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一年级数学左右教案,一年级数学左右优秀教案设计

  • 数学
  • 2023-04-19
目录
  • 左右数学教学设计
  • 小学一年级左右教学设计
  • 一年级数学左右优秀教案设计
  • 一年级数学左右教案板书设计
  • 左右教案一年级人教版

  • 左右数学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经典课程教案5篇

    数学是一种精神,一种理性的精神。试图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的物质、道德和社会生活;试图回答有关人类自身存在提出的问题,为了大家学习方便,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一年级数学经典课程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一年级数学经典课程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能说出空间中物体的左右位置。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智能、语言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

    3.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

    学会判断空间事物的左与右。

    教学难点:

    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

    (注:请学生事先以小组的形式,围圈而坐。)

    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跟我做”。 请你跟我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要求学生一边跟着说,一边跟着做。 我就跟你这样做

    (伸出右手,伸出左手,抬起左脚,抬起右脚,摸摸右耳朵,摸摸左耳朵„„)

    师:今天我们一起复习了“左与右”。

    [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左右。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识左与右。同时,在游戏的氛围中,可以进行自我纠错。]

    二、共同探讨,获取新知

    1. 出示题1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左与右,我们到大街上去瞧一瞧!

    (揭示课题)

    师: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和行人真多,真热闹啊!我们在过马路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过马路,要安全,先看左,再看右。

    (板书)

    2. 出示题2

    师:小丁丁想过马路,他先看看左,再看看右。他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请个别同学回答。

    3. 出示题3

    师:这时,小巧也准备过马路。那么,她向左看到了什么?向右看到了什么? 独立完成后核对。

    4. 小组合作、尝试探究

    师:碰巧小胖也在过马路,衡宽那么小胖向左、向右又会看到什么呢? 小组讨论。

    小结:与小丁丁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师:那么小亚呢?

    小结:与小巧所看到的正好相反,因为他们是面对面的。

    [在学生搞清他人身上的左与右,并能说出以自我为参照中心的左右位置的基础上,请学生介绍P8题1的图中每个人的左边和右边分别坐着谁?从而让学生体会“面对面”的物体方向是相反的,为后来说出小胖、小亚向左、向右分别看到什么作铺垫。然后来到大街上找左与右,先是与学生同方向的小丁丁和小巧,教会学生看图的方法,然后是与学生方向相反的小胖、小亚。]

    三、设疑问难,总结交流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左与右与在街上”,知道了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左与右。

    对于这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问题吗?

    [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思考、探索,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掌握了多少,还有什么疑问。]

    一年级数学经典课程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难点是学生前后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学方法慧拦亏:

    尝试教学、情境教学、游戏

    教学准备:

    纸制的方向盘4个、车站牌5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老师请5名学生上讲台排成队列 5名学生排成队列,其余学生描述其中一位学生的位置。

    2、在老师的口令下,学生按要求调换位置,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二、观察讨论、学习新知

    1、观察课本主题图、讨论并填空。

    2、老师出示:课本“做一做”第2题小动物赛跑图

    问:你看到了什么?现在跑在最前面,它后面有哪些小动物?谁第二?小白兔跑第几?小牛跑第几?你能把上面的问号位置填上吗?

    三、练习巩固、启发前神思维

    1、说一说

    (1)你的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目的: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体会前后意义和相对性)

    (2)你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你是排在第几位?(使学生学会从前面数或者从后面数,得到不同。

    一年级数学经典课程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单数和双数;初步了解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能力与方法: 培养学生探求、猜想、验证的科学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单数和双数。

    1. 情景引入。

    师:春天到了,数宝宝们手拉手排着队去森林里玩。

    (板书出示主题图)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

    请学生比较两个队伍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师:如果用小圆点来表示数宝宝的个数,像这样两个一列地在方格里排成的图形,就叫做数图。

    2. 摆数图。

    (1)教师在方格上演示摆数图。

    (2)学生动手操作:用小圆片在方格纸上摆数图。

    3. 找特点,分类。 同桌合作先找所摆数图的特点,然后把这些数图按形状进行分类。 板书出示(或多媒体演示)分类结果。

    师:右边边框是折线的数图都是单数,右边边框是直线的数图都是双数。 板书出示课题:单数和双数。

    4. 反馈练习: 要求:先判断数图表示的是单数还是双数,然后再说出它表示几。

    二、探求单数和双数之间的关系。

    1. 提问与猜想

    师:请小朋友先来猜一猜:如果任意拿出两张数图拼成一张数图,结果会是什么数? 接着小组合作,每人拿两张数图拼一拼,并列出一道相应的加法算式,然后观察小组4 个人的拼图,问学生发现什么规律了。

    2. 实践与验证

    小组上黑板边操作边汇报。

    例如: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

    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〇 〇〇

    6+4=104+5=93+5=8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并提示学生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3种结果?

    (板书:单数+单数=双数 双数+双数=双数 单数+双数=单数)

    3. 巩固练习 书本第2大题第一行(看数图,写算式)。

    三、实践与运用。

    1. 计算:(第3大题)

    ⑴先判断和是什么数,再计算。

    4+8 6+8 2+1 9+3 9+5 9+7 9+9 10+9

    ⑵ 独立计算。

    2. 出示题4

    口答:大组找规律接龙赛,每组开火车往下接5个数。

    2、4、6、(8、10、12、14、16)

    1、3、5、(7、9、11、13、15)

    20、18、(16、14、12、10、8)

    19、17、(15、13、11、9、7)

    小组派代表接的是什么数?

    3. 数宝宝玩累了,想回家休息,两个队伍要接成一个队伍往回走,想想,它们的队伍里有没有单个的?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

    四、总结与评价。

    师:今天你们都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表现得如何?谁的表现最棒呢? 和是双数 和是单数

    (学生畅所欲言)

    一年级数学经典课程教案4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 学 流 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师:通过同学们,我们每天在这间教室里学习,讲台是老师的好伙伴,课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今天,这两位伙伴有话要对大家说呢?大家听吗?

    录音:大家好!我是讲台,今天我想知道自己有多长,小朋友们能告诉我吗?还有我呢,我是课桌,我也想知道自己有多长,亲爱的小朋友,你们能告诉我吗?

    二、新授

    1、桌子有多长。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 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 ,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 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

    板书设计:桌子有多长(厘米的认识)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一年级数学经典课程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作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小学一年级左右教学设计

    【 #一年级#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整理的《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五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1、(出示复习课件):全班集体回答。

    2、谈话:你们能给数学王国里的宝宝找找他们的家吗?(出示课件)这些数有的大,有的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请听:(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出示课件)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出示课件)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

    追问:你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看十位,一个是四十几,一个是三十几,肯定四十几比三十几大。)

    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我们一起用手势表示一下。(出示课件“〉”)

    5、指名板书后全班读一读。

    6、练习扩展(出示课件)学生说一说想法。

    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7、(出示课件)比较63和68的大小。

    8、扩展练习。(出示课件)

    师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上的数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9、再独立完成试一试。(出示课件)

    (1)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2)你是怎样想的?(53和56要比个位,因为十位上都是5。100和98比的是数位,三位数肯定比两位数大。)

    师引导学生总结:十位上的数不同时,要先比较十位上的数;十位上的数相同时,要进一步比较个位上的数;100大于所有的两位数,所有的两位数一定大于一位数。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1题。

    提问:我们再来看看,小白菜又给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你们能回答吗?

    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个别学生回答)

    口答: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集体口答)

    2、(出示课件),集体练习后,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看着计数器把数先填出来,然后再比较数的大小。

    指名汇报。

    3、“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同桌学生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4题。

    (1)指定一个学生(学号是两位数的)说出自己的学号。谈话:他的学号是两位数(板书:两位数)请学号是两位数的同学都站起来。其他同学的学号是几位数?

    (2)写出三个个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

    学生写好后提问:你写了哪三个数?谁?谁最小?你能把这三个数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吗?

    (这个学生在黑板上排,其余学生坐在座位上排)

    为什么这样排?(可以从小到大,也可以从大到小排)

    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有几个?(顺次说一说)

    (3)写出三个十位上都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哪个最小。

    让学生多独立完成后再相互交流。(同桌交流)

    四、扩展延伸

    1、谈话:刚才小朋友写了几个数,老师也写了三个表示天气温度的数(2度20度35度)我们一起读一下。

    你能猜一猜它们各是什么季节的气温吗?(小组讨论后汇报)

    你能用符号表示三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2、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五、总结评价

    1、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2、游戏(排路队)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还想写数吗?请你们每人再写一个数。在小组里比一比谁写的数,谁写的数最小。

    (2)排路队:出示路队旗(旗上分别写着:“比30大而比60小的数”“比30小的数”、“比60大的数”)

    根据刚才自己写的数到前面来排队,然后排着整齐的队路队下课。

    2.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掌握测量方法以及能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测量方法,理解长度单位“厘米”。

    电化教具:

    电脑,投影仪。

    学生学具:

    直尺,提供了两道测量题目的小纸条(上课前老师事前准备好的)

    二、创设情境

    1、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知道自己的课桌有多长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课桌的长度的?”

    学生提出各种量法,例如用手,用铅笔,用笔盒……

    2、实际测量:

    分别统一用手量,然后再统一用铅笔,用笔盒量,把学生测量的结果分类记录在黑板上。

    3、根据测量结果,发现了什么?

    讨论交流,得出:用不同的'测量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4、那么,有什么使得不同的人使用这种的时候,测量出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学生想到了直尺。

    三、建立模型

    1、初步认识直尺

    幻灯片出示一直尺,让学生观察,从直尺上,你看到了什么?

    板书:刻度,刻度值,单位

    2、进一步认识直尺

    从直尺上你能找到1cm的长度吗?

    你能找到6cm的刻度吗?

    从哪个刻度到6cm这个刻度才是6cm的长度?

    3、直尺的使用

    A、播放课件,出示一些测量的错误示范,让学生讨论错在哪里,从而感受正确的测量方法。

    B、在感受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总结出正确的测量方法。

    四、理解与应用

    1、试试测量小纸条中的第一题。

    请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的测量方法,用投影仪投影测量过程。

    (通过亲手操作初步实践刚才总结出来的测量方法)

    2、测量小纸条中第二题。

    测量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

    (进一步体会测量方法)

    五、提高拓展

    播放课件,展示不从0刻度开始测量,而是从2刻度开始测量的情况。

    学生讨论该方法是否正确,又应如何正确读数。

    六、作业

    1、书p151

    2、《自主练习》p6

    3.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 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教具准备:

    计数器1个小棒100根铅笔24枝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

    (1)一个一个地数,从27数到50,从85数到100。

    (2)十个十个地数,从30数到60,从20数到100。

    2、看题口答

    (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6个十和2十一组成()。

    (4)2个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3、教师报数,学生摆小棒。

    16,25,50,68

    二、新授

    (1)出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并在计数器上分别贴上“十位”、“个位”。

    (2)教师出示2捆铅笔和4枝铅笔。

    这里共有几枝铅笔?(有24枝),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学生回答后,教师分别把2捆铅笔和4枝铅笔分别挂在十位和个位上,接着问:“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写数时,要先写十位,再写个位。十位上是几,就写几;个位上是几,就写几,这个数写作“24”。

    读数时,先读十位数,再读个位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这个数读作二十四,学生跟读两遍。

    1、教学例3。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十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上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2、教学例4。

    (1)出示10捆小棒与计数器。

    提问:这里一共有几捆小棒?几个10?10个十是多少?

    教师把10拥小棒捆成一大捆,挂在百位上边。

    问一百该怎么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先在百位上写“l”,十位与个位上都写“0”这个数写作“100”读作“一百”。

    (2)教师告诉学生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就是百位。

    3、小结。

    写数、读数都要从高位起,按数位顺序写,个位或十位上一个也没有写数时要写“0”占位。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2题(课本第37页)。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同学:该如何写数,你是怎么想的?集体订正。

    2、做游戏:接通电话。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掌握的很好只有个别学生老是在读数写的时候把汉字写成数字。还需加强辅导。

    4.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试验本)P15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对星空中的一些星座(由7颗星组成的)的星星计数。

    2、按给出的数在方格纸上画星图。

    3、联系生活实际,学生初步了解常见的星座知识。

    能力目标

    1、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

    2、在画点图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在情境创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宇宙奥秘的欲 望。

    重点难点:

    按给出的数在纸上画出星图。

    教学准备:

    1、教师方面的准备:多媒体课件、方格纸、小圆片

    2、学生方面的准备:课前有关星座的知识探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师:夜晚悄悄地来临了,美丽的月亮散发着淡淡的光芒,可爱的小星星在对你调皮地闪动着大眼睛,这些星星用直线连接起来,就形成很多的星座。请学生分组交流介绍收集到的有关星座的知识。

    2、个别回答:你知道有哪些星座吗?星座对于我们人类有什么作用呢?

    3、出示课题:美丽的星座

    二、新授实施

    1、教师边操作多媒体课件,边介绍:天鹅座、狮子座、猎户座,北斗七星座。

    仔细观察: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小结:同样是7颗星星,可是由于排列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星座。

    2、请你用7个小圆片模仿摆出以上的四个星座,教师巡视辅导。

    3、你还能用7个小圆片摆出其他的形状,并取个合适的名字吗?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组织评比:谁的星座最可爱、最美丽?

    4、小结:奥妙无穷的宇宙世界等着小朋友长大以后去探索、去求知。

    三、练习尝试

    1、我们可以把这些星星看作是一个小圆点,然后我们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出星座。你们想不想也来动手画画看呢?(教师选择其中的一个星座带领小朋友尝试画)

    师:先画4个圆点,将点与点用线联系起来,这样就能形成一幅星座图。

    生:选择喜欢的颜色画4个圆点来画出星座。

    2、想一想,画一画:用4个圆点、5个圆点创作出其他的星座,小组内交流评比。

    3、教师指导写数:7的写法

    四、探究巩固

    1、比一比,赛一赛:我是小小天文家。让学生展开想象自己来发明星座,并展示学生作品,给予一定的奖励。

    2、总结:今天学习了什么本领?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5.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教案

    一、指导思想

    数学是一个色彩缤纷的万花筒,美丽而奇妙。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在数学教学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趣味数学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教材简析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材课程,主要设计理念是:趣味性、实践性。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数学与儿童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看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学生学起来也亲切、自然,可以通过自己的认知活动,实现数学观念的构建,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学习内容以数学游戏、数学故事、数学实践活动为主。

    三、目的要求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爱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2、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

    3、使学生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4、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敢于质疑、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6、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四、时间安排

    单周四下午3:40——4:40

    五、主要措施

    1、以新课程的理念和新课程纲要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水平为依据,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愿意主动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质疑,乐于讨论探究各种现象,喜欢和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2、逐步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培养和强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应用中感受数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学具,课上组织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把每一个教学设计都落实下去。

    六、内容安排

    1、认数

    2、我的位置

    3、趣味拼图

    4、折一折,比一比

    5、我会编故事

    6、猜一猜

    7、找规律

    8、生活中的数字

    9、巧摆火柴棒

    10、有趣的数学题

    一年级数学左右优秀教案设计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名一年级数学老师,上课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闹纤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希望大家喜欢!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液袜仿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2、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好誉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让学生发现、经历、探究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通过比较,从而理解并掌握找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推理能力。

    2、数学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合理推理能力,并合理、清晰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3、解决问题:合作中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简单的排列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规律

    1、设情引课

    师:你们知道吗,快要过大年了,喜欢过年吗?知道吗小博士班的同学们也在高兴地期盼过年,他们还要开联欢会呢,这不已经忙着布置开了教室,连小青蛙呱呱和小猪哼哼都赶来帮忙。

    (电脑分别出示小猪和小青蛙布置的教室)

    师:他们俩都认为自己布置的漂亮,于是就争吵起来,小朋友,你们认为谁布置的漂亮呢?为什么呢?

    2、学生讨论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请小组长领导各组进行讨论,各自发表不同的意见。

    3、汇报结果

    请各组派代表来汇报各自不同的想法。

    生1: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这样看起来很整齐。

    生2:我们认为小猪布置的好,因为花和灯笼放在一起好看。

    生3: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它的布置是花和花,小旗和小旗,我觉得这样的好。

    生4:我们认为小青蛙布置的漂亮,因为小旗是一红一黄,灯笼是一紫一黄,很有顺序。

    师:大家有各种不同的意见,那么你们喜欢哪一种就可以选择哪一种,刚才有人说到小青蛙的布置中小旗是一红一黄一红一黄排列的,象小旗这样一红一黄一红一黄的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小旗的排列是有规律的。

    4、引入生活

    师:其实规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会经常遇到的,(随着教师的语言电脑出示四幅生活中有规律的图片),比如:树枝上叶子的排列,妈妈买的花布上花纹的排列,地面上地板砖的排列以及旅行家旅行时用的热气球上颜色的排列等等都是有规律的。

    5、揭示课题

    师:看来规律的用处非常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找规律。(板书:找规律)

    二、引导探究,认识规律

    1、观察主题图

    师:其实小博士班的同学也比较喜欢小青蛙呱呱布置的教室,请仔细观察(电脑出示书上主题图),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分别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并想个办法让我们一眼就看出这个规律。

    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讨论,找出不同的规律。

    3、汇报结果

    (随着学生回答电脑分别出示每一组排列有规律的图形)

    学生每回答一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加深对每一组规律的理解。

    (如:学生答出灯笼的排列有规律)

    师:谁来这组灯笼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生:是一紫一黄、一紫一黄、一紫一黄的排列的。

    再指名学生回答,在第二名学生回答的同时,电脑上依次在每组之间加条虚线,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都是每两个为一组的。

    师:对,这组灯笼的排列就是这样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重复出现的。(在教师讲解的同时,电脑上一紫一黄、一紫一黄逐个闪动。)

    4、同桌

    四组规律同时在电脑上出现,同桌两人互相他们的排列规律。

    三、连闯三关,应用规律

    师:小博士班的同学要带大家一起来这间漂亮的教室里参加一场智力竞赛。

    1、涂一涂

    由四人小组长给组员每人分配一道,共同完成,实物投影订正。

    2、演一演(用不同的动作或声音把这些规律表演出来。)

    学生独立表演。

    同桌两人从中任选一组。

    3、(1)找一找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身体动作和不同的声音表演出了不同的规律,看来规律就在我们的身边,那谁能在生活中哪些东西的排列是有规律的呢?

    生1:我身上衣服的花纹是有规律的。

    生2:我家地板上的瓷砖也是有规律的。

    生3:马路上的斑马线也是有规律的。

    (2)帮帮他

    师:老豆博士想请大家帮个忙:他买了一块花布想做窗帘,但买回来之后又觉得这块布缺花边,所以他想请大家用今天所学的规律帮他设计一种花边,你们愿意帮这个忙吗?

    学生积极性很高,有用彩笔画的,还有拿各种形状的纸片贴的。(用实物投影展示一部分作品,学生互相评价。)

    四、全课结束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提问:大家,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我们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2)谈话: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小朋友再看一看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谁来?(要求学生摸着说)[评析:通过自己身体上的实例,使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础。]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评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充分体验左和右。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1)出示挂图:小朋友在教室里上课的场景。谈话:小朋友,人的手、脚、眼睛、耳朵都有左之分,那么我们坐的位置有没有左右之分呢?我们一起来看,画面中坐在前面的小明(男)和小红(女)是同桌,你能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有的同学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后汇报。

    [评析:紧密结合小朋友上课的情景,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理解和掌握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联系教室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1题)

    让每个学生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中间小朋友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儿说B在左边,一会儿说B在右边。

    讲述: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评析:联系实际,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某个物体的位置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而说的。]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评析:通过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所处的位置,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置关系的习惯和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二、巩固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

    (1)同桌合作操作: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摆在文具盒的右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2)让学生说一说,摆在最左边的是什么,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从左数,文具盒是第个,从右数,文具盒是第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请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几人交流。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自由摆放学具的活动,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

    2.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丁丁和拉拉跟着妈妈去超市购物,他们来到了玩具柜台。呵!那么多玩具,挑选什么呢?妈妈规定每人只能买一样,并且不能说出它的名字,只能说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

    提问:小朋友,如果你是丁丁或拉拉,你会怎么说呢?其他小朋友能根据他的说法,猜出他想买的是什么吗?(评析:给单调的练习赋予一定的情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猜测、推理、交流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评析: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综合运用前后、上下、左右的方位词描述物体位置,每个学生都有说的机会,人人参与,人人表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践活动,增强应用意识

    1.想一想。

    谈话:老师有一个问题问大家,我跟大家面对面地站着,(举起右手)请问:老师举的是右手吗?(可能有的学生说是右手,有的说不是右手,说法不一)

    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断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教师举起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看法。)说明: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刚好相反。

    [评析: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教学难点,运用设疑的方法让学生判断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引起学生注意,引发思考;让学生举起右手与老师对照,促使学生去体验感悟;最后教师转身验证让学生明白: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不同,左右也就不同。总之,这段教学活动融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有效地突破了难点。]

    2.动脑筋。

    (挂图显示学生上下楼梯的情况)让学生观察思考: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哪边走?谁走错了?为什么?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表演体验。)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右边有秩序地走。

    [评析:看图判断左右,学生容易以自己为标准来下结论。为此,组织有效的表演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去感悟\去体验,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方向的变化过程,明白方向不同左右不同的道理,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玩得愉快吗?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后,到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左右位置关系说一说。

    [评析:教师富有情趣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知识汇报交流学习过程和掌握的学习策略,在自由的氛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本领去探索周围更广阔领域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课堂总结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4

    一、联系生活、复习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在我们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认识图形。

    1、认识长方形。

    (1)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

    (2)其余生也找找手中物体中的长方形的面,看一看,摸一摸。

    2、能不能从其他物体上找到其他的图形呢?(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与教师一起找)。

    3、汇报交流,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有什么不同?(立体图、平面图)

    5、用自己的办法把他们图形画下来。

    三、联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

    四、课堂活动。

    1、小明和同学们一样也认识了这些图形,这是小明利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拼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电脑演示)你们能从这幅美丽的图画中找出今天学的这些图形吗?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小明的不一样。

    五、课堂小结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六、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见到这些图形,同学们回到家后仔细观察家里的物体,看看能在哪些物体上找到这些图形,把你的发现告诉爸爸和妈妈。

    一年级数学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力目标:

    初步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1、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2、初步探索百数图中的排列规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数数:从100倒数到50

    2、看计数器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教师拨数,指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原因。“你是怎样想的?”

    想:先从十位看起,十位上的数大,这个两位数就大。如果十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个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大的,则这个两位数就大。

    (二)新授:

    1、教学例七:

    (1)教师出示幻灯片(百数图)

    (2)学生观察讨论,“表中这些数的排列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教师举个例子,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分别有什么特点。

    (板书:横看、竖看、斜看)

    特点:①第一横行的5个数都是双数,而第二横行的5个数都是单数。

    ②从左上到右下这一斜行中的数个位、十位数字相同。

    ③从右上到左下一行数中(10除外),十位上的数从1开始逐渐增大到9,而个位上的数则相反,从9开始逐渐递减到1。

    (3)学生动手独立填写表格。

    (4)再观察,这个数位顺序表有什么特点?

    2、练习:教师提问,学生快速回答。如:“第4行第8个数是多少?”

    3、按要求38页,给指定的数涂颜色。四人小组讨论还发现什么新规律?

    3、比大小。

    (1)十位一样的数比大小。

    课件出示计数器,学生分别说一说计数器上所表示的数,再比较大小,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小结方法。

    (2)练习。

    课件出示练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并说一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再集体订正。

    一年级数学左右教案板书设计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7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1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能比较清晰地表达多与少。

    2、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数一数、画一画的活动,在一一对应数数的情况下,理解谁多谁少,并能用数学语言比较清晰的表达数量的多与少。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合作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目标分析:

    本节课主要研究“比多少”。教材设计了有趣味的主题图,让孩子通过观察不同类量物体的多少,来感知“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为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知识作准备。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比较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比较思想;但孩子的表达能力还不够,要训练学生把意思表达清楚。特别是多种数量同时比较是孩子比较难理解的一类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中,首先帮助学生了解比较的事物,再进行一一对应的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一一对应”的过程,发现比较的结果。

    教学难点: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图示卡片、数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回答问题。

    (一)教师讲故事:小猪帮助小兔盖房子。(边讲故事边出示图)

    (二)听完故事后,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

    1、故事中有几只小兔?(教师贴图)

    2、故事中有几只小猪?(教师贴图)

    3、小兔在做什么?每只小兔搬一块砖,他们一共搬了几块砖?(教师贴图)

    4、小猪在做什么?每只小猪搬1根木头,他们一共搬了几根木头?(教师贴图)

    5、快来看一看小兔在搬砖,小兔的数量和砖的数量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出示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板书“同样多”)

    6、小猪搬木头,小猪的数量和木头的数量比一比,你发现有什么发现?(出示一一对应的表达方式,同时板书“多、少”)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有序思考,逐步形成“比较”的步骤和方法。】

    二、创编数学小故事,回答其中有关比较的数学问题。

    (一)教师创编的数学故事。

    1、小猫钓鱼:小花猫和小白猫比赛钓鱼,小花猫钓了4条鱼,小白猫钓了7条鱼。谁钓的鱼多,你是怎么比较的?

    2、秋天到了小动物们要举办一年一度的采摘大会了。你们看小猴子摘得是什么?小熊采摘的是什么?小松鼠采摘的又是什么呢?请你比一比说一说看谁能够当上采摘冠军?

    (二)让学生独立创编数学故事。(可以是身边发生的事情)

    【设计意图:通过创编活动使学生感受比较的量。】

    三、课堂练习

    (一)练习。

    1、老师今天请来了许多小动物和我们做朋友,请你挑一挑,哪几种小动物的只数同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能用刚才这种方法给同学们摆一摆,让同学们一眼就看出它们是同样多的吗?

    2、做拍手游戏。

    听清老师拍了几下(5下)

    你拍的和老师同样多。

    请你给你的同桌拍手,要求他和你拍的同样多。

    3、小结:说能说一说什么是“同样多”?

    (二)继续做拍手游戏。

    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拍的比老师多2下。学生开始拍手。

    老师拍5下,要求学生拍的比老师少2下。学生开始拍手。

    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两次拍手的次数不一样?

    (三)完成第7页做一做的题。说一说,为什么?

    (四)看图标注多、少和同样多。

    (五)看图猜一猜。

    挡住的▲和●同样多,所有的▲和●比,是同样多吗?请说明理由。

    挡住的▲和●同样多,所有的▲和●比,谁多谁少,请说明理由。

    所有的▲和●谁多谁少,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看图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推理,说出比较两个数多与少的猜测理由,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4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相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和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思。

    3、使学生在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当中,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明确“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就是另一个数比这个数少几”。

    教学准备: 例题挂图,小棒。

    设计思路:本课是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应用的内容,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一行:◇◇◇◇◇◇◇◇

    第二行:○○○○○

    ◇ 比 ○ 多( )个。

    ◇ 可以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跟 ○ ( )的,另一部分是比 ○( )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例4挂图,让学生互相说一说图的意思。

    (2)师生共同分析数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摆小棒,讨论出“小磊比小雪少几朵红花,就是小雪比小磊多几朵红花”的结论。

    (4)列式:12—8=4(朵)

    口答:小磊比小雪少4朵红花。

    (5)再让一位学生看图说一说图意,小组内的学生说一说。

    2、教科书第73页的“做一做”。

    (1)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问题?

    (求我比你少几本书,就是求你比我多几本,或你我相差几本。)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小结。

    谁能例4与例3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例4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例3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这两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多少,都是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三的第2题。

    2、完成练习十三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4

    教学目标

    (一)初步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和认数情况。

    (二)使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含义,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爱学习、爱学校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难点:学会分类方法。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三幅教学图及1~10数字卡片。

    (二)学具:10根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师谈话 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上数学课。我们在数学课上会学到好多好多知识,比如:认识数字、认识图形、会计算等等。现在请同学们看一幅图。

    (二)学习新课

    1.初步建立方位概念。

    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上都有什么?

    图的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边是什么?

    右边是什么?中间是什么?

    数一数:图的上面有几架飞机?下面有几辆汽车?图的左边有几个萝卜?右边有几棵白菜?中间有几只灯笼?

    小结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不但能认真看图,还能分清上、下、左、右。今后我们看图、看书、做事都用得上这些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做认识新朋友的游戏:说一说:你座位四周的同学都是谁?(要说清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是谁)

    2.学习数数:

    出示学校新学年开学图。

    师说:这幅图画的是开学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大家仔细看看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数数:

    图上有几位老师?几个同学?(一组一组地数)一共有几个人?

    图上面有几朵向日葵?几棵树?几只小鸟?(从左往右数)

    (2)数周围的实物:

    数一数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数一数教室里有几盏灯?几扇门?几扇窗户?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衣服上有几个扣子?

    3.学习分类。

    (1)看书上图提问:

    图上画的是什么?(铅笔和球)

    为什么大球小球圈在一起?(大球小球都是球)

    师说:大球小球都是球,是同类物品,所以圈在一起。铅笔是写字用的,和球不是同类物品,所以不和球圈在一起。

    (2)出示图片:

    请你们分一分,哪些是同类物品,学生回答后,教师圈上圈。

    (3)学生看书上图:

    师问: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书包、小鸡、母鸡、公鸡和气球)

    可以把哪些东西圈在一起?(可以把小鸡、母鸡、公鸡圈在一起)为什么?

    师说:你们说得对!小鸡、母鸡、公鸡都是鸡,所以把它们圈在一起。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圈一圈。

    4.了解学生认数的情况。

    (1)看图回答问题:

    师问:每个圈里画的是什么?有多少?它旁边的数是几?

    (2)指名几名学生分别数出1~10实物的个数。

    (3)教师带领学生打乱 1~10各数的顺序数数。

    (三)巩固反馈

    (1)看数摆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5根小棒。

    教师出示卡片,学生摆出7根小棒。

    (2)做拍手游戏: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教师出示卡片,,同学们拍手表示。

    (3)做练习一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数10以内的数。学会了把物品进行分类。这是为我们以后学习数学的一节准备课。(板书课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节数学课。在这节课里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使学生初步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通过看图、数数、游戏、动手摆实物来激发学习兴趣。

    二、在这节课的开头设计了分清方位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会使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逐步分清方位。

    三、在练习数数上,除了数课本上的图片还设计了数周围的实物。目的是不仅了解学生是否能抽象的数数。还要了解每个学生能否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

    四、在学习分类这个环节,不但要求学生能把同类的圈起来。而且还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圈。从而体现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5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限时8分钟)

    玩法:转盘中间和四周都有一些数,转动圆盘,转到几,先说出算式,并写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数。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多。

    (1)转盘有:

    3 4

    9 5

    8+

    8 6

    7

    4 5

    9 5 6

    7+ 9 6+

    8 6 7

    7 8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 “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6

    课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 3+8= 4+7= 5+6=

    3+9= 4+8= 5+7= 6+6=

    4+9= 5+8= 6+7= 7+6=

    5+9= 6+8= 7+7= 8+6=

    2.( )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 )=11 4+( )=12 5+( )=14

    4+( )=11 2+( )=11 3+( )=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数的组成;

    因为11-6=5,所以11-5=6;

    ……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5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5=6

    12-5=7

    13-5=8

    14-5=9

    15-5=10

    (2)出示例1:12-4=□.

    ①启发学生分级讨论、交流.

    ②联系本题,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启发学生想:十几减4还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使学生明确:

    11-4=7

    12-4=8

    13-4=9

    14-4=10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

    (1)分级讨论、交流,十几减3、十几减2有哪些题,怎样计算?

    (2)汇报时,使学生明确:

    11-3=8 11-2=9

    12-3=9 12-2=10

    13-3=10

    3.引导学生对比.

    启发想的计算可以怎样想?使学生明确.

    想加算减;

    想十几的组成;

    想:11-5=6→11-6=5 ……

    11-4=7→11-7=4 ……

    11-3=8→11-8=3 ……

    11-2=9→11-9=2 ……

    三、全课小结.

    略.

    随堂练习

    1.“做一做”第1题【继续演示课件“”】,投影出示,启发学生说明图意,独立填写.

    2.“做一做”第2题【继续演示课件“”】,口算,竞赛.

    3.练习五第3题【继续演示课件“”】,分级讨论交流,独立填写.

    (此题渗透统计思想,必要时教师做一下说明.)

    布置作业

    练习五第4、5题(图片“练习四”、“练习五”).

    板书设计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大全篇7

    教学课题: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内容:

    十几减9的练习课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9+( )=15 9+( )=18

    15-9=( )18-9=( )

    9+( )=14 9+( )=17

    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1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学生观察后汇报

    第一组植树8棵,第二组植树9棵,两个小组一共植树多少棵?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你能根据列出的加法算式说出一个减法算式呢?这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和差表示的意义吗?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练习二的第9题。

    2、完成第12页思考题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练习,使学生在有梯度的练习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老师的鼓励下,运用想加算减法,学生计算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左右教案一年级人教版

    【 #教案#导语】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

    篇一

    教学目标:

    1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3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冲吵生的实际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数学书、铅笔盒、练习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那么多的老师来听课,就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来欢迎他们。

    师:刚才我们欢迎老师是用什么鼓掌的?

    生:我鼓掌用的是左手和右手。

    ( 评析 用鼓掌来引入左、右手,自然、不着痕迹。)

    师:对了,我们都有两只手,左手和右手。

    二、探索新知,感知左右

    1. 说一说

    教师:请大家把双手伸出来,看看自己的两只手,想一想,哪只是左手?哪只是右手?

    教师:听老师的口令。

    教师:左手在哪里?右手在哪里?

    (学生根据口令做出动作)

    教师:请举起你的右手(教师和学生站在同一方向举起右手)。

    提问:说一说,你会用右手做些什么事?

    生1:我会用右散岩侍手拿筷子吃饭。

    生2:我会用右手写字。

    教师:再举起你的左手,

    提问:你会用左手做什么事?

    生1:吃饭时我用左手端碗。

    生2:写字时用左手压本子。 „„

    ( 评析 把“左右”的认识与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枣闹在一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也有利于今后的记忆。)

    2.找一找(嘴巴)

    师:左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请找一找自己身上还有这样的好朋友吗?

    生:左眼、右眼,左耳朵、右耳朵,左腿、右腿。

    师:刚才大家举了那么多有关左右的例子,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3. 做一做

    摸鼻子游戏

    鼻子鼻子,上面;鼻子鼻子,下面;鼻子鼻子,左面,鼻子鼻子,右面。 鼻子鼻子,左耳;鼻子鼻子,右耳;鼻子鼻子,左肩,鼻子鼻子,右肩。

    4. 摆一摆(课件出示正确摆放图片)

    教师:做完了游戏,我们再来活动一下双手。请把数学书放在桌上,把数学本放在数学书的右边,把铅笔盒放在数学书的左边。

    教师:看谁摆的又对又快。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摆放正确)

    提问:

    (1)数学书的左边是_________ 。

    (2)数学书的右边是 _________。

    (3)数学本的左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4)铅笔盒的右边有 _________,还有_________ 。

    课间操:

    拍拍手,拍拍手,上拍拍,下拍拍,左拍拍,右拍拍。 伸出我左手,伸出我的右手,扭扭我的小腰,端端正正坐好。

    5. 走一走

    (出示小军上楼图片)

    教师: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朋友上下楼梯。

    教师:上下楼梯应该靠哪边走?

    学生:靠右走。

    教师:小军在干什么?

    学生:小军在上楼梯。

    教师:小军应该从哪边走?

    (出示小明下楼图片)

    小明下楼与学生方向相反,体会左右的相对性,强调左右是指自己的左右。小明下楼,是指小明要从自己的右边下楼。

    三、课堂小结。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学生:左右。

    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领会左和右,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2.不断在实践活动中充分体验,巩固练习,提高学生应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3.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办事效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上下楼规则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唱歌吗?那咱们一起唱一曲吧!(放歌曲,师生共同唱,并做拍手动作)

    提问: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拍的手?(手)

    1、认识左右

    (1)强调左右手的作用,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师:伸出左手右手,看看自己这双灵巧的手,(学生看手)

    在生活中常用左、右手干什么?

    (2)找找身体上的左右

    师:坐手、右手是对好朋友,配合力量可大了!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找一找身体上还有像这样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吗?请你一边找,一边和你的桌。

    (学生活动,寻找身体上的左右)

    提问:“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你身体上的一左一右的好朋友?老师建议,他说到哪儿,咱们也就指到哪儿行吗?” 生汇报寻找结果,边说边指,其余的同学也跟着指一指。

    小结:在我们身体上有这么多一左一右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就请这些好朋友帮忙,来辨别左右。(板书课题:左右)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音乐、游戏情境,以谈话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师:现在我们来玩“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右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耳 右手拍左腿,左手拍右腿。 前拍拍,后拍拍,左拍拍,右拍拍,上拍拍,下拍拍。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左手叉腰,左手举起来,向左弯弯腰。 右手叉腰,右手举起来,向右弯弯腰。

    2.各种方位感知左、右。

    师:刚才通过游戏老师发现你们能很快辨别出左右,现在我们再来试试。。。

    师说学生做

    在第一排中,坐在最左边的是谁?(学生找,点到名的同学请站起来)

    第一排最右边的是谁?

    第二排从右数第3个孩子是谁?

    从左往右数第5个孩子是谁?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边动手操作边用语言表达,说与做相结合,有效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在成功中感到喜悦。】

    三、整理应用,内化提高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很快就能辨别左右。我们要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一只可爱的小蚂蚁,看看小蚂蚁遇到了什么困难?

    课件展示课本13页第六题练习题。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听取信息)

    2、师:小蚂蚁的问题解决了,可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问题

    老师举起左手,老师举的是哪只手?

    同桌互相。

    请学生面对面,都举起右手?让学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

    3、课本13页练习:生活中的左右

    师:生活中也有这种情况,走楼梯时靠哪边行走!靠谁的右边?

    我们很快就要成为少先队员了,行队礼时应该举哪个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后作业,既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又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既强化了新知,有提高了兴趣,真正做到了课虽终而趣尤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你认为哪个小朋友表现得好?也可以你自己。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标是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左右的位臵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左右的意义.能准确的用左右来描述物体所处的位臵,是教学的重点。体会左右的相对性是教学的难点。

    回顾本次的教学活动,发现还有许多需要思考与推敲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辨别左右

    整合课程实质上是一种采用各种有机整合的形式,使学校教学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的课程形态,它是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本节课我整合了语文课等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对左右的认识。比如:在导入中,让学生认识汉字宝宝“左右”,在这里就整合了语文的资源。并再进一步区分识记这两个字,为以后解题读题做准备。

    二、利用生活经验辨别左右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教材更体现这一点。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地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比如,在本节课中,我没有简单地讲述左右,而是在一上课,就让学生他们是怎样辨别左右的,学生的思维、语言、行为无不是在一种自由、民主、平等的合作与交流中流露出来的。课前我就想过辨别左右方位,单靠教师认真讲解和学生记忆是学不好的。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主动学习,但没想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如此丰富,他们辨别左右的方法如此多样。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原有经验为基础,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构建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才是有效的学习。

    三、让学生在玩中辨别左右

    布鲁纳说:"学习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本节课我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是他们在玩中学,在乐中悟。学生在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下,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游戏中。

    1、活动形式多样

    本课中,我预设了很多活动,如找身体上分为左右的好朋友、遥控机器人、摆一摆文具并说一说、数一数、猜一猜,拿一拿;自己的邻居、拍手游戏、握握手等这些活动,有的活动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的活动是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有的活动是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把动手和动脑通过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学习效果的化。

    2、知识层层深入

    分清左右的方法就是记住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因此在上课开始,我就问学生是怎样区分自己的左手和右手,经常用右手做什么事?这样对学生原有知识起到了承接和巩固,之后由自己的左手和右手扩展到身体上左和右,学生会发现有左耳、右耳、左眼、右眼、左腿右腿等。接着通过摆学具,在动手做中,进一步加深对身边左右的感知。随后,把左右延伸到身边,让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左右是谁,这样范围以自己的左右手为圆心,逐渐地扩大到身边,并质疑:同一人为什么既说他是在左又说他在右边?从而体会到左右的相对性。最后通过和同桌拍手游戏及握手活动进一步感受到左右的相对性。可以说知识是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的,前一个环节的结论做为下一环节的基础,每一部分在学完知识后,都能利用活动及时巩固复习。

    四、课后感受不满意之处

    整节虽然游戏活动不断,但在重难点之处感觉没把学生激发起来,突破不够。要能做到收放自如就好了。再有受时间的限制,没有机会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物体的位臵,这方面对于本班学生来说也是个很大的难点。

    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学生原有的经验不够一致,甚至差别很大,特别是组织学生用左手拍同桌的左手、右手拍右手时,少数学生在活动中处于旁观者的态度或是不能正确使用左右手做拍手活动,教师还需适时点拨、提醒、帮助他们,可请拍手游戏不顺利的组上台或任意组上台展示,能让学生从活动中安静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左右的相对性,从而突破难点,效果将会更好。

    教学中真的是千变万化,有许多不可预料情况,这就需要教师敏锐的观察力、处理问题的能力及驾驭课堂的能力,这方面是我今后努力的重点。

    总之,对于本堂课的教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去感悟知识,领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描述位臵关系的习惯与应用意识,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方法,感受到学习的价值。由于本节课以活动为载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的浓厚,学习的热情高涨,可以说是师生非常开心的"玩"了一节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