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八年级下册数学笔记,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笔记图片

  • 数学
  • 2023-05-14
目录
  • 八年级数学笔记整理
  • 初二数学下册笔记总结大全
  • 八下数学知笔记
  • 八年级下册数学基本知识
  • 初二下册重点数学笔记

  • 八年级数学笔记整理

    学习八年级下册数学要整理好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编的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大家快来看看吧。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章 分式

    1 分式及其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 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

    兆掘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 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 分式的加减

    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 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 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二章 反比例函数

    1 反比例函数的表达竖搭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 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三章 勾股定理

    1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四章 四边形

    1 平行四边形

    性质: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推论: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2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

    (1) 矩形

    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判定: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 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 菱形

    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 正方形: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又是一种特殊的菱形,所以它具有矩形和余猜拿菱形的所有性质。

    3 梯形: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

    等腰梯形: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同一个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五章 数据的分析

    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

    1.定义:形如y=k1(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初二数学下册笔记总结大全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 方法 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液答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不等关系

    1、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大于等于0(≥0)<===>0和正数<===>不小于0

    非正数<===>小于等于0(≤0)<===>0和负数<===>不大于0

    二、模键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

    2、比较大小:(a、b分别表示两个实数或整式)

    一般地:

    如果a>b,那么a-b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等于0;反过来,如果a-b等于0,那么a=b;

    如果a

    即:

    a>b<===>a-b>0

    a=b<===>a-b=0

    a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初二数学重要知识点

    【相似、全等三角形】

    1、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3、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4、判定定理2两边旦埋巧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5、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6、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7、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8、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10、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1、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2、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3、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4、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5、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八年级下册数学期中知识点总结

    1.平行四边形定义: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6.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7.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8.矩形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9.菱形的定义: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10.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菱形的判定定理: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12.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13.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14.正方形判定定理: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5.梯形的定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6.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17.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18.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19.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初二数学学习 经验 心得

    1学好初中数学课前要预习

    初中生想要学好数学,那么就要利用课前的时间将课上老师要讲的内容预习一下。初中数学课前的预习是要明白老师在课上大致所讲的内容,这样有利于和方便初中生整理知识结构。

    初中生课前预习数学还能够知道自己有哪些不明白的知识点,这样在课上就会集中注意力去听,不会出现溜号和走神的情况。同时课前预习还可以将知识点形成体系,可以帮助初中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

    2学习初中数学课上是关键

    初中生想要学好学生,在课上就是一个字:跟。上初中数学课时跟住老师,老师讲到哪里一定要跟上,仔细看老师的板书,随时知道老师讲的是哪里,涉及到的知识点是什么。有的初中生喜欢记笔记,这里提醒大家,初中数学课上的时候尽量不要记笔记。

    你的主要目的是跟着老师,而不是一味的记笔记,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要快速简短的记下来,可以在课后完善。跟上老师的思维是最重要的,这就意味着你明白了老师的分析和解题过程。

    3课后可以适当做一些初中数学基础题

    在每学完一课后,初中生可以在课后做一些初中数学的基础题型,在做这样的题时,建议大家是,不要出现错误的情况,做完题后要学会思考和整理。当你的初中数学基础题没问题的时候,就可以做一些有点难度的提升题了,如果做不出来可以根据解析看题。

    但是记住千万不要大量的做这类题,初中生偶尔做一次有难度的题还是对数学的学习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将重点放在这上面,没有什么好处。同时要学会整理,将自己错题归纳并总结,

    数学是由简单明了的事项一步一步地发展而来,所以,只要学习数学的人老老实实地、一步一步地去理解,并同时记住其要点,以备以后之需用,就一定能理解其全部内容.就是说,若理解了第一步,就必然能理解第二步,理解了第一步、第二步,就必然能理解第三步.这好比梯子的阶级,在登梯子时,一级一级地往上登,无论多小的人,只要他的腿长足以跨过一级阶梯,就一定能从第一级登上第二级,从第二级登上第三级、第四级,…….这时,只不过是反复地做同一件事,故不管谁都应该会做.

    初二数学下册基础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整理归纳

    ★初二数学基本知识汇总

    ★初中数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基本知识汇总(2)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3b57837d30f874be5607a657c671896b";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八下数学知笔记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抽样调查

    (1)调查样本是按随机的原则抽取的,在总体中每一个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能够保证被抽中的单位在总体中的均匀分布,不致出现倾向性误差,代表性强。

    (2)是以抽取的全部样本单位作为一个“代表团”,用整个“代表团”来代表总体。而不是用随意挑选的个别单位代表总体。

    (3)所抽选的调查样本数量,是根据调查误差的要求,经过科学的计算确定的,在调查样本的数量上有可靠的保证。

    (4)抽样调查的误差,是在调查前就可以根据调查样本数量和总体中各单位之间的差异程度进行计算,并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调查结果的准确程度较高。

    课后练习

    1.抽样成数是一个(A)

    A.结构相对数B.比例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

    2.成数和成数方差的关系是(C)

    A.成数越接近于0,成数方差越大B.成数越接近于1,成数方差越大

    C.成数越接近于0.5,成数方差越大D.成数越接近于0.25,成数方差越大

    3.整群抽样是对被抽中的群作全面调查,所以整群抽样是(B)

    A.全面调查B.非全面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

    4.对400名大学生抽取19%进行不重复抽样调查,其中优等生比重为20%,概率保证程度为95.45%,则优等生比重的极限抽样误差为(A)

    A.40%B.4.13%C.9.18%D.8.26%

    5.根据5%抽样资料表明,甲旅缺竖产品合格率为60%,乙产品合格率为80%,在抽样产品数相等的条件下,合格率的抽样误差是(B)

    A.甲产品大B.乙产品大C.相等D.无法判断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1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4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5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SAS)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AAS)有两角和其拆大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SSS)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HL)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八年级数学三角证明知识点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扮孙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之间的关系

    定理: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

    逆定理:有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定理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逆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锐角是30度。

    (4)命题与逆命题

    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5)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数学学习方法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复习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下册数学基本知识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mathematics或maths),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参考!

    第十六章 分式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分式:形如A/B,A、B是整式,B中含有未知数且B不等于0的整式叫做分式(fraction)。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叫做分式的分母。

    2.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母不等于0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为1的数)约去,这种变形称为约分。

    4.通分: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叫做通分。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为:A/B=A*C/B*C A/B=A÷C/B÷C (A,B,C为整式,且C≠0)

    5.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没有公因式时,这个分式称为最简分式.约分时,一般将一个分式化为最简分式.

    6.分式的四则运算:1.同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用字母表示为:a/c±b/c=a±b/c

    2.异分母分式加减法则: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用字母表示为:a/b±c/d=ad±cb/bd

    3.分式的乘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用字母表示为:a/b * c/d=ac/bd

    4.分式的除法法则:(1).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a/b÷c/d=ad/bc

    (2).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这个分式的倒数:a/b÷c/d=a/b*d/c

    7.分式方程的意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8.分式方程的解法: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

    分式和分数有着许多相似点。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可以对比分数芹枣的特点及性质,让学生自主学习。重点在于分式方程解实际应用问题。

    第十七章 反比例函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反比例函数:形如y= (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其他形式xy=k

    2.图像: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属于双曲线。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直线y=x和 y=-x。对称中心是:原点

    3.性质: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值随x值的增大而增大。

    4.|k|的几何意义:表示反比例函数图像上的点向两坐标轴所作的垂线段与两坐标轴围成的矩形的面积。

    在学习反比例函数时,教师可让学橘核生对比之前所学习的一次函数启发学生进行对比性学习。在做题时,培养和养成数形结合的思想。

    第十八章 勾股定理

    一.知识框架

    二 知识概念

    1.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b2=c2。嫌伍拆,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定理:经过证明被确认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

    3.我们把题设、结论正好相反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例: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

    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具备的重要性质。本章要求学生在理解勾股定理的前提下,学会利用这个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

    第十九章 四边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平行四边形定义: 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6.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7.矩形的性质: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的对角线平分且相等。AC=BD

    8.矩形判定定理: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9.菱形的定义 :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10.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1.菱形的判定定理: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3.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2.S菱形=1/2×ab(a、b为两条对角线)

    13.正方形定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或邻边相等的矩形。

    14.正方形的性质: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正方形既是矩形,又是菱形。

    15.正方形判定定理: 1.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6.梯形的'定义: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17.直角梯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

    18.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

    19.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同一底边上的两个角相等;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0.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本章内容是对平面上四边形的分类及性质上的研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动手多动脑,把自己的发现和知识带入做题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多鼓励学生自己总结四边形的特点,这样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加权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 权的理解:反映了某个数据在整个数据中的重要程度。

    2.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median);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3.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众数(mode)。

    4. 极差: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极差(range)。

    5.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就越稳定。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方法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生活实例为主,让学生体会到数据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初二下册重点数学笔记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解一元一次方程

    1.等式与等量:用"="号连接而成的式子叫等式.注意:"等量就能代入"!

    2.等式的性质:

    等式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式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3.方程:含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4.方程的解:使等式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注意:"方程的解就能代入"!

    5.移项:改变符号后,把方程的项从一边移到另一边叫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性质1.

    6.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7.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8.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ax=b(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9.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整理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喊山…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检验方程的解).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郑嫌中题:

    (1)读题分析法:…………多用于"和,差,倍,分问题"

    仔细读题,找出表示相等关系的关键字,例如:"大,小,多,少,是,共,合,为,完成,增加,减少,配套-----",利用这些关键字列出文字等式,并且据题意设出未知数,最后利用题目中的量与量的关系填入代数式,得到方程.

    (2)画图分析法:…………多用于"行程问题"

    利用图形分析数学问题是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中的体现,仔细读题,依照题意画出有关图形,使图形各部分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图形找相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取得布列方程的依据,最后利用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可把未知数看做已知量),填入有关的代数式是获得方程的基础。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1.分式的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分式的通分和约分:关键先是分解因式

    4.分式的运算:

    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分式乘方法则: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以前一样。能用运算率简算的可用运算率简算。

    5.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的零次幂等于1,即;当n为正整数时,

    6.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

    (2)幂的乘方:;

    (3)积的乘方:;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0);

    (5)商的乘方:;(b≠0)

    7.分式方程:含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3)解整式方程;(4)验根.

    增根应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其值应使最简公分母为0,二是其值应是去分母后所的整式方程的根。

    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列方程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1)审;(2)设;(3)列;(4)解;(5)答.

    应用题有几种类型;基本公式是什么?基本上有四种:

    (1)行程问题:基本公式:路程=速度×时间而行程问题中又分相者尺遇问题、追及问题.

    (2)数字问题在数字问题中要掌握十进制数的表示法.

    (3)工程问题基本公式:工作量=工时×工效.

    (4)顺水逆水问题v顺水=v静水+v水.v逆水=v静水-v水.

    8.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整数)的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大于10的n位整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正小数时,其中10的指数是第一个非0数字前面0的个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0)

    数学 学习方法 技巧

    一、克服心理疲劳

    第一,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就像从河里抽水,动力越足,水流量越大。动力来源于目的,只有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才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第二,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形成与大脑皮层的兴奋中心相联系,并伴有愉快、喜悦、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心理疲劳的产生正是大脑皮层抵制的消极情绪引起的。因此,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是克服心理疲劳的关键所在。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有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才能使心理处于一种良好的竞技状态;第三,要注意学习的多样化,书本学习本身就是枯燥单调的,如果多次重复学习某门课程或章节内容,易使大脑皮层产生抑制,出现心理饱和,产生厌倦情绪。所以考生不妨将各门课程交替起来进行复习。

    二、战胜高原现象

    复习中的高原现象,是指在复习到一定时期时,往往停滞不前,不仅复习不见进步,反而有退步的现象。在高原期内,并非学习毫无进步,而是某部分进步,另外一些部分则退步,两者相抵,致使复习成效未从根本上发生变化,因而使人灰心失望。当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遭遇高原期时,切忌急躁或丧失信心,应找出学习方法、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原因。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在科学用脑、提高复习效率上多下功夫。

    三、重视复习“错误”

    如果在复习中不善于从错误中走出来,缺陷和漏洞就会越来越多,任其下去,最终就会蚁穴溃堤。在备考期间,要想降低错误率,除了及时订正、全面扎实复习之外,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找出原因,不断复习错误。即定期翻阅错题,回想错误的原因,并对各种错题及错误原因进行分类整理。对其中那些反复错误的问题还可考虑再做一遍,以绝“后患”。错误原因大致有:概念理解上的问题、粗心大意带来的问题以及书写潦草凌乱给自己带来的错觉问题等,从而有效地避免在考试时再犯同一类型的错误。

    四、把握心理特点搞好考前复习

    实践证明,一个人在气质、性格、心理稳定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考前复习。考生在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心理特点来制订复习迎考计划,根据自己的心态来调整复习的进度,选择与运用的复习方式方法,使自己的考前复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1、课本不容忽视

    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都在学习新课,课本是大家都容易忽视的一个重要的复习资料。平时在学校的课堂上大家都会随堂记笔记,课本基本不会翻看,建议同学们在翻看笔记的同时,对照课本,把学过的知识点反复阅读、理解,并对照课后练习里的习题进行反复思考、琢磨、融会贯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重点例题也要着重记忆。

    2、错题本

    相信学习习惯好的学生都应该有一本错题本,把每次习题、作业、测试中的错题抄录下来,明确答案,找到错误原因,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上的薄弱点,经常拿出来翻看,遇到反复做错的题目,要主动和同学商量,向老师请教,彻底把题目弄懂、弄透,以免再犯同类错误。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与数学学习方法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

    ★初二下册数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