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初二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初一数学下册重难点

  • 数学
  • 2023-06-19
目录
  • 初一数学下册重难点
  •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中初二下数学书
  •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 八年级下册数学最难的知识点

  • 初一数学下册重难点

    学习八年级下册数学要整理好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大家快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兆掘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竖搭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三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章 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 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余猜拿菱形的所有性质。

    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五章 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1.定义:形如y=k1(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在日常的学习中,很多人都经常追着老师们要知识点吧,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核心内容、关键部分。还在为没有的知识点而发愁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元一次不等迅改乎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不,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亩悉,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解不等式的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

    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

    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1)审题;

    (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

    (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

    (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

    六、常考题型:

    1、求4x—6 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8a,求a的范围。

    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函数及其相关概念

    1、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数值保持不变的量叫做常量。

    一般地,在某一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如果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确定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

    2、函数解析式

    用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函数解析式或函数关系式。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像法

    用图像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像法。

    4、由函数解析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数学的学习方法

    1、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建立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会使自己学习感到有序而轻松。数学的良好习惯应是:多质疑、勤思考、好动手、重归纳、注意应用。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翻译成为自己的特殊语言,并永久记忆在自己的脑海中。良好的学习数学习惯包括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歼余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及时了解、掌握常用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高中数学,需要我们从数学思想与方法高度来掌握它。中学数学学习要重点掌握的的数学思想有以上几个:集合与对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运动思想,转化思想,变换思想。

    3、逐步形成“以我为主”的学习模式数学不是靠老师教会的,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靠自己主动的思维活动去获取的。学习数学就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4、记数学笔记,特别是对概念理解的不同侧面和数学规律,教师在课堂中拓展的课外知识。记录下来本章你觉得最有价值的思想方法或例题,以及你还存在的未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将其补上。

    如何建立数学思维方式

    到了初中,数学出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也是重点考点和关键难点,比如性的开始学习几何知识,首次引入函数的概念并求解一般的线性函数问题,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既是全新的,又是有一定难度的。这就需要学生创新数学思维方式,紧跟教材进度和课堂进度,训练自己的数学思维尤其的几何图形的感觉,以及对函数的深刻理解。

    ;

    初中初二下数学书

    数学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关于在于如何学习,不知道同学对于初二数学知识点裤判总结归纳过没。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一. 分解因式

    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锋纯团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二. 提公共因式法

    1.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如: ab+ac=a(b+c)

    2. 概念内涵:(1)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应当是“积”;(2)公因式可能是单项式,也可能是多项式;(3)提公因式法的理论依据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即: ma+mb-mc=m(a+b-c)

    3. 易错点点评:(1)注意项的符号与幂指数是否搞错;(2)公因式是否提“干净”;

    (3)多项式中某一项恰为公因式,提出后,括号中这一项为+1,不漏掉.

    三. 运用公式法

    1.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2. 主要公式:

    4. 运用公式法:

    (1)平方差公式: ①应是二项式或视作二项式的多项式;②二项式的每项(不含符号)都是一个单项式(或多项式)的平方;③二项是异号.

    (2)完全平方公式:①应是三项式;②其中两项同号,且各为一整式的平方;

    ③还有一项可正可负,且它是前两项幂的底数乘积的2倍.

    5. 因式分解的思路与解题步骤:

    (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初二数学重点知识

    Ⅰ. 平行四边形

    (1)平行银橘四边形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包括边、角、对角线三方面) :

    边:①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

    角: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

    对角线: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补充】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2)平行四边形判定

    1)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包括边、角、对角线三方面):

    边: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角:④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⑤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三角形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4)平行线间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Ⅱ. 矩形

    (1)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①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④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2)矩形的判定

    1)矩形的判定:

    ①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的步骤:

    方法一:先证明该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角为直角或对角线相等;

    方法二:若一个四边形中的'直角较多,则可证三个角为直角.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定理:(如右图)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Ⅲ. 菱形

    (1)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①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②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③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④菱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对称中心是对角线交点.

    3)菱形的面积公式:

    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则

    (2)菱形的判定

    1)菱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证明一个四边形是菱形的步骤:

    方法一:先证明它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

    方法二:直接证明“四条边相等”.

    Ⅳ. 正方形

    (1)正方形的性质

    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即①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②四个角都是直角;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正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它有四条对称轴,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正方形的判定

    1)正方形的判定: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②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④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⑤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初二数学常考知识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

    拓展阅读:九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 二次根式成立的条件:被开方数是一个非负数。

    2、 二次根式的实质:是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因此√a≥0。

    3、 两个公式:(√a)2=a(a≥0);√a2=∣a∣.

    4、 二次根式的乘除:√a ×√b=√ab(a≥0,b≥0);√a÷√b=√a/b(a≥0,b>0).

    5、 最简二次根式:⑴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⑵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6、 二次根式的加减: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7、 利用公式:(a+b)(a-b)=a2-b2 ;(a±b)2=a2±2ab+b2.

    第二十二章 一元二次方程

    1、 定义:形如:ax2+bx+c=0(a≠0)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

    ① 是整式方程,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二次,③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④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2、 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按降幂排列,二次项系数通常为正,右端为零。

    3、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代入使方程成立。

    4、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①配方法:移项→二次项系数化为一→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的一半→配方→开方→写出方程的解。

    ②公式法:x=(-b±√b2-4ac)/2a.③因式分解法:右端为零,左端分解为两个因式的乘积。

    5、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①当△>0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②当△=0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③当△<0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注意:应用的前提条件是:a≠0.

    6、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x1 + x2= -b/a ,x1 * x2 = c/a.

    注意:应用的前提条件是:a≠0,△≥0.

    7、 列方程解应用题:审题设元→列代数式、列方程→整理成一般形式→解方程→检验作答。

    第二十三章 旋转

    1、 旋转的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旋转角。

    2、 旋转的性质:①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②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③旋转前、后的图形全等。

    关键:找好对应线段、对应角。

    3、 中心对称: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4、 中心对称的性质:①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②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5、 中心对称图形: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

    6、 对称点的坐标规律:①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不变,③关于原点对称:横坐标、纵坐标都互为相反数。

    第二十四章 圆

    1、 确定圆的条件:圆心→位置,半径→大小。

    2、 和圆有关的概念:弦---直径,弧—半圆、优弧、劣弧,圆心角,圆周角,弦心距。

    3、 圆的对称性:圆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

    4、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5、 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弦的弦心距相等。

    引申:在这四组量中,只要有一组量对应相等,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6、 圆周角定理:①圆周角等于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②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③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7、 内心和外心:①内心是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②外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8、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相交→d

    9、 切线的判定:“有点连圆心”→证垂直。“无点做垂线”→证d=r。

    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0、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1、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

    12、圆外切四边形的性质:圆外切四边形的`对边之和相等。

    1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外离→d>R+r.外切→d=R+r.相交→R-r

    14、正多边形和圆:半径→外接圆的半径,中心角→每一边所对的圆心角,边心距→中心到一边的距离。

    15、弧长和扇形面积:L=n∏R/180. S扇形=n∏R2/360.

    16、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圆锥的母线长=扇形的半径,圆锥底面圆周长=扇形弧长,圆锥的侧面积=扇形面积,圆锥的全面积=扇形面积+底面圆面积。

    第二十五章 概率初步

    1、 三种事件:随机事件、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

    2、 概率:P(A)=p. 0≤P(A)≤1.

    3、 古典概率的求法:①列举法(把所有可能结果都表示出来),②列表法,③树形图。

    4、 用频率估计概率:根据一个随机发生的事件发生的频率所逐渐稳定到的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第二十六章 二次函数

    1、 定义:形如y=ax2+bx+c(a≠0,a、b、c是常数)的函数叫二次函数。

    2、 二次函数的分类:①y=ax2: 顶点坐标:原点; 对称轴:y轴;

    ②y=ax2+c: 顶点坐标:(0、c); 对称轴:y轴;

    ③y=a(x-h)2: 顶点坐标:(h、0); 对称轴:直线x=h;

    ④y=a(x-h)2+k:顶点坐标:(h、k); 对称轴:直线x=h;

    ⑤y=ax2+bx+c: 顶点坐标:(-b/2a,4ac-b2/4a);对称轴:直线x=-b/2a

    3、a、b、c符号的判定:a:开口方向向上→a>0;开口方向向下→a<0。

    b:与a左同右异,对称轴在y轴左侧,a、b同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a、b异号。

    C:交与y轴正半轴,c>0;交与y轴负半轴,c<0.

    b2-4ac:与x轴交点的个数,△>0→两个交点,△<0→无交点,△=0→一个交点。

    3、 平移规律:“正左负右”“正上负下”。

    前提:配方成y=a(x-h)2+k的形式。

    4、 待定系数法确定函数关系式:①顶点在原点选y=ax2;

    ②顶点在y轴选y=ax2+c;

    ③通过坐标原点选y=ax2+bx;

    ④知道顶点在x轴上选y=a(x-h)2;

    ⑤知道顶点坐标选y=a(x-h)2+k;

    ⑥知道三点的坐标选y=ax2+bx+c。

    5、 其他应用:求与x轴的交点→解一元二次方程;与y轴交点为(0、c)。

    6、 对称规律:①两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a、b、c都变为其相反数。

    ②两抛物线关于y轴对称:a、c不变,b变为其相反数。

    7、 实际问题:利润=销售额-总进价-其他费用,利润=(售价-进价)*销售量-其他费用。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二下学期数学知识点如下:

    1、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空茄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岁樱角三角形。

    5、一般地斗雀察,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八年级下册数学最难的知识点

    初二代表初中阶段已过半,那么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同学们总结过吗?如果没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中散等式。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不等式的解不唯一,把所有满足不等式的解集合在一起,构成不等式的解集. 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

    由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等式基本性质桐敏1: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整式,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基本性质2:在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0),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若a>b, 则a+c>b+c;<2>、若a>b, c>0 则ac>bc若c<0, 则ac

    不等式的其他性质:反射性:若a>b,则bb,且b>c,则a>c

    三、解不等式的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四、解不等式组的步骤局培枝:1、解出不等式的解集2、在同一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五、列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1) 审题;(2)设未知数,找(不等量)关系式;(3)设元,(根据不等量)关系式列不等式(组)(4)解不等式组;检验并作答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文章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1214979.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

    六、常考题型: 1、 求4x-6>7x-12的非负数解. 2、已知3(x-a)=x-a+1r的解适合2(x-5) 8a,求a 的范围.

    3、当m取何值时,3x+m-2(m+2)=3m+x的解在-5和5之间。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二章 分解因式

    一、公式:1、 ma+mb+mc=m(a+b+c) 2、a2-b2=(a+b)(a-b) 3、a2±2ab+b2=(a±b)2

    二、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1、把几个整式的积化成一个多项式的形式,是乘法运算.2、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是因式分解.3、ma+mb+mc m(a+b+c)4、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三、把多项式的各项都含有的相同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各项的公因式.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形式. 找公因式的一般步骤:(1)若各项系数是整系数,取系数的最大公约数;(2)取相同的字母,字母的指数取较低的;(3)取相同的多项式,多项式的指数取较低的.(4)所有这些因式的乘积即为公因式.

    四、分解因式的一般步骤为:(1)若有“-”先提取“-”,若多项式各项有公因式,则再提取公因式.(2)若多项式各项没有公因式,则根据多项式特点,选用平方差公式或完全平方公式.(3)每一个多项式都要分解到不能再分解为止.

    五、形如a2+2ab+b2或a2-2ab+b2的式子称为完全平方式. 分解因式的方法:1、提公因式法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学习总结。2、运用公式法。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三章 分式

    注:1°对于任意一个分式,分母都不能为零.

    2°分式与整式不同的是:分式的分母中含有字母,整式的分母中不含字母.

    3°分式的值为零含两层意思:分母不等于零;分子等于零。( 中B≠0时,分式有意义;分式A/B中,当B=0分式无意义;当A=0且B≠0时,分式的值为零。)

    常考知识点:1、分式的意义,分式的化简。2、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3、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利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第四章 相似图形

    一、 定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比例.如果a与b的比值和c与d的比值相等,那么 或a∶b=c∶d,这时组成比例的四个数a,b,c,d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即a、d为外项,c、b为内项.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的长度分别是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ratio)AB∶CD=m∶n,或写成 = ,其中,线段AB、CD分别叫做这两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如果把 表示成比值k,则 =k或AB=k•CD. 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a与b的比等于c与d的比,即 ,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黄金分割的定义:在线段AB上,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和BC,如果 ,那么称线段AB被点C黄金分割(golden section),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AC与AB的比叫做黄金比.其中 ≈0.618. 引理: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相似多边形: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多边形:各角对应相等、各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相似比: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1、若ad=bc(a,b,c,d都不等于0),那么 .如果(b,d都不为0),那么ad=bc.2、合比性质:如果 ,那么 。3、等比性质:如果 =…= (b+d+…+n≠0),那么 。4、更比性质:若 那么 。5、反比性质:若 那么

    三、求两条线段的比时要注意的问题:(1)两条线段的长度必须用同一长度单位表示,如果单位长度不同,应先化成同一单位,再求它们的比;(2)两条线段的比,没有长度单位,它与所采用的长度单位无关;(3)两条线段的长度都是正数,所以两条线段的比值总是正数.

    四、相似三角形(多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和对应中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相似多边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ASA,AAS,SAS,SSS,直角三角形除此之外再加HL

    六、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判断方法有:1.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2.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3.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4.定义法: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5、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在特殊的三角形中,有的相似,有的不相似.1、两个全等三角形一定相似.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一定相似.3、两个等边三角形一定相似.4、两个直角三角形和两个等腰三角形不一定相似.

    七、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位似比。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的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位似中心,这时的相似比又称为位似比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八、常考知识点:1、比例的基本性质,黄金分割比,位似图形的性质。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五章 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4)抽样调查:(sampling investigation):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5)样本(sample):其中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6)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目较多时,为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可采用抽样调查.为了获得较为准确的调查结果,抽样时要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还要注意关注样本的大小. (7)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频数。而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为频率。

    数据波动的统计量:极差:指一组数据中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文章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出自http://www.gkstk.com/article/wk-78500001214979.html,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方差:是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标准差:方差的算术平方根。识记其计算公式。一组数据的极差,方差或标准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还要知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定义。

    刻画平均水平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刻画离散程度用:极差,方差,标准差。

    常考知识点:1、作频数分布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2、利用方差比较数据的稳定性。3、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求法。3、频率,样本的定义

    第六章 证明

    一、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一般情况下:疑问句不是命题.图形的作法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有条件(condition)和结论(conclusion)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断出的事项. 一般地,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要说明一个命题是一个假命题,通常可以举出一个例子,使它具备命题的条件,而不具有命题的结论.这种例子称为反例。

    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复习提纲学习总结。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线.既可以作平行线,也可以作一个角等于三角形中的一个角.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三、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是:(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四、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是:(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1)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2)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30

    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斜边上的高是斜边的一半。

    常考知识点:1、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外角定理。2两直线平行的性质及判定。命题及其条件和结论,真假命题的定义。

    拓展阅读: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1-12章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平分这个角,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3-14章

    第十三章 实数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一、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平滑曲线连接各点).

    2.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

    3.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4.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5.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把两点带入函数一般式列出方程组

    求出待定系数

    把待定系数值再带入函数一般式,得到函数解析式

    7.会从函数图象上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既与x轴的交点坐标横坐标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既两函数直线交点坐标值)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5章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m、n均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幂的乘方法则: (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3.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

    4.平方差公式

    ¤1.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即 .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

    5.完全平方公式

    ¤1.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即 ;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3.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这样的错误.

    添括号法则:添正不变号,添负各项变号,去括号法则同样

    6. 同底数幂的除法

    ※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8. 分解因式

    ※1.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