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初中数学知识点,初中数学知识点笔记大全

  • 数学
  • 2023-06-12
目录
  • 初中数学67个常考必考点
  • 初中数学知识点笔记大全
  • 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和公式
  • 初一到初三所有数学知识点归纳
  •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 初中数学67个常考必考点

    初中马上要升入高中,数学是考试拉分科目之一,那么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必租绝考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弊纯姿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裤腊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旋转”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旋转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旋转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一个图形旋转后的图形的方法。最后举例说明用旋转可以进行图案设计。

    “中心对称”一节首先通过实例介绍中心对称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探究中心对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通过例题说明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这些内容之后,通过线段、平行四边形引出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最后介绍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关系,以及利用这一关系作与一个图形成中心对称的图形的方法。

    拓展阅读:提升数学成绩的方法

    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最好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个公式”,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特别是初二即将学的因式分解,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学能力的培养是深化学习的必由之路

    在学习新概念、新运算时,老师们总是通过已有知识自然而然过渡到新知识,水到渠成,亦即所谓“温故而知新”。因此说,数学是一门能自学的学科,自学成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数学家华罗庚。

    我们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不光是学习新知识,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老师的那种数学思维习惯,逐渐地培养起自己对数学的一种悟性。

    自学能力越强,悟性就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的依赖性应不断减弱,而自学能力则应不断增强。因此,要养成预习的习惯。

    因此,以前的数学学得扎实,就为以后的进取奠定了基础,就不难自学新课。同时,在预习新课时,碰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带着问题去听老师讲解新课,收获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自信才能自强

    在考试中,总是看见有些同学的试卷出现许多空白,即有好几题根本没有动手去做。当然,俗话说,艺高胆大,艺不高就胆不大。但是,做不出是一回事,没有去做则是另一回事。稍微难一点的数学题都不是一眼就能看出它的解法和结果的。要去分析、探索、比比画画、写写算算,经过迂回曲折的推理或演算,才显露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某种联系,整个思路才会明朗清晰起来。

    初中数学知识点笔记大全

    初中数学知识大全

    1、一元一次方程根的情况

    △=b2-4ac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有2个相同的实数根;

    当△<0时,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行猜租

    ②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连成的线段叫他的对角线。

    ③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对角相等。

    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菱形:①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②领心的四条边兆饥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组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判定条件:定义/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

    矩形与正方形:

    ① 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②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④ 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⑤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多边形:

    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度

    ②多边心内角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在每个顶点处取这个多边形的一个外角,他们的和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度)

    平均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N叫做这个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记为X

    加权平均数:一组数据里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加一个权,这就是加权平均数。

    二、基本定理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 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31、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档兆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8、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 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 ,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

    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

    如果a/b=c/d=…=m/n(b+d+…+n≠0),

    那么(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1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 d﹤r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 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 d﹤R-r(R﹥r)

    13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三、常用数学公式

    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注:韦达定理

    某些数列前n项和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n(n+1)(n+2)/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汇编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初一到初三数学知识点和公式

    一、 数与代数:

    第一章数与式

    1实数的有关概念

    2数与数的运算

    3整式

    4因式分解

    5分式

    第二物仔滚章方程与不等式

    6方程与不等式(1)

    7方程与不等式(2)

    8方程与不等式组的应用

    第三章函数

    9 函数

    10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1一次函数的应用

    。12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3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戚仔性质

    二、空间与图形

    第一章图形的认识

    14角、线、面

    15 三角形

    16全等三角形

    17平行四边形(1)

    18平行四边形(2)

    19作图

    20圆的有关性质

    第二章图形与变换

    21图形轴对称

    22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23图形相似(1)

    24图形相似(2)

    25 图形与坐标

    第三章图形与证明

    证明(1)

    证明(2)

    三、概率与统计罩余

    第一章概率

    28事件与概率(1)

    29事件与概率(2)

    第二章统计

    30统计(1)

    31统计(2)

    初一到初三所有数学知识点归纳

    充分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中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可以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味不衰。

    通过创设趣味性的问题情景,增强学生困圆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每堂课开始,由于课间活动,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还没有完全从课间乎尺前的喧闹中转移过来,学习主动性比较低。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导入。

    下面专门分享了一份关于初中数学重要的基础知识和公式定理,希望父母可以为孩子收集,情况查缺补漏,将没有吃透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岁清,相信对成绩的提升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小编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够从自己最薄弱的学科入手,毕竟,“短板效应”在学习甚至是高考中,都是很关键的。其实,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学习方法,明显要比"题海战术"的提分效果明显的多!

    初中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总结的有点多,请耐心看哈!

    希望能帮助你,还请及时采纳谢谢!

    数学,是一门关于如何思维的科学。熟记数学口诀,是解题的一条捷径,孩子做题思维就会变快。从而更加深刻的记住知识点,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轻松学习。

    下面小优老师将初中数学必须掌握的26个知识点口诀总结如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

    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

    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3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

    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4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

    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5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

    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6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

    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

    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7因式分解

    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

    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

    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

    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

    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

    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

    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镇歼棚

    8单项式运算

    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

    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9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

    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

    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10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

    小大、大小取中间,

    大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大(鱼)于(吃)取两边,

    小(鱼)于(吃)取中间。

    11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

    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

    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

    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12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

    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

    求得解后须验根,

    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

    13最简根式的条件

    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

    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14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

    (+,+),(-,+),

    (-,-)和(+,-),

    四个象限分前后;

    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象限角的平分线:

    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

    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却相反.

    平行某轴的直线:

    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

    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15对称点的坐标

    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

    x轴对称y相反,y轴对称x相反;

    原点对称最好记,横纵坐标全变号.

    16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

    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17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k(x+0)+b,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则可用下面的口诀:

    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

    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18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

    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

    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御则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19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改慧确定图象现;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

    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

    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

    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

    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

    若求对称轴位置, 符号反,

    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20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

    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

    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

    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

    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

    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21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

    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

    22数字巧记

    =1.414(意思意思而已),

    =1.7321(三人一起商量),

    =2.236(吾量量山路),

    =2.449(粮食是酒),

    =2.645(二流是我),

    =2.828(二爸二爸),

    =3.16(山药,六两).

    2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

    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

    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

    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

    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24梯形问题的辅助线

    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

    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

    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

    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

    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

    25添加辅助线歌

    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

    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

    三角形边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

    26圆的证明歌

    圆的证明不算难,常把半径直径连;

    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

    直径是圆最大弦,直圆周角立上边,

    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

    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

    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

    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

    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

    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

    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

    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

    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

    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

    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

    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

    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

    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关键,

    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