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小学生数学进位退位,一年级的进位加法

  • 数学
  • 2023-04-23
目录
  • 进位加法口诀顺口溜
  • 进位加法 退位减法
  • 一年级进位退位加减法
  •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 年级加法和退位加法

  • 进位加法口诀顺口溜

    小学阶段孩子的计算能力该如何培养?

    小学可以说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时期,知识的启蒙、习惯的养成、阅读计算能力的培养、英语口语基础的夯实、兴趣爱好的培养、性格的塑造等等,几乎都在小学开始形成,这些重要的事情,在小学又有三个关键期,即初入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把这些重要事情总结起来,可以分成四类,即:

    小学三种重要的能力培养;

    小学三件影响一生的事情;

    小学三个关键期不能忽略;

    小学三个家长要牢记的词。

    我们将分成12篇文章来探讨。本文我们讲小学三种重要的能力培养: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那在小学阶段,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培养计算能力呢?

    第一,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

    面对计算题时,要得到计算结果,首先要考虑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运算法则和计算公式等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决定了是否具有计算能力。

    例如,学习分数四则计算,就必须先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理解并且掌握如通分、约分、带分数与假分数之间的互化等基础知识和相应的基本技能。只有把有关的基础知识讲清楚,让孩子真正掌握了,计算才不会出现差错。

    而相对于低年级来说,高年级的基础知识更为丰富,因此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孩子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迁移,不断深入。

    第二,加强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学数学,不解题不行,只讲不练或讲多练少,都会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俗话说的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也是这个道理。

    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要经常督促和指导他们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不然,他们在计算时会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在计算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时,常遇到学生计算法则是正确的但结果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有约分、通分的错误,有互化错误,也有百以内的口算问题。这些都反映了孩子的基本技能存在缺陷。在计算练习中,强化基本技能训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此,在指导孩子练习时,应有的放矢,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

    另外,帮助孩子小结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也能大大提高计算技能。如: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总的来说,用小数计算比较简便,但判断能否把所有的分数化成有限小数成为了这一类计算的关键点,随着这一关键点的突破,孩子的运算速度必定加快,计算技能也势必提高。

    第三,掌握适当的口算技巧,培养口算能力。

    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数学能力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要切实抓好它,才能有利于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这里教几个友棚实并敬用操作。

    ① 运用口算卡片,保持训练的连续性

    运用口算卡片,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视觉是感知过程中最敏感的器官,学生目视口算卡片进行视算,注意力容易集中。一般可以利用刚开始学习前两三分钟集中训练。例如:我们将所有2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妈妈快速出卡片,孩子快速口算,20张卡片为一轮,计时游戏,并把历史最好成绩(包括用时和得分)贴在孩子的床头,每次训练后,如果破记录,就更新。

    现在有一些游戏也可以达成这样的效果,但是我仍然认为卡片效果更好。

    ② 掌握一些凑整的速算技巧

    比如凑十法。“20以内进位加法”是否计算正确、迅速,而“凑十法”是这部分内容的核心,学生对“凑十法”掌握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到进位加法的计算速度,从而影响到20以内的退位减法及整数四则计算学习。所以掌握利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重要。

    其实,加法、减法、乘法都可以运用到凑十的速算技巧。

    第四,培养良好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

    有的孩子,绝告慎在测验、考试之前盯得紧一点,成绩会起很大变化。分析原因,不是基础的东西没有掌握,而是平时的习惯不行。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这就要求孩子要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让孩子养成看到题目,首先审题的习惯,这样计算起来方法会更正确、更合理,计算速度会不断提高。

    计算出现差错,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是常有的事,因此指导孩子认真书写也十分重要。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运算的思路和计算步骤。

    诚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靠一朝一夕,也不能时紧时松,只有坚持不懈,一抓到底方能有成效。

    在整个小学阶段,四则计算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整个小学数学的一半以上时间都在学习它。因此,帮助孩子打好基础,重视基本技能训练以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方能使孩子形成较强的计算能力。

    进位加法 退位减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教学在教“十几减9”时,我让孩子们讨论交流得出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做减法想加法”,另一种是“破十法”。课后我了解到学生掌握算法的只有几个孩子,最让我受不了的是个别学生仍然在借助扳手指计算。教学中有交流为什么理解算理的却只有几个呢?我反思我的课堂:从学生的倾听习惯、交流的落实上进行思考,虽有新课程理念合作学习、自主交流但是我只是关注了那些课堂中能主动学习的孩子,那些坐在教室没有听课意识的孩子他们在一节课中根本是学不到什么,叫他们起来说算理他们怎么能说呢?还有那些胆小不敢回答问题的孩子我又关注他们没有呢?我深思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样的学习情况我将怎么进行后面的教学呢?目前最关键的要怎样调动孩子们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怎样去培养他们的听课意识。

    接下来的教学我想要训练学生会说算理(主要掌握“破十法”的算理)。我把“破十法”的口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以大组为单位选其中表达最流利的孩子当小老师带着其他同学读,四个大组比一比看那个大组的小老师多就给那一组加上一面红旗。在读算法的训练当中采用夺红旗比赛的形式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孩子们都想争当小老师。通过一节课的读说训练大部分学生都会说出用“破十法”十几减9每个算式的算理。第三节课教学我就感觉比较轻松多了,上课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十几减9的口算练习,然后问:20以内退位减法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是不是我们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就学完了呢?孩子们深思片刻说:“不是”。那小朋友们能当小老师来出题考考大家呢?孩子们听说当小老师考大家非常感兴趣,很多孩子都积极的参与学习,体验着成功的喜悦。

    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实践我得出:对于一年级的孩子,需要我们教师努力想办法去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特别是要训练良好的听课意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

    反思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加减法关系、10减几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有3种,平十法和破十法为一个课时,想加做减为一个课时。在两节课的教学后,学生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并不是太好。

    教材采用“森林餐厅”的情境,将13-6的问题转化为如何取6个杯子的问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取法。不同的取法对应着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取杯子的方法并不困难,且学生能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关键是把取杯子的思路转化成计算方法,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着数学化的过程。在情境的帮助下,学生理解了“破十法”和“平十法”的算理后,在让学生练习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计算。计算后,让学生先说方法,再用小棒把计算方法演示出来帮助孩子理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先分哪个数,如何分?分过后再怎么算?说计算过程的时候,往往就是纪律最差的时候,很多学生不愿意听。这时候,奖励认真听的学生一颗“数学之星”并大声进行口头表扬能给其他学生榜样作用,但持续的时间不长。教师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随时抓住可利用的资源。数学知识有其内在的逻辑性,学生经历了从形象到抽象,从生活到数学的过程,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让每一个孩子都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由于每个孩子的知识贮备与经验积累都是不一样的,对于13-6这样的问题,不同孩子在解决过程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算法多样的基础上,结合着自己的判断、理解、内化,不同的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就可能获得不同的提高。因此,在练习时,学生在方法的选择上也体现出不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孩子可以选择直接计算,能力弱的孩子则需要在小棒等学具的帮助下计算。

    “想加做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发现,在平时的计算中也用得比较多,因为加法是正向的运算,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但是需要让学生不仅对数有这样的感知,也能通过一定量的训练,逐步的意识到数量间的关系也存在着这样的加减关系,这就是本学期后面即将也学到的加减法关系,在这节课中进行渗透与孕伏。在实际的教学中,“想加做减”的方法是建立在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特别熟练的基础上的。如果学生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特别的熟练,就会觉得“想加做减”的方法很简单。可是,在过了一个寒假之后,孩子都过了一个快乐的新年,把口算练习都抛在脑后,上学期学习的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忘得差不多了,因此对这样一部分孩子来说,学习使用“想加做减”的方法特别难。

    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在学习这三种计算方法后,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其中一种方法进行计算。其实,提倡算法多样化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化的思考,开展数学交流,鼓励探索不同的计算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多种计算的方法。另外,我注意让学生在平时每天坚持练习口算,以10内的加减法为基础,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出结果,再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非常熟练后尝试用想加做减的方法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

    反思三: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学习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前面的学习当中大部分学生是有学习基础的,他们有的是在幼儿园已有了这方面的计算训练、有的是家长在家教自己孩子用扳手指头的方法。所以孩子们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区别只是在计算速度方面的差别。大部分孩子都能按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得数。

    在教学本单元时,我突出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以旧引新,“算减想加”。

    在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的时候,需要学生应用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也就是所谓的“算减想加”。因此,在教学新课时,我总是进行对应的进位加法口算唤醒孩子对进位加法的记忆,并出示求未知加数的算式,为学生探索20以内退位减法搭桥铺路。如:9 +()=13、13 - 9=

    二、合作探索,强化学习过程。

    1、动手操作。我在课上增加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环节。每2人一组小棒,老师给出指定算式,如:13-9=学生操作;同桌间互相操作。然后讨论列式计算。这样不仅使学生即时巩固了课上所学的新知识,也使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了减法的意义,初步渗透了减法应用题的结构和解答方法,为后继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习破十法。学生学习破十法时,我先让学生理解什么叫破十法,被减数比10大,而且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如:13-9=这时,把被减数破开(拆开),其中一个数必须是10,另一个是3。用10来减9就够减了,而且还很快算出得1,再用1加回另一部分3,1+ 3= 4,所以,13-9=4。让学生明白学破十法的好处,是为了计算更方便、更容易、更准确。

    三、鼓励算法多样化。

    有的学生竟然能编出口诀:看到9想到1,3+1=4。有的用点数法等。有专家提出,由于孩子的智力背景、生活经历不同,适合他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学习十几减9时,学生重点掌握了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接下来十几减8、7、6、5、4、3、2学生学得轻松,老师可以放手给学生自主学,有的学生可以有模有样的把过程讲出来。

    四、做得不到之处

    过分的注重了课堂的时间,过多的夺取了学生自求知识的权利,这也是我平时最容易犯的错误。如果让孩子有充足的时间去体验,去摆、去说、去交流、去感受,真正的把自己的思想和过程都表述出来,我想这才是学生内化的过程。每一次上新内容,都觉得关注学困生的时间较少。

    反思四: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20以内退位减法,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因此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必须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方法,并通过合理的练习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切实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一、动手操作,丰富感知

    人们是用感觉的材料进行思维的。学生在接受前人科学地总结的知识时,也要充分地利用感觉器官,通过直观形象感知学习材料。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每学一个新知识,我都十分注意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眼、耳、口、手、脑多种感官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一年级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而且有意注意时间短、爱说、爱动。我在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具体活动中引导学生多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

    一年级进位退位加减法

    一、遵循孩子的认知规律

    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与要求,要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计算教学的顺序要适合孩子的心理发展顺序;教学方法也要适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如:

    1.一年级的绝大多数孩子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能做100以内比较容易的加、减法。

    2.依靠实物计算有所减少。

    3.有些儿童能够部分地或完全摆脱实物计算,进入抽象数的加、减计算。他们的推想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二、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给孩子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桐腔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局森衫,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孩子已经可以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学习的要求。因此 ,春备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孩子计算能力的前提。

    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案

    一、具体形象思维先有主导地位,必须从摆小棒开始。

    1、进位加法。9+2=?把2根中的1根,与9和在一起是10,捆成一捆,代表10。加上剩下的1根,是11。初步明白“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是以后学习加法竖式的基础。

    2、退位减法。12-9=?小棒捆成10根一捆,两根单独放。从10根去掉9根,剩1根,再和2根合在一起,就是3根。初步明白不够减,退一当十的道理。

    二、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学前到一年级孩子的一个难点。孩子对10以内的加减法很容易接受,手指正好是十个,掰手指很直接、简单。

    进位、退位就有些抽象了,不能脱了袜子算。这时应该还是加法凑10,例如7+8=?把7分解成2+5,2和8凑整再加5。减法也是从10的分解开始,例如15-8=?先用10-8=2再用2+5=7。进位退位的前提是10以内的加减孩子掌握。

    扩展资料:

    进位加法,数学运算的一种,加法的一种。例如十进制时,一位上的数相加过十,则在此位上写相加得数的个位,向下一位进十位上的数。

    数学运算的一种,加法的一种。当两数相加时,某一位的结果每大于等于10,则需要向上一位计1,这就是进位。如:

    48

    + 56

    ————

    = 104

    8+6=14>10 则向上一位(十位)进1

    4+5再加上进位得来的1,即4+5+1=10 也需向上一位(十位)进1

    当运算中存在进位的加法称为“进位加法”。

    参考资料来源:—手指速算

    年级加法和退位加法

    20以内加减法的技巧

    一、手指辅助延伸法。

    例1:计算6+8=

    我至今记得有这样一位小朋友,5以内的加减法很勉强能通过,10以内的就得靠他那10个手指头了。当我们教到20以内的加减法时他就束手无策了,无奈只好脱掉鞋子把自己的10个脚趾头也搬了上来。对于这样的学生,我起初真的也束手无策了,这样下去该如何是好,总得想出点办法来。看着自己的双手我也动了一番脑筋,于是我就把一只手看成是9,大拇指代表5,其他各指都代表1,另外一只手也是如此。

    以例1计算 6+8=为例, 计算像这样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就告诉他:左手拿出6(大拇指加食指),右手拿出8(大拇指加另3个手指),然后把两个大拇指合起来就是10(5+5=10),再数数还有几个手指(4个),那合起来就是十几了(14)。就这么反复的教了几遍后,这位小朋友就明白了我的意思,以后做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速度也快多了,比以往手指、脚趾并用得心应手多了。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一只手是5个手指头,两只手合起来是10个手指头。”这一概念在幼儿时期就已经形成在小朋友的大脑中了。我只是让他们把这一概念继续延续下去,两个大拇指一并就是10,然后数数还有几个手指就是十几。因为我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转化成为10以内的加法和整十数加几的加法了,这对小朋友来说要比进位计算简便的多,所以学生计算速度大大提高了。

    后来,我也把这种方法教给了计算速度很一般的小朋友,他们的速度也有了大大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不光要注重交给学生理论知识,面对学困生不要一味地用同一种方法去教学,要尽可能想出一些巧妙既便于记忆的方法来,只要结果相同,教无定法。

    二、将错就错倒减法。

    例2:计算15-8=

    这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教学生的过程中,我们老师一般教学程序如下:让学生把被减数15分成10和5,然后用10去减8还多出2,再与5相加等于7,所以15-8=7,而且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都非常注重过程,还要让学生是怎样做的。这对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小菜一碟,有的甚至已经能熟练地口算了。中等生一般都会一步一个脚印地跟着老师走,可想而知,速度会较优生慢许多。而对那些刚对20以内加法有那么“一点点熟练”的小朋友来说无疑碰到了难题,他们往往是这样做的:个位上5减8不够减,他就倒过来8-5=3,所以把15-8的答案做成13。面对这样的后进生,教师更应设计好攻难坡度,多花时间耐心指导。以例2为例,我尝试使用了“倒减法”:就是在学生原有的错误思维基橡中础上再点拨一步,让这些孩子倒过来去减,先算8-5=3,然后就告诉他们3和几合起来是10,那么这道题答案就是几。后来我又让他们试了几题:11-5、18-9、14-7…… 就这样他们这些孩子很快掌握了这种方法,而且计算速度提高很快。有些孩子的家长兴奋地跑来告诉我:“老师,我们孩子现在计算速度快了许多!”确实,我的这种“笨”办法比书上的例题步骤少了几步,而且又便于记忆。

    [体会]所谓“倒减”,其实就是被减数与减数个位上的数它们相差几,也就是说还不够减几个,再让他们到10里去减(就是我上面提到的3和键如闹几合起来是10,那么这道题答案就是几。),我只是在他们原来那错误的想法上巧妙地点拨了一下,运用了一种逆向思维逻辑。这既不用把他们的那种错误算法死死地扭转多来(顺他们的思路去做),又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转化成10以内的加减法,学生运算起来稿罩比较方便。此后我又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全班也收到了很大的实效。

    三、巧避进退位法。

    例3:计算 9+5-7=

    这是20以内的两步计算,我们老师一般教学程序如下:先把9+5算出来,然后再用算出来的得数14去减7,最后结果是7。看似简单不过的运算过程其实包含了20以内加法和减法运算的综合运用:第一步9+5=14 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二步14-7=7 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进一退对一般学生来说尚且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对于那些后进生来讲就好比是雪上加霜了。看上去是这么简单的3个个位数加加减减,一做是这样复杂,是不是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呢?为此,我对类似这样的题目做了一番观察、研究,并有了一些发现。以例39+5-7=为例,先算5和7相差2,7比5大,7前面的符号是“-”,然后9去减去5和7的相差数2,最后结果也是7(9+5-7=7)。其它类似题目都可以运用这种方法。—2

    再如:13-8+9= 14 7+8-6= 9 15+9-10=14

    + 1+ 2 — 1

    在我们学校经常搞一些一、二年级的口算比赛,我就用这一方法训练学生,收效很大。

    [体会]在计算题中,数与数之间有许多紧密的联系。掌握了这些关系,也就抓住了其中的规律,使得许多大规模的运算简化起来,提高了运算速度,同时也增加了解题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正是由于许多学生缺乏这种灵活解题的能力,才使得计算变得既枯燥又低效。因此,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一些速算的技巧。

    学生的计算能力直接影响到学生其他方面数学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更应该从思想上重视一些后进生计算内容的教学,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加强练习,不断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进而发展其思维水平和提高其数学能力,使他们不落在最边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