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生物

异星生物探险记4,外星生物寄生虫附身女的电影

  • 生物
  • 2023-06-08
目录
  • 异形虫历险记附身女明星游戏
  • 异形虫历险记控制女明星的版本
  • 异形虫历险记4
  • 异星虫历险记3附身女明星
  • 异形虫历险记4控制女明星游戏

  • 异形虫历险记附身女明星游戏

    1龙骑士

    2回到未来

    3 2001太空漫游

    4独立日

    5进化

    6时光倒手基流七十年

    7蝴蝶如乱效应

    8最终毕橡谨幻想

    异形虫历险记控制女明星的版本

    塞缪尔·杰含并克逊(Samuel L. Jackson)

    自由握袭地带 (2006)

    空中蛇灾 (2006)

    极谈皮迹限特工2 (2005)

    极限特工 (2002)

    交战规则 (2000)

    杀戮战警 (2000)

    天网追击 (1992)

    四海好家伙 (1990)

    异形虫历险记4

    布鲁斯-威利斯[美国]

    代表作品:《虎胆龙威》

    其他作品:《火线对峙》《幸运数凳粗字斯莱文》《12罗汉》《虎胆神偷》

    哈里森-福特[美国]

    代表作品:《空军一号》

    其他作品:《亡命天涯》《银翼杀手》《夺宝奇兵》

    阿诺德·施瓦辛格[美国]

    代表作品:《真实的谎言》

    其他作品:《终结者》《第六日》《间接伤害》《魔鬼末日》《蒸发密令》

    西尔威斯特.史泰龙[美国]

    代表作品:《第一滴血》

    其他作品:《升粗顷洛奇》《终极杀阵3》《最后刺客》

    史蒂芬 席格

    《司法雇佣吵陆兵》 〈影子超人〉〈暴走潜龙〉〈 非常地带〉 〈绝地战将〉〈魔鬼战将〉 〈法外出击〉 〈杀不死的勇者〉

    尚格·云顿

    《黑鹰》1988《BlackEagle》

    《无处藏身》1993《NowheretoRun》

    《终极标靶》1993《HardTarget》

    《街头霸王》1995《StreetFighter》

    《拳行天下》1996《TheQuest》

    《极度冒险》1996《MaximumRisk》

    道夫·龙格尔 (杜夫·朗格)

    《惩罚者》《浴血蛟龙》《再造战士》《魔鬼悍将》《重装捍将》《黑煞》《隐型战机》

    丹泽尔 华盛顿

    《马尔科姆-X》、《飓风》、《训练日》〈燃烧者〉

    90年代初动作明星:查理士布朗臣

    异星虫历险记3附身女明星

    我个人认为是第四部......

    异形3最后那场异形大屠杀的戏不错

    异形Ⅰ:星际航船 “诺史莫”号是一艘载有7名船员的大型 商业运输船。它正带着大量的矿石返回地球。中途时处 在休眠状态的船员被主电脑唤醒,原来飞船接收到一组 信号,根据接到的指令,他们必须改变航行,追查事情 原由,适当采取援救活动。 信号是由一个原始星球上发出的,那里的大气无法 供生物生存。派到地面的分队成员发现了一租毁艘航船残骸, 船员早已死亡,成为化石。但在底舱却发现了许多类似 虫卵的大圆球,它们被一层射线保护住,似乎还有生命 活动。而此时在母船上的第三指挥官里普利中尉却已破 译出信号,那并不是求救而表示一种警告,但已来不及 了。卵中的生物袭击了一名队员,破坏了他的防护服, 并停留在人的脸上,船上的科学家阿休试图切开它,不 料它流出的血的竟是一种可怕的强腐蚀酸液。正在人们 一筹莫展时,一天后,它却突然死了,体内的酸液被中 和而外壳却逐渐硅化成一个坚不可破的装甲。 好景不长,更糟的事发生了。原来这种外星异形生 物根本没有死,它潜入了人体作茧,在里面长成后杀死 寄主存活。面对这种可怕的生物,船员开始分散去找它 并消灭它,不料它却已长成一个巨大的异形怪物。船员 一个个地被它吞吃掉,而里普利却发现主电脑有问题, 它被输入了一些奇怪的指令。原来这次航行是公司预谋 的,目的是带回外星生物作研究,并以牺牲全体船员的 代价执行,阿休正是派来执行任务的人造人。里普利设 法杀死了阿休,并决定弃船以毁灭异形。就在穿梭机离开母船后,自毁程序启动, 然而异形却已经在穿梭机 上,里普利用排物管道,将异形放逐到太空,然后进入了休眠。

    异形Ⅱ:地球拯救队在外太山型游空救活了里普利,而此间里普利已在太空休眠飘浮了57年,穿梭机的故障使她的获救成为奇迹。然而里普利所讲述的有关“诺史莫”号的遭遇以及外星异形的经历却被认为是谎言。在当年发现异形的星球上科学家们已改造了大气,并在那里建立了殖民地,称为LV-426,却没有报告发现异形。

    里普利很清楚这必定是公司的阴谋,但她却无计可施。不料几天后,公司却派潘克与海军军官前来要求她与他们一同去LV-426,原因是失去了联系。里普利质问潘克,潘克不得不承认星球上正在进行对异形的研究,以改进生物武器计划。但他却欺骗她说这次去是彻底消灭异形,而不带回地球。海军陆战队全体武装进发,而对人造人的恐惧与厌恶使里普利对人造人“主教”十分反感,旅途并不愉快。

    战斗人员到达了LV-426,这里早已经历了人与异形的大战。成为一座死城。在废墟中发现了唯一的幸存者女孩利碧嘉。很快人们发现了异形的老巢,但它处在集热管,使他们因不能使用重型武器而处于劣势。里普利果断地驱车前去营救幸存的战士,避免了全军覆逗销没。面对异形的大规模进攻,人们固守在控制大楼内,而潘克竟然故意引异形进入到里普利与利碧嘉的房内,希望异形在她们体内作茧,以便他带回地球。

    里普利获救,潘克在逃亡中被异形吞食。“主教”自告奋勇去外联系主船前来营救,队员们开始突围,终因武器有限而逐渐牺牲,碧嘉也被抓走。里普利前去营救碧嘉时意外地发现了异形母兽和卵的基地,她救出了碧嘉,摧毁了卵却引起庞大的母兽的追击。里普利和碧嘉在千钧一发逃入了前来接应的飞船。星球在核爆中消失了,而母兽却潜入了飞船。里普利操纵着巨型搬运机器人与之博斗,将它推出舱外。一场恶梦终于结束了。

    异形Ⅲ:茫茫宇宙之中,里普利的飞船并没有返回地球。中 途飞船突然出现意外,低温休眠舱在母船爆炸前脱离, 坠落在一个阴冷黑暗的星球上。除了里普利以外,其他 船员都死了,而残破的“主教”则被扔进了垃圾场。 里普利在医生的救治下恢复了健康,并从他那里知 道这里是狂暴101号,是地球的废弃矿井, 已成为一个 关押犯人的太空监狱。现在受管制的有25个双染色体的 凶犯,他们以霍士为首领,有一个共同信仰的神,这才 不会闹事。然而随着里普利的到来,犯人们似乎产生了 骚动,所以当一个人被神秘杀害后,管理人员认为是犯 人出事。但里普利却有不祥的预感。她从飞船上拿回了 电脑芯板,并将主教找了回来,通过主教的程序了解了 飞行记录。果然是异形的侵入导致了飞船出事,而现在 它又跟着低温舱一起来到了狂暴101上。 管理人员并不相信里普利所说的异形的一切,但恐 惧马上变成了现实,异形已长成,开始到处出没,随意 。然而在施行精神管制的监狱没有一件武器可以用 来对付异形,很快,一半以上的人被杀。里普利感到身 体不适,经过电脑的生物测试,可怕的事发生了:在她 体内还有一只雌性异形正在成长。公司收到了报告,派 人前来。这一消息让里普利更加紧张。她终于说服了人 们不要消极等待公司来人,因为公司要的只是异形,而 不是其他人的安全。在巨大的牺牲之后,异形终于在高 温冷却后被炸成了碎片。面对赶到的派遣队,里普利并 没有落入阴谋之中。她抓住已经破体而出的异形投入了 高温熔炉与异形同归于尽。

    异形Ⅳ:普莉重生了!

    故事起源于一群叛变的走私者及科学家所进行的一项丧失人性的实验。利用女子的子宫赋予异形人类遗传本能的转移。由曾经执导过【黑色狂想曲】的法国导演尚皮尔尤内执导,配合电影动画呈现出不同的怪物模样,所有的演员还要接受二周的潜力训练,以适应一场潜水避开异形追逐的戏。这场潜水戏拍另令人摒气凝神,团员们努力到最后竟然陷入异形的巢穴之中,并揭了薇诺娜瑞德是机器人的身世。在该片中,令人觉得有趣的是这两位皆不是纯人类,一个是异形的母亲,一个是机器人,而她们却都能为全人类的福祉著想,对抗异形,颇令人莞尔。

    其中有一场雪歌妮薇佛发现自己被改造的实验室,并发现还有七个受害者,其中一位痛苦不堪的母亲恳求薇佛杀了自己,薇佛在悲痛、怜悯的情境下,愤恨地烧了整个实验室。然而在一旁观望的男“狗熊”却说“真浪费子弹,只有娘儿们才会这么做”他这么说,正表示了为何他不是片中英雄的原因!没有怜悯之心,只会耍狠斗勇,是完成不了什么生命的成就的!

    薇诺娜瑞德为正义挺身而出的角色,令人惊叹!这小女子是从何而来的勇气,为蕾普莉抱不平,揍了自私的科学家一拳,著实替观众出了一口气。在大伙好不容易逃出浴水之苦后,科学家向她借枪要打开紧锁的门,薇诺娜瑞德二话不说把枪交给科学家,却被科学家说了一句“别太相信别人。”后开枪击毙落水。也因此,在往后的剧情里有了转泪点。

    原来,薇诺娜瑞德是个机器人,于是藉用她非人的长才,用体内的电晶液连接整艘太空船的电脑网路。在臭科学家以”父亲〃匿称太空船的主控室要逃脱时,被薇诺娜瑞德及时拦截。“父亲已经死了!”这句吊诡的双关语,像是对鲁莽、自私的父权体系反击。不得不佩服编剧赋予薇诺娜瑞德这小女子机器人的角色,带给全片另一纪元的新面貌,结合科技而不失人性。而雪歌妮薇佛与薇诺娜瑞德之间的女性情谊,更是引人多方感触,她们都是高AQ(逆境指数)的新时代女性,两人惺惺相惜,当雪歌妮薇佛发现薇诺娜瑞德是机器人时,说了一句颇令人深思的话:“原来你是机器人,难怪了!我想怎么会有这么完美的人类。”…幕后消息:

    自从1979年【异形】创下票房成功之举后,雪歌妮薇佛所饰演的蕾普莉已与【异形】划上等号,虽然而应市场要求,在第四集的剧情里,让蕾普莉以全新的气势复活了!玉女红星薇诺娜瑞德也加入这次的演出,饰演一名聪慧、有正义感的女机器人,她说在【异形4】中所饰演的蔻儿角色有许多的打斗场面,但她皆以另一种角度来看待这个角色,运用头脑来解决困难,而非使用暴力。其中有一场洪水的大场面,导演尚也耶居内还要求演员事前接受二周的潜水训练。在【异形4】中,描述一群叛变的走私者及科学家进行一项邪恶的实验,雪歌妮佛在片中有不同以往的演出。

    要让蕾普莉的重生充满活力、动感,进而成为整部片的内在主题,一直是编剧乔斯惠登最大的难题。如何创造出新形态,兼容力量与智慧的异形?如何让复活的蕾普莉面对由自己体内生出的新异形?在惠登精心设计下,他的剧本打动了雪歌妮薇佛及薇诺娜瑞德,共同加入【异形4】中扮演女英雄的角色,克服重重困难,拯救人类。在新一集中的结局里,惠登呈现出一个新奇的角度,去看非全然人性的情感,观点独特而具讽刺性。蕾普莉在重生后,拥有超越常人的人生观,她敏感且专注于周遭的事情,同时又保持著一种疏离的态度,让全片呈现出一种黑色电影的素质。其中蕾普莉与队员之间的关系及与自己骨肉新异形之间的问题解答,令人感受到她全新的性格与动人的人性观点。比过往的正义之说,多出了“自由”的表现,呈现多元的情绪表现。

    为了要赋予【异形4】一个独特的光影场面,电影公司请来了曾执导【黑店狂想曲】和【惊异狂想曲】的尚皮耶居内,希望能藉由尚皮耶居内独特的影像风格,创造出令人惊异的视觉效果,增添片中幽默的部份。特请居内从法国搭机到洛杉机,途中在纽约停留,与雪歌妮薇佛会谈,会讲法文的雪歌薇佛立刻吸引住导演,之后和薇诺瑞德的会面,也沟通狠好。到最后合作【异形4】才有狠好的默契,居内也尊重并赞赏雪歌妮薇佛与薇诺娜瑞德的演出。薇瑞娜瑞德则是真心地称赞尚皮耶居内。她说“尚皮耶是我见过最有创意的视觉创作者之一。他把新一集的【异形4”表现很独特,比较欧化,比较黑色,比较恐怖!”

    在《异形4》中有一场气势震憾人心的戏。在投篮练习才里,雪歌娜薇佛一人在玩投篮动作令俐、精准,这时贝蒂号的船员加入,一阵混乱后,以一颗精采,背向篮板向后投的三分球震慑所有在现场人与银幕外影迷们的心。自此也让人领教了蕾普莉惊人的优异。薇佛表示,事实为了这场戏,她曾经担任UCLA篮球后员的尼格尔米裘进行两个礼拜的密集训练,从篮板球到勾射投篮,许多复卒的投篮动作都在薇佛紧急名集令下严格训练。这样辛勤的努力当然有所代价,我们在银幕看到精采的三分球,真是难以置信!女英雄可不好当,非婴有点真材实料,扎实的功夫,不然要怎么与异形相斗呢?

    《异形4》中两个为拯救全地球人类为目的女英雄,雪歌薇佛与薇诺娜瑞德在片中的表现杰出,两人在爆破、打斗与深水中潜水逃脱的演出精采,把片中紧张刺激的情节燃到最高点,令人期待下一秒钟的结果。

    在电脑的配合下,这次异形做的更是栩栩如生,利用大特写,让观众可以看到更细微的部份,如临现场,共抗敌人的逼真感。并利用蕾普莉身为异形母亲与人类本质的二元矛盾性,探讨到底人类要毁灭异形,还是自己的同类?对比于那些利用人体做实验的科学家,以各种残酷的手段对待自己的同类,更引人深省到底那些无人性的走私者,自私的科学家是不是嗜血为快,他们比外形恐怖的异形,还要令人害怕!

    此外,在蕾普莉内心的矛盾情感,也是一个戏剧高潮点。片中每一位演员的表现都非常得出色,一个坐在轮椅上的聪明人,利用轮椅机关,变化为一把枪,与队员之间的情感更是令人感动,既幽默又感性!这是一部最具人性的异形片!

    异形外传<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史上最恐怖的外星生物将会与地球决一死战!《异形》与《铁血战士》的经典血兽经典异形将会于《异兽战》中首次碰面。一群科学家连同探险队伍出发前往南极冰封之地,考究刚发现的古代金字塔,却发现一个惊人的事实——两只外星生物正于金字塔内开战……

    可怖的旅程由工业界巨富查理主教伟伦揭开序幕。由于探测到南极深处有不寻常的热能聚集,伟伦集合了一众由环保探险家爱丽莎活士率领的国际考古学家、科学家及保安专家,誓要往极地深处探个究竟。

    在二千呎的地底,他们发现了一个集阿兹特克、埃及和柬埔寨文化特色于一身的金字塔。眼见内里重重迷阵般的高科技设计,探险队顿然醒觉自己身陷外星生物的住处。此时,出口突然关闭,金字塔内的探险队顿时成了瓮中之鳖。

    经过一轮搜索,金字塔内众人有了更惊人的发现:食肉血兽俘虏了每百年产卵一次的异形王后,让她的后代成为训练年青食肉血兽的,而探险队正置身于这场世纪大战之中,生死系于一线……

    异形虫历险记4控制女明星游戏

    netshift朋友,你好。以下是世界科幻发展的友蚂宏相关资料。

    世界科幻发展简史

    纵观西方科幻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即:萌芽初创

    时代、黄金时代、新浪潮时代和新浪潮以后(塞伯朋克阶段)。下面分别作些简单介绍。

    一节萌芽初创时期(十九世纪——二十世纪初期)为什么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和奥

    尔迪斯把第一部科幻定为1818年玛丽·雪莱创作的《弗兰肯斯坦》,这个问题值得

    研究。因为,在这之前近两百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刻卜勒就曾写过一部题为《梦》的,

    其中有对安眠药、宇宙飞行的超重、极低温以及真空状态的细致描绘。作者还想象出月球上

    的巨大植物和奇异动物。任何一位研究家都可以知道,这些内容恰恰是后世科幻的典型

    内容。遗憾的只是,作品主人公实现月球旅行的办法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他使用的是巫术。

    我们之所以提到刻普勒的《梦》,是为了阐明西方文学传统中很早就有强烈的幻想成份。

    早在古希腊时期,萨莱斯岛上的卢西恩就创作过《真实的历史》,柏拉图创作了《理想国》。

    以后,还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516)、佛兰西斯·培根的《新大西洲》(1627)、乔

    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1726)等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丰富的想

    象力描绘了一些超越现实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们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正是这种充满

    想象的文学传统,导致了科幻的诞生。

    另一个引起科幻出现的因素是西方工业革命。1765年,瓦特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

    蒸汽机,1807年,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史蒂文森制造了火车。在这一切产生以前,

    哥白尼确立了太阳的中心位置;刻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磊规律;牛顿找到了万有引力定

    律。所有这物渣一切,都强烈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冲击着社会的政治和经济,也冲击着人们的

    心灵。人们禁不住要问道:科学到底带来了什么?还将带来些什么?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这个作为社会现实的一个晴雨表的意识形态领域里,一种新

    的文学门类——科幻产生了。1818年,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二十岁好册的玛丽·雪

    莱(1797·1851)发表了一部题为《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的。

    在事后回忆这部作品诞生经过的时候,玛丽·雪莱极力给我们留下这样的印象,那就是:

    《弗兰肯斯坦》的创作,纯系偶然事件。她在序言中写到:1816年的夏天,我是在日内

    瓦郊外度过的。那是夏季,天气阴冷,淫雨连绵,每到黄昏,我们团团围坐在熊熊燃烧的柴

    堆旁边(当时在场的还有雪莱、拜伦、拜伦的私人医生等),间或借几册偶然落入我们手中

    的日耳曼鬼怪故事聊以自娱。这些故事,使我们心生异趣,也想依葫芦画瓢凑个热闹。我和

    两位友人约定,每人根据某起神秘事件各写一篇故事。(《弗兰肯斯坦》原序;陈渊、何建义

    译,江苏科技出版社,1982)然而,通读整部作品,使我们打消了关于其产生于偶然“篝

    火故事”的推断。因为,它无处不透露着作者对科学与世界、科学与人类这一严肃主题的关

    注。的主人公弗兰肯斯坦是位科学家,他通过实验创造了一个丑陋怪物。怪物在人类世

    界中东奔西撞,却得不到支持、理解和同情;他响往爱情和美好的东西,但得到的却是谎言

    和追捕;他不顾一切地向人类复仇,但终于被迫漂泊到北极冰原。

    著名英国作家、科幻史家布里安·阿尔迪斯在他的科幻史著《万亿年狂欢》中,曾经高

    度评价过《弗兰肯斯坦》的故事内容。他一反过去的评论仅仅将这部当成“人造人”的

    技术奇迹的说法,而是认为它在勇敢地证明,技术可以向上帝挑战。“在雪莱夫人的笔下,

    科学家成了造物主。《弗兰肯斯坦》的主题就是上帝不再造人了,人于是接管了下来。这是

    达尔文(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准进化观点,即一旦人被造出来了,进步的工作就留给其后

    代的活动,上帝不再干涉了。”

    《弗兰肯斯坦》的确不是一部偶然产生的作品,它具有十分深刻的思想。书中对科学技

    术的态度,使人想到了一个进退维谷的人类代表,站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时,所可能具有的

    种种复杂心态:一方面,科学向上帝挑战,创造了奇迹;另一方面,这奇迹又与人类的传统

    本性格格不入。近二百年来,这种尖锐的冲突在人类与技术进步之间一直没有停止,这也就

    是以《弗兰肯斯坦》开创的科学幻想作品的主要主题。

    从《弗兰肯斯坦》开始,科学进入了文学的舞台。在它漫长的初创时期里,还有两

    位作家值得一提,他们是法国的儒勒·凡尔纳和英国的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他们两人从

    不同的方面开拓出了古典科幻的两个主要派别:技术派和社会派。

    凡尔纳(1828—1905),写过剧本,当过剧院秘书。他一生创作过上百部科幻

    ,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游记》(1864)、《从地球到月球》(1865)、《海底两万

    里》(1871)、《八十天环游地球》(1873)、《公元2000年的亚眠市》(187

    4)、《世界的主人》(1904)以及《流星追逐记》(1908)等。

    凡尔纳以极大的热情去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他是科幻中所谓乐观主题的最好

    体现者。但是,他的这种热情有时显得有点作做,他象个痴呆人似地去描写一些“狂徒”。

    那些人试图创造一个大炮飞向月球《从地球到月球》、或者为了打赌而环游世界《八十天环

    游地球》。或者航行于太平洋底《海底两万里》。我们之所以觉得凡尔纳笔下的人物是一群痴

    呆人或狂徒,可能是因为他没有沿袭玛丽·雪莱那种哥特式的恐怖写法,而是继承了法

    国文学中面面俱到的传统。他笔下的人物千篇一律,没有深刻的内心生活,他也不试图去表

    现技术带给人的内心冲突。结果,他的成了科技成果的大展览,成了对未来的预言书。

    这正也是后来一部分评论家误入歧途,把科幻当成科学发展启示录的原因。但是,无论

    如何,凡尔纳开拓了科幻的许多领域,他所写过的纷繁题材,至今仍被作家们重复着。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1866—1946)则正好与凡尔纳相反,他的注意力集中

    在描述科学技术支人类生活的影响上面,而对明天将产生多少种飞机和火车不感兴趣,威尔

    斯是个生物学家,也是政治评论家。他一生涉猎广泛,科幻只是其创作早期的一个部分,

    主要有《时间机器》(1895)、《摩洛博士岛》(1896)、《隐身人》(1897)、《星

    际战争》(1898)(中译本为《大战火星人》)、《月球上的首批人类》(1901)、《神

    食》(1904)以及《在彗星出现的日子里》(1906)等。

    虽然威尔斯与凡尔纳几乎生活在同一时代,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确属两代作家。在威

    尔斯的作品中,文风已不再是古典的了,的动作性很强,人物没有脸谱化。通过故事的

    逐步展开,我们能体会主人公在变化着的科学奇迹下的痛苦、狂喜和无能为力感。威尔斯作

    品中的“科学”也比凡尔纳的“先进”许多,凡尔纳基本上是在凭常识写作,而威尔斯则涉

    及到时空变换、元素与化合物等更深奥的东西。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作品都让人觉得很悲壮,

    他是科幻文学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时间机器》可能是威尔斯最成功的作品。讲的是一个掌握在时间中穿梭行走技术的人,

    对公元802701年地球的探索。他发现,在那个时代里,地球上的人分成两支,一支称

    为埃洛依,他们生活在地球的表面,整日花天酒地,不劳而获;而另一支称为莫洛克,生活

    在地面以下,他们的身体已经退化,但仍然劳作不止,为埃洛依的世界创造财富。读者很清

    楚这两类人所对应的阶级。

    几乎每一部威尔斯的都让人觉得很悲观,他是科幻作品中所谓悲观主义的体现者。

    《摩洛博士岛》中的科学狂人、《隐身人》中主人公的悲惨遭遇,以及《星际战争》中无敌

    火星人的烧杀,都是如此。如果说,凡尔纳捕捉住了科学给人类的欢娱,那么,威尔斯则讲

    出了技术奇迹下人类的复杂感受,这一点倒是与雪莱夫人一脉相承。

    萌芽时期还有一些作家,比如美国的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他是

    侦探的鼻祖,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科幻作家。他把悬念和逻辑推理传统带入科幻创

    作,取得了极好的效果。

    萌芽时期的作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作家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创作一种特殊的文学品种,也许他们意识到了,但不

    乐意去标榜这种特殊性。他们没有宣言,没有给自己的作品定出特别名称和给出特殊定义。

    这样做的优点是,避免了来自读者和文学界对于创新的太多责难。

    第二初创期的作品没有固定的格式,作家们尽量从各方面进行探索。雪莱夫人写哥特式

    故事;凡尔纳的作品属于“漫游”;威尔斯把科学当成探讨式社会问题的引子;而坡则是在

    侦破案件。他们的这种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黄金时代中被揉合起来,形成了固定

    模式。这些探索在接下来出现的科幻黄金时代中被综合起来,形成了固定模式。

    第三我们可以看到,从科幻的初创开始,科学和技术就没有在其中上升到主要的地

    位,它不是当成科普读物或是科学预言被创作出来。作家们更关注的是人类的命运,关注整

    个世界的前途。

    最后,萌芽初创期确立了后世科幻的主要题材,它们是太空探险、奇异生物、战争、

    大灾难、时间旅行、技术进步以及未来文明的走向等。

    二节科幻的黄金时代(本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经过众多作家的共同努力,特别

    是本世纪初美国出版商的推动,使科幻有了极大发展。从本世纪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

    初开始,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创作出版高峰,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科幻的黄金时代(黄金

    时代的起止日期也是有争议的,尼科尔斯·皮特将其定为1938—1946年,但是显然

    还有别的观点,我们只能笼统地将其限定在40—60年代)。

    科幻的黄金时代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出现了一批科幻活动家。在他们的积极组织下,才产生出作家、作品辈出的繁荣景

    象。

    早在三十年代,美国的书商就看准了科幻这一品种。当时,有一套书籍非常廉价,

    叫做10美分丛书,只要一角钱就能买一本,中间全是内容、插图十分拙劣的科幻:外

    星人来了,和罪恶势力进行了斗争,英雄拯救了地球美人等等。这类思想艺术性极差的作品,

    败坏了科幻的声誉,在读者中产生了不良影响。

    第一个出来扭转这一局面的是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1884—1967),他是工

    程师,负责主编《科学与发明》杂志。为了开拓刊物的功能,也为了恢复科幻高雅的名声,

    根斯巴克从很早就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年,他干脆发行了科幻专号。

    专业杂志整本地刊登文艺作品,无疑对读书界产生震动。在事后的民意调查中,支持改版的

    读者有32644人,占读者总数的98.52%,而反对者仅为498人,占1。48%。

    根斯巴克再接再厉,在刊物上开辟了“讨论”专栏,由读者自己发表意见。这样,对科幻小

    说的认识得到了深化。

    如果说雨果·根斯巴克的主要工作放在启蒙读者上,那么小约翰·坎贝尔(1910-

    1971)的功绩则主要是团结和培养了作者。从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里,坎贝

    尔主编了主要的科幻杂志《惊奇科幻故事》。他从来稿中发现作者,不辞辛苦地指导他

    们,安排新作家之间的交流聚会,改写他们的稿子,甚至给他们设计写作题目。正是在这三

    十三年里,他发现了包括阿西莫夫、莱斯特·德尔·雷伊、海因莱因、西奥多·斯特金、A·E·沃

    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马克等许多作家。

    为了纪念雨果·根斯巴克和小约翰·坎贝尔的贡献,人们以他们的名字创立了两种科幻

    奖项,其中雨果奖已发展为当今最有权威的科幻奖。

    二、出现了大量作家和优秀作品。

    由于根斯巴克扫清的读者道路,在小约翰·坎贝尔的《惊奇科幻》的拓展下,顺利

    地推出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

    很难数清黄金时代佼佼者和他们的杰作,我们仅从某些研究家所做的编年史中撷取一

    些。它们是史密斯(1915-1966)的《云雀丛书》,莱斯特·德尔·雷伊的《海伦

    姑娘》(1938),范·沃格特的《斯兰人》(1940)、《非A丛书》(1945-194

    6),西奥多·斯特金的《微观世界的神》(1941)、《超人类》(1953),罗伯特·海

    因莱因的《他造了一所怪房子》(1941)、《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艾

    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三部曲》(1942-1948)、《奇妙的航程》(1966),乔

    治·奥维尔的《1984年》,小约翰·坎贝尔的《月球是地狱》(1950),雷·布拉伯

    雷的《火星记事》(1950)、《华氏451度》(1954),阿瑟·克拉克的《童年的末

    日》(1950)、《2001年太空漫游》(1968),约翰·温代姆的《三尖树时代》(1

    951)、杰克·威廉姆森的《时间军团》(1952),哈尔·克莱门特的《引力使命》(1

    953),威廉·戈尔丁的《蝇王》(1954)。阿尔弗雷德·贝斯特的《被拆散的人》(1

    953)、《星星-我的目的地》(1965),菲立普·迪克的《太空之眼》(1957)、《高

    城中的男人》(1962)、《夜翼》(1969),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丛书》(1963

    -1980),以及克里福德·西马克的《驿站》(1963),等等。

    此外,还有哈伯德、莫尔、詹姆斯·布里什、考恩布鲁斯、弗雷德里克·波尔、安德森、

    谢克利等等的作品,无法胜数。他们的水平很高,质量也很整齐。由于篇幅所限,这里

    我们仅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作家进行介绍,他们是:美国的海因莱因、英国的克拉克和美国

    的阿西莫夫。

    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1907年-1988年)是美国作家,受业于密苏里大家和安娜阿

    波利斯海军学院。在部队服役五年,后又进入洛杉矶加洲大学攻读物理。1939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未来历史丛书》(1950-1953)、《星球兽》(1954)、《双星》(1

    956)、《星船伞兵》(1959)、《异乡异客》(1961)、《月球是个严厉的妇人》(1

    966),以及近期出版的《野兽的数字》、《超越日落的航行》等等。

    海因来因是讲故事的能手。他不特别追求过高的文学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笔写故事。

    中篇《傀儡主人》发表于1951年,描写一群专门附着在人体上、控制人类行为的外

    星人。它们象虫子一样吸住人体,然后进入脑部。于是,无能的人只能俯首听命,成为傀儡。

    评论认为,这种虫子样的异星生物,只不过是海因莱因用来表达人类对死亡恐惧的一个诱因。

    《双星》是一部惊险,讲一个演员如何卷入一场政治阴谋,充当首脑替身的故事。

    由于他的出色表演,拯救了整修银河共和国。对当今政治舞台上的领袖们进行了不露声

    色的讽刺。试想,当一个根本不懂政治事务和外交法规的演员,居然能够在星际世界的谈判

    桌成功进行磋商,那么,职业外交家和政治家就变成了很可笑的人物了。这部作品于195

    6年获得雨果奖。

    《入夏之门》写于1957年,是关于时间旅行的。主人公一次又一次地与时间打交道,

    而每一次使用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最后,他终于成功地在历史和未来之间进行旅行。这部小

    说的情节,一定对八十年代初曾轰动一时的电影《回到未来》有所启发。在电影中,主人公

    回到三十年前,替自己的父母充当婚姻介绍人。

    海因莱因是真正的美国作家,他可以大量使用俚语和民间格言。他虽然塑造过各式各样

    的主人公,但人们总是感觉到这些家伙属于一个阶层,这就是处于社会底层和上层之间的那

    一类人。他写的科学家、工程师、军官、工人甚至总统都是如此,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好象

    挺有见地,其实并不深刻。他之所以被称为黄金时代的支柱,恐怕是因为著述的丰富和广泛

    的读者群。无法否认事实是,海因莱因的作品构思就是绝妙,悬念不断;加之,他不象别人

    那样关心机器胜过关心人。

    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国作家、科学家,国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基人。他在1

    945年发表的论文《地球外的中继》里,第一个讲述了卫星地球通讯的可能性及方法。他

    的主要作品有:《童年末日》(1950)、《城市与星星》(1956)、《2001年太空漫

    游》(1968)、《与拉玛相会》(1973)。以及后来的《天堂的喷泉》(1980)、《2

    010年太空漫游》(1983)和《2061年:第三次漫游》(1987)、《大堤上的幽

    灵》(1990)等等。

    克拉克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和海明威的硬汉笔法著称。是唯一

    颇具哲学家韵味的科学家兼作家。在《童年的末日》里,作家讨论了当宇宙中的生命想干涉

    地球文明进程时发生的情况,人类的各种本性在外星生物面前暴露无疑。《城市和星星》沿

    袭了这一主题。最后,地球人突破了自身的桎梏,成为宇宙的一员。

    克拉克最感兴趣的话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来,肯定存在着高于人类的生命

    形式,这种形式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于是,最好的文学表现手法就是神秘主义。这在196

    9年他与斯坦利·库布里克合作的电影《2001年太空漫游》中得到了淋漓的表现。整部

    电影分成四个互不相关的独立部分:第一部分写的是辽远的古代,猿人成群结队地栖息在树

    林里,忽然有一天一个超自然的长方体降落下来,它探索人猿也启蒙了人猿,拉开了其与大

    自然抗争的序幕。人类从此诞生。紧接着,镜头切换到了未来,二十一世纪的太空站,美国

    政府官员正奔赴月球。在那里,宇航员们发现了一个奇妙的物体,它埋在地球万年不变的尘

    土下面,但是无疑是超自然的造物。因为,它正是我们见过的长方体。在苍白的阳光照射下,

    长方体忽地发出了声音。第三部分的影片显得有些沉闷。讲的是宇航员正飞向土星,控制了

    飞船的大型计算机不知怎么厌倦了繁重的脑力劳动,发生了“反叛”。它设计谋杀了大批宇

    宙船中的成员,切断了人与地球的联系。唯一幸存的宇航员不得不与计算机较量。取出了它

    的记忆元件,夺回了决策的主动权,在这同时,飞船已经接近了目的地土星,观众们惊奇地

    第三次看到了飘浮在空中的长方体。电影的最后一部分是最为激动人心的。飞行员在宇宙长

    方体的协助下,穿越了亿万光年的空间,他在星座绚丽的海洋中漫游,终于来到一个火焰熊

    熊的星球内部。在这里,他找到了一间宁静的小屋,并在其中羽化成一名宇宙婴儿。

    《2001年太空漫游记》出现在黄金时代的后期,因此,它具有完全成熟的表现手法。

    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产品,同时,也是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直接评价。无论是外星人长方

    体的介入、人类的科技成就,还是计算机的反叛,都体现出现代科学技术所创造和认识的世

    界,是一个多么冰冷的世界。这种技术的冰冷感,加上对外星人类无法理解的行为的惧怕,

    使人们丧失了信心。你好象站在那块黑糊的长方体面前,摸到了它坚实的表面,但却无法超

    越它,你只能顶礼膜拜。《2001年太空漫游记》获得1969年奥斯卡奖多项提名。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6年)年是俄裔美国人,专业科普作家,他的作品已

    愈三百部。其主要科学幻想作品有《基地系列》(1942)、《我、机器人》(1950)、

    《钢窟》(1954)、《裸日》(1956)、《二百年的机器人》(1976)、《奇妙的航

    程》(1966)和八十年代以后的续集等等。

    阿西莫夫以“没有文风”著称。他每天在打字机前坐着的时间超过八小时,在这八小时

    里以每分钟90字的速度打字,没有间断。他创作的作品有科幻、科普、文学、历史、化学、

    等等。在这样杂烩式的商业气氛下,“没有文风”成了自然的事情。但恰恰是这种“没有文

    风”又成了一种独特的文风,使不少人为之着迷。

    阿西莫夫有驾驭大场面的能力。在中篇《黄昏》里,作者描述了这样的场景:在有

    六颗太阳照耀下的雷盖什星球上永远没有夜晚,因为太阳可以轮流抛洒光和热。但是,终于

    有一天,这是千年不遇的时刻,六颗太阳全部进入日蚀状态,而人类脆弱的心灵根本无法忍

    受这种绝对的黑暗。于是,为了寻求光明,他们精神崩溃,燃起了全球大火。著名评论家戴

    维·哈特威尔(1987)认为,这是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它留给人们的宏大场面非常难

    忘。

    《基地系列》由《基地》(1942)、《基地与帝国》(1945)和《第二基地》等组

    成(1948)。据阿西莫夫自己回忆,当时,他正在研读罗马史,发现整个古代的事件完

    全有可能在未来、在银河系那样广大的时间范围内重演。于是,他构思和创作了这部庞大的

    作品,前三部在《惊奇科幻》连载了七年才得以完成。阿西莫夫知道,文明早晚是要衰

    落的,为了挽回这种失落,挽救即将崩溃的银河帝国,他设计了两个保存人类文明的秘密基

    地。

    阿西莫夫作品的另一个特色是喜欢推理。把推理的写法和机器人故事结合起来,形

    成了他的另一系列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我,机器人》和《钢窟》。在这里,阿西莫夫煞

    有介事地提出了所谓的“机器人工学三定律”,即: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也不

    得见人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第二定律——机器人应服从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违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机器人应保护自身的安全,但不得违反第一、二定律。

    (《我,机器人》,科学普及出版社)

    与其说这些定律是贡献给机器人学的,倒不如说是提供他自己推理使用的。阿西莫夫正

    是利用这三定律做为起点,把他的每一个机器人故事的主角推入进退维谷的境地,要服从第

    三定律就得违反第二定律,或者要服从第二定律就得违反第一定律,如此等等。然后,那些

    阿西莫夫“化身”的机器人开支脑筋,圆满地解决问题,逃出困境。

    随心所欲的商业化写作,有时也能创造出非常绝妙的作品。阿西莫夫肯定是开拓题材的

    天才。1966年,他重新复活了《格列佛游记》。为了治疗病人头脑中的血栓,他把一只

    潮水艇连同几个海军士兵、医生,用科学的手段“缩微”到分子大小;然后让他们进入人体,

    随着血液流进大脑,再用激光器打通栓塞,拯救了人的生命。

    除了海因来因的故事性、克拉克的神秘性、阿西莫夫的逻辑性之外,黄金时代有特色的

    科幻作家还有长于讽刺的谢克利,田园风格的西马克,黑色幽默的克莱门特,反乌托邦主义

    的奥维尔等。

    三、对科幻的认识逐步统一

    黄金时代佳作济济,人才辈出,推动了人们对科幻认识的发展。在这一时期,作者

    们不再象萌芽时期那样心中没底地左右冲突,而是共同遵循某一固定模式。这个模式是:(1)

    必须有一个带有悬念的好故事;(2)这个故事必须与科学发展或科学家的工作有关;(3)要有

    几个恢宏的奇异场面;(4)无论结尾是乐观还是悲观的,最好能给人一定思考。

    对科幻的定义也开始趋于一致。比如:小约翰坎贝尔和布莱特纳就都认为,科幻小

    说是表现科学对人类影响的作品。布莱特纳写道:“科幻是科学以及由此产生的技术对人类

    影响所作的理性推断为基础的。”莱斯特德尔雷伊进一步阐明,科幻实际上是在写“变

    化”。他写道:“科幻是采取娱乐的手段,以理论和推理试图描述种种替代世界的可能性。

    它以变化作为故事的基矗”很显然,这种“替代世界”指的是,在另一种科技和文明下的世

    界面貌。阿西莫夫亦同意这种看法,在稍早些时候,他写道:“科幻是文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描绘虚构的社会,这个社会与现实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科技发展的性质和程度。”

    黄金时代使科幻作品在读者心目中站稳了脚跟。但是,正统的文学殿堂还没有正式接受

    这一形式。

    三节新浪潮时期(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期)“黄金时代”对科幻认识的统一以及

    创作方法的标准化,给科幻带来了桎梏。加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间国际政治、

    军事和科技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冷战、左翼兴起、东方宗教的传播、美国在东南亚的卷入,

    生态环境的破坏、流行艺术的产生以及毒品泛滥等等,特别是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的

    上天给人们极大的震动。公众发现,科幻中那些美妙故事要么缺少现实性,要么比现实

    还缺少神奇性。再加上长期以来,科幻作品属于通俗文学范畴,得不到主流文学界的重视,

    这也深深地刺痛了科幻作家。这样,一场变革的风暴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1939-)出任英国《新世界》杂

    志主编。他一上台,立刻对整个英国科幻界产生了新的影响,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科幻对立,它不再把物理学一类的正统科学当成主要

    内容,而是重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甚至神学。它的写作手法极力接近正统的主流文学。

    它不再象过去的科幻那样热衷于二千年、三万年以后的世界,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的将

    来,甚至表现当前的世界。完整、清晰的故事没有了,片断的、琐碎的、意识流的,幽默嘲

    弄式的、象征主义的手法出现了。初看起来,这些晦涩难懂,但仔细品味,其中的寓意

    十分深远。1968年,编辑家朱迪·梅丽尔选编了这样一本集子,并把它们正式称为新浪潮

    作品。新浪潮运动由此产生。

    这场由英国人发起的改革运动,立刻被当时居留在英国的美国作家托玛斯·迪什、约翰·斯

    拉戴克、詹姆斯·沙立斯和萨缪尔·迪拉尼带回美国,进一步影响到哈兰·艾立森、罗伯特·希

    弗伯格、诺曼·斯滨那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