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讲座稿及ppt?小学一年级数学微讲座讲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方法一:“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那么,小学数学讲座稿及ppt?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今天根据赵老师的安排,我和大家交流的题目是《小学数学教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说实话,课题研究是一个厚重的话题,又是一个稍显枯燥的话题,让我坐在这里给大家谈如何进行课题研究,实在有些诚惶诚恐。我只能说说自己的一点经验、感受。不当之处,还请批评指正。
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追寻教育科研的“根”。从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角度去思考课题研究的意义。
二、把握课题研究的“法”。结合赵老师主持的“合理利用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善”的研究课题,谈一谈学校课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三、凸显教育人生的“魂”。如果将我们的教育生涯比作一次旅行的话,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科研改变一个教师的行走方式。
一、追寻教育科研的“根”。
谈起“教育科研”,我们有必要做一个追寻:什么是“课题”?“课题研究”的价值何在?学校教育,或具体而言之,我们作为一名普通的小学数学教师有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不解决这些问题,即使有外力(比如领导的期望、考核的压力、个人事业的需要等)推动我们投身教育科研,但我们的思想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我们的精神就会缺乏一种持续发展的动力,我们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我们从事课题研究的工作最终将会消散激情,走向死胡同。
要提供宽松学习氛围
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能消除学生恐惧的心理障碍。学生只有在轻松愉快、毫无顾忌、毫无压力的情感氛围下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尝试、发现、创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在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时敢说敢做。
要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在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活动,了解、指导学生的探索研究,经常用商量的语气与学生交流,如“谁想说”“谁愿意说”“我很荣幸,我和某某同学想到一块了”等。要尊重、理解、信任、热爱每一名学生,形成师生间的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的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与否,主要取决于教师。教师应把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定位于朋友的关系,用尊重、相信、平等、友好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使师生感情融洽。教师应充分利用时间和学生交流,让学生敢于当着老师的面说出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在课堂上能大胆地充分发表自己对教学的意见和想法,尽量用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方法去解决数学问题。
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把优、中、学困的学生按“一二一”或“二二二”的比例进行异质合理搭配,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交流个人想法,一起质疑探究,同时及时反馈纠错,再把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并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加以解决。
小学数学培优竞赛讲座内容丰富,分为培优篇和竞赛篇,旨在帮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在培优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主题:
第1讲:小数的巧妙计算,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小数运算技巧。
第2讲:周期性问题,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周期性规律在数学中的应用。
第3讲:奇数与偶数,区分和理解基本的数论概念。
第4讲:枚举法,提升学生对列举策略的认识和运用。
第5讲:乘法原理,强化学生对复合事件的概率理解。
第6讲:加法原理,巩固基础数学运算技巧。
第7讲:容斥原理,掌握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方法。
第8讲:递推法与逐点累计法,探索数列背后的逻辑和规律。
第9讲:对应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0讲:图形与面积,增强空间几何知识。
第11讲:图形的切拼,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12讲:相遇与追及问题,实际应用中的运动问题讲解。
第13讲:逻辑推理(1),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推理能力。
第14讲:逻辑推理(2),继续深入逻辑推理的学习。
第15讲:逆推法,理解问题解决的逆向思考策略。
竞赛篇则更侧重于竞赛技巧和数学难题的解析:
第17讲:数的进位制,理解不同进位制的转换。
第18讲:数的整除性,强化整除的概念和应用。
第19讲:质数、合数与分解质因数,掌握数论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实行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等等这些都强调了大众数学学习内容的运用价值——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我们的数学教学除了系统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我们知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而开展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则是重要途径。
一、在有效的数学实践活动中 促进学生建构新知的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区域,依靠抽象思维与双手精细的、灵巧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起这些区域积极活动起来。”数学知识只有学生亲身的主动参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自主探究的空间,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自由的、开放的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性地获得有关的数学知识。
如在学生学习正方形四条边的关系时,我让学生观察、猜想、验证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这一特征。
小学一年级数学微讲座讲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方法一:“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7=15,所以15-8=7,15-7=8。“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
方法二:“破十法”12-5=10-5+2=7,“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诉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方法三:“平十法”14-5=14-4-1=9,“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一定要拆对。
以上就是小学数学讲座稿及ppt的全部内容,二年级数学小知识讲座 1.小学数学知识整理 小学一年级 九九乘法口诀表。 学会基础加减乘。小学二年级 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 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小学四年级 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