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八年级上册数学内容,八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

  • 数学
  • 2023-06-05
目录
  • 八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
  • 八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 初二上册数学学什么
  • 初二数学上册内容
  • 初二上册重点数学笔记

  • 八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归纳整理了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对你复习有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族裂漏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多边形覆盖平面(平面镶嵌)。镶嵌的条件: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源指图形就叫做兆烂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⑷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

    ②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顶角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1条)。

    ⑸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②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都等于60°

    ③等边三角形每条边上都存在三线合一。

    ④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三线合一(3条)。

    3.基本判定:

    ⑴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基本方法:

    ⑴做已知直线的垂线:

    ⑵做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⑶作对称轴:连接两个对应点,作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作已知图形关于某直线的对称图形:

    ⑸在直线上做一点,使它到该直线同侧的两个已知点的距离之和最短。

    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一、知识框架:

    第十五章 分式

    一、知识框架 :

    ●●●END●●●

    八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初二数学上册主要有全等三角形,轴对称,实数,一次函数,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五个部分,下面是详细的归纳。

    全等三角形

    1.基本概念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判定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判定:

    判定: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平分线上。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2、轴对称

    两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其中一个图形能够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应点。

    3.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轴对称是指两个图形的配没轮位置关系,轴对称图形是指具有特殊形状的一个图形;轴对称涉及两个图形,而轴对称图形是对一个图形来说的。

    (2)联系: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轴对称;如果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它就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反过来,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作轴对称图形

    (1)几何图形都可以看作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作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作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点(x,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实数

    1.平方根

    1.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²=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我们称x是a的平方(也叫二次方根),记做x=√a

    2.性质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它们互为相反数;

    (2)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

    (3)负数没有平方根

    2.立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以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记为 3 √a,读作,3次根号a。如 3 √23=8,则2是8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

    2.性质:正数的立方根的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0,1,-1。

    一次函数

    1.变量与函数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值的量。常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只能取同一数值的量。

    (2)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把x称为自变量,把y称为因变量,y是x的函数。

    (3)定义域:一个函数的自变量允许取值的范围,叫做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一次函数

    (1)一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0时,y=kx+b即y=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注意点a、自变量x的次数是一次幂,且只含有x的一次项;b、比例系数k≠0;c、常数项可有可无。

    (2)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kx+b,它可以看作由直线y=kx平移│b│个培信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3)系察埋数k的意义:k表征直线的倾斜程度,k值相同的直线相互平行,k不同的直线相交。系数b的意义:b是直线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当k>0时,直线y=kx+b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b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直线y=kx+b与y轴的交点是点(0,b);与x轴的交点是点(-b/k,0)。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2.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

    a 2 -b 2 =(a+b)(a-b)

    (2)完全平方公式:

    (a±b) 2 =a 2 ±2ab+b 2

    3.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直属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以上是我整理的初二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希望能帮到你。

    初二上册数学学什么

    八年级上册数学:

    一次函数

    1. 变量与函数

    2. 一次函数

    3.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我们称数值发成变化的量为变量

    有些数值始终不变,我们称之为常量

    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我们就说x是自变量,y是x的函数,如果当x=a时y=b,那么b叫做当自变量值为a时的函数值。

    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是常数,k不等于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三,第一象限,从左到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第四象限,从左到右下降,记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数据的描述

    1. 几种常见的统计表

    2. 用图表描述数据

    3. 课题学升橘习

    一滚笑消般我们称落在不同小组中的数据个数为该组的频数,频数与数据的总数的比为频率。

    我们把分成的组的个数成为组数,每一组两个端点的差成为组距。

    一些统计图的特点:

    1.条形图特点:能够显示每组中具体数据

    2. 扇形图特点:能够显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3. 折线图特点: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4. 直方图特点:能够显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全等三角形

    1. 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条件

    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三角形全等(SSS)

    2.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角的平分线性质:

    角的平大知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

    1. 轴对称

    2. 轴对称变换

    3. 等腰三角形

    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相互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整式

    1. 整式的加减

    2. 整式的乘法

    3. 乘法公式

    4. 整式的除法

    5. 因式分解

    初二数学上册内容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第十一章 三角形

    一、知识结构图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高

    中线

    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内角和 多边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外角和 多边形的外角和

    二、知识定义

    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三、公式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多边形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多边形的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1)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词(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

    1.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①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②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SS”)

    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SAS”)

    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SA”)

    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AAS”)

    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HL”)

    4.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二、角的平分线:

    1.(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

    ;

    初二上册重点数学笔记

    失败乃成功之母,重复是学习之母。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重复,重复学过的知识,加深印象,其实任何科目的学习 方法 都是不断重复学习。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 八年级 数学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仍是勾股数)。

    二、证明

    1、对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就叫做命题。即:命题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樱扰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一般需要作辅助。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3、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芹纤证明过程。在证明时需注意:①在一般情况下,分析的过程不要求写出来。②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运用公式法

    我们知道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互为逆变形。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是把多项式分解因式。于是有:脊首旦

    a2-b2=(a+b)(a-b)

    a2+2ab+b2=(a+b)2

    a2-2ab+b2=(a-b)2

    如果把乘法公式反过来,就可以用来把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运用公式法。

    (二)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

    (1)式子:a2-b2=(a+b)(a-b)

    (2)语言: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这个公式就是平方差公式。

    (三)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时,各项如果有公因式应先提公因式,再进一步分解。

    2.因式分解,必须进行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不能再分解为止。

    (四)完全平方公式

    (1)把乘法公式(a+b)2=a2+2ab+b2和(a-b)2=a2-2ab+b2反过来,就可以得到:

    a2+2ab+b2=(a+b)2

    a2-2ab+b2=(a-b)2

    这就是说,两个数的平方和,加上(或者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者差)的平方。

    把a2+2ab+b2和a2-2ab+b2这样的式子叫完全平方式。

    上面两个公式叫完全平方公式。

    (2)完全平方式的形式和特点

    ①项数:三项

    ②有两项是两个数的的平方和,这两项的符号相同。

    ③有一项是这两个数的积的两倍。

    (3)当多项式中有公因式时,应该先提出公因式,再用公式分解。

    (4)完全平方公式中的a、b可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这里只要将多项式看成一个整体就可以了。

    (5)分解因式,必须分解到每一个多项式因式都不能再分解为止。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分式

    1分式及其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只不变

    2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乘除乘法法则:分式乘以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积的分母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2)分式的加减加减法法则: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再加减

    3整数指数幂的加减乘除法

    4分式方程及其解法

    第二章反比例函数

    1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性质

    图像:双曲线

    表达式:y=k/x(k不为0)

    性质:两支的增减性相同;

    2反比例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归纳

    ★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数学的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初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册人教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