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二年级语文第四课,二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

  • 语文
  • 2023-05-09
目录
  •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
  •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课文
  • 二年级下册第四课内容
  •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课课文
  •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邓小爷植树

  •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第四

    【 #教案#导语】《曹冲称象》是一个民间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课文通过对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的介绍以及与大臣们方法的对比,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 考 网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课文原文

    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曹操问:“谁有办法把这头大象称一称?”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返缺树做秤杆。”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也有的说:“办法倒有一个,就是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他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曹操微笑着点点头。他叫人照曹冲说的办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根据《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改写。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案1

    教学要求:

    1、认识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重难点,关键:

    1、识字、写字。

    2、弄清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都用什么称呀?

    2、教师:象有多重?现在称象不是难事,可在古时候,这确实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好办法。

    二、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划出生字,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课文。教师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3、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5、指名反馈。

    三、读文,体会称大象的难度

    1、找出描写大象的语句。

    2、指导感情朗读,体会大象的大和重。

    3、教师:见了这么大的象,这可怎么称呢?我们先看看官员们是怎漏手辩么说的。

    四、了解官员的想法,衬托曹冲的聪明

    1、读第三自然段,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方法?

    2、学生交流,这些方法行吗?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当时的情景。

    五、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大家一起读一读。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的说一说。

    3、官员们都说了些什么方法?

    4、可是这些方法都不好,这时候,曹冲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读文实验,了解称象的过程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指名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

    3、引导讨论:

    (1)曹冲的办法好吗?

    (2)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三、总结全文,启发学生

    1、读文后你薯余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2、应该学他什么?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书写的生字,指名读一读。

    2、用生字组词。

    3、学生书写,教师巡视,强调双姿。

    【篇三】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曹冲称象》教案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自己思考其它称象办法。教育学生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师: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怎么办呢?)

    [方法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拥有获取知识的本领,也才能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本环节同学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互学互教,认识了不少生字,扫清了学生生字方面的障碍。]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重视对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引导与交流,不断扩大识字成果。]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认识、巩固生字词,享受到了学习汉字的乐趣。]

    (六)指导朗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3.同桌交换本子写生字。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游戏导入,复习生字。

    (一)做游戏。

    1.开火车;

    2.摘果子;

    3.送信(一生把词卡送给小组成员,拿词卡的同学认读);

    4.找朋友(为生字找词朋友,为词找字朋友)。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巩固记忆。]

    师: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生:一头大象。)

    课文是怎样描述这头象的?(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练读,体会象的高大。

    指名读,读出象的高与大。

    问:你们见到这么高大粗壮的象,想提些什么问题?

    (二)学生质疑。

    (它有多重?……)

    [通过学生质疑,自然地引出下一步的学习。]

    二、学习课文,解决疑问。

    (一)对比学习。

    问:要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必须得称一称它。课文介绍了几种称象的办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速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生回答。

    [对比学习,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

    问:从文中哪句话看出曹冲的办法好?生读第5自然段第一句话。[出示课件:曹操微笑着点点头。]要求:读出满意、欣慰的语气。

    (二)学习第4自然段。

    师出示课件:

    默读课文,把曹冲称象的办法用“——”画出来。

    想一想:称象分为哪几步?

    说一说:称象的过程。

    个人自学。

    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和升华,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以四人小组形式汇报,师打相应课件:第4自然段曹冲说话的内容。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回答称象步骤。

    3、指名一生再读,同时放[“曹冲称象”动画课件]。

    4、生自由读,边读边想象称象的过程。

    5、这部分内容有些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你们找一找,画出来。

    6、用上这几个词,和同桌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7、试着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生练习后,指名发言。

    [在理解、朗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学会倾听与合作,有条理地表达,突破课文重难点。]

    8、师生接读:

    师:先把大象赶到(生读)

    师:看船身(生读)

    师:就沿着水面(生读)

    师:再把大象(生读)

    师:装到船下沉到(生读)

    师:然后(生读)

    [用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他们思维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出示课件:第4段按原文填空。生准备,指名二生填。试背,指明一生背,会背的背。

    [活跃课堂,巩固所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自信心,降低课后背书难度。]

    9、这部分内容,学生质疑。

    其他生帮同学解决问题。

    [让学生树立自信心,时时激励自己,肯定自己。]

    三、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一)总结升华。

    问:你们觉得曹冲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曹冲想的办法超过了那些官员。那时,他才几岁?

    出示课件:

    读一读,比一比。

    曹操的儿子曹冲7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

    生读这两句话,比较哪句更能表现曹冲爱动脑筋。

    师: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生快速读文。

    (如他们找不出来,师:找出不可行的称象方法。)一生读。

    师:曹操听了(生:直摇头。)

    出示课件:

    结合句子选择“直”字的意思。

    曹操听了直摇头。1、从上到下;2、公正的;3、不断地。

    问:为什么曹操听了直摇头?

    [降低理解难度,体会“直”在句子中表示的意思。培养正确谴词造句的能力。]

    师生配合读:男生读第一种方法,女生读第二种方法,老师读第三段开头、结尾。

    师:虽然这两种办法不可行,但是曹冲仍认真听了那两人的发言。你们认为他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二)拓展延伸。

    问:在当时,曹冲的办法是的吗?你还能想出什么称象办法?

    (不是,可以把石头换成牛、羊等会走的动物,或换成人)

    [拓展延伸,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

    学生评议方法的可行性。

    四、布置作业。

    背诵第4段。

    二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课文

    赠刘景文原大腊拍文

    赠刘景文

    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全诗的意思是

    荷花凋局圆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情侣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全诗的意思是:夜深篱落一灯明。全诗的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滚羡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二年级下册第四课内容

    最佳回答:《古诗三首》三年罩铅级上册山行《山亮卜行唐敬闷穗 ·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译文: 山石小

    小学语文二年级第四课课文

    【 #教案#导语】《曹冲称象》讲的是曹操的小儿子曹冲想出办法称象的故事,表现了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特点,也说明了遇事动脑筋、想办法,就能解决难题曹冲的年纪与学生相仿,且这个故事趣味性强,学生必将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1.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曹冲称象的办法。

    2.学写生字“称”,“秤”,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的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第四段,理解称出大象重量的过程。

    教学难点

    曹冲想出称象办法的原因。

    教学方法引导、交流。

    教具准备

    课件、多媒体棚山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四课《曹冲称象》,看老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书空。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词,生字一边读一边组词。(出示)

    称象柱子议论官员下沉微笑船舷

    一头大象一杆秤一艘船四根柱子果然

    (1)一起读

    (2)开火车读

    二、学写生字

    1.过渡:同学们词语记得清,读的准。下面我们来学写两个生字,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

    2.出示“称”,“秤”。

    (1)指名说

    (2)师总结:左右结构的字,先看宽窄(出示),再看高矮(出示)。

    3.师范写“称”,禾木旁略窄,右边稍宽。

    “秤”,左边禾字旁高于右边“平”,“平”最后一笔悬针竖,长于左边。

    4.正姿,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描一个,写一个)

    5.检查反馈。

    三、学习课文

    1.有人送给曹操一件非同寻常的礼物?(一头大象)

    2.是怎样的一头大象?在书中用横线划出来,读一读。

    3.用“像”造句。

    4.看着又高大又粗壮的象,你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讨论、回答)

    5.我们用什么称重量?(介绍秤)

    6.同学们,官员们想了什么办法称大象呢?你想从哪个自然段告诉大家。指读,相机正音。

    (1)(出示官员的话)

    (2)问:官员的想法是什么?(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指读

    (3)这个方法行不行?为什么不行?(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呢?)齐读

    (4)没有人有那么大的力气提的起这杆大称,看来这个办法行不通啊。

    (5)官员们由“大象”(出示)想到“大称”。象大称就大,秤杆就长,但是没有大力士能够提的起大象,这个办法不行。哪位同学,能看图官员的想法。

    7.没人能称的起它,所以这个办法行不通,官员在议论怎样秤大象时,曹冲在干什么呢?会想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哪一个自然段是曹冲称象呢?(第四唯指段)

    (1)这段文字说了曹链型冲称象的过程,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句话?(5)

    (2)开火车,一人一句。中间询问有称象的方法吗?

    (3)从第几句到第几句是称象的过程。(2-4句)

    (4)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师读,女生读,男生读。想想曹冲称象一共几个步骤?

    (5)谁来读第一个步骤,这句话里有几个动作?赶什么?画什么?出示:赶象上船,出示:在船舷上做记号。

    (6)第三句话里有几个动作?把大象往哪赶?装什么呢?出示: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第四句话,这句话里主要动作?称什么呢?出示:称石头的重量。

    (7)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出示,齐读

    (8)这四个步骤是有先后顺序的,文中有两个表示先后的词语。(圈出“再”、“然后”)“再”应该放在哪一步?“然后”应该放在哪一步?像这样表示先后的词语,你还能再说吗?(先怎样?接着怎样?)

    (9)谁能按照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语,说一说称象的步骤,同桌说一说,交流。

    (10)请你们四位同学上台来说一说称象的步骤。用上表示先后的词,再来,称象的步骤。同桌自由说,指名说。

    (11)这三句话,写出了称象的四个步骤,一起再读。

    (12)同学们曹冲是怎么称象的,小朋友们一定很清楚了,这个方法好在哪里呢?(出示)官员们仅仅想到用大称,(出示)而曹冲想到船,(出示)船就是——称,人提不起大称,(出示)但水可以托起大象,水就是——秤杆,大象一次称不出来,曹冲用了什么方法代替(出示:一块块石头)

    (13)当时曹冲几岁?(出示课件)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比较两个句子)

    四、拓展延伸

    1.遇到这样的难题,小曹冲比官员们多想了几个步骤,解决了这个问题,如果此时此刻你穿越了,你想不想夸一夸他。

    2.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难题?你是怎样做的?

    五、作业

    (1)想一想,如果现在让你们去称这头象的重量,你们有什么方法?

    (2)把这个小故事讲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听一听。

    2.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12个生字,能够正确书9个汉字。会简单的看图说话。

    2.能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曹冲的聪明。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

    2.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如果你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重量,你们会怎么做?(演示第2、3张幻灯片)

    那如果是一个小动物呢?

    真棒!那如果是大象呢?

    思考:可是在古代的时候没有地磅,我想知道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

    2.现在有一个特别聪明的小朋友,用一种特殊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演示第4张幻灯片)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5-8张幻灯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柱”的偏旁是“木”

    “底”的偏旁是“广”

    “秤”的偏旁是“禾”

    “船”的偏旁是“舟”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底”、“船”为例指导。

    2.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曹操柱子称象船舷

    微笑然后果然重量

    三、精读领悟

    1.这篇课文主要说的是一件什么事情呢?(演示第9张幻灯片)

    一天,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人们想知道它的(重量),有的说(造一杆大称),有的说(把大象宰了一块块地称),(曹冲)说把(大象)赶到船上沿着水面在船上画一条线,然后再放石头到(那条线)再称(石头),最终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2.这篇短文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发生的故事?(演示第10张幻灯片)

    3.同学们读第一段,看一看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演示第11张幻灯片)

    (1)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

    (2)同学们,你们收到礼物后会怎样呢?

    (3)那曹操收到礼物后什么反应呢?

    4.课文是怎样描述大象的外形的呢?(演示第12-15张幻灯片)

    (1)这句话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这样描写大象说明了什么?

    (2)看到这头大象之后,官员们有了什么样的想法?

    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评论。

    (3)比较句子

    ①大象有多重呢?

    ②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表示人们对大象重量的好奇。

    5.官员们对大象重量是这样的好奇,那曹操怎样呢?(演示第16-21张幻灯片)

    (1)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2)课文是怎样说众官员的办法的?

    有的说:“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的说:“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秤呢?”

    (3)众官员提的办法可行吗?

    从哪可以看出来?

    (4)比较句子:

    ①曹操听了摇摇头。

    ②曹操听了直摇头。

    哪句好?为什么?

    第②句好。明确说明了曹操对众官员提出的办法直接否定。

    (5)这里用“有的……有的……”写句子。

    ①下课了,同学们有的擦黑板,有的做游戏。

    ②音乐课上,有的同学唱歌,有的同学跳舞。

    6.大家提出的办法都不可行,这时候谁又提出了一个什么办法呢?(演示第23-29张幻灯片)

    (1)他是怎样说的?

    “我有个办法。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再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用“先……再……然后”写句子。

    ①我回家后,先吃饭,再做作业,然后复习。

    ②早上,我先穿衣服,再洗脸刷牙,然后吃饭上学校。

    (3)曹冲说的办法用了几步?

    分别是哪三步?

    (4)为什么装石头的时候要让船沉到画线的位置?

    (5)同学们,你们知道接下来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

    第②好。强调突出了曹冲的聪明和机智。

    (6)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7)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为什么会想到这么好的办法?你们以后要怎样做呢?

    7.曹操听到这个办法后是什么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演示第30-32张幻灯片)

    (1)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了吗?

    (2)课文是怎样说的?

    果然:确实如此,不出所料。

    (3)同学们,你们觉得曹冲的办法为什么好?

    (4)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

    脚印法。先让大象踩到松软的土地上,量出踩下去的脚印的深度;再让人也踩到松软的土地上,也踩到和大象一样的深度;最后称这些人的重量。

    把大象赶进一个盛满水的大水池子里,等水不再往外流,再把大象赶出来,然后往水池里填石头,直到水面满了,最后称石头的重量。

    四、归纳总结(演示第33、34张幻灯片)

    1.《曹冲称象》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事情并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法,只要多动脑筋,勤思考,用心观察,就会有新的解决办法。

    2.你们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2.巩固“认—想—写—用”的识字方法。

    3.学习复述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培养学生动脑筋的好习惯。

    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谈话法

    教学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杆秤、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称东西)

    这是一杆?(称)你能用称来称东西吗?谁想来试一试?

    2.导入课题——《称象》。

    3.教写“称”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

    2.认读生词

    3.齐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尝试复述

    1.学习第1、2自然段

    (1)师: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吗?你能不能把描写大象大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导朗读。

    (3)师:这头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书)

    (4)师:这么大的象曹操喜欢吗?你怎么知道他喜欢的?从哪儿看出来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难题——如何称象?

    2.学习第3自然段

    师:现在请同桌互相读一读(第3自然段),看看官员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第一个办法行吗?为什么不行呀?

    (2)还有其他的办法吗?第二个办法可以吗?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样?

    (3)师:又有人说,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块一块的再称。你说没办法一起称,咱们就一块一块称。可是曹操却反对了,他可能会说什么?

    (4)师:两个办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称象真是——太难了!(板书)

    3.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查,看看对方读得是否既正确又流利。

    (3)指名读,齐读

    (4)再读课文,寻找步骤

    (5)质疑

    (6)步骤解答

    (7)图片解析,帮助理解

    (8)利用关联词,练习复述

    4.总结学习

    师:曹冲的办法真的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看看结果如何。曹操的态度和之前一样吗?

    (四)总结升华

    1.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称象这篇课文,你觉得曹冲是个怎么样的孩子?

    (聪明,爱动脑筋。)

    2.师:爱动脑筋的你们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吗?

    (五)作业布置

    4.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培养学生做事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

    4.遇事动脑筋想办法的良好习惯,做事时注意采纳合理的意见,借鉴合理的部分。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复述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教具: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你觉得怎样才能成功地做好一件事?

    师:只要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成功的。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有信心和老师一起完成这节课的学习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称象”。(板书)

    3.齐读课题;

    看到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新授:

    1.相信你们一定会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的。

    赶快打开书P35,自己读一读课文,想办法解决生字;并把自然段标出来。

    2.学得那么认真,愿意接受老师的挑战吗?我们一起挑战第一关。

    出示课件,自己读一读词语,红色的生字多读几遍,也可以读给同桌听听。(指名读词语)

    考考你们记住没有?如果你认识就站起来大声读。

    那么快就认识这些生字了,相信你们也一定能写好。看田字格里的字,你认为哪个最难写,描一描体会字的结构。你认为哪个字你能写好;直接写在田格里,写完后让同桌检查检查是否正确。

    愿意向大家展示你的朗读吗?愿意怎么读?(学生自己选读法)

    3.第一关我们顺利通过,想到第二关看一看吗?

    (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下面我们挑战第二关。

    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怎样把这几句话读好?(出示问句)指名读,评读。

    4.刚才一上课时,有的同学就想了解是怎样称象的,现在就默读课文,哪一段是写称象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5.和同桌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6.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7.用上这些词语,在小组内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的给大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8.到了第三关就更难了,还闯吗?为自己鼓劲,我们的口号是:“我自信,我能行!”

    9.再读课文,读后小组讨论: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指名说)引导学生说出曹冲受到了哪些启发。

    师小结:我们动脑筋想办法的同时,也要注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借鉴其中合理的部分。

    10.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11.通过今天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5.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2、继续学习预习课文,边读边电教,并练学生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曹冲想出的称象办法及官员们想出的称象办法和曹冲的办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

    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二、范读课文

    思考:围绕着称象,课文却写了什么?

    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试着提出来。

    三、出示目标

    通过学生的质疑导入目标。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段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A:称象这件事的时间:古时候。

    B:大象的来历:人家送给曹操的。

    C:人物:曹操,曹冲,官员们。

    2、当时曹操什么心情?谁能试着读出这种语气?

    过渡:曹操看到的那头象是什么样子呢?

    五、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这头大象是什么样子的?(用––––画出来)

    默读画–––––句,这句话是个什么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说明什么?

    2、课文写的是称象的事,可为什么介绍这头大象的样子呢?

    3、谁能试着读出大象的高大?

    4、官员们看着这头象,发出了议论,议论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5、官员们议论什么问题?

    6、谁能把议论的语气读出来?

    过渡:大家都在认真地看,都在不停地议论,曹操却提出了问题,官员们是怎样回答的呢?

    六、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默读第三自然段

    思考:官员们想出哪几种称象方法?用(–––––)画出来。

    2、曹操听了他们的话怎么样子,为什么会这样?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4、谁能试着读读这段,看谁体会得?

    指名读–––评议––––分角色读

    过渡:曹操听了官员们的话都不满意,这时七岁的曹冲站出来说”我有个办法”?曹冲的称象的办法是怎样的呢?

    七、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说一说:曹冲所说的办法,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还干什么?

    2、做实验突破难点

    让学生一边说称象的步骤,老师一边演示。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通过比较,体会曹冲正是从官员人的办法中得到启发)。

    3、指名朗读课文,其他民学看插图。

    过渡:曹冲这样做对吗?他到底称出大象的重量没有?

    八、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思考:从这一自然段中,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

    你还从哪个词当中得知他的办法好?谁能读出来?

    2、称象这件事发生在曹冲几岁时?试比较下列句子的意思

    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九、总结全文

    1、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2、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书邓小爷植树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中,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我在此整理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这不仅是使用教材方式的改变,更是对“教材在教学中究竟处于什么地位”的重新思考。这种变化,既要求对教材进行开发,也给教师开发教材开拓了广阔的天地。笔者很幸运地参加了市第一批新课程实验,同新课程一起成长。任何新事物都有其值得商榷的地方,试论人教版第四册语文教材中几处选取内容的失误。

    一、论“鹿弟弟”

    《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有四个角色:小鹿、鹿弟弟、黄莺、微风。故事的内容是小鹿在美好的春天栽了一丛玫瑰,当玫瑰快要开花时,小鹿因跌伤了脚不能走动而没看到玫瑰花,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惋惜,接着听了黄莺和微风对玫瑰花的赞美后,又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故事蕴涵着仔桥弊为他人创造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幸福和快乐的思想感情,给学生以美的薰陶。但“鹿弟弟”这个角色的选择并没有起到衬托的作用。小鹿没念族看到玫瑰花开是因为跌伤了脚,那鹿弟弟呢?更多的孩子会怀疑鹿弟弟的真诚和善良,从文中的“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和“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他们高兴极了”可以体会小鹿和鹿弟弟很爱玫瑰,渴望见到玫瑰开花。既然如此,学生会问“鹿弟弟又没有跌伤脚,他为什么不告诉小鹿哥哥玫瑰开花的讯息,让小鹿哥哥高兴呢?”显然,“鹿弟弟”在这里是画蛇添足了。或许有的孩子会天真地说:“鹿弟弟一直陪伴在小鹿哥哥的身边,没有走出家门,没看到花开。”但我们心里都明白这样的说法很难自圆其说。何况小鹿没看到玫瑰开花惋惜的心情,让第三者“鹿弟弟”说出来给孩子增加了理解的难度,有些“曲线救国、舍近求远”的味道,削弱了文章的感染力。假如没有“鹿弟弟”这个角色,一点都不会使文章失去原有的意蕴。在备课的时候就想到了“鹿弟弟”这个角色的疑点,但怀着侥幸心理去上了课,果真学生在课堂上提了以上问题,让自己尴尬无比,看来,我们的教材还要多从孩子的眼睛出发,多考虑孩子的观点,才能更完美!

    二、反思“马玲是 *** ”

    《语文园地七》中的“我的发现”是让学生发现汉字的一字多义的特点。教材例举了3句话理解“回”的不同意思。其中消碧第二句为“我的朋友马玲是 *** ,陈琳是满族。”毋容置疑这是一句病句,主语“马玲”“陈琳”是“人”,宾语“ *** ”“满族”是“民族的一种”,怎能相提并论?很显然,这句话的宾语成分指代不明。教材中出现如此常识性的错误实属不该。在教学此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我先让学生找找句子有没有不妥之处。他们起先很是疑惑,书本上的句子怎么会有错呢?我联络课文《动手做做看》中朗志万的话“科学家的话不一定是对的”引导学生“书上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让他们读了好几遍这句子,终于有一学生大胆站起来说出了句子的毛病所在,其余学生也是恍然大悟。我趁热打铁。问:“既然这句话是错的,你来改一改句子好吗?老师可以把你们的意见转交给编书的老师。”顿时,教室里小手如林,“我的朋友马玲是 *** 人,陈琳是满族人。”这样的结果让学生欣喜不已……最后我设计了“口语交际”——假如我就是编书的老师,你会怎样向他提出这个意见?课堂掀起了一个意想不到的 *** !

    教材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当然课程改革是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搞好的大事业,今天的“挑刺”就是为了明日的“成熟”和“完美”。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2

    这篇童话故事从表层看文章的思路是:“由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故事的巧合中表现出了浓厚的情味,进而启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故事的深层却蕴含着“美化环境及其为他人创造幸福的过程中自己也体验到了幸福和快乐”的深远意义。促使学生懂得“一人种花,飘香万家”的道理。

    新课标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的读书欲望,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手段让每一位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自能读书。在轻松愉快地阅读实践中,读文、识字、理意,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读中有思,思中感悟,多维互动,主动发展。让学生分组探究,提出要求。

    对一些疑难问题,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小组,共同探究解决,在学生分组讨论时不要流于形式,要提出具体要求:

    1、要求每位学生都发言。

    2、对于疑难问题学生之间相互补充解决,对不同的意见可争执,可辨析,最终达到统一。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做好记录,搞好小组汇报。

    体会感悟,扮演角色,进一步探究文章的深刻含意。

    这是一篇能够充分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教学时要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朗读、表演,在扮演角色时一定要让学生深刻领悟各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通过表演来感悟出文章内容的深刻含意:

    1、扮演小鹿者,教师应注意指导:

    ⑴要创造性表演出小鹿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没见到玫瑰花而失望的表情。从中感悟出“惋惜”一词的含义。

    ⑵表演出小鹿听了黄莺和微风述说后高兴的样子,从中体会小鹿心情变化的特点。

    2、扮演鹿弟弟者,教师应注意指导:

    创造性表演出鹿弟弟替哥哥从憧憬到失望,从惋惜到高兴的心理变化过程,进而探究出“玫瑰没有白栽”这一文章的含意。

    3、扮演黄莺、微风者教师应注意指导:

    表演者要带有赞美的语气,表演出来欣赏到玫瑰花时的幸福和快乐的愉悦心情。通过扮演角色的朗读、表演,大家再次反思课文内容就会自然而然体会到“一人栽花,飘香万家”的道理,感悟出“小鹿种玫瑰虽没看到花开而给他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当别人有了幸福和快乐,自己也深感高兴”这一文章的含意,进而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解决了本文的重点问题,达到了“水到渠成”之目的。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小鹿的玫瑰花》教学反思3

    《小鹿的玫瑰花》是人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为了让学生感受鹿弟弟种了玫瑰却因养伤看不到花开的“惋惜之情”,我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言:“鹿弟弟辛辛苦苦种了玫瑰,结果一朵花也没看到。如果是你,心情会怎样?”大多数孩子说:“我会很伤心,那么漂亮的玫瑰花都没有看到,太可惜了!”这样的回答正合我心意。我满意地准备顺势而导:让学生准确地将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谁知,一声清脆的“不可惜”不合时机地冒出来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孩子们“唰”地把目光投向发出声音的赵琬滢,继而又扭头看着我,似乎在猜测老师将如何处理这个异样的声音。

    是啊,小鹿辛辛苦苦种了玫瑰,就盼着花开呢,想不到在花开的季节摔伤了腿不得不躺在床上,眼巴巴地错过了花期。看不到花开的美丽,怎么可能不可惜?但我明白,如果我贸然地否定她的说法,那么我否定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想法,而将是所有孩子头脑中潜在的、与众不同的个性思维的火花!我们的教学追求的不是整齐划一的思维模式,我们所期盼的是让孩子们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个性化的见解。这一声“不可惜”,难道不是点燃个性思维火花的契机吗?

    我想,她这一声毫不含糊的“不可惜”后面肯定有自己充分的理由。于是我面带笑容,满含鼓励地说:“这是你的想法,是不是?老师相信,你这样想肯定是有理由的,能给大家吗?”我的诚恳,让孩子们托起下巴眨着眼睛期待着琬滢的回答。“今年看不到玫瑰花开,明年还可以看呀。花儿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嘛,小鹿没有必要伤心。所以我觉得不可惜。”多么乐观的态度!多么充分的理由!多么精彩的回答!这一声“不可惜”为大家开启的是另一扇快乐之门。我不禁为她的回答所感动:“你能这样想,太好了!老师相信,你永远都会拥有一个快乐的心情!”

    我知道,这一声“不可惜”之后的即时评价,不是简单的鼓励和赞赏,它开启的是孩子们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世界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所以孩子们眼中的世界就不该是单一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