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汇总

  • 数学
  • 2023-06-13
目录
  • 初一数学所有知识点
  •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 初一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 七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 七年级数学要点

  • 初一数学所有知识点

    学习初一数学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想学好数学只有勇敢的付出行动。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银返或的“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数字或字母的乘积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2.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非零数的零次方等于1。

    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

    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5.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的排列

    (1)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

    (2)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7.多项式的排列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号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世扒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向里排列,还是向外排列。

    (3)整式: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8.多项式的加法:

    多项式的加法,是指多项式的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9.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次数也分别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多锋伍项式中的同类项可以合并,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法则是:同类项的系数相加,所得的结果作为系数,字母与字母的指数不变。

    11.掌握同类项的概念时注意

    (1)判断几个单项式或项,是否是同类项,就要掌握两个条件:

    ①所含字母相同。

    ②相同字母的次数也相同。

    (2)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排列的顺序也无关。

    (3)所有常数项都是同类项。

    拓展阅读:初一数学复习方法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初一数学,做一定量的题目是必需的,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初一数学辅导书上的课外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初一数学解题规律,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错误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会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细心地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初一同学对数学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初一数学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二是,对初一数学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

    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数学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

    初中数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受到鼓舞,找出努力的方向。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 方法 ,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叫做单项式。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4、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6、余角:两个角的和为9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7、补角:两个角的和为180度,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8、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其中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就是对顶角。

    9、同位角:在“三线八角”中,位置相同的角,就是同位角。

    10、内错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位置错开的角,就是内错角。

    11、同旁内角:在“三线八角”中,夹在两直线内,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的角,就是同旁内角。

    12、有效数字: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开始,到精确的那位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

    13、概率: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就是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14、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15、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渣前乎一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16、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这个三角形的中线。

    17、全等图形:两个能够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18、变量:变化的数量,就叫变量。

    19、自变量:在变化的量中主动发生变化的,变叫自变量。

    20、因变量:随着自变量变化而被动发生变化的量,叫因变量。

    2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2、对称轴:轴对称图形中对折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北师大版

    一、同底数幂的乘法

    (m,n都是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a)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b)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c)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二、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三、同底数幂的除法

    (1)运用法则的前提是底数相同,只有底数相同,才能用此法则

    (2)底数可以是具体的数,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3)指数相减指的是被除式的指数减去除式的指数,要求差不为负

    四悔宴、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的概念:由数与字母的乘积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所有字母指数和叫单项式的次数。

    如:bca22-的系数为2-,次数为4,单独的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2、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次数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

    五、平方差公式

    表达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乘法的平方差公式

    公式运用

    可用于某些分母含有根号的分式:

    1/(3-4倍根号2)化简:

    六、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中常见错误有:

    ①漏下了一次项

    ②混淆公式

    ③运算结果中符号错误

    ④变式应用难于掌握。

    七、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的除法法则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如悉

    注意:首先确定结果的系数(即系数相除),然后同底数幂相除,如果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七年级数学学习知识点

    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 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 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整理方程 …… 去分母 …… 去括号 …… 移项 …… 合并同类项 …… 系数化为1 …… (检验方程的解).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时间;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工时;

    (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比率;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折·0.1 ,利润=售价-成本;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S正方形=a2,S环形=π(R2-r2),V长方体=abc ,V正方体=a3,V圆柱=πR2h ,V圆锥=1/3πR2h.

    七年级数学的知识点归纳总结相关文章: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梳理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大全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大全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与学习方法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人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初一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初一数学是整个数学的基础,一定要扎实把握,我整理了一些初一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

    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

    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1)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0表示一个确切的量。如:0℃以及有些题目中的基准,比如以海平面为基准,则0米就表示海平面。

    数轴

    1、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

    (1)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2)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1)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1)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3)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近的数小。

    相反数

    1、基本概念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

    (1)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3)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1)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2)0的相反数是0;

    (3)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以上是我整理的初一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七年级数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指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且两边都为整式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式的解。

    (3)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

    那么a+c=b+c

    ②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若a=b

    那么有a·c=b·c或a÷c=b÷c(c≠0)

    ③等式具有传递性。

    若a1=a2,a2=a3,a3=a4,……an=an,那么a1=a2=a3=a4=……=an

    3.解方程式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①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②去括号

    ③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2有理数知识点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3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2.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5.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4整式的重要知识点

    1.整式:整式为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

    2.整式加减

    整式的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掉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与原来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的符号与原来相反。

    (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项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3.单项式:由数或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叫做单项式。

    4.多项式:由若干个单项式相加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多项式。

    5.同底数幂是指底数相同的幂。

    6.同底数幂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7.幂的乘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8.积的乘方:积的乘方,先把积中的每一个因数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9.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10.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1.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2.同底数幂的除法: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1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中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1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七年级数学要点

    初一是打下知识基础的好时机,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打下牢固的学习基础。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1-3章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与负数

    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负数(negative number)。

    与负数具有相反意义,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 number)(根据需要,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

    1.2 有理数

    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integer),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分数(fraction)。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rational number)。

    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数轴(number axis)。

    数轴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凯兄(origin)。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opposite number)。(例:2的相反数是-2;0的相反数是0)

    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 有理困孙举数的加减法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汪碧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mì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power)。在a的n次方中,a叫做底数(base 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nt)。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a×10的n次方的形式,用的就是科学计数法。

    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第二章 一元一次方程

    2.1 从算式到方程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都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 one unknown)。 解方程就是求出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solution)。

    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2.2 从古老的代数书说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1)

    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第三章 图形认识初步

    3.1 多姿多彩的图形

    几何体也简称体(solid)。包围着体的是面(surface)。

    3.2 直线、射线、线段

    线段公理: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做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3 角的度量

    1度=60分 1分=60秒 1周角=360度 1平角=180度

    3.4 角的比较与运算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直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余角(compi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平角),就说这两个叫互为补角(supplementary angle),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4-6章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是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对顶角(vertical angles)相等。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perpendicular)。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5.2 平行线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parallel)。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第六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6.1 平面直角坐标系

    含有两个数的词来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两个数各自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有顺序的两个数a和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ordered pair)。

    初一数学知识点总结7-10章

    第七章 三角形

    7.1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三角形(triangle)具有稳定性。

    7.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7.3 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n边形内角和等于:(n-2)?180度

    多边形(polygon)的外角和等于360度。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8.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x和y),并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把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system of 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2 消元

    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想法,叫做消元思想。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9.1 不等式

    用小于号或大于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inequality)。

    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叫做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简称解集(solution set)。

    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linear inequality of one unknown)。

    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9.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起来,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linear inequalities of one unknown)。

    第十章 实数

    10.1 平方根

    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rithmetic square root),2是根指数。

    a的算术平方根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radicand)。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square root) 。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extraction of square root)。

    10.2 立方根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cube root)。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extraction of cube root)。

    10.3 实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又叫做无理数(irrational number)。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real number)。

    拓展阅读:怎样打好初一数学基础?

    一、细心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并且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老师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二、总结相似类型题目

    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初二、初三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老师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三、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老师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四、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老师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五、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