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数学导学案,高一数学导学案电子版

  • 数学
  • 2025-02-08

数学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使用导学案。首先,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圆的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看书、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一份作品,并在课上进行交流、欣赏、分析、评价。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科学分析、评价的能力。其次,那么,数学导学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

导学案是一种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近年来,导学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减少教师无效或低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使用导学案。首先,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圆的基础知识,让学生通过看书、小组合作等方式,完成一份作品,并在课上进行交流、欣赏、分析、评价。这种做法不仅能够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科学分析、评价的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以往学习的情况,抓住关键问题进行导学、讨论。例如,在复习圆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容易忽略和错误较多的典型问题进行重点复习,使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更加深入。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真正达到“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的目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灵活地分析问题、寻求最简便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还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文化的魅力。

然而,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正确的做法。例如,有些学生拿到导学案就直接做题目,而不是利用导学案中的问题去预习教材、回归教材、探索教材内容;有些教师在课堂上只围绕导学案来组织学习,对教材不加重视。

导学案的设计与模板

数学学科导学案编制要求应是提供给学生的具体方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层次化、问题化是关键。教师需挖掘教材,紧扣新课标,明确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地位,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案中的例题要有示范性,注重重难点的突破;当堂检测题型要有层次性。

编写导学案时,需备好学生、教材、课标和课堂流程。学生的学习层次不同,需立足于中下等基础的学生水平,设计层次分明的问题,给学生指出学习的方向。备好教材和课标,有助于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导学案应分层探究,体现知识逐步生成的过程,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每一部分探究或学习的主题要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每一个小问题,从而获得整体知识和能力的提升。问题以填空形式出现,必须明确怎样填、填什么。

导学案的编写程序包括分配章节给教师、导学案的个人编制与修改、主备人说课、同头教师集体讨论、修改及备课组长定稿。每个导学案需有编制人、审核人、包科主任签字、日期、编号,有使用指导和具体要求。导学案经过审核、校对后印刷,提前一天发给学生。

导学案分为学习案和训练案两部分。新授课导学案包括学习目标、导学案的使用说明、预习案和探究案。预习案包括知识链接和新知导学,新知导学以问题形式出现,设置应遵循认知规律。

九年级数学课堂导学案

北师大课标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全套导学案

第一章探索勾股定理

学科

数学

年级

八年级

授课班级

主备教师

郑由兰

参与教师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1.1探索勾股定理

备课组长审核签名

教研组长审核签名

1、学习目标:掌握勾股定理及其验证,并能应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教学重点:用面积法验证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教学难点:验证勾股定理.

学习内容(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感知)

(1)勾股定理的内容是

(2)直角三角形两边长为3和4,求第三边长

(3)、求出x的值

二、合作探究(理解)

验证勾股定理

拼图验证.准备的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出正方形.

思考1:你能由图1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

能用两种方法吗?能由此得到勾股定理吗?

2:你能由图2表示大正方形的面积吗?能用两种方法吗?

能由此得到勾股定理吗?

3、请利用图3验证勾股定理

4、利用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你还有哪些方法?

5

三、轻松尝试(运用)

1、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某一时刻刚好飞到一个男孩子头顶上方4000米处,过了20秒,飞机距离这个男孩子头顶5000米,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2、利用全等的办法证明勾股定理?

3、轮船从海中岛A出发,先向北航行9km,又往西航行9km,由于遇到冰山,只好又向南航行4km,再向西航行6km,再折向北航行2km,最后又向西航行9km,到达目的地B,求AB两地间的距离.

4、一棵9m高的树被风折断,树顶落在离树根3m之处,若要查看断痕,要从树底开始爬多高?

四、拓展延伸(提高)

折叠长方形ABCD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的F点处,

若AB=8cm,BC=10cm,求EC的长.

五、收获盘点(升华)

六、当堂检测(达标)

1.若△ABC中,∠C=90°,(1)若a=5,b=12,则c=;(2)若a=6,c=10,则b=;(3)若a∶b=3∶4,c=10,则a=,b=.

2.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为5cm,12cm,则斜边上的高为.

3.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13cm,底边长为10cm,则面积为().

A.30cm2 B.130cm2 C.120cm2 D.60cm2

七、课外作业(巩固)

1、必做题:①整理导学案并完成下一节课导学案中的预习案。

二年级上册导学案

导学案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近几年来,导学案作为课程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倍受关注,也在许多地区推广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形成了诸如“杜郎口模式”、“太谷模式”等先进典型。导学案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减少教师无效或低效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的确发挥了有目共睹的作用。下面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谈谈个人体会。

1、自主整理,合作交流。放手让学生自己整理圆的基础知识,课前通过看书、小组合作,拿出一份作品;在课上进行交流、欣赏、分析、评价,找出各组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将复习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课内复习与课外复习相结合,课堂成为展示学生思维成果的舞台。学生的作品形式多样,有画图表示的,有提纲式的,有罗列的,有表格式的,也有整理成树形结构的……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个性化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以及科学分析、评价的能力。

2、重点强化,加深认识。根据学生以往学习的实际情况,抓住半圆的周长和面积、环形小路的面积、已知周长求面积等关键处导学、讨论。在学生全面复习圆的有关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平时容易忽略和错误较多的典型问题进行重点复习,“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对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更加深入,真正达到“温故知新”、“查漏补缺”的目的。

八年级数学导学案电子版

1、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学习后要了解、掌握、运用概念、要点、规律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学到了哪些能力

情感目标:仔细挖掘蕴藏在学习材料中的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个人发展目标。

(目标要简洁、准确、清晰、全面,以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为主。)

2、重点、难点:观察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根据考纲、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提醒学生重点应掌握的问题,激发学生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信心。

3、预习导引(预习案):根据所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和知识主线设计3—5个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预习明确主干知识,基本掌握简单知识,搞清疑难所在,以便有目的听课解疑。

4、问题导学:导学案问题设计要有层次,有逻辑,有内在的关联,解决一个问题又是解决下一个问题的前奏,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解决一个一个小问题中,自然解决重点问题,锻炼思维,逐步教会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内容设探究,知识生成要引导,留给学生去亲历。

5、典题训练:针对所讲的知识框题选择或设计合适的典型题目,进行点对点应用训练。

6、精讲点拨:针对关键词句、图片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理论活用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是对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指导。

以上就是数学导学案的全部内容,数学学科导学案编制要求应是提供给学生的具体方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层次化、问题化是关键。教师需挖掘教材,紧扣新课标,明确知识在整个教材中的作用、地位,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案中的例题要有示范性,注重重难点的突破;当堂检测题型要有层次性。编写导学案时,需备好学生、教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