中A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也是有限集.(×)(例:S=N; A= ,则Cs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

    ④若集合A=集合B,则CBA =, CAB=CS(CAB)= D ( 注 :CAB=).

    3. ①{(x,搏掘y)|xy =0,x∈R,y∈R}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y)|xy<0,x∈R,y∈R 二、四象限的点集.

    ③{(x,y)|xy>0,x∈R,y∈R}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解的集合{(2,1)}.

    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 . (例:A ={(x,y)| y =x+1}B={y|y =x2+1}则A∩B = )

    4. ①n个元素的子集有2n个.②n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③n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 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 逆否命题.

    例:①若 应是真命题.

    解:逆否:a = 2且液亮 b = 3,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② .

    解:逆否:x + y =3 x = 1或y = 2.

    ,故 是 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

    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3.例:若 .

    4.集合运算:交、并、补.

    5.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包含关系:

    (2)等价关系:

    (3)集合的运算律:

    交换律:

    结合律:

    分配律:.

    0-1律:

    等幂律:

    求补律:A∩CUA=φA∪CUA=U CUU=φ CUφ=U

    反演律:CU(A∩B)= (CUA)∪(CUB) CU(A∪B)= (CUA)∩(CUB)

    6.有限集的元素个数

    定义:有限集A的元素的个数叫做集合A的基数,记为card( A)规定 card(φ) =0.

    基本公式:

    (3) card(UA)= card(U)- card(A)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延伸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

    根轴法(零点分段法)

    ①将不等式化为a0(x-x1)(x-x2)…(x-xm)>0(<0)形式,并将各因式x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

    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

    ④若不等式(x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轴下方的区间.

    (自右向左正负相间)

    则不等式 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

    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解的讨论;

    ②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ox>0(a>0)解的讨论.

    二次函数

    ( )的图象

    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

    无实根

    R

    2.分基埋核式不等式的解法

    (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 >0(或 <0);≥0(或 ≤0)的形式,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

    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1)公式法: ,与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

    (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

    (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三)简易逻辑

    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2、逻辑联结词、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不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是简单命题;由简单命题和逻辑联结词“或”、“且”、“非”构成的命题是复合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或q(记作“p∨q” );p且q(记作“p∧q” );非p(记作“┑q” ) 。

    3、“或”、“且”、“非”的真值判断

    (1)“非p”形式复合命题的真假与F的真假相反;

    (2)“p且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真时为真,其他情况时为假;

    (3)“p或q”形式复合命题当p与q同为假时为假,其他情况时为真.

    4、四种命题的形式:

    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

    否命题:若┑P则┑q;逆否命题:若┑q则┑p。

    (1)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逆命题;

    (2)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命题是否命题;

    (3)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命题是逆否命题.

    5、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个命题的真假有如下三条关系:(原命题 逆否命题)

    ①、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②、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③、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6、如果已知p q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 q且q p,则称p是q的充要条件,记为p⇔q.

    7、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假设),引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高中数学第二章-函数

    考试内容:

    映射、函数、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

    反函数.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

    指数概念的扩充.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指数函数.

    对数.对数的运算性质.对数函数.

    函数的应用.

    考试要求:

    (1)了解映射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

    (2)了解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的方法.

    (3)了解反函数的概念及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像间的关系,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分数指数幂的概念,掌握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 和性质.

    (5)理解对数的概念,掌握对数的运算性质;掌握对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

    (6)能够运用函数的性质、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02. 函数知识要点

    一、本章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回顾:

    (一) 映射与函数

    1. 映射与一一映射

    2.函数

    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3.反函数

    反函数的定义

    设函数 的值域是C,根据这个函数中x,y 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得到x= (y). 若对于y在C中的任何一个值,通过x= (y),x在A中都有唯一的值和它对应,那么,x= (y)就表示y是自变量,x是自变量y的函数,这样的函数x= (y) (y C)叫做函数 的反函数,记作 ,习惯上改写成

    (二)函数的性质

    ⒈函数的单调性

    定义: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

    ⑴若当x1

    ⑵若当x1f(x2),则说f(x) 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

    若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则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这一区间叫做函数y=f(x)的单调区间.此时也说函数是这一区间上的单调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7. 奇函数,偶函数:

    ⑴偶函数:

    设( )为偶函数上一点,则( )也是图象上一点.

    偶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 轴对称,例如: 在 上不是偶函数.

    ②满足 ,或 ,若 时, .

    ⑵奇函数:

    设( )为奇函数上一点,则( )也是图象上一点.

    奇函数的判定:两个条件同时满足

    ①定义域一定要关于原点对称,例如: 在 上不是奇函数.

    ②满足 ,或 ,若 时, .

    8. 对称变换:①y = f(x)

    ②y =f(x)

    ③y =f(x)

    9. 判断函数单调性(定义)作差法:对带根号的一定要分子有理化,例如:

    在进行讨论.

    10. 外层函数的定义域是内层函数的值域.

    例如:已知函数f(x)= 1+ 的定义域为A,函数f[f(x)]的定义域是B,则集合A与集合B之间的关系是.

    解: 的值域是 的定义域 , 的值域 ,故 ,而A ,故 .

    11. 常用变换:

    ① .

    证:

    证:

    12. ⑴熟悉常用函数图象:

    例: → 关于 轴对称. → →

    → 关于 轴对称.

    ⑵熟悉分式图象:

    例:定义域 ,

    值域 →值域前的系数之比.

    (三)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指数函数 的图象和性质

    a>1 0

    质 (1)定义域:R

    (2)值域:(0,+∞)

    (3)过定点(0,1),即x=0时,y=1

    (4)x>0时,y>1;x<0时,00时,01.

    (5)在 R上是增函数 (5)在R上是减函数

    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和性质:

    对数运算:

    (以上 )

    a>1 0

    质 (1)定义域:(0,+∞)

    (2)值域:R

    (3)过点(1,0),即当x=1时,y=0

    (4) 时

    时 y>0时

    (5)在(0,+∞)上是增函数 在(0,+∞)上是减函数

    注⑴:当 时, .

    ⑵:当 时,取“+”,当 是偶数时且 时, ,而 ,故取“—”.

    例如: 中x>0而 中x∈R).

    ⑵ ( )与 互为反函数.

    当 时, 的 值越大,越靠近 轴;当 时,则相反.

    (四)方法总结

    ⑴.相同函数的判定方法: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相同.

    ⑴对数运算:

    (以上 )

    注⑴:当 时, .

    ⑵:当 时,取“+”,当 是偶数时且 时, ,而 ,故取“—”.

    例如: 中x>0而 中x∈R).

    ⑵ ( )与 互为反函数.

    当 时, 的 值越大,越靠近 轴;当 时,则相反.

    ⑵.函数表达式的求法:①定义法;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

    ⑶.反函数的求法:先解x,互换x、y,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

    ⑷.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布列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不等关系式,求解即可求得函数的定义域.常涉及到的依据为①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0;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④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⑤实际问题要考虑实际意义等.

    ⑸.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二次或四次);②“判别式法”;③反函数法;④换元法;⑤不等式法;⑥函数的单调性法.

    ⑹.单调性的判定法:①设x ,x 是所研究区间内任两个自变量,且x <x ;②判定f(x )与f(x )的大小;③作差比较或作商比较.

    ⑺.奇偶性的判定法:首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计算f(-x)与f(x)之间的关系:①f(-x)=f(x)为偶函数;f(-x)=-f(x)为奇函数;②f(-x)-f(x)=0为偶;f(x)+f(-x)=0为奇;③f(-x)/f(x)=1是偶;f(x)÷f(-x)=-1为奇函数.

    ⑻.图象的作法与平移:①据函数表达式,列表、描点、连光滑曲线;②利用熟知函数的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③利用反函数的图象与对称性描绘函数图象.

    高中数学 第三章数列

    考试内容:

    数列.

    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及其通项公式.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考试要求:

    (1)理解数列的概念,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了解递推公式是给出数列的一种方法,并能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

    (2)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等比数列的概念,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03. 数 列知识要点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递推公式; ;

    通项公式( )

    中项( )( )

    前 项和

    重要性质

    1. ⑴等差、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 等比数列

    定义

    通项公式= +(n-1)d= +(n-k)d= + -d

    求和公式

    中项公式 A= 推广:2 = 。推广:

    性质 1 若m+n=p+q则 若m+n=p+q,则 。

    2 若 成A.P(其中 )则 也为A.P。 若 成等比数列 (其中 ),则 成等比数列。

    3 .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

    4 ,

    5

    ⑵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

    ②2 ( )

    ③ ( 为常数).

    ⑶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

    ② ( , )①

    注①:i.,是a、b、c成等比的双非条件,即a、b、c等比数列.

    ii.(ac>0)→为a、b、c等比数列的充分不必要.

    iii.→为a、b、c等比数列的必要不充分.

    iv.且 →为a、b、c等比数列的充要.

    注意:任意两数a、c不一定有等比中项,除非有ac>0,则等比中项一定有两个.

    ③ ( 为非零常数).

    ④正数列{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 }( )成等比数列.

    ⑷数列{ }的前 项和 与通项 的关系:

    [注]: ① ( 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 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

    ②等差{ }前n项和 → 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要条件→若 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 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

    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

    2. ①等差数列依次每k项的和仍成等差数列,其公差为原公差的k2倍 ;

    ②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2 ,则;

    ③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 ,则 ,且 ,

    .

    3. 常用公式:①1+2+3 …+n =

    [注]:熟悉常用通项:9,99,999,… ; 5,55,555,… .

    4. 等比数列的前 项和公式的常见应用题:

    ⑴生产部门中有增长率的总产量问题. 例如,第一年产量为 ,年增长率为 ,则每年的产量成等比数列,公比为 . 其中第 年产量为 ,且过 年后总产量为:

    ⑵银行部门中按复利计算问题. 例如:一年中每月初到银行存 元,利息为 ,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则每月的 元过 个月后便成为 元. 因此,第二年年初可存款:

    = .

    ⑶分期付款应用题: 为分期付款方式贷款为a元;m为m个月将款全部付清; 为年利率.

    5. 数列常见的几种形式:

    ⑴ (p、q为二阶常数) 用特证根方法求解.

    具体步骤:①写出特征方程 ( 对应 ,x对应 ),并设二根 ②若 可设 ,若 可设 ;③由初始值 确定 .

    ⑵ (P、r为常数) 用①转化等差,等比数列;②逐项选代;③消去常数n转化为 的形式,再用特征根方法求 ;④ (公式法), 由 确定.

    ①转化等差,等比: .

    ②选代法:

    .

    ③用特征方程求解: .

    ④由选代法推导结果: .

    6. 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

    ⑴等差数列的前 项和为 ,在 时,有最大值. 如何确定使 取最大值时的 值,有两种方法:

    一是求使 ,成立的 值;二是由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 的值.

    ⑵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 项和可依照等比数列前 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 例如:

    ⑶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 的最小公倍数.

    2.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 为同一常数。(2)通项公式法。(3)中项公式法:验证都成立。

    3. 在等差数列{ }中,有关Sn 的最值问题:(1)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大值. (2)当 <0,d>0时,满足 的项数m使得 取最小值。在解含绝对值的数列最值问题时,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三)、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 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2.裂项相消法:适用于 其中{}是各项不为0的等差数列,c为常数;部分无理数列、含阶乘的数列等。

    3.错位相减法:适用于 其中{}是等差数列, 是各项不为0的等比数列。

    4.倒序相加法: 类似于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5.常用结论

    1): 1+2+3+...+n =

    2) 1+3+5+...+(2n-1) =

    3)

    4)

    5)

    6)

    高中数学第四章-三角函数

    考试内容:

    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周期函数.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斜三角形解法.

    考试要求:

    (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弧度的意义能正确地进行弧度与角度的换算.

    (2)掌握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了解余切、正割、余割的定义;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掌握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了解周期函数与最小正周期的意义.

    (3)掌握两角和与两角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掌握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4)能正确运用三角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求值和恒等式证明.

    (5)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会用“五点法”画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函数y=Asin(ωx+φ)的简图,理解A.ω、φ的物理意义.

    (6)会由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并会用符号arcsinx\arc-cosx\arctanx表示.

    (7)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8)“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sin2α+cos2α=1,sinα/cosα=tanα,tanα•cosα=1”.

    §04. 三角函数知识要点

    1. ①与 (0°≤ <360°)终边相同的角的集合(角 与角 的终边重合):

    ②终边在x轴上的角的集合:

    ③终边在y轴上的角的集合:

    ④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⑤终边在y=x轴上的角的集合:

    ⑥终边在 轴上的角的集合:

    ⑦若角 与角 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则角 与角 的关系:

    ⑧若角 与角 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则角 与角 的关系:

    ⑨若角 与角 的终边在一条直线上,则角 与角 的关系:

    ⑩角 与角 的终边互相垂直,则角 与角 的关系:

    2. 角度与弧度的互换关系:360°=2180°=1°=0.017451=57.30°=57°18′

    注意:正角的弧度数为正数,负角的弧度数为负数,零角的弧度数为零.

    、弧度与角度互换公式:1rad= °≈57.30°=57°18ˊ. 1°= ≈0.01745(rad)

    3、弧长公式: . 扇形面积公式:

    4、三角函数:设 是一个任意角,在 的终边上任取(异于原点的)一点P(x,y)P与原点的距离为r,则 ; ; ; ; ;..

    5、三角函数在各象限的符号:(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

    6、三角函数线

    正弦线:MP; 余弦线:OM;正切线: AT.

    7.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

    三角函数定义域

    sinx

    cosx

    tanx

    cotx

    secx

    cscx

    8、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9、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三角函数的公式:(一)基本关系

    公式组二公式组三

    公式组四 公式组五 公式组六

    (二)角与角之间的互换

    公式组一公式组二

    公式组三公式组四公式组五

    , , , .

    10. 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函数的图象的性质:

    (A、 >0)

    定义域 R R

    R

    值域 R R

    周期性

    奇偶性 奇函数 偶函数 奇函数 奇函数 当 非奇非偶

    当 奇函数

    单调性上为增函数; 上为减函数( );上为增函数

    上为减函数

    ( )

    上为增函数( )上为减函数( )上为增函数;

    上为减函数( )

    注意:① 与 的单调性正好相反; 与 的单调性也同样相反.一般地,若 在 上递增(减),则 在 上递减(增).

    学科网高中数学数学

    你好!

    北师大的资料很多,给你整理下:

    初中所有的数学地址:

    http://gbjc.bnup.com.cn/czsx/newsmore.cfm?sSnom=ZYST&sMdlid=080101

    以上包含电子课本,稿明教学案例,教学录像,教师用书,试题评价,图片资源等内容。

    肯定有滑铅其他适合你的资料!

    不需要注册的。

    再给你几个试题的网站吧,我也去那里资料的,都是免费的

    1,ABC:http://www.soabc.net/list9/20065/74342.html

    2,教育第一线:http://www.jydyx.com/Subject.aspx?SubjectID=4;

    3,中小学教育资源交流中心:

    http://www.k12zy.com/word/39/09/390952.htm

    4,三峡:http://www.cqwzzx.com/ReadNews.asp?NewsID=22242

    5,物理:

    http://www.wuli.com.cn/2006/2006-10-23/20061023184838.shtml

    6,高考资源网:http://www.ks5u.com/search.asp?Key=平面向量

    7,我的kong jian,我正在上传一些资料。

    数学资料里面都键让告有的,你慢慢找。

    高考资源网数学学科网

    已 内容如下:

    高三如何最大限度提高成绩?

    高三一年是冲刺的一年,要学习新内容、复习旧知识,要兼顾各科提高自己的能力,一年的时间显得十分的短暂而忙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提高自己的成绩?把最大部分的经历放在哪里能得到最高效的回报?大多数同学都会有自己的“强势科目”和“弱势科目”,相对来说,掌握偏弱的科目会有更大的提高空间,将同样的时间和经历花费在强、弱科目上,“弱势科目”提高的幅度和效果通常都会更大。

    备考不能过分“聚焦”

    竞争中经常是光想赢的不能赢,不怕输的反而赢了。从求知出发看高考,就会少点浮躁,少点急功近利。一些同学,从高一起就把矛头对准高考,非高考科目不下工夫,非课本参考书不感兴趣,好像这样就能“聚焦”,就能赢得高考。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

    从语篇中学外语。学英语,有的人专攻单词、语法和习题。这种高效率的办法并不一定适合你,相信,也不易达到好效果。喜欢看“杂书”,这兴趣也可迁移到了学外语上,兴趣恰恰是学习外语的最大动力。另外,对于课本:从语篇中学习一切知识点,这样既掌握了知识点,又能培养整体理解能力,还利于在写作中用上地道的句式和结构。

    语文的复习,应分块归纳。按基础知识、阅读、写作分块,采用不同方法。基础知识,按老师的要求从参考书上挑出的十几页知识点复习,强调在快速多次重复阅读中加深记忆痕。对阅读,依靠自己较强液袭的阅读功底,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熟悉技巧、适应题型上。

    轻重分明,全力补弱

    在高三复习中执行的方针是:轻重分明,全力补弱。即:要对自己一向学得较好又学得轻松的课给予充分信任,少花时间,节省出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弱势科目上。例如语文、数学、外语基础较好,所以复习重点放在课堂上,自己不另外加班,只对其中自己较突出的弱点予以额外训练;对历史、政治则是课上努力,自己适当超前一点进度。这样,强科中的弱点和弱科,就是复习重点。

    数学重点应放在研究综合题上,但不必过滥;由于平常学习总是按章节进行,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就会不足,所以应重点弥补;外语,坚持语境中掌握知识的观点,熟读已陌生的课文,再做一定量习题,注意总结过去的错误;历史,应该“书必常看,题要精做”,不能扎到历史科学的汪洋中,而应安守课本。看课本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抠得过细,也不要见木不见林。所以千万要在记忆知识点的基础上,抓联系:课本段篇章之间的联系,人物之间、事件之间、人物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弄清这些联系之间的联系。

    学习阶段虽长,却易被忽视。因为真正的直面高考,当属高三。高三常常被人们认为是可能创造奇迹的一年。我要说的是,高三的奋斗确实能使你的知识产生质的变化,但任何妄想以前瞎混、仅靠高三苦拼的思想都是不现实的。如果你以前瞎混过,那就要付出比别人多若干倍的努力!

    跨入高三,也就意味着复习的开始。复习是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是站在全局高度上的一种综合。复习很讲究方法,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复习经验。

    第一,复习要根据老师的进度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最好稍稍超前一点。这样上复习课时重点、难点、弱点了然于胸,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了。要注意不光是对所学内容进行温习,还要对相近、相反、相关知识点进行比较和辨析。

    第二,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适用的方法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在复习时,常使用“目录回忆法”,即根据目录来回忆章节的内容,遇到印象模糊或没有印象的,立刻翻到该页仔细阅读。对我来说,这个方法十分有效,既全面又省时,同学们不妨一试。

    第三,复习阶段要进行查漏补缺工作。大家可以拿出以前的练习本、试卷,把不懂处、易错处、常错处、常考处一一归纳总结,使自己对自己的情况胸中有数,便于利用有限的时间弥补弱点。记得当时语文中的名言名句很令我头疼,内容多,分值低,要花大力气才能拿到如袭。于是我把一些常见的名言警句都抄在一个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到后来就能倒背如流了,填空自然就不在话下了。我发现这个方法不错,就继续把一些自己常错的内容抄到了本子上,果然出错率就直线下降了。

    第四,要注意锻炼培养闹橡兄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考场上水平能否正常发挥。高三期间有许多模拟考试,一是为了检查同学们的复习情况,二是为了模拟高考情景,锻炼考生的心理素质。同学们平时就要有意培养自己认真仔细、顽强坚韧的品格。有的同学题目难考不好,题目容易还是考不好,这就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表现。面对难题,苦思真想,不得其解,心慌烦躁,知难而退;面对易题,得意忘形,粗心大意,白白丢分,这是同学们最易犯的毛病。其实,若能想到我难人难,我易人易,沉着应战,就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第五,要勤动手,避免纸上谈兵的情况出现。复习的东西都是以前学过的,一般脑子里都是有印象的。我常常碰到有的同学在复习时,看到这个知识点,觉得真简单;看到那个知识点,认为已经掌握了。于是飞快地

    跳过去。殊不知许多东西,看似简单,真正运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有很多细节问题都是你料想不及的,只有在实际做题过程中慢慢体会。而且,熟能生巧,为了达到“快、准、巧”的目标,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十分必要的。

    考前一个月,进入备战阶段。这时运用题海战术显然是不明智的,应该回归课本,把课本内容重新咀嚼一遍。因为高考题主要是围绕课本作文章,偏题、怪题不多。一味地花力气“啃硬骨头”是得不偿失的。这一期间还应放低高考调子,缓解紧张气氛。另外,还要提醒大家注意,不要忽视生理的调节。很多同学都习惯于夜间学习,甚至通宵奋战,所以晚上精神比较好,效率也比较高。但高考是在白天进行的,因此要有意识地调节生物钟,使兴奋点处于上、下午。这样,高考时才能处于最佳状态。这段时间,由于高考的临近,许多同学会因为复习内容多,时间短.产生急躁情绪。若有这种情况出现,一定要稳住情绪,增强自信,以平和的心态迎接高考。

    考前的几天容易紧张,所以不宜多看书,应以调整心情为主,同时为考试做准备。如前往看考场,熟悉环境和交通路线,准备考试的各种证件、学习用具和防暑用品,以免考试时临时慌乱,影响情绪。

    由于每个人的条件不同,根据以上的经验,作为参考,结合你自身的条件来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学习时间表,这样才会使自己充分的发挥自身潜能,在考试中获得成功!现在回想起那段难忘的高考时光,辛劳与苦涩已渐渐散去,萦绕在心头的是向着目标前进的执着和坚韧。衷心希望你都能脚踏实地,渐入佳境,稳稳地驾驭好自己的生命之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