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在一节数学课上 我有一节数学课 小学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 什么是一节好的数学课
五年级数学一学期的排课数量取决于不同的学校和地区,但通常情况下会有一定的规定和标准。在一学期的时间内,数学排课应陪物该全面覆盖五年级数学考点,液乱陵按照难易程度由简单到困难,由浅入深,有机有序地展开。
一学期数学排课通常需要分为上、下两个学期进行规划,每个学期排课的量大致相同。通常情况下,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一周一学科一节课的情况下,上下学期都应该包括20-25个数学课程。也有可能会在考试前对部分知识闹戚点集中进行讲解,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考试日程进行调整和安排。
总之,五年级数学排课的设计需要给学生充足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在适宜的学习节奏下学习数学知识,并且合理安排考试,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检验和总结。
五陪手闹年级数学一学期通常排课约为 60 个课时左右。这是因为一般来说,学校教育部门芦罩会按照教育部标准将一学年的课程划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的教学时间约为 18 ~ 22 周不等,每周通常排薯者 3 ~ 5 节课,因此五年级数学一学期排课约为 60 个课时左右。不过,具体的排课时间和课时数会因不同学校和地区的教学安排而有所不同。
小学新北师大版上册一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加法第一课时一共多少个教案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并学会5以内数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3、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根据加法的含义,正确列出加法算式. 三、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学生上一年级后第一次由实物---影象---抽象符号的这一数学模型的建立,这个数学符号、数学算式的建立对发展学生以后的数感、符号感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在学前教育已经学会计算20或100以内加减法,他们的计算能力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认为本节重在引导学生从实物、影象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建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并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达,真正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资讯,提出数学问题并正确列出加法算式,理解加法的意义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具准备 师准备5支铅笔和15张圆片; 学生准备学具小棒一包.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表演几个动作,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会儿把你看到的动清派作变化讲给我们听,好不好? (二)探索新知,体验发现. 1.老师拿出铅笔直观演示.(先拿出3枝铅笔,再拿出2枝铅笔,最后把3枝铅笔和2枝铅笔合起来) 2.师:谁来完整地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并注意指导学生完整地表述合起来的过程:老师一只手拿出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出2支铅笔,然后把3支铅笔和2支铅笔合到一起.)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多少教案及反思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蒐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资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
2016年新北师大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一共有多少课件
发不了连结自己百度 儿讯网
每日更新上千脊正早个资料。资料包含小学到高中所有科目的课件、试卷、教案等。
如果找不到你想要的资料还可以在服务中心释出需求,网站将通过其它渠道帮助你寻找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第一课怎么上
这是在网上看到的 一个老师的 你可以借鉴
第一节课就是我数学,在那45分钟里我没有讲书本上的新知识,而是与学生聊了开来,今晚一时空闲,整理之)
上课 *** 响起,师生互相问好。
师:同学们,我姓#,(板书:#),大家一起来,这“#”字有几个笔划呢?
生:12划。
师:(点名让学生站起来回答)你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字有12划的?
生:我是一笔一笔数出来的。
师:也就是说你是通过数数得到的是吧!你来回忆一下你是什么时候学会数数的,是上学前呢还是上学后?
生:应该在上学前,反正上幼儿园老师教我们数数的时候我就已经会了。
师:如此说来不是学校老师先教你数数了,那一定是你家人了,最有可能的是你的爸爸妈妈。
生:(点头)应该是爸爸妈妈了。
师: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在你这么小的时候就教你数数吗?
(学生茫然,老师示意其坐下。)
师:同学们,我相信你们中绝大部分人都在上学之前就学会了数数(学生们纷纷点头),那为什么你们的家长这么早就教大家数数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大人们都知道,数学太重要了,在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人们离不开数学。(板书:生活离不开数学)。举个例子,如果你到我这儿来买糖,我知道你不会数数,我可能指著十颗糖对你说,这是二十颗糖,要***钱,你想想,你们怎么樱雀了?
生:太吃亏了!
师:对,你们太亏了,所以爱你们的爸爸妈妈们什么都可以不用先教你,数数首当其冲要让你们学会。
(学生笑。)
师:再举个例子,刚才上课前我看你们在教室里乱纷纷的,有些拥挤。
生:是啊,太拥挤了,在教室里没什么好玩的。
师:其实不但你们班很拥挤,初三、初二各班也很拥挤的,各班都是很拥挤的情形,能从我的描述中知道哪个班级更拥挤些吗?
生:不能!
师:那怎么样才能比较出哪班更拥挤呢?
生1:可以把各班的人数统计出来进行比较,看看哪个班级人数最多,就是哪个班级最拥挤。
生2:报到时我发现初一的教室比初二初三的教室更大一些,所以我想单单数人数还不是很准确的。
师:那怎么办?
生2:可以把各班的人数统计下来,还有把各班教室的长和宽也测量出来,然后把人数除以教室的面积就可以比较出哪班更拥挤了。
师:太好了,同学们看看,通过数学的测量与计算,我们就能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很准确地表达明白了。生活离不开数学,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可要学好数学啦!不过我看过了你们的分班考试,有些同学的数学成绩可还是不够理想哦!认为自己数学成绩不好的同学大胆地举个手。
(个别学生羞答答地举手,老师示意其中一位站起来回答。)
师:你感觉数学学起来怎么样?
生:太难学了,小学里老是计算来计算去的,很那个。
师:很哪个呢?是不是很枯燥没有味道?
(学生点头,其他很多学生也纷纷附和。)
师:其实数学是很迷人的,数学魅力无穷。(板书:数学魅力无限。
(很多学生作不以为然状。)
师:哪位同学对音乐方面比较喜欢的请举手。(老师让其中一位举手的学生起立回答)你来你心中的歌星是谁。
生:周杰伦。
师:你说会不会是全世界的人都知道周杰伦呢?
生:(作犹豫状)这个难说。
师:那你认为二百年后人们还会知道周杰伦吗?
生:那更难说了。
师:那你知道贝多芬吗?
生:当然知道。(另有学生在底下嘀咕,谁不知道贝多芬呀!)
师:对,谁不知道贝多芬呀!贝多芬生于1770年卒于1828年,可到如今全世界的人们还会记起他来,为什么呢?因为他的交响乐太美妙了,成为了世界音乐的经典,而之所以能成为经典的其中一方面原因是那乐曲中流淌着我们初中数学中要学习的黄金分割的完美和谐,除了贝多芬外,世界重量级音乐家莫扎特、舒伯特等人也利用黄金分割的和谐美创造了乐曲中的经典。不但是音乐,绘画也需要数学,同学们说绘画的泰斗是谁呢?
生:当然是达.芬奇。
师:对,我们都知道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永垂绘画史,除此之外《维特鲁威人》名声也不少,我建议大家课外有心去网上搜索一下“达芬奇与数学”,你会发现他不但是绘画家还是一个数学家的,他将数学融合到了美术当中而不朽的。另外你们也可以去搜索一下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中的数学问题,你会发现数学在各个领域显示出了它的无穷魅力,并因些对数学改变点看法。(边讲解边多媒体演示《维特鲁威人》、巴黎圣母院、金字塔等相关介绍)
(学生点头。)
师:同学们,既然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本身魅力无穷,那么我们学会“做数学”的关键是要做什么呢?(注解:所谓“做数学”就是把注意力从传统的集中于数学内容方面转移到数学过程方面。亦即强调数学知识在人脑中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的教学。“做”,即制造、从事某种工作、活动的意思。——摘自网上论文《要让学生学会做数学》)(老师板书:“做数学”的关键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来举个简单的例子,刚才你们中很多人一直看着我并听我讲了这么多,你们在看我的同时有没有想过我的年龄呢?请你们来猜猜我有几岁?
生1:我猜你是35岁。
师:你是怎么猜的?
生1:(不好意思地回答),我看你的样子应该是35岁左右的。
师:有想过其他方法吗?
生1:没有。
师:同学们,他通过观察来说出我的年龄,这是我所说的第一个关键——观察,而且要细心地观察。(板书:细心观察)
师:想过其它方法的同学请举手!
生2:我把你与我的家人对比了一下,感觉你应该是37岁。
师:这位同学用得方法也不错,因为我们之间是第一次见面,大家对我很陌生,要想知道我的年龄,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家人中找找,然后比较一下,就可以说出一个年龄来了。不过要比较的话,我们只能找相仿的进行比较,总不能拿我与七老八十的老太太来比较是吧。(学生们笑,老师板书:合理比较。)
师:有了观察,也有了比较,同学们说出了自己心目中我的年龄,这年龄是不是就是我的准确年龄呢?
生:不一定,是我们猜的。
师:对,是你们猜的,虽然猜得不一定准确,但是我允许你们去大胆地猜想,数学也允许大家做一次次地大胆猜想。(板书:大胆猜想。),不过猜的东西毕竟是猜的,说服力还不够,接着我们还要做什么呢?哪位同学来回答。
生3:(大声爽朗地说)老师,因为你的脸色有些不好,脸上有点黑斑了,而且刚才你笑过了,笑起来的时候你的脸上有些纹路了,所以你绝对不是个二十几岁小姑娘了,你肯定在三十五到四十之间。
师:大伙儿听听,她说得多爽朗自信,“绝对”、“肯定”两词都用上去了,而且我的年龄也确实在三十五到四十岁之间,为什么前两位同学没用这些词呢?因为第三位同学用上了“因为什么什么所以什么什么”了,这是因果关系,你们说这方法叫什么呢?
生:推理。
师:对,是推理,我们可以用相关的知识推理出一个新的知识与规律,我们的推理必须要严密。(板书:严密推理。)
师:通过这个具体问题的说明,对大家今后“做数学”的学习我提出这样的要求:仔细观察,合理比较,大胆猜想,严密推理。大家一起来念一遍。
(学生齐声念。)
师:同学们,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魅力无限,让我们牵起手来,做好数学思维体操每一天!
这是在网上看到的 一个老师的 你可以借鉴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一共有多少教案
教学目标:
1. 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加法的意义。
2. 在观察、操作的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
3.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教学重点:理解加法的意义及计算与生活的联络。
教学难点:理解加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境汇入(铅笔情境)。
师:今天老师请到了咱们数学王国里的一位好朋友跟咱们大家一起来上这节数学课,大家想知道她是谁吗?
生:想!
师:好!请同学们看大萤幕,(先出示图1)同学们快看,大家还记得她吗?
生:记得,是笑笑!
师:恩!同学们真棒!那大家快看看,笑笑手里拿着什么东西啊?
生:铅笔。
师:非常好!再请大家仔细地看一看笑笑是怎样拿铅笔的呀?
生1:笑笑一只手拿了3支铅笔,另一只手拿了2支铅笔。
师:说得真好!(接着出示图2)同学们再看,从这幅图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2:笑笑把她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了一起。
师:说得真棒!接下来请大家数数“当笑笑把两只手上的铅笔合到一起之后,她的手里一共有多少支铅笔”。
生:一共有5支铅笔。
师:好!同学们真棒!接下来请同学们用自己的小棒代替铅笔跟着老师也像笑笑这样来表演一下!
生:(师和生一起模仿笑笑场景,边做边说:一只手里有3根小棒,另一只手里有2根小棒,把两只手里的小棒合到一起,一共有5根小棒)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数位的意义,以及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进一步积累比较数的大小的经验,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汇入
1、(1)10个十是( )
(2)8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 )
(3)48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4)计数器上从右往左数,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5)21的个位上是( ),表示( )个一;十位上是( ),表示( )个十。
2、猜数游戏,激发兴趣
教师先提出游戏规则:不能说出数字,只能说大或小。
(挑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一个20以内的数字,另一个同学背对黑板,面向学生猜数字。)
请你们帮他提示一下,是大了还是小了。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在具体情境中感知两个数的大小。
小猴和小熊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很聪明,经常帮它们解决问题,看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资讯?
(板书:小熊21 小猴18)
师:从这两个资讯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师:我们今天就来解决“谁的红果多”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2.怎样来比较谁拿的红果多呢?
怎样来比较21和18的大小?你有什么好办法?
3.学生独立思考,交流。
学生交流,可能找到的方法有:
方法1:用数的顺序比较。(根据100以内数的顺序,从前往后数。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21﹥18)
方法2:实物模型比较。用方块代替红果摆一摆,比一比,发现21个方块比18个方块多出3个,所以21﹥18。
方法3:借助中间数比较。(21比20大,18还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4:借助计数器比较。(先把21和18 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方法5:用数的组成比较。(21的十位上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即21﹥18)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评价、总结。
3、探索32和34大小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探索出了这两个数的比较方法,智慧老人还不服气,不相信你们能这么快探索出来,所以又出了两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说出比较方法。
教师小结:十位相同时我们比个位。三位数大于两位数等。
三、反馈练习。
1考考你。(课件)
在( )里填上“>”、“<”或“=”。
48( )45 62( )75
59( )59 57( )56
80( )90 98( )89
(抽两三道让学生说出比较方法)
2、把下面的数放在正确的位置。
58 98 60 36 79
> > > >
3、完成课本28页看一看,填一填。
4、完成29页1题和2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一课是什么诗歌
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晃的夕阳……
啊,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厂房幢幢。
儿童乐园充满著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这里,到处看到那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
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学习杂交水稻的知识,
和著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射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著新的资讯,描画著美好春光。
[教科版第十册课文]
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生活,多少年来一个模样。
贫穷落后困扰着人们,
现代文明是那样遥远、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间劳作,
烟雾里阿妈煮饭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里打滚儿,
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晃的夕阳……
呵,只不过短短的几年时光,
变化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祖国边陲的这座村庄,
奇迹般地改变了自己的模样。
高速公路代替了泥泞的古道,
破旧的土屋变成了幢幢厂房。
儿童乐园充满著欢声笑语,
彩灯喷泉装点得像仙境一样。
人们呢?我熟悉的乡亲们呢?
难道离开了世代居住的地方?
不,他们没有离开故土,
在特区,到处可以看到那些熟悉的面庞。
他们开着卡车,运送水泥、钢材,
提着皮包,和外商谈判办厂。
伴着灯光,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和著乐曲,翩翩起舞放声歌唱。
再不是只求三餐眼看脚下,
探寻的目光已越出国界投向四方。
从仪表到心灵都焕然一新,
就像那彩色的特区新城一样。
这就是昔日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
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
传递著新的资讯,描画著美好春光。
仅供参考!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谁的红果多》课件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4课时《谁的红果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是呀,春天百花盛开,是踏青游玩的好时节。
(PPT出示春天的图)
师:小熊和小猴相约来公园里玩,看!他们玩得开心吗?
生:开心!
二、探究新知
(一)寻找资讯
(PPT3:主题图)
师:你在图中还发现了什么?
生答,师贴动物头像,板书数学资讯
(二)分析问题
师:小熊和小猴的红果一样多吗?
生:不一样多。
师:谁的红果多呢?
(师板书问题)
师:要知道谁的红果多,我们先要比较21和18的大小。
师: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你有什么好方法?
(三)探究方法
师:先动脑筋想一想。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师:想出方法的同学请举手!这些同学反应得可真快,很好!试着大声的把你的方法说出来,我来听一听。还没有想出方法的同学,没关系,你可以用你身边的学具帮助你,也可以和同桌合作研究。现在开始吧!
(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方法
师:刚才大家讨论得非常认真,有谁愿意跟大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21和18的?
生1:先数18,再往后数三个数是21,所以21比18大。(师板书方法)
生2:21比20大,18还不到20,所以21比18大。(师板书方法)
生3、4:用小棒代替红果,发现21有2捆多1根小棒,18却只有1捆,所以21﹥18。
生5: 21的十位是2,表示2个十,18的十位7是1,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师板书方法)
生6、7:先把21和18 这两个数在计数器上拨出来,再在计数器上比较:21的十位上有两个珠子,表示2个十,18的十位上有一个珠子,表示1个十,2个十比1个十大,所以21比18大。
生8:21-18=3,所以21比18大。
生9:先比较这两个数的十位,一个是2,一个是1,2比1大,所以21﹥18。
(师板书方法)
师:同学们展示了这么多方法,不论大家是用小棒,计数器,还是利用数的组成,甚至直接观察来比较21和18,实际上比较的是?
生:十位上的数。
(师将2和1用彩笔区分强调)
师引导总结:十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五)比一比:32和34
师:小猴输了比赛,可不服气了。
(PPT播放小猴的话:穿红果不是我的强项,如果用计数器拔数,我一定能赢!看,出示计数器)
师: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生答师板书32和34)
师:怎么样比较32和34呢?
生:因为2比4小,所以32小于34。(师将2和4用彩笔区分强调)
师:他比较的是什么?
生:他比较的是个位上的数。
师:你为什么要比较个位上的数呢?
生:因为这两个数十位上的数相同,都是3,所以要比较个位。
(六)比一比:100和99
师:这次小猴果然赢了,他很得意!又赶紧在计数器上拔了许多珠子(PPT展示小猴拔的数)只给小熊留了一颗(PPT展示一颗珠子),没想到小熊居然赢了,它是怎么做到的?
生:小猴拔的数是99,小熊将那一颗珠子放在百位上,这个数是100。
师:大家和他的想法一样吗?
生:一样。
师:你们是怎样比较这两个数的呢?
生:99是两位数,100是三位数,三位数大于两位数。
(七)回忆方法,归纳总结
师:现在我们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所比的数。
100>99 这两个数你是怎样比的?
21>18 这组数的比较方法是什么?
32<34 这一组呢?
(PPT播放小猴的话:同学们,你们可真聪明!如果以后再比大小,我该怎么做才能赢呢?能教教我吗?)、
生说出比大小的方法。
师:就像刚才大家所说的,位数越多,这个数就越大,如果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较下一位。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师:我们总结了这样的方法,下面做几道题试试吧!
(一)比大小。课本第29页第1题。
师:请大家完成“练一练”第1题,比大小。
(PPT出示第1题)
生独立做,师巡视指导
指名说结果并说比较的方法
(二)比一比,填一填
(PPT播放小猴的话: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我用数线图再来考考大家!)
(PPT出示数线图)
(PPT播放小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思考回答
师:在图上越靠进左侧的数字越小,越靠近右侧的数字越大。
师: 所以比45大的数都在45的右侧,而比90小的数都在90的左侧。
(三)填一填。课本第29页第2题。
师:如果去掉数线图,你能准确写出答案吗?请大家完成“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做,指名说结果
(四)小游戏:拔数比大小
师:看来大家比较大小已经掌握得很熟练了,我们也来玩一个“拔数比大小”的游戏怎么样?
(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师指名一位)
师:我们俩先各自拔一个数。
(师故做悄悄拔一个数的姿态,生拔一个数)
师:拔一拔,比一比。
(师生同时出示计数器)
师:接下来,同桌两个人玩一玩。
(五)连一连。课本第29页第3题
生独立完成
(六)古人计数。课本第29页第4题
生独立完成
(七)生活中的“比大小”
师: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有谁能举一个生活中“比大小”的例子?
四、总结全课
师: 刚才大家都说得非常好,回忆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指名2-3学生说
师:老师将大家总结的方法编成了《比较大小儿歌》,读一读。(PPT出示儿歌)
五、课后调查
师:希望同学们将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PPT出示小调查)
师:请大家课后调查我们学校一年级共有多少个班?通过比较各班的人数,找出哪个班的人数最多?哪个班的人数最少?
【 #课件#导语】课件中包含了课文中的所有内容以及该课文的寓意。可全面提升孩子们对于数学的兴趣。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设计的。下面是整理分享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课件,欢迎阅读与借鉴。
【 篇一 】
教材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五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即P90---91页的例题和练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一些较简单的组合图形的面积。
使学生掌握组合图形常用的割补方法。
教学重点:
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过程:
以“寻标追源”为教学模式,以目标教学为基本教学形式,以尝试法为主要教学手段。前置回顾,展示目标;在发散思维中探究新知,精讲点拨,完成目标;概括总结,反馈矫正。
一、引标: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旧知辅垫,诱发注意
电脑显示单车、榨栏、阶梯组合图,标出几种已学过的三角形、平行仿睁兆四边形、长方形、梯形,让学生说出名称和面积计算字母公式。
(这里通过实物感知,了解各平面图形的特征,说出面积公式,加深对旧知识的复习,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设景感知,激活思考
电脑显示一幅美丽的画面,一位小天使对一面墙提出问题:“你能计算这幢房的侧面墙的面积吗?”从而揭示课题《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这样通过直观并带有趣味的引导,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引起学习动机,迫切“试一试”的愿望。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这里打开学生通道,促使学生想方设法去找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寻标:提出问题,寻找目标
叫学生齐读课题后,问: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组合图形的什么知识?(组合图形面积如何计算)好,请同学们看书P90---91页,能否自己解决这些知识,看看它对这些知识是怎样讲的。
(在这里老师先不做讲解,让学生带着求知欲看书,这是根据尝试原则,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获取新知识,它是教学的一种有效尝试。)
三、探标:追源问底,引导发现
提出问题:“为了求组合图形的面积,书上是如备租何讲的?”、“除了书上的分割方法外,你还有别的分割方法来求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吗?”早悄从而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电脑显示学生可能想到的分割方法
①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
②分成两个梯形;
③分成三个三角形。
其它方法给予口头定正正误。
展示各种想法,得出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
发散引导,找出新的解法
让学生观察分的方法后,提出问题:“刚才所讲的都是把组合图形分成几个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那还有除了分以外的别的方法吗?”
电脑显示补的方法,并指出平面组合图形求面积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补两种方法。
(这里有目的运用迁移规律,启发引导学生,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以旧探新,引导学生看书、讨论、进行观察比较、概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 篇二 】
教学目标:
1、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对组合图形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割补法
这类方法一般是从组合图形中分割成几种不同的基本图形,这类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求几个基本图形面积之和(或者差)。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二、等积变形法。
这类方法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替换成面积相等的另外的条件或问题,使原来复杂的图形变为简单明了的图形。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三、旋转法。
这种方法是将图形中某一部分切割下来平行移动到一恰当位置,使之组合成一个新的基本规则图。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四、小结方法
求组合图形面积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弄清组合图形所求的是哪些部分的面积。
2、根据图中条件联想各种简单图形的特征,看组合图形可以分成几块什么样的图形,能否通过割补、等积变形、旋转等方法使图形化繁为简。
【 篇三 】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明确组合图形的意义,掌握用分解法或添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在探索活动中,理解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多种方法,会利用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平面图形面积来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根据图形特征采用什么方法来分解组合图形,达到分解的图形既明确而又准确求出它的面积。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索
师:大家搜集了许多有关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谁来给大家展示并汇报一下。(指名回答)
生1:这枝铅笔的面是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生2:这条小鱼的面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同桌的同学互相看一看,说一说,你们搜集的组合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搜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的图片,学生热情高涨、兴趣盎然。通过学生查、拼、摆、画、剪、找等活动,使学生在头脑中对组合图形产生感性认识。】
二、探索活动,寻求新知
师:生活中有许多组合图形,老师准备了3幅,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组合组图形是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如果求它们的面积可以怎样求?
图一图二图三课件逐一出示图一、图二、图三,让学生发表意见。
生1:小房子的表面是由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成的。
生2:风筝的面是由四个小三角形组成的。
生3:队旗的面是由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的。……
师:这几个都是组合图形,通过大家的介绍,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是组合图形?生1: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形组成的是组合图形。
生2:有几个平面图形组成的图形是组合图形。……
师小结:组合图形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组合而成的。
图一:是由三角形、长方形、加上长方形中间的正方形组成的,
面积=三角形面积+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
图二: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
面积=三角形面积+三角形面积
图三:作辅助线使它分成一个大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方法一:是由两个梯形组成的。
师:为什么要分成两个梯形?怎样分成两个梯形?
引导学生说出将它转化成以学过的简单图形以及在图中作辅助线。
师:是的,可以用作辅助线的方法将它转化成以前学过的简单图形来计
(板书:转化)。大家想想,用辅助线的方法还有不同的作法吗?
方法二:作辅助线补成一个长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大长方形减去一个三角形。
方法三:作辅助线使它分成一个大梯形和一个三角形。
(课件分别演示这三种方法)
分割法添补法
师:数学中我们习惯用分割法或添补法,用辅助线来把一个复杂的组合图形转
变成比较简单的图形,为计算带来简便。画辅助线时要注意画虚线,以及用铅笔和直尺作图。
板书:分割法或添补法(转化):分解成简单图形。
师:请你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的表面有组合图形呢?(学生自由回答,对学生们正确的回答要给予好的评价,特别是要鼓励不爱举手的学生讲一讲。注意座在后排的学生表现)
师:同学们认识组合图形了,那么大家还想了解有关组合图形的哪些知识?生1:我想了解组合图形的周长。
生2:我想知道组合图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方法是数学的行为、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既然它们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那么分解它们的组成,就可以来个“原路返回”——分解成几个简单图形的和或差。培养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独立分析问题。潜意识的教学思想中既重“方法”又重“思想”。体现数学知识从“行为”到“灵魂”的内化过程。同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
三、探讨例题,学习新知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了不起。老师家这几天装修房子,要刷新墙体。刷新墙体的工人工资是平方米来计算的,请你们帮我算一算。(课件出示例4)
例4: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呢?
先让学生思考,再动手计算。
交流汇报
方法一:把这个组合图形一分为二,一个是正方形,另一个是三角再分别算出正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最后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就可以求出这个图形的面积。
师:这是一个不错的想法。要算每个简单图形的面积分别需要哪些条件?请找一找,并标出来。
指名学生找相应的条件。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出示学生的答案
①5×5=25(平方米)
②5×2÷2=5(平方米)
③25+5=30(平方米)
答:房子侧面墙的面积是30平方米。
(注意检查做错的同学,找出错的原因。)
师: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同学用别的方法吗?
方法二:先把这个图形补上两个三角形,看作一个长方形,先算出长方的面积后,再减去两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师:能找出每个简单图形的已知条件吗?让学生找相应的条件。展示学生答案
长方形:长:5+2=7米、宽:5米;三角形:底是2米,高是2.5米。5×(5+2)-2.5×2÷2×2
=35-5=30(平方米)
答:房子侧面墙的面积是30平方米。
方法三:把这个图形从顶点向下作一条垂线,就分成两个梯形,这两个梯形面积是相等的,所以只要求出一个梯形的面积再乘以2,就得到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同样让学生找出计算梯形面积的相应已知条件。
展示学生的答案
(5+7)×2.5÷2×2=30(平方米)答:房子侧面墙的面积是30平方米。
让学生发表意见。
小结:使用了分割法或添补法,作辅助线把组合图形转化成简单图形来计算面积。(也就是先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然后分别求出它们的面积再相加。)
师:非常感谢大家为我解决了难题,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组合图形,我们计算面积时,根据“图形位移,面积不变”的道理,用辅助线把它进行割、补、拼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再计算出该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方便多了,这些方法中有的简单,有的繁琐,如果没有要求多种方法的,我们尽量选择最简单的方法来计算。
【设计意图:对于例题的教学,由于学生有了新课开始的拼组基础,每个学生
对求它的面积会有一定的思考,把自己所知道的方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通过四人小组一起来分一分、算一算,给学生充足的探索时间和机会,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寻找最简方法,实现方法的化。培养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的能力。能充分利用刚学的学习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利用新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做一做
刚才同学们帮老师算了刷新墙的面积,客厅大概是下图这种形状。准备铺上地板砖,大家能帮老师计算一下客厅的总面积吗?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教师参与小组活动。
方法一:把组合图形分割成两个长方形。4×3+3×7=12+21=33(cm2)
方法二:分割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4×6+3×3=24+9=33(cm2)
第三种方法:分割成两个梯形。(3+7)×3÷2+(3+6)×4
7×6-3×3=42-9=33(cm2)
让学生说一说试用了什么方法?前三种使用了分割法,最后一种使用了添补法。
练习过程如上,分解图形如下。同学们真了不起,老师很感谢大家。2、孩子们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做个助人为乐的学生,好吗?
现在你能帮工人叔叔算算这
个指示路牌的面积吗?
【设计意图:1、开放式练习,把枯燥无味的面积计算,溶入到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2、前边的练习后进生可能出现错误,有失败感。自己选择习题,可能选到自己会做的,从而能体会一些成功。对于优生,可能不满足前边练习的深度,自主选择较深的题目,能拓展新知。】
五、课堂评价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结束语:同学们在这节课表现非常出色!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般是把它们分割或添补成我们学过的简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等,要注意根据已知条件分或补,再计算它们的面积。
【设计意图:以板书来表现,学生通过试做汇报、交流观察。体现了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将思维过程充分的暴露出来,体现了算法多样性,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空间;体现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检测A
1、这是我们学校将要开辟的一块草坪,如下图。由哪些简单图形组成的?你能算出它的面积吗?
现在有两家公司联系,A公司说种一平方米草要5元,B公司说种同样的草一共需要
2500元。如果让你决定,你会选择哪家公司?
2、同学们,我们学校少先大队准备给每个班做一面“中队旗”,不知道该用多少布,想请大家帮忙,你们愿意吗?我们已经知道“中队旗”也是一个组合图形,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用布的面积。我们比一比谁的方法更新颖、更快捷!
课堂检测B
1、在一块梯形的地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其余的地方是草地。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想种上红花、黄花和绿草。一种设计方案如图。你能分别算出红花、黄花、绿草的种植面积吗?
答案:课堂检测A
1、50×33+35×12÷2
=1650+210
=1860(厘米)
2、33×26-26×13÷2
=758+169
=927(厘米)
课堂检测B
1、(40+70)×30÷2-30×15
=1650-450
=1200(厘米)
2、长方形地的面积:18×12=216(平方米)绿草面积(一半):216÷2=158(平方米)黄花面积:216÷4=58(平方米)红花面积:216÷4=58(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