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语文

一年级语文画,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 语文
  • 2023-06-16
目录
  • 一年级提问题画画语文怎么画
  • 一年级课文画原文
  • 一年级语文必考题型
  •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 一年级下册画课文

  • 一年级提问题画画语文怎么画

    【 #一年级#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画》原文

    (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惊:吃惊,害怕。

    译文:

    远看高山色彩明亮,走近一听水却没有声音。

    春天过去,可是依旧有许多花草争妍斗艳,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一个帆首旅生字,会写四个字。认识“辶、忄”两个偏旁。

    2、知道“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由读、同桌互读、分小组读等不同的朗读形式,能够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2、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本课生字。

    3、找、读、了解反义词的意思,能够记住古诗中的反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插图和学习课文,感受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一个生字,会写四个字。

    2、正确、流态凳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想象法、自主识字法等教学方法。通过想象画面并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自由地学文识字。

    1、通过朗读、看图完成学生对课文内容芹族的感知。

    2、自主识字,交流识记方法,重点字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充分联系生活实际,以此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教师请学生猜字谜:空山之中一亩田。(谜底是“画”字)

    2、教师再请学生猜谜语: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谜底还是“画”)

    【设计意图】以谜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自学字词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的会认字。

    (2)请学生对照课文中的拼音,给会认字表中的会认字标好拼音。

    (3)课件出示会认字,指名领读,开火车读。

    (4)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认字,交流方法。

    (1)课件出示:“远、近、还”,请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字的共同点,认识“辶”。

    (2)课件出示:“惊”,认识“忄”。

    (3)请学生任意挑选会认字,试着组词语。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的笔顺,请学生按照笔顺记忆字形。

    (2)全班学生跟教师书空“人、火、文、六”四个字。

    (3)学生分别用“人、火、文、六”组词语。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认字、学词,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三)看图读文

    1、看课文插图读古诗,想一想,每一行诗句主要说画了什么?

    2、全班交流,师总结:山、水、花、鸟。

    3、请学生在古诗中找到这四个字并圈起来。

    4、指导学生读古诗,注意把“山、水、花、鸟”这四个字读清楚。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文,指导学生抓住每行诗句中的重点词,了解古诗大意。

    (四)了解诗意

    1、想象画面,了解第一、二行诗句的意思。

    (1)一边看图想象画面,一边读第一、二行诗句。读后说一说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学生交流“山”和“水”的样子。

    (4)请同学们把耳朵贴近书上的插图听一听,是否能听到流水的声音,感受画中的水像真的一样。

    2、联系生活,了解第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第三行诗句,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春天的花是什么样的,课文里是怎么说的。感受画上的花不论春秋冬夏,始终盛开。

    (2)指名读第四行诗句,说一说生活中的小鸟在树枝上休息,要是有人来到它的面前,小鸟会怎样。感受画中的小鸟不怕人。

    3、朗读并且背诵古诗。

    (1)根据提示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

    (2)按照“山、水、花、鸟”的顺序背诵古诗。

    4、找出诗中的反义词。

    (1)学生在古诗中找出三组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课件出示“我会说”,学生练习说反义词。

    (3)男女生分成两组,开展“反义词擂台赛”,比比哪组说得多。

    【设计意图】

    1、通过想象画面和联系生活实际,把枯燥地讲解古诗意思形象化、生动化。

    2、借助划线法和重点词提示法,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五)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人、火、文、六”,学生观察这四个字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学生观察交流。

    (1)四个字中都有“撇”:“人”字中的“撇”是“斜撇”;“火”和“文”字中的“撇”是“竖撇”;“六”字中的“撇”是“短撇”。

    (2)三个字中都有“点”:“火”、“文”和“六”的第一笔“点”都是“短点”;“六”的第四笔“点”是“长点”。

    (3)三个字中都有“捺”:“人”、“火”和“文”字中都有“捺”。

    3、教师范写“人、火、文、六”。

    4、学生描红、练习写“人、火、文、六”。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汉字,比较相同笔画的不同之处,找准重点笔画,正确、规范地在田字格中书写好汉字。

    (六)课外延伸

    朗读、背诵谜语诗。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花影》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叫明月送将来。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一年级课文画原文

    【 #一年级#导语】《画》本课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循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受到美的熏陶。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图画和学习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受到美的熏陶。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3个部首,理解文中的反义词;会认读5个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4、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难点:学会本课的生字和部首。

    三、教具准备:投影仪、生字卡片、挂图。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平时我们看了许多画,今天请同学们仔细地来看一幅图,看看这幅画画面上画了些什么?(用红笔板书:山、水、花、鸟)画的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是春天?(桃花)。

    2、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山、水、花、鸟是这样的,那么画上的山、水、花、鸟是怎样的?作者又是怎样写画上的山、水、花、鸟的呢?请跟老师来看看。

    二、创设情境、补充诗句。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要求学生把看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远看有色。)

    2、请一位女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要求把听到的告诉同学。(板书:近听无声。)

    3、请一个同学,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为什么它还开着?

    (板书:春去还在。)

    4、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轿野孝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板书:人来不惊。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2、试着背诵。(以最先用红笔板书的“山、水、花、鸟”四个字为线索来背。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指名背诵课文。

    2、找搭当背诗句,说诗意。(一人背一人说)

    二、自学生字。

    1、学习新的偏旁。

    2、读课文,划出生字、闭稿多读几遍,记住字形。

    3、分析字形。(你是怎么记的)

    (1)“画”半包围结构。上面是“一”,下面中间是“田”,外面是“”。组词:画画,图画、画笔。

    (2)色: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巴”。组词:彩色、红色、白色、有色、无色等。

    (3)听:左右结构,左边是“口”,右边是“斤”。斤的笔顺是:

    (4)无:无一天,“无”和“天”都是四笔,“无”第四笔是“”,“天”第四笔是“”。

    (5)春:上下结构,上部是“”,下面是“日”,组词:春天、春色、春光。

    (6)人:“人”可以与“八”比较。“人”撇笔长即捺笔低于起笔。

    4、巩固生字。

    (1)抽读卡片。

    (2)口头组词。

    2.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第一课时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师:,从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学过不少好听的儿歌脊斗,让我们一起先复习一下《猜一猜》。

    (生齐背:“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这首儿歌还是个谜语,谁还记得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另一首谜语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还能把它带回家让别人也猜一猜。

    二、讲读古诗,认读生字

    师:我们边来欣赏图片,边来学习好不好?首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图,上面主要画了些什么?

    1、第一幅图——远看山有色

    (1)请一位同学站在教室的最后排看画中的“山”有没有颜色?(出示:远看山有色。)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远”“色”(远——读音和偏旁,色——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山”(板书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2、第二幅图——近听水无声

    (1)请一位同学来到画的前面听一下“水”有没有声音?(出示:近听水无声。)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近”“听”“无”“声”(近——与远比较,走之儿;听——读音;无——字义,与天字比较;声——读音)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主要描写“水”(板书水)

    (4)加上动作表演读

    3、第三幅图——春去花还在

    (1)请一个同学,图上面的是什么花?(桃花)桃花是在什么季节开的?(春天)现在是什么季节了,春天过去了没有?所以说……(春去花还在)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春”“还”(春——读音,还——偏旁和组词)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花”(板书花)

    (4)加上动作表演读

    4、第四幅图——人来鸟不惊。

    (1)请一同学到画前面来模仿一下平时赶鸟的情景,让别的同学看看鸟怕不怕?即它会不会飞走?(出示:人来鸟不惊。)

    (2)出示卡片:学习生字“人”“来”“惊”——(人——读音,与八和入比较;来——加一加来记;惊——读音,意思,偏旁)

    (3)齐读,指名说诗句意思。这句里最主要是描写“鸟”(板书鸟)

    (4)加上动作表演读

    5、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过的“山、水、花、鸟”的情景,要求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1)想一想,如果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清楚吗?(模模糊糊、没有颜色、看不清)

    (2)如果水从山上直往下流,从近处听,会有什么声音?(有哗哗的流水声)

    (3)各种花过了开花的季节就会怎样?(不再开了,看不到花)

    (4)鸟停在树上,人来到鸟的前面,鸟就会怎么样?(鸟就会受惊,会飞走)

    师:这首诗里写的内容跟生活中的都不一样的,是不是它写错了呢?为什么他要这样写呢?

    指名回答

    三、齐读诗句,板书课题。

    1、齐读诗句。

    2、给诗加上题目。

    3、弄清题目与诗句的关系。(谜底谜面)

    四、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

    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读给同桌听

    2、找出生字并划上线,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3、谁愿意把课文读给老师听一听。(指名读)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4、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五、齐读课文,试着背诵。

    1、齐读课文。

    (1)当小诗人诵读。

    (2)当小演员表演读

    2、试着背诵。找搭档背诵(一人背,一人说意思)

    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可配乐)

    3、创设情境检查背诵情况

    师生对话表演

    (1)师当姐姐,让生背诵。

    (2)师当妹妹,让生表演背。

    (3)师当妈妈提问:题目为什么取画?

    (4)师当奶奶,让生讲诗句的意思。

    六、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与生字宝宝交朋友

    2、摘果实。(点击果实会落下来。)

    3、找生字

    4、说出远的偏旁,并文中还有哪两个字,也是这个偏旁。说出惊的偏旁。

    5、指导书写“人”:第二笔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偏左一点起笔。(播放动画写字。)

    6、课外作业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7、收集谜语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背诵课文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并口头组词。

    2、自由朗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3、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4、根据画面背诵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二、趣味练习

    1、找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三、书写生字。

    指导书写:火、文、六。(播放动画书写。)

    火:要指导学生掌握它的笔顺,第四笔“捺”从竖中线和横中线交叉处起笔。

    六: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四、议一议,完成作业。

    1、为什么人走近听,还是听不到水声?

    2、为什么春天已经过去了,花还没谢?

    3、为什么人走近了,鸟没飞走?

    3.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教学要求: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具: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以前我们学过谜语吗?背背看,对,背的是谜面,那谜底是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谜语诗,诗的名字叫“画”(板书)。

    3、出示画。

    二、导入新课。

    1、师:老师这儿也有一张画,是一张我们中国传统的山水画。

    2、指导观察画、理解诗的前两句。

    (1)山是什么颜色?(先请前排一位学生说,再请后排一位学生说。)远看也看得清楚,我们户外活动时,很远的大山的颜色是不是也看得很清楚呢?

    (2)为什么这儿山的颜色 站得很远都看得清呢?(因为这是“画”)

    (3)听山上流水的声音,仔细听。

    (4)如果到九溪去玩,水的声音听得到吗?水声音是怎么样的,学学看。

    (5)看,这儿的水从那么高的山上流下来,声音是很大的,可我们都听不见,为什么呢?(因为那是画!)

    三、朗读指导。

    1、这两句诗里,有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请每一个小朋友都找一找,用笔把它们圈出来,指名回答。

    2、看,听,都是可以做出动作来的。

    山和水,都在大自然中找得到。

    3、古代的诗人很讲究用词的,看上下句,有一对反义词,动词对动词,名词对名词,多整齐。

    4、看手势,朗读。

    (手势打高,语调升高,手势打低,语调放轻,把诗的美念出来。)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四、指导观察、理解诗后两句。

    1、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开什么花?

    2、春天来了,桃花还开吗?秋天,桃花、迎春花还在不在?冬天呢?

    3、那为什么这儿春天过去了,桃花还是开着呢?(是画!)

    4、出示小鸟。

    (1)这里有只小鸟,你用手扇扇它,小鸟怎么啦?

    (2)害怕了,你用一个字来说是什么?

    (3)“惊”就是心里害怕了,所以是竖心旁,左边一个北京的“京”,左义右声,这样的字,被称为什么字?(形声字)。

    (4)请一位学生走至画前)请你用手扇扇,小鸟惊吗?为什么不惊?

    (5)请在这两句诗里圈出反义词。指名回答。

    5、朗读指导。

    (1)古代的诗很讲究用词,这后两句诗也不例外,名词对名词,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2)看手势朗读后两句。

    (手势移动长,语调加长,手势起伏加大,语调快。)

    (3)朗读全文。

    (4)背诵全文。

    五、小结。

    这首诗的谜底是什么呢?(画)诗抓住了画上山水花鸟的特点,写得很美,也写得很整齐。

    六、写字指导、讲评。

    重点:色、声、无、惊。

    一年级语文必考题型

    【 #一年级#导语】《画》是宋代佚名诗人(一说唐代王维或南宋川禅师)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赞叹的却是一幅画。前两尺备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以下是 无 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原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春去:春天过去。

    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近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创作背景: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多种说法。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但在王维的作品,或在《全唐诗》都没有此诗;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作者一栏里即是“宋·佚名”。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会正确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准备教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

    教学过程:

    共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同上

    2、学会七个生字

    3、能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

    (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尘困瞎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七、作业:

    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派空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2、默写课文/有色,近听/水/无声。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画》教学反思

    我讲的是第一册课文《画》的第一课时教学。《画》这首诗是一个谜语,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引起学生兴趣,并且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就来猜猜谜语。当我说完课文,孩子一下子都说出了“画”,似乎很有一种成功的喜悦,带着这种愉悦的心情,我们进入了课文。其一,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在指导孩子看图初步了解课文,知道题目与诗句的关系。其二,识字是课文学习的重点,其中“远”、“近”、“还”都是走之儿的,所以我进行了归类教学,“远”、“近”还是一组反义词,在识字时进行了教学,并让孩子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识字方法不断地渗透,并进行归类,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反义词教学也是这一课的重点,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一个游戏:找朋友。学生学得开心,课堂气氛。

    虽然,在课前我对于教材和教案都烂熟于胸,自认为胸有成竹,但是,不论是在课堂上自身的教学,还是学生的课堂常规都出现了一些想不到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方面,对学生的学情估计不足。在前面的学习中,孩子们就已经对看图理解课文不陌生了,但这节课上,我认为:学生看到图就能想象的到远远看去山是有颜色的,而水是听不见声音的。当我提出:“从高高的山上流下来的水有声音吗?”孩子们说:“有,有声音。”而且也很肯定,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时让我措手不及。

    对于课文中的生字的处理,我仅限于边读诗句边读生字,让孩子在文中去识记生字,忽略了生字的应用,学生在识记了生字后,没有及时地进行口头组词的训练。课后,领导和老师们在评课时及时地给我提出来了。我认真地反思自己,因为担心让学生自己组词浪费时间,而不能完成后面安排的写字教学,故而直接让学生读卡片上的词语,没能听听孩子们的的发言,就不能很好的发现问题。这让我想起语文新课标中强调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要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我在自己的备课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教学环节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生。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巩固7个生字,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的意思,并猜出谜底。

    3、会正确朗读、背诵课文。

    教具: 山水画一幅,小鸟。

    教学过程:

    一虚侍敏、诵读儿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学过不少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背诵其中的一首:“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差枝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这首儿歌是个谜语,谁知道谜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谜语谈没诗,学完课文,你们一定能猜出谜底。

    由学生已知的谜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文,同时又为本课猜出谜底作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认读生字

    1、多媒体课件映出山水画,引导学生引导整体观察图画,再由远到近地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教师播放优雅的古典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很快进入古诗描绘的优美的情境中。

    2、方法多样,学习生字。首先,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遇上不认识的字就请拼音朋友帮忙拼一拼,多读几遍。在此基础上,用同位互读,抽卡片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法巩固读音。最后来一个拼字游戏,四人小组合作,用生字卡片在桌上拼出这首诗,比一比,哪个小组又快又好。既巩固了生字的认读,又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三、诵读古诗,展开想象,体会感情

    这一步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动作演示等手法去感悟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美好画面,感受画的美,语言文字的美。

    1、学生自由读诗,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行多读几遍,并读给同位听,这里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兴趣盎然地读诗。

    2、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调整教法,学生喜欢读哪一句,就指导学生读好哪一句。导读方法如下:

    “远看山有色”,多媒体课件演示“山‘的分解图片,师描绘远山:远远看去,一座座青色的山峰连绵起伏,多美呀!谁能把这行诗读得很美呢?

    “近听水无声”,演示“水”的分解图片,师述,哗哗的流水从山间流出,请一位同学上台来听流水的声音,其他同学把耳朵贴在书上听一听,能听到流水的声音吗?为什么?(画上的水)。那么,这一行该怎么读呢?

    “春去花还在”,演示“花”分解图片,师述,春天到了,百花盛开,现在春天过去了,花怎么还在开放呢?(画上的`花)。谁能把这一句读好呢?

    “人来鸟不惊”,演示“鸟”的分解图片,师述,枝头上站着一只可爱的小鸟,咱们来跟它打个招呼吧。请一个同学上来,和下面的同学一起说:“嗨,小鸟,你好呀!”哎呀,小鸟不理我们,这是怎么回事呀?(画上的鸟)。谁会读这行诗?

    3、指导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读好。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此时,让学生猜出谜底:画。引导学生再来欣赏一下这幅美丽的画,多媒体课件展示整幅画,配乐,学生边看图边吟诵,还可请学生上台来当小诗人表演这首诗。最后熟读成诵。背诵时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

    四、趣味练习,书写生字,课外延伸

    1、找朋友游戏,把“我会说”中的六对反义词做成头饰给学生戴上,在“找朋友”的音乐伴奏下,做找朋友的游戏,找到了朋友就用头饰上的词说一两句话。

    2、指导书写“人、义、火、文”。

    3、回家请爸爸妈妈猜今天学的谜语,如果猜对了,就画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送给他们作为奖励,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谜语,课间玩谜语竟猜游戏。

    一年级语文《画》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通过偏旁字归类等方法,认识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来、去”2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有—无”“远—近”“来—去”3组反义词。

    教学过程:

    一、猜谜激趣,引入新课

    1、出示谜语。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再是怎么猜出来的。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

    2、出示课文,教师范读。让学生猜猜谜底是什么。

    3、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正音,感知课文

    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图上画了些什么,在插图的相应位置出示“山、水、花、鸟”4个字。

    2、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来认一认。

    3、引导学生看插图,读古诗,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同桌互读诗句。相互指出不正确的读音,互相教一教,读一读。

    5、指名分行读,其余同学反馈评价,有错及时纠正。男女生赛读,全班齐读。

    三、认读生字,指导朗读

    1、指导学生用加一加的方法识字。

    (1)出示:远、近、还。

    请学生带读这3个字。引导学生寻找这3个字的相同点。

    认识偏旁走之。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一记这3个字。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远、近”。

    引导学生观察后说一说:

    在教室里,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远?哪些同学离老师比较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近?哪个同学离自己最远?

    (3)出示本课其余生字。提问:还有哪些字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

    2、指导学生用换一换的方法识字。

    出示:米—来、无—天、爸—色、近—听,

    指导学生找找每组字的不同,在反馈的过程中认识斜刀头。

    3、指导学生用反义词来识字。

    (1)出示:远、无、来。让请学生和这些字意思相反的字。

    (2)课间操“说反话”。

    4、复习巩固。

    (1)在新语言情境中认字。学生认读:“远山、白色、远近、听说、无声、还是、还有、走来、走去。”

    (2)发给学生字形相近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3)发给学生意思相反的字卡,引导学生认读。

    5、出示没有拼音的课文,学生齐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水、去”,注意田字格里的关键笔画。

    2、教师示范“水、去”,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10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来、不”。

    2、展开想象,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知道这是一幅山水画。

    3、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

    2、运用“摘果子”游戏,认读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全班齐读古诗,男女生赛读。

    二、朗读诗句,领会诗意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自己在大自然里看到的景色是怎样的,感受大自然的美。

    2、学生读课文。

    提问: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幅画?引导学生找出画中的景物与生活中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3、师生交流:大自然中,远看山是没有明亮的颜色的,近听水是有声音的,春天过去了,花儿也就谢了,人走过来,鸟儿会惊吓得飞走。但画中,远看山还是有明亮的颜色,近听水却没有流动的声音,春天过去了花儿不会凋谢,人走来鸟儿也不会惊吓得飞走。

    根据交流情况,可以相机改写诗句,与《画》形成对比,

    帮助学生感悟画的特点。

    《画》中描述:生活所见:

    远看山有色,远看山无色,

    近听水无声。近听水有声。

    春去花还在,春去花不在,

    人来鸟不惊。人来鸟儿惊。

    4、熟读成诵。

    (1)采用多种方式读诗:指名读,齐读,看图读,引读。

    (2)老师指画中内容,学生读出相应的诗句。

    (3)熟读成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山、水、花、鸟”来背诵。

    三、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1、学生观察范字“来、不”,注意横中线、竖中线上的笔画。

    2、教师示范“来、不”,提示书写要领,学生书空。

    3、学生书写。写完一个反馈点评,学生对照自己写的字,再书写,写得不好的字可以多写几个。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让学生读一读下面两首歌谣,猜猜是什么,根据谜面理由。

    头戴小红帽,千条线,身穿大白袍。走路摇摇摆。(鹅)

    万条线,落在水里看不见。(雨)

    一年级下册画课文

    【 #一年级#导语蠢改】《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评课稿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对照图画用自己地话说出诗句的意思,懂得为什么说谜底是一幅画。

    2、学会“画、远、近、无、声、惊”七个生字,认识土字旁,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3、认识两个偏旁“辶”“忄”。了解文中出现的反义词(远-近,有-无,来-去)

    一、观察图画导入新课(课件)

    1、教师范读诗歌猜谜,出示挂图,并揭课题。

    a、上课之前,老师先让小朋友们猜个谜语,听仔细了(范读课文)

    b、学生动脑筋猜

    c、出示挂图(课件):好极了,就是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胡销一首古诗《画》(板书课题)。

    2、仔细看这幅画,画上画了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边读边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正音:色、近、惊

    三、对照图画,再读课文

    1、看看图画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行主要说什么?

    2、指名交流(教师板书:山、水、花、鸟)

    3、请小朋友在这几个字下画上小圆圈,说明这首古诗主要写这些景色,课文主要写的景色,我们要读重音。

    四、讲读课文,理解诗意

    (一)讲读第一、二行

    1、看图说话:小朋友们,画多美啊,有山有水,用自己的话山怎么样,水又怎么样?

    2、想一想:我们平时出去玩,从远处看山,山上的景色能看得清吗?水从山上直往下流,如果我们在近处听,会听见什么声音啊?你能学一学吗?(出示课件,让学生欣赏流水声)

    3、小结:这幅画画得太像了,把山和水都画得像真的一样,那么究竟是一幅图画,还是真正的山水景色呢?为什么?

    4、扮演诗人,远看山,近听水。

    a、指名扮演诗人,到教室后面看画中的山,问:现在你看这画中的山,有没有看到它的颜色?

    b、这就叫“远看山有色”

    c、教学生字“色”:读准字音;怎样记字型;色是什么意思?(颜色,课文指景色)

    d、指名扮演诗人,到画前听听流水:问,你听到流水的声音了吗?为什么?

    e、小结:因为是画,所以说听听——(水无声)

    f、教学远近:远近是一组反义词,怎样能记住这两个字;无声是什么意思;无的反义词是什么?

    g、教学声:强调字形,声的上面是“士”不是“土”。

    h、指导朗读第一、二行,用自己的话意思。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二)讲读第三、四行

    1、想一想,春天,许多花都怎么样了?可是课文里是怎么说的,为什么?

    2、要是鸟停在树枝上,人来到鸟的面前,鸟会怎么样呢?

    3、指名扮演诗人,走近画,做赶鸟的动作。问:有没有看到鸟儿飞走?课文是怎样说的?

    4、教学惊:你是怎样记住惊的?惊是什么意思?(吃惊、害怕)

    5、指导朗读第三、四行,用自己的话意思。

    五、朗读全文

    六、资料城。

    1、课件准带做判备“资料城”模块,学生朗读。

    2、学生阅读。

    3、学生汇报。

    七、说话训练,评价交流。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说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表达,教师评价。(鼓励为主)

    八、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而且是一幅有山、有水、有花、有鸟的画呢!

    九、作业: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7个生字;画:先中间,后两边;声:强调上面是士;色:注意刀字头;远近:注意走字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巩固字词,掌握“有——无”、“远——近”等反义词。

    2、指导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字词

    1、认读生字卡片(开火车)

    2、课堂作业本第一题

    3、形近字比较,组词

    远()近()京()声()

    运()听()惊()色()

    二、指导朗读和背诵课文,加深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课文写的是一幅画。

    2、指导朗读: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范读-指读-引读-齐读

    3、根据画面背诵课文

    a、想一想,课文写了哪些景色?

    b、课件(声画统一),试背-齐背-指背

    三、资料城。

    1、课件准备“资料城”模块,学生阅读。

    2、学生阅读、交流。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

    四、写话训练,评价交流。

    1、资源准备:课件中的写话训练材料。

    2、学生思考交流。

    3、学生汇报,教师评阅。

    4、展示优秀作品。

    五、作业指导

    1、写出这首诗的几对反义词:远——近、有——无、去——来

    【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画》评课稿

    《画》是一首五言谜语诗,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点展开描写,图文对应。这一课是学生入学后接触的第一篇诗文。陈老师抓住学生好动、好奇、爱表现的特点,利用他们感兴趣的谜语儿歌引出课题,一下子就抓住了孩子的心,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课文的热情,为教学成功地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节课刘老师能抓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合理运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陈老师抓住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主读诗,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用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方法进行检查反馈:出示课件“生字宝宝”请学生开火车认读;用生字卡片请学生抢读。识字教学是很枯燥的,在教学识字时,陈老师善于总结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的识字方法,同时还适当的渗透一些识字的知识和方法,采用活泼有趣的方式重复再现生字,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记字形,使识字得以巩固。教学重点突出了识字和写字的过程,并扎实有效。一类字的教学,我还是觉得老师自己在黑板上范写、多次范写是很重要的,我们们现在的教学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越熟练,对在黑板上书写就越来越生疏,孩子们被课件上的图片、生字卡片“惯”得有些懒于动笔了。今天的课上,陈老师反复地在黑板上示范写字,第一遍写,要求孩子们仔细观察老师的笔顺、书写每一笔的方法和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第二遍写是巡视了孩子们自己练习写字发现了一些问题后逐一地改正他们的错误写法和笔画。

    另外,本节课还有几个细节值得提倡:

    1、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好的习惯都是从小开始养成的。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因而需要老师多个心眼,时刻关注,提醒。如:“你有一对金耳朵,你很会听课。”“会听的孩子是最聪明的,因为认真听别人发言,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很多知识。”等激励性的语言提醒学生课堂上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

    2、课堂上教师善于引导激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自读、赛读、齐读等方式以读贯穿始终,读中识字,读中学文,最终达成目标。

    【篇三】小学一年级语文《画》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1、读一读,初步感知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2、做一做,感悟诗境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3、演一演,拓展延伸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