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数学
  • 2023-11-07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能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那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七年级下册数学方案问题

教学设计 作为七年级数学老师进行教学的重要媒介,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数学下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5.1.3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目标:1、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2、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重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难点: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研究了一条直线与另一条直线相交的情形,接下来,我们进一步研究一条直线分别与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得到八个角。

我们来研究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的关系。

c

1a

b8

∠1与∠2、∠4与∠8、∠5与∠6、∠3与∠7有什么位置关系?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的同方向(同上或同下).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同位角。

同位角形如字母“F”。

∠3与∠2、∠4与∠6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两旁,被截直线之间。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内错角.

内错角形如字母“Z”。

∠3与∠6、∠4与∠2的位置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在截线的同旁,被截直线之间。

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

一、指导思想

以__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观。通过教育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抽象的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教学,发现班内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两极分化现象严重,尤其是后进生的数学成绩普遍偏差。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比较粗心,不能很好的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但通过上学期的学习,不少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对于所学知识能较好地应用到解题和日常生活中去。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学章节的内容:

第六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的概念和解法与应用。

本章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实际应用。

本章难点: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

数学教案主要是课时计划和教学计划的书面呈现。所以,下面不妨和我一起来阅读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教案

1.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及性质;(重点)

2.会用不等式表示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重点、难点)

一、情境导入

有一群猴子,一天结伴去摘桃子.分桃子时,如果每只猴子分3个,那么还剩下59个;如果每只猴子分5个,那么最后一只猴子分得的桃子不够5个.你知道有几只猴子,几个桃子吗?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不等式

【类型一】 不等式的概念

下列各式中:①-3<0;②4x+3y>0;③x=3;④x2+xy+y2;⑤x≠5;⑥x+2>y+3.不等式的个数有()

A.5个 B.4个 C.3个 D.1个

解析:③是等式,④是代数式,没有不等关系,所以不是不等式.不等式有①②⑤⑥,共4个.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不等式的判定,一般用不等号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是不等式.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识别常见不等号:>,<,≤,≥,≠.如果式子中没有这些不等号,就不是不等式.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1题

【类型二】 用不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根据下列数量关系,列出不等式:

(1)x与2的和是负数;

(2)m与1的相反数的和是非负数;

(3)a与-2的差不大于它的3倍;

(4)a,b两数的平方和不小于它们的积的两倍.

解析:(1)负数即小于0;(2)非负数即大于或等于0;(3)不大于就是小于或等于;(4)不小于就是大于或等于.

解:(1)x+2<0;

(2)m-1≥0;

(3)a+2≤3a;

(4)a2+b2≥2ab.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

【类型三】 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式

亮亮准备用自己节省的零花钱买一台学生平板电脑.他现在已存有55元,计划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20元,知道他至少需要350元,则可以用于计算所需要的月数x的不等式是()

A.20x-55≥350 B.20x+55≥350

C.20x-55≤350 D.20x+55≤350

解析:此题中的不等关系:现在已存有55元,计划从现在起以后每个月节省20元,知道他至少需要350元.列出不等式20x+55≥350.故选B.

方法总结:用不等式表示实际问题中数量关系时,要找准题干中表示不等关系的两个量,并用代数式表示;正确理解题中的关键词,如大于、不大于、小于、不小于、不足、不超过、至少、至多等的含义.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4题

探究点二:不等式的性质

【类型一】 比较代数式的大小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A.由a>b得ac2>bc2

B.由ac2>bc2得a>b

C.由-12a>2得a<2

D.由2x+1>x得x<-1

解析:A中a>b,c=0时,ac2=bc2,故A错误;B中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符号不改变,故B正确;C中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右边也应乘以-2,故C错误;D中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故D错误.故选B.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注意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2题

【类型二】 把不等式化成“x>a”或“x

把下列不等式化成“x>a”或“x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八篇

学习目标: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意义。

2、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能借助数轴正确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3、通过探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以及解集的确定,渗透转化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形结合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4、体验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习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学习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

一、学前准备

【回顾】

1.解不等式 ,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预习】

1、 认真阅读教材34-35页内容

2、____________ _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_____________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叫做解不等式组。

4、求下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并在同一条数轴上表示出来

二、探究活动

【例题分析】

例1. (问题1)题中的“买5筒钱不够,买4筒钱又多”的含义是什么?

例2. (问题2)题中的相等关系是什么?不等关系又是什么?

例3. 解不等式组

【小结】

不等式组解集口诀

“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四种类型如下表:

不等式组(a<b) 数轴表示 解集 记忆口诀

(1)x>ax>b

x>b 同大取大

(2)x<ax<b

x<a 同小取小

(3)x>ax<b

a<x<b 大小取中

(4)x<ax>b

无解 大大小小解不了

【课堂检测】

1、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

A. B.C.D.无解

2、不等式组 的解集为()

A.-1<x<2B.-1<x≤2C.x<-1D.x≥2

3、不等式组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ABC D

4、写出下列不等式组的解集:(教材P35练习1)

三、自我测试

1.填空

(1)不等式组x>2x≥-1 的解集是_ __;

(2)不等式组x<-1x<-2 的解集;

(3)不等式组x<4x>1 的解集是____;

(4)不等式组x>5x<-4 解集是______。

七年级下数学教案的内容

通过教学设计原理和方法的学习、运用,可以培养有关人员科学思维的习惯,提高他们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仅供参考。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一)

10.2直方图(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等概念;学会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分组处理.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从数据中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组,列频数分布表.

教学难点:组距的确定.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法:探究

学法:合作交流

课时: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描述数据的方法?它们各自的优点是什么?

前面学习的描述数据的方法主要有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他们各自的优点是??(教师描述)

二、新课

1.问题提出: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请同学们看书中P163收集的63个数据

.

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

2.对数据分组整理的步骤

①计算最大与最小值的差

最大值?最小值=172?149=23(cm)

这说明身高的范围是23cm.

②决定组距和组数

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例如:第一组从149∽152,这时组距=152?149=3,则组距离就是3.

那么将所有数据分为多少组可以用公式:

(最大值?最小值)÷组距=组数,如:(最大值?最小值)÷组距=

=7,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8组. = 注意:组距和组数没有固定的标准,要根据具体问题来决定,分组数的多少原则上100个数以内分为5∽12组较为恰当.

③列频数分布表

频数: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

在各个小组的分布状况用表格表示出来就是频数分布表,如:对上述数据列频数分布就得到频数分布表

讨论交流:

1.你能从频数分布表中得到何种信息?

2.比较原始数据与频数分布表的各自优点.

师生共同归纳:所以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cm(不含164cm)的学生中选队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168页练习题(不画频数分布图)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对你有什么帮助?你有何感想?

五、作业布置

必做题:习题10.2第2,3题(不画统计图)

选做题:习题10.2第5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二)

10.2直方图(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

过程与方法:

能从直方图和折线图中获取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频数分布直方图和折线图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体验数学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画频数分布直方图与折线图.

教学难点:从直方图和折线图中获取信息.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法:引导

学法:合作交流

课时:第2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用条形、扇形、折线三种统计图形象直观地描述了数据,那么对于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用什么图象来描述呢?那就需要用到频数分布直方图.

二、新课

1.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

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能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上节课我们对63名学生的身高作了数据的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分布表,现在我们利用频数分布表作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

(1)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书的比值;如图:

(2)小长方形面积的意义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因此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

(3)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在等距离分组中,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因此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小长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

如上图可作成下图的形式:

2.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

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首先取直方图中高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与直方图左右相隔半个组距)如在上图中,在横轴上取(147.5,0)与(174.5,0),将所取的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

.

三、例题讲解:

教材P166例题: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

cm)

列出样本的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解答:见课本

将上述例题中的组距改为0.5,重新分组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过程与例题解答过程类似,可让学生自己完成.

对比两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不难看出将数据分成12个组与分成7个组相对比,有一点误差,这是正常的,由此可以看出,分的组越多,分析得越细致,对总体的估计要准确一些.

四、布置作业

必做题:习题10.2第1题

选做题:习题10.2第4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三)

10.3课题学习 从数据谈节水(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从中体会节水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让学生体会用数据分析问题的过程,提出合理化建议,感受数学给生活带来的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的数据,使学生了解节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分析数据,从中得出结论,并能针对有关问题,给出解决办法.

教学难点:如何找到合理解决缺水问题的办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法:引导

学法:合作交流

课时: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资料展示(投影)当前世界淡水资源及我国有关缺水的形势的资料图片 问题:(1)看了这些图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了解世界及我国有关水资源的现状吗?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阅读课本的“背景资料”,从中收集数据,画出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和淡水资源分布情况怎么样?

(2)我国农业和工业耗水量情况怎么样?

(3)我国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变化趋势怎么样?

(4)根据国外的经验,一个国家的用水量超过其可利用水资源的20%,就有可能发生“水危机”,依据这个标准,我国1990年是否曾出现“水危机”?

学生阅读资料,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完成活动一. 活动二:收集全班同学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频数分布直方图和频数折线图描述这些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个范围的家庭最多?这个范围的家庭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占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几?

(3)全班同学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数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标准,这个平均数是否超过用水标准?

(4)如果每人每天节约用水10升,按13亿人口计算,一天可以节约多少吨水?按BWR标准计算,这些水可提供给1个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案相关文章:

1.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 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数学教案

5.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全部内容,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学情,本节从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提炼归纳出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的概念及其性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