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大学语文老子二章翻译,《老子》第二章原文及翻译

  • 语文
  • 2024-03-22

大学语文老子二章翻译?翻译: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那么,大学语文老子二章翻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老子二章知识点总结

1. 《老子》二章的翻译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译文: 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美的时候,丑就出来了;天下的人都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

所以,有了“有”,才产生“无”,有了“无”,才产生“有”,“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有了困难,才懂得容易,感到容易,才知道困难。

困难和容易是相互矛盾而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才能够体现;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了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自然法则来对待世事,警戒自己,他不是用空洞的语言来教训别人。这就像天地一样让万物按照自然发展而生长,他滋养了万物并且不横加干涉,抚育了万物而不自夸自傲,万物靠它生长但它并不据为己有。

它为世间万物立下显著功勋却不自局其功。正因为他不居功自傲,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大意: 本章指出世间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由此引申出“无为”的重要,它能使人获得永久的成功,刻意的追求和占有,结果只能是失去。

道德经第二章主要内容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大学语文老子二章注释

《老子》二章

一.作者简介: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公元前580—500年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是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过礼,后隐退,著《老子》一书。老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后世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吸取了他的思想。《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书中提出了以道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生产技术等方面的资料,还涉及军事和养生。

二.课文翻译: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天下人都知道因为美而认为是美,自己产生了丑。都知道善就是善,不知道善待自己。有和无彼此相生,难与易的相互成就,长短也是相互比较而出,高下满盈相当,音和声相互协调而成,前后相随而韵。所谓永恒,圣人以无为而为处事,实行不言的默化教育,尊循天地自然规律,不强行规范其生长,一切按照自然法则的生长,扶持万物成长不据为已有,为万物成长而不恃所能,因为不居功强求,反而是功绩随道永存。

2.《知人者智》:能够知道别人的叫智慧,能够知道自己的才是明白事理。

《老子》二章原文和翻译

《老子》第二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翻译: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老子的主要成就:

老子的成就主要体现在《老子》一书里。《老子》,又名《道德经》或《德道经》,和《易经》《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其成书年代过去多有争论,至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根据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简《老子》年代推算,成书年代至少在战国中前期。有学者认为《老子》并非成于一时,作于一人。

道德经第2章原文及译文

老子《道德经》天之道原文与翻译:

【第一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

自然的法则,不是很像拉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有余的便减少,不足的便补足。天的法则,便是减少多余的拿来补充不足的。 人的法则不同,却总是攻击不足的,拿来供奉自己有余。 谁能够让有余来供奉天下呢?唯有掌握道的人。 所以有道的人有了作为也不自恃,功成了也不自己居功,他不愿意显现自己的贤能。

【第二章】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故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之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天下最柔软的,莫过于水了。但攻克坚强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胜过它。其无以易之。弱能胜强,柔能胜刚,天下没有不知道的,但没有谁能实行。所以有道的人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配作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灾祸,才配作天下的君王。”正言若反。

【第三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以上就是大学语文老子二章翻译的全部内容,一、译文:天下的人都认清美好的事物,那是因为丑的存在;都能认清善良的事物,那是因为存在不善良。所以有和无因相互对立而依存,难和易因相互对立而形成,长和短因相互对立而显现,高和下因相互对立而依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