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数学
  • 2023-05-25
目录
  •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辅导教案
  • 人教版三下数学全册教案免费
  •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说课ppt

  • 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备课教案

    我们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你们是不是还在为教案头疼,范文是很好的方向!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迅判范文(人教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一)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体育中的实例,探索队列中蕴涵的数量关系与比赛中的搭配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数学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

    教材分析

    体育中的数学是通过研究体育中体操队列与安排比赛场次的问题,将基本的数量关系与组合问题融合在一起。通过体操队列的变换队形,探索行数、每行人数与总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突出表现为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安排比赛场次来研究组合问题,探索运用图示、列表、计算、连线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会有序思考。

    教材将两个知识点与学生接触较多的体育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两个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来获取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充分体现数学的实际价值。

    课堂实录

    (一)导入

    师:一年一度的体育节要到了,体育节中会遇到好亩轿改多问题,为了让同学们在体育节上有出色的表现,我们先来解决一些比赛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师:说一说在体育节上可能会有哪些数学问题?

    (二)新课

    1.比赛项目一:体操表演

    (1)(出示图片)这是我们年级体操队彩排时的队形,如果要变换队形站成4行,每行要站多少人?

    (从队形可以看出,这个体操队有6行7列,总人数为67=42(人),要站成4行每行人数应为424=10(人)2(人),每行可以站10人,另外两个人可以在前面领操。)

    (2)如果站一个方队(正方形队伍)可以怎样做?

    (队伍有6行7列,要站成方队,可以去掉一列或是增加一行。观察图片。)

    (3)为了出场时的队形是方队,我们只出场36名队员,他们可以站成一个几行几列的方队?

    (方队的行列相等,因为66=36,因此所站成的方队是一个6行帆判6列的正方形。)

    (4)在表演过程中要不断变化队形,这个方队可以变成哪些长方形队伍,请你找一找?

    (因为无论怎么样变化,总人数36不变,136=218=312=49=36,所以可以站成1行36列、2行18列,)

    (5)把结果整理填写在书中的表格内。

    2.比赛项目二:拔河比赛

    (1)四年级的1,2,3,4班要进行几场拔河比赛。

    (1班和2班,1班和3班,1班和4班,2班和3班,2班和4班,3班和4班。)

    注意:进行过一次比赛的两个班级不能重复。

    (2)能不能用一种更加简单的方法来表示。

    ①可以用连线的方法。

    ②可以用计算的方法。

    ③还可以画线段图。

    (3)提供列表格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来说一说这种方法的含义。

    (在表格中,两个班级交叉的表格代表两班之间的一场比赛,自己班级和自己班级不能比,用斜线划去,而斜线将表格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代表各班之间的比赛,而另一部分是重复的,舍弃。)

    (三)作业

    1.如果我们班的学生要站成方队,可以怎样做。

    2.完成教材77~78页的问题。

    教学反思

    研究体育中的数学问题,目的就在于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每一个教学契机,让学生经历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例如在体操表演中,要站成4行后又余2人,我请学生将数学问题的解决与生活中的实际紧密联系,让学生进行实际设计,怎样站才能更美观呢?学生设计出让这两个人领操,给人感觉此举很有意义。在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还关注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突出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学生的内在潜力是无限的。在比赛中列表格的方法对学生来讲偏难,但通过呈现方式的改变,将表格放手交给学生,请他们来分析这种方法的道理,在探究表格意义的同时,学会用列表格的方法解决搭配问题,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2、通过探究活动,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位小数的加法、减法计算。进行加法、退位减法。小数点对齐。

    教学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主体图。(用幻灯投影或挂图)

    请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获取了哪些信息?

    二、经历探究,获取新知

    1、教师:同学们已经学过了整数的加、减法,也学会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现在,我们又认识了小数,请猜一猜,我们也应该学习小数的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教学例3

    1个卷笔刀和1枝铅笔,一共多少钱?

    (1)卷笔刀多少钱?铅笔多少钱?

    要计算一共多少钱?必须用什么方法计算?(加法)

    (2)你们认为怎么算?是怎么想的?

    放手让学生探究方法,尝试计算。

    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一般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化角为单位计算;另一种是以元为单位,直接用小数计算)。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后,教师引导全体学生一起探究用小数直接计算的方法。

    (3)要点分析

    ①验证答案:1.4元=1元4角,结果正确

    ②观察算式:

    特征1:小数点对齐。(相当于整数加法的数位对齐)

    这里不仅要求二个加数的小数点对齐,而且要强调和小数点要和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特征2:计算过程,方法与整数加法相同。

    3、教学例4

    (1)提出问题:一个卷笔刀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2)探究计算,引导用小数直接计算。

    0.2元=2角 8角-6角=2角结果正确

    (3)出示例4

    一枝水笔比一枝铅笔贵多少钱?

    ①要求学生用小数直接计算。

    ②尝试计算,汇报结果。(展示演示板)

    ③说一说计算要点。

    4、课堂小结

    (1)教师说明直接用小数计算的简便情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认识掌握小数计算的重要性。

    (2)学生说明小数计算要点。

    三、课堂活动

    1、课本第96页的“做一做”

    第(1)题是小数加法。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既有小数加法知识,又有小数大小比较知识。

    第(3)题,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引导学生提简单的加、减法计算问题,并进行计算。

    2、补充问题。

    图中“找你6角”,猜一猜:小红给售货员多少钱,可能,买了什么商品?

    启发:找出购买商品的钱数尾数有4角的。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二的第1-3下列各题。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三)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索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的过程。

    2、会计算两个分数相加等于1和相应的减法。

    3、在自主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新授:

    1、填符号、写算式。师出示小黑板,呈现(1)组图,先分别用数表示两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再提出在○中填上合适符号的要求,让学生自己的想法。如:两个图形一样大,两个1/2合起来等于1。接着在○里填“=”。

    2、在前面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写出加法算式。接着鼓励学生:你能写出一个减法算式吗?在学生交流写出的减法算式时,重点了解学生是怎样想的。

    3、(2)组图可仿照上面进行。

    看图列式计算

    1、让学生独立观察图,说一说图表示的意思。

    2、鼓励学生写出加法算式,并计算。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计算的思路。

    3、看图写减法算式,仿照上述过程进行。

    教材只呈现了1-1/3=2/3的算式思路,教学时,还应启发学生写出1-2/3=1/3。

    练一练

    第一、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第三题,先鼓励每个学生都讲一讲图中的故事,并提己想到的问题,再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如,4/4=1,1-1/4=3/4,1-2/4=2/4等。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四)

    《旋转与平移》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人教版)(五)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重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

    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页的图。

    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

    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面积的意义。

    (1)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

    教师谈话引入。说明: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

    (2)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

    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

    (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

    (3)总结面积的意义。

    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

    (1)出示教材第61页例2。

    引导: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学具来帮忙。

    比较三种方式,得出数正方形个数是最合理的方法。解决了设疑中提出的问题,通过数正方形个数得出大小之分。

    (2)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格子只有9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

    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办法来证明呢?

    (3)带着问题自学。

    提问:

    ①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②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

    ③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④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⑤在黑板上贴出一张1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学校操场的面积大约是500()。

    (4)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四、思维训练

    1、下图中每一小格是1平方厘米,请你写出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动脑筋:先估算哪个图形的周长比较简便?算一算。(单位:厘米)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我们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小伙伴们,你们是不是还在为教案头疼,范文是很好的方向。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通用)”,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202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指导思想

    在学校数学教研组的领导下,以学校数学教学的要点为主线,通过课堂教学为媒介,加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增强教研组在战斗和教学研究中的合作能力,认真上好教研课,通过教研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努力在教学中取得实效,真正做到40分钟内要求质量的效果。

    工作目标

    1.本学期教研组将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学习其他学习资料中的相关内容,加深对《标准》在寻找策略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理解和把握。

    2.加强教研组教师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备考组的功能,以教研组为依托,脚踏实地开展互动教研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积极形成“积极参与、密切合作、乐于探索”的备考组文化和工作特色。应加强课堂教学策略、方法、手段和学习方法的研究,将学生听力习惯的培养纳入日常教学,通过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3.牢固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理念,践行“生活化教育”的理念,坚持“备课是基础,上课是核心,反思是促进”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真实高效的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努力实现教学进度的统一、数据的统一使用、单位调查的统一。

    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20xx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理解新课标精神,在基础教育改革新理念指导下,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2.重视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具体做法:

    (1)教研组活动期间,组织谈论学校的集体业务学习资料,并形成书面材料,上传到学校网站。

    (2)教师自学“有效教学”理论,做笔记,集体讨论。

    (3)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收集和阅读教育教学改革信息,提高教育教学专业水平。

    2.加强日常管理

    加强常规管理的核心主要是要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和作业的有效性。具体做法:

    (1)学期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平时要做到: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配合教导处每月对教师业务常规情况进行检查与考核。

    (2)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备课、上课。认真落实“教学五认真”,规范教师的业务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充分发挥数学教研组的作用,组织集体备课,研究如何提高教学有效性,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常规,注重活动过程的实效性。

    (3)组织好间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

    (4)大胆进行教改实践,积极撰写教改论文。鼓励教师在理论学习、教改实践的基础上,认真撰写有关“以学定教”的论文。本学期要求年轻教师每人撰写一篇高质量的论文,数学组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论文案例评比活动争取在本学期中有多篇数学论文在杂志上发表或获奖。

    3、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采用集中学习、教师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教师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2)开展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誉蚂讨进课堂。

    (3)开展听课、评课的研讨活动,教师本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充分利用教师博客、论坛,开展网上教研。

    4、学生方面

    (1)要提高庆裂埋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努力提高随堂课质量,课堂教学,教师要以新理念为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力求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2)提倡教师利用合适的时间组织学生阅读数学报,发挥源差数学报的功能。

    (3)要求学生每周或隔周搜集一个数学故事,(可以是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味故事等),或者提出生活中的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班内交流,或周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202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本班有学生x人,两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法,能提出并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但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测量、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千米和吨的认识,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是表内除法学习的继续,也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四边形一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感受和体验以及实际活动,使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能够列出简单实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7、能找出事物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和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远程教育资源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由于三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直观教学,因此应制作和收集一些教具和学具,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卷尺和测绳、七巧板、钟面、转盘。

    教改实验专题

    让学生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022年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乘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实际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第三单元“千克、克、吨”。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质量单位——千克、克、吨。结合具体生活情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吨;了解千克、克、吨的实际大小;掌握千克、克、吨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结合实际生活,解决与千克、克、吨有关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第四单元“乘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并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尝试解释估算的过程。

    4、第六单元“除法”。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和连除,学习乘除混合两步计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感知除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并能进行演算,结合具体的计算过程,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能从实际情境红提出问题,运用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5、第七单元“年、月、日”。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并从三个方向观察由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不一样;能辨认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立体图形 形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实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可能性”。在本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进一步感受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发生是不确定的;在实际操作中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中,配有题材具有现实性、趣味性,呈现形式多样化的应用问题和实践活动。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语言文字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普通话交流和使用规范字的良好习惯。

    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操作,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下面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阐述本册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色:(一)内容的呈现体现了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二)内容的呈现注重了层次性和思考性;(三)注重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努力形成综合实践活动的多样化和专题化;(五)内容的呈现方式灵活多样,注重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主要教学措施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视创设生动的数学学习情境;

    (二)重视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

    (三)积极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四)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学评价措施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也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适时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三年级的学生往往需要联系已有的生活实际或具体事物来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对学生评价时,应重点考察学生结合具体材料时对所学内容实际意义的理解。

    (三)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祥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可以考察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能否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尝试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能否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能否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

    三年级下册数学作业辅导教案

    我们知道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链迟是帮助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你们是不是还在为教案头疼,范文是很好的方向!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学会看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2.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3.能正确地分析条形统计图,培养学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会制作横向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某商店6月3日-10日销售四种矿泉水的统计表

    教师:我们怎样表示才能使四种矿泉水的销售情况一目了然?(画条形统计图)

    学生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分析:从统计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

    1、(利用复习题)教师:条形统计还可以用这样画。

    比较: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上一张数据标在纵轴上,矿泉水的品牌在横轴上,而下一张数据标在横轴上,矿泉水品牌标在纵轴上,我们把这样的统计图称为横向统计图,现在请同学们把横向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教师:我们在画纵轴和横轴时,都画上了一个箭号,表示纵轴和横轴都可向上和向右无限延长。

    根据这张条形统计图,你想了解什么?把你想了解的内容在四人小组里交流。

    2、小结:大家在画条形统计图时,想采用纵向条形统计图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可根据大家的需要自由选择。

    三、巩固运用

    旦唤唤教科书第40页练习十的第1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前两个小题,然后教师讲评。

    (2)你还能提出那些问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模凯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制作统计图要注意什么?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篇二: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教学内容

    课本P2—P3。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总结

    篇三: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教材分析

    “元、角、分与小数”单元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教材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学习小数及其简单加减运算的初步知识。选择“元、角、分”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学习小数,首先是由于学生对于小数认识的最直接经验来自价格;其次,结合购物情境学习小数,可以突出“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有助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并渗透了解决问题的要求。另外,教材这样安排也为以后学习小数提供了一个直观、具体的模型。所以在实际教学时,注意本单元小数的学习不要脱离这一背景。

    本单元安排了“买文具”“货比三家”“买书”和“寄书”等具体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及其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2、经历比较商品单价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3、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

    4、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决相关的一些简单问题,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紧密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首先,读懂商品标价牌是购物必需的知识技能。会用元、角、分说明用小数表示的商品价格,是理解小数意义的一个标志。认、读、写小数的学习过程,都是以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为背景,并在具体情境中进行的。

    2、给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货比三家”,放手让学生想办法独立去解决“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的问题,并进行交流,与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师切忌包办代替,把某一种策略归纳为知识点灌输给学生,禁锢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或质疑;对学生的各种策略的评价,要有助于他们提高对策略的选择与合理优化的自我意识。

    3、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

    这不仅是因为计算是手段,解决问题是目的,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更能使学生体会学习计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有效途径。学生第一次学习小数加法是结合“买书”的情境进行的,在讨论小数加法的多种算法的过程中,揭示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单位(数位)的数才能相加。这也是理解小数相加时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的根据。学生只要理解了这一点,就打通了把整数加减法的经验向小数加减法迁移的大道。

    4、逐步扩大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买书”一课,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侧重理解小数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书”一课则可以让学生独立探索,因为学生学过整数加减法,已经具有了处理进位退位问题的经验,又初步理解了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所以“寄书”这一课可以提供给学生更大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篇四: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教师带领学生共同理解平均数的计算过程以及其中蕴涵的意义。

    6、小结

    师:同学们,电视上比赛评分时,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理由吗?

    引起了学生的激烈讨论。学生通过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对平均数的理解又上升到一个高度,明白平均数不是一个实在的数,去掉分和最低分是为了让最后得分不会偏离平均分太远。

    三、巩固训练

    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篇五: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新学期开始了,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课程改革,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制定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如下:

    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xx名学生,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同学们基本上对学习和常规等各方面的习惯转入正规。但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家长的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较差,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只停留在认真、专心听,缺少主动参与的意识和习惯,一部分学生上课纪律松懈,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肯及时完成,喜欢拖拉作业。

    所以本学期针对这些特点,在数学课要不但上的内容丰富多采,形式多样,富有吸引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身在其中,才能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意志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本册教学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奋斗目标

    1、教学重点和难点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以及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位置与方向和面积两个单元,是本册教材的另两个重点教学内容。

    2、奋斗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收集信息、组合信息,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从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2、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3、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能积极地参加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数学活动,对与数学有关的身边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感兴趣,有学好数学的愿望。

    4、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初步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培养学好数学的愿望。

    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习有条理地思考,把握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合情推理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

    具体措施

    1、创设一个自由、开放、安全的学习氛围,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点击,学生的创新火花。

    2、课堂上引入开放性的例题,使学生在探索中促进发散和求异思维的发展。

    3、改革课堂教学的空间组织形式,采用问题式教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来揭示知识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问题与合作交流中学会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流能力。

    4、创设问题情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5、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拓展练习,课堂上准备一些不同层次的练习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潜力。

    人教版三下数学全册教案免费

    作为教师,提前做好课前准备和衡纳教案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对学生们负责哦!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力目标: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在引导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将例题交给学生去自学,探究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学生更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讲述(故事大意)猪八戒在取经的路上,忽然找到一个大西瓜,他刚要吃,悟空一个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这个西瓜我们分开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师板书:1/2)八戒听了满脸不高兴,这个西瓜是我发现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师板书1/4)

    师:同学们说,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吗?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们必须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比较一下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互动解疑

    1、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1)质疑:

    下面我们就来比较以下1/2和1/4(指板书)谁大谁小?为了直观地比较出谁大谁小,请同学们四人一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的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小结: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刚才我们知道了把两张相同的正方形的纸分成不同的份数,都取其中1份,这样的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而如果把两张相同正方形的纸都分成相同的几份,取不同的份数,这样的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呢?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整十、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加深对口算除法的理解,发展数感。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商是整十、整百和整千的口算除法算理。

    三、教学

    多媒体课件彩色手工纸10盒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1、认识盒装手工纸数目

    师:拿一盒手工纸,让学生猜一猜里面有多少张?

    学生猜后教师打开演示:介绍每沓10张,每盒100张。

    1、2、师演示、生口答

    (1)1盒里面有()沓手工纸,10沓有()个十张;

    (2)2沓纸有()张,有()个十张;

    (3)80张纸有()沓;

    (4)2盒纸有()张,()个百张;

    (5)400张能装()盒,有()个百张。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2、1、咐祥没探索6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1)

    把6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6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宴搜学生思考后,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一盒手工纸或小棒操作一下,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与同学说一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60张纸就是6沓,先每人分一沓,共分掉3沓,剩下3沓再每人分一沓,刚好分完。这样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

    预设2:60张纸就是6沓,6沓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2沓,2沓就是20张。(课件演示)

    预设3:60里有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板书横式:6÷3=260÷3=20)

    预设4:30×2=60或2×30=60可以得出60÷3=20。(想乘法算除法)

    预设5:60—20—20—20=0共减3次,所以60÷3=20。

    预设6:20+20+20=60所以60÷3=20。

    【设计意图】教材在这里的编写意图,是以直观为支撑,形数结合。教师要尽量地多给出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内亲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在自主探索中运用新知转化成旧知即表内除法的思想方法,化难为易,理解算理。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3相同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与同桌再互相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口算除法往往喜欢这样说: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这是一种描述的语音,是一种机械记忆的方法,这样的描述有时容易产生误解。如有学生说出,教师千万不可回避,应耐心帮助学生理清其中的道理:先不看“0”,算完后商末尾添上“0”(算法)。其实这种规律的总结是预设3(算理)的翻版。口算教学应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使学生尽可能用较为简洁的语言表述计算过程。如60÷3表示把60看作6个十,6个十除以3是2个十,就是20;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是怎样算的,引导学生将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转化为表内除法。只有这样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后续学习,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出来的方法才能真正地为以后的学习服务。

    (4)揭示课题、巩固方法。

    师:刚才我们计算了60÷3=20(张),它就是口算除法。(板书课题)

    抢答题(卡片出示正反两面)

    5÷5=4÷29÷38÷4

    50÷5=40÷2__________

    根据前两组的规律,让学生猜一猜后面每一组算式,口算后说出算理。

    同学们真厉害,下面有信心再解决一些问题吗?

    600÷3=(课件出示)

    2、探索一位数除整百和整千数的商

    (1)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汇报后集体订正)

    预设1:6盒除以3,每人得2盒,2盒就是200。

    预设2:6个百除以3是2个百,就是200。(让多名学生再说一说,如不理解可用教具演示。)

    (2)那么6000÷3呢?

    【设计意图】在60÷3和600÷3的基础上,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直接类推出口算方法和结果。

    2、3、引导小结:口算整十数、整百数和整千数除以一位数时,我们可以把整十数看成几个十,把整百数看成几个百,把整千数看成几个千,转化成表内除法再进行口算较为简便。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4)1200÷3呢?(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第一节课口算除法的基础,通过复习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一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学生会很自然地迁移类推出一位数出几百几十的口算方法,配上直观操作演示,更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交流和复述中培养了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1、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摆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小棒,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多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单张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张,分完后每份共有()张。

    (3)说明计算方法:66张手工纸有6沓(每沓十张)和6张,也就是66可以分成6个十和6个。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单张合起来20+2=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分步算式:60÷3=206÷3=220+2=22(板书)

    (4)引导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设计意图】这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除尽的例题。学生通过边分手工纸或小棒操作,边说出口算步骤,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它采用的是“先分后合——化难为易”,将新问题分两部分转化成表内除法来解决问题。为了降低难度,教师以板书分步算式来解释口算方法,这样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为笔算除法打下基础。

    3、课堂练习

    3、1、算一算,说一说。

    8÷4=()15÷5=()

    80÷4=()150÷5=()

    800÷4=()1500÷5=()

    9÷3=()24÷6=()

    90÷3=()240÷6=()

    900÷3=()2400÷6=()

    你是怎么算的?对比这两组题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附答案:

    8÷4=(2)15÷5=(3)

    80÷4=(20)150÷5=(30)

    800÷4=(200)1500÷5=(300)

    9÷3=(3)24÷6=(4)

    90÷3=(30)240÷6=(40)

    900÷3=(300)2400÷6=(400)

    左边这组题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右边这组题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2、解决问题。

    一共90人,先排成人数相同的9列,再围成人数相同的3个圆圈。

    (1)每列多少人?(2)每个圆圈多少人?

    附答案:

    (1)90÷9=10(人)答:每列10人。

    (2)90÷3=30(人)答:第个圆圈30人

    又出示了一组“智慧岛”习题。

    附答案:

    20元=200角200÷5=40(枝)答:可以买40枝铅笔。

    20÷2=10(本)答:可以买10本。

    4、巩固提升

    4、1、填一填。

    2、填出里()的数。

    3、解决问题。

    一只东北虎的体重是一只鸵鸟的4倍,是一只企鹅的9倍。

    请你自己算一算企鹅和鸵鸟的体重。

    附答案:

    360÷9=4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40千克。

    360÷4=90(千克)答:企鹅的体重是90千克。

    【设计意图】练习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探索规律,发现简便的口算方法,正确口算出结果,注重培养学生养成验算和反思的习惯。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

    (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 左 下 东 南

    北 西 上 右 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 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2) 确定图上的方向。

    (3) 和同伴交流。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说课ppt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

    2.通过实际问题,提高学皮空胡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加强数量关系式的意识;

    3.让学生认识并掌握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020×2140×1280×30

    小黑板出示。

    二、笔算

    小黑板出示:

    34×5467×1940×87

    集体反馈。

    三、完成复习第6题

    思考:怎么算总千克数?

    集体反馈时,提问:如果这三题,要你要一句话概括一下,你是怎么算的,你会怎么说?

    四、完成复习第7题

    然后指点回答。

    1.用35×90,得电脑的价格。

    2.电脑的价格比计算器的价格多多少元?

    3.电脑的价格与计算器的价格一共多少元?等等。

    五、完成复习第8题

    集体解答。

    六、研究一个数与11相乘的规律。

    出示:

    24×1135×1157×11

    完成后,让学生思考一个数与11相乘有怎么的规律?

    最后通过竖式引导得出:一个数与11相乘,只要将这个数两边位,中间加,还要注意进位就可以了。

    然后用比赛的形式完成思考后面的填空题。

    七、补充作业。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二

    一、教学内容

    人教社教科书第六册81-83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关时间单位"年、月、日"的基础知识。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能够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引导学生进行收集处理信息,观察比较,进行联想,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闰年、平年的区分与计算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及某年天数统计表若干份

    2、学生课前收集不同年的亏中年历、学具盒

    五、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谜语,请大家猜一猜(教师展示课件:有个宝贝真希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学生猜出是:日历。指名日历有什么燃拦作用呢?

    师:日历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它。(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大月、小月的认识

    (1)师:(出示2004年的年历)同学们从这张年历上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说出自己最喜欢的日子(学生回答)课前同学们也收集了一些不同年份的年历,请同学们结合手中的年历,填出每个月的天数。(学生填表)

    (2)请3名学生拿上来展示,并说出每个月的天数。师:从你们的表中可以看出各月天数有哪几种情况?(学生回答,师板书:31天、30天、28天、29天)

    (3)师:(展示课件)我也收集了近十年的每月的天数,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的统计表,你发现些什么?(小组讨论,把讨论的情况写在纸上)

    (4)小组代表发言

    (5)(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展示概念课件:大小月概念(一个月31天叫大月,一个月有30天叫小月)。

    (6)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的生日、父母的生日是大月还是小月?

    2、闰年、平年认识

    (1)师:同学们,大小月中怎么没有2月呢?请同学们观察,老师给出的1995——2004近十年2月是多少天?(28天、29天)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

    (2)猜测:1994年、1993年、2005年、2006年的2月有多少天?

    (课件展示万年历进行验正)

    (3)教师展示闰年、平年概念课件,揭示什么叫平年、闰年。

    师:判断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主要是看哪一个月的天数呢?(2月)

    (4)质疑:刚才我们知道了2月的天数在四年里有3年是28天,1年是29天,这又是怎么回事呢?师:同学们随便说出几个年份,让老师说出这年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说出2月是多少天。

    (5)师: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判断的吗?讲解求闰年的方法(教师展示课件)。

    反馈练习:给出1949年、1997年、1999年、2008年年份让学生分小组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并这几年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6)师:同学们会判断平闰年了,但知道闰年、平年是怎么来的呢?(教师展示课件讲解平闰年的来历)

    (7)师:我们知道了闰年、平年的来历,那么一般多少年闰一年呢?(4年)为什么又有"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说法呢?(展示课件说明)

    3、大小月的记忆方法

    (1)师:怎样熟记大月、小月呢?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左手并握成拳头。师展示课件:拳头记忆法。

    (2)速记儿歌法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总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天,闰年二是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quot;(老师对"腊"字说明,请学生齐念)

    (三)形成应用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解了大月、小月、闰年、平年的知识,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看大家理解没有,我们来做小游戏好吗?

    1、拖水果(判断大小月)

    利用课件展示,请同学们完成。

    2、做做小侦探(一个罪犯经过整容,拿着一张1979年2月29日的边境通行证准备出关,可还是被警察一眼识破,这是为什么?)

    3、判断平年闰年,让学生到电脑前输入不同年二月的天数。

    4、(分组讨论完成)小星的故事(小星在外婆家连续住了62天,刚好是两个月,是哪两个月呢?如果是61天呢?60天呢?59天呢?)

    (四)实践操作

    教师给出2005年一月日历,请学生利用学具制作一张2005年二月的日历,全班交流。

    (五)情感激励,总结评价

    同学们,通过大家的共同参与,你认为各位小朋友学习得怎么样,哪位同学最棒?你将给他几颗星呢?请你评一评?

    (六)板书设计(略)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课本P2—P3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学准备:

    教具:挂图、“附页1”图1。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买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标价牌上的标价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会读了,想请同学们帮帮忙。

    二、玩中学

    1.创设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经验,感受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1)出示文具标价牌,学生仔细观察,并将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铅笔0。50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

    书包45元水彩笔16。85元钢笔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说一说小数那一类中每一种文具的单价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3)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

    2.观察对比,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并进行比较,这组数有什么特点。

    (2)说明像3。50,1。06,16。8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认识小数点。

    (3)简单介绍小数的来历。了解小数的读法,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

    (4)用小数的形式写一写文具的单价,再读一读。(可以写书上的,也可以写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单价。)

    (5)小讨论:小数点重要吗?(小明把笔记本的单价3。50元写成0。35元,会造成什么后果?让学生议一议,交流后汇报。)

    3.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小数?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见过的小数,如有的学生说不出来,可留作业,让学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课前再交流。

    4.试一试。

    独立完成“试一试”中的习题,同桌互相反馈。

    三、学中做

    1.写一写,读一读。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自己理解题意,独立完成。注意指导“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这一小题的写法、读法。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四、做中得

    数学游戏。完成“练一练”第3题。

    五、总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