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研计划?.那么,数学教研计划?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展开全部
这里有好几篇,我专门为你放上去的,希望你能采纳,谢谢
http://hi.baidu.com/ttongyes/blog/item/3f12de3b10205a245ab5f547.html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1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青岛版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高三数学四轮复习方略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第三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第八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数学第五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数学第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初中数学教研组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六(5)自然班级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初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教研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东莞中学高二数学备课组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苏教版第六册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教研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数学第六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05学年度上学期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05至2006学年度上学期六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初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数学第十一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初三年级数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05年-2006年学年上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0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04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少先队)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004年学年第一学期低、中数学教研工作计划
[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大泊中心小学2004学年第二学期低、中年级数学教研计划
课题课教学设计表
选题名称 设计一些地板的平面镶嵌图
授课对象 全体学生 课时 1课时
选题中所包含的数学知识 1、 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再顺势推广到多边形内角和公式的计算,最后将内角和公式应用于镶嵌.
2、 正多边形的有关性质,每个内角度数的计算公式为
3、 ,理解一种或两种正多边形是否能够镶嵌成平面图形的原因
4、 能镶嵌成平面图案的多边形应满足的条件;.
5、 旋转、平移、反射知识的实际运用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景,
小明家刚买了新房,准备装修,小明想把地面铺上地板砖, 小明来到建材市场,看到有正三角形、正四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八边形等形状的地板砖.请你帮小明想想,他可以买哪种形状的地板砖?为什么?,你能用不同的地板砖帮小明设计一些美丽的地板图案吗?
二、操作实践。
活动1: 分组动手实验
(1)出示问题:用事先剪好的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纸片进行实验,学生迅速拼出图形。思考:如果用其中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哪些正多边形能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形.?
(2)小组汇报:通过实践发现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三种行而正五边形不行,为什么呢?
(3)因为要使平面完全镶嵌不留空隙,则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的度数必须能整除 )
(4)师生共同总结 规律:用同一种正多边形进行覆盖时,关键是看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当周角360度是一个内角的整数倍时,即一个内角的正整数倍是360度时,这种正多边形可以覆盖平缉辅光恍叱喝癸桶含垃面,否则不可以.
活动2:出示问题:
大家用两种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的纸片拼接在一起进行组合,情况又如何呢?”
实践得出:
(1) 用三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方形能覆盖平面
(2) 用两个正三角形和两个正六边形能覆盖平面.
(3) 用四个正三角形和一个正六边形也能覆盖平面.
. 活动3:出示问题
如果不是正多边形,而是一般的平面图形又如何呢?比如用任意一种三角形、四边形能铺满地面吗?
探究发现:
(1)任意三角形都可以用以镶嵌成一个平面;
(2)任意形状的四边形都能通过旋转、反射和平移来镶嵌成一个平面;
活动4,预设可能提出的问题:
(1)、能否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正多边形进行镶嵌呢?
(2)用正多边形进行镶嵌,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三、教师归纳小结:(板书)
平面镶嵌的条件是:
(1) 用同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平面的条件是:当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的正整数倍是360时.这种正多边形可以覆盖平面.
(2) 用两种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镶嵌平面的条件是每个拼接点处各角的和为360度。
(3) 在一般的多边形中,只有三角形和四边形可以覆盖平面.
四,课后实践探究
你能否设计出一个用边长相等的三种不同的正多边形的地砖铺地面的方案吗?把你设计的方案画成草图。
第一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在以往的数学教研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把理念转化成行为的过程中,更偏重于知识育人,而缺乏文化育人,本学期,我们全组教师,继续突出“目标清晰化,过程精细化,成果最大化”的管理思想,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做的实。确立使学生“会学、乐学”的基本理念,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围绕教研组的科研课题,转变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模式,逐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任务
1、备课要充分,学习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层次性,重在落实,实现“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讲究实效。
2、做好天天练的工作。狠抓学生的计算与基本技能训练,做到天天2--3分钟口算或者是基本计算训练,本学期高段、低段将分别进行一次数学口算竞赛,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定期进行教学检查。
4、抓好学生聊好的书写习惯,并组织优秀作业评选及展览活动。
5、切实做好每一次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做到活动前有中心议题,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分析。
6、开展以“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主题的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着力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三、工作重点及措施:1、每月检查教案、作业一次,教研组进行抽查,杜绝无视进度备课和上课,先上课后备课现象,要求教案具有实效。要有板书设计,要有课后反思;作业方面要求提高作业练习的效能,作业布置精心合理,作业做到批改准确,反馈纠错及时,适当批有鼓励性评语,保持作业本整洁,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教师的育人的整体意识还有待于提高,要变知识育人为文化育人,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在这方面,教研组要做好三个引领:理念引领、思路引领、方法引领。主要措施是教研组牵头加强理论学习,听课,提高认识。3、在学校安排下,继续开展评优课、同课头听课研讨活动,突出新课标理念、以主体参与的课堂教学设计为研究重点,进行“研、讲、评、议”一条龙教研活动,充分体现集体智慧,集思广益,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4、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5、备课要充分,目标要明确;上课要认真,方法要灵活;作业布置要突出重点,讲求效果,有收必改,有练必评,有错必纠;
6、各数学教师认真拟定好教学计划和辅导学生的计划。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培养,做好辅优帮困的工作。
7、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养成多看书,看好书的习惯,多参加校内外的专题讲座、教材培训、教学交流和观摩等活动,一学期听课、评课争取达到15节以上。
三年级数学教研计划
———三年级数学团队建设方案
团队建设的重要性,自不多言。所谓团队,不仅仅是简单个体的组合,而需要凝聚力高、执行力强,就像拳头一样,五个手指抱在一起,才能形成合力,出拳铮铮。而五个手指长短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每个手指都是有个性的,团队是不同个性的组合。马云在总结他的团队成长经历时,不止一次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是一群凡人,在作着一件不平凡的事,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个牛人,请你离开,我们不需要你。
这让我们不禁豁然开朗:原来,成功的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团队,大家都是相似的凡人心态,是一种真正的合作的心态,也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现代人的心态。今年我们三年级数学团队将努力打造具有凝聚力的数学团队队伍。
一、指导思想
以阳光教育的核心理念为指导,以主动发展、差异发展的生本化课堂为主阵地,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教育内涵,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训练为主线,主动发展为主旨”的教学思想,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展潜能、主动探索、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养成自觉的主动发展过程;全面打造自主、高效的课堂,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主学习、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二、指导原则
在学校团队建设引领,整体带动的工作原则下,依托本组团队的优势,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全面提升教师科研的创新力和教育的竞争力。
三、培养目标
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让团队每位教师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技能,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每人都能高效地进行备课、上课、听课、评课活动。
3、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独挡一面,胜任所担负的工作。扎实开展分教师培训活动,争做“三能教师”,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四、组织成员
领导:张红梅
教师:周海燕宋红青于红敏于俊涛 李晓明杨建敏钱照吉
五、工作要点
(一)、青蓝互助,共同成为“三能教师”。
本学期我们三年级数学团队成员可谓老、中、青搭配,两位于大姐多年在中年级数学教坛耕耘,对学生习惯培养可谓独树一帜,于洪敏老师本学期也很荣幸的作为“学生数学书写习惯养成教育”大家谈的坛主,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相信这学期我们在培养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方面一定会有质的飞跃。青年骨干宋老师对“主动发展、差异发展”的课堂颇有研究,课堂上通过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培养自学、互学、质疑、释疑的习惯和能力,初步培养出了会听、会想、会辩、会做的优秀学生团队。而青年教师小杨和小钱,拥有一颗虚心上进的心。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加强青年与骨干有效补充和有机整合。这些都是我们团队独有的优势人力资源。也是我们开展各项活动的有效保证。
二、扎实开展每周研讨工作
我们本着实效、扎实的原则,根据学校的教研安排,每两周进行一主题研讨,每一主题分进行多角度展开研讨,具体计划如下:
1、开学初,结合学校“推门课”活动,团队要对每位教师的课堂跟踪两个轮回,落实到位。以同研一节课为契机,扎实开展听评课活动。青年教师可以主动请教自己的团队的骨干老师,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精心的研究与设计,选出一名青年教师进行打造,其他教师认真听课,写出自已的反思,然后集体研讨,共同成长,共同进步。相信这样的一次又一次磨砺,一定会加快年轻教师成长的脚步。同时通过“先研讨,再培训”“以赛促研”等形式保证研讨的实效。每两周的集体研讨后写出发自肺腑的真实感受,同时积极在网上教研发表自己的设计、反思、随笔等,切实提高我们在网上进行教研的能力。
2、认真备课,“电子备课”在假期备课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补充。 “实用备课卡”在力求体现“实用”的原则。本学期家庭作业要明显体现分层作业,评语的书写,教师要仔细斟酌,体现出对学生的真情实感。批改手册突出“实用”的原则,着重记录“错题”、典型问题、典型学生等,让批改手册真正服务于教学。同时针对每月的常规测试的检测结果认真进行“四分析”,通过一些列措施,努力实现“减负高效”。
3、扎实开展“教师应该怎样‘以爱育爱’的师爱能力”大讨论。在爱的教育基础上继续强化常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每个学生都能感知爱、给予爱,争做“三会”学生。
4、结合本学期区里的“课例”研究为重点,每周四围绕“小老师开讲”进行教研,从小老师开讲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对学生的要求、开讲的模式等进行专项研讨。在听完丛老师的展示课后进行进一步的研讨,把“课例”研究和“小老师开讲”有机结合起来。首先由青年骨干宋老师给我们上一节示范课,然后经过大家集思广益修改后进行第二次上课,对比前一次找差距,提炼亮点。4月份我们团队交流的“以小老师开讲进课堂为模式的课例研究”要扎实有效开展。同时选出优秀课例在全校展示。
5、读书就是最好的备课。本学期团队教师在阅读学校指定书目之余,重点研究“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可从中选取适合本年级的课例进行研讨。同时认真写好读书反思。
6、制作课件,精通多媒体
宋老师作为青年成会的会长,本学期打算安排青年教师学习最简单也最实用的PPT。首先,由崔欣教师做实例讲解,所有青年教师进行学习,现场跟随制作。进而我们团队在宋老师这位“师傅”带领下,争取每人会制作PPT。
7、积极撰写论文反思,争取发表作品。
总之,本学期,我们团队以拥有“凡人心态”为建设优秀和谐团队的法宝。因为首先,“凡人心态”代表了一种明智的自我认知能力,其次,代表了一种良好的抗压能力和自我纠错能力,最后,它更深层次地代表了对团队其他成员的最起码尊重。
凡人心态,会让我们更加积极,更加努力,它代表的是一种积极的阳光的生活态度,也是一种走向成功的工作态度。相信我们三年级数学团队定会在研究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第一单元备课《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一.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二.教学总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材编写特点。
1.优化教材知识结构。
义务教材这一单元的内容,一开始就是通过数小方块认识计数单位千、万。明白每相邻单位的十进关系。接着是读数写数教学。而实验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然后整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数位表,再教学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写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最后是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有机结合,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教学读数写数时,教材改变了过去将读数,写数分割教学的状况,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密切了读写的联系,
使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读数、写数互相促进。
2.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义务教材在这方面的体现是欠缺的,从生活中提取的教学资源只出现两处。实验教材在这方面就有充分的体现,它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如67页体育馆的人、69页广场上的鸽子、空中的气球、树林里的果树、72页图书馆的书、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的速度及可载的人数、73页南京长江大桥的长、76页空中星星、空调、电视机价格等等。有城市也有农村,有生产也有生活,有学校和社会,还有大自然的场景,每个画面都尽量蕴涵丰富的数字信息和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如何使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和探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数数,除了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并让学生思考“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这些数数的方法,数的组成规律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操作探索过程中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又如,在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去计算。在整理万以内数的数位表时,让学生先说一说“已认识几个数位了”,然后再自己尝试制作一个数位表。这些活动的设计都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课时划分及教学建议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知识、技能领域是这样阐述的:“紧密结合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等丰富的学习活动,体会数的意义,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现实世界,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把对数的感受作为“数的认识”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 中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当然学生的数感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第二单元备课《年、月、日》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选取的素材充满了新奇,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挑战性。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教材大都是先学习年月日,再学习24时记时法。而本单元的素材决定了学生先来到天文馆门前,然后才能走进天文馆,学生在门前看到的是开闭馆时间及放映内容,进馆之后才能看到天体运转等相关的科普内容,所以教材的编写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即先学习24时记时法,再学习年月日,这种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学习数学的做法,可谓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教材从情境的创设到数据的提供都是现实的、科学的。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有关知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接触到,对此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24时计时法和时间的计算应用比较广泛。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注意将数学学习、生活经验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
年月日是数学知识,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之一,而日月星辰天体运转中又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三者的有机整合是本单元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做到借助天文馆里的信息学习数学,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又了解了很多天文知识,受到了一次科普教育。
三、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教学的难点是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
四、课时安排:4课时
年月日(2课时)
24时计时法(2课时)
第三单元备课《小数初步认识》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作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目标:
①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认识小学,体会小数的特征,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知道以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③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④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简单小学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⑤渗透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①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学的意义。
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③在购物的情境中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探究简单小学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①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具体的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内容,适合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学习前摸清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小数的了解程度,把握好知识的起点。
5.收集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四、探讨的问题
1、是否教学什么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2、是否需要沟通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
3、是否归纳出十分之一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整数与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如何处理好些?
五、课时安排:4课时
小数的意义(1课时)
比较大小(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课时)
练习复习课(2课时)
第四单元备课《计 算 器》
教材解读:在这个单元里,先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开机、关机,了解一些常用键的功能;接着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的计算工具,充分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进步。从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可以看到,认识计算器并进行计算是基础知识,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以及其他教学内容,能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能对探索出的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教学规律。
教学建议:
1.认识计算器要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
3.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4.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5.计算器教学不能影响以后计算教学中对算理的教学。
教学课时 2课时
认识使用计算器(1课时)
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
.第一单元备课《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概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已经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本学期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在这一阶段,学生将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它不仅是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是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必须让学生切实学好。
一.本单元教材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数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近似数以及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教材将上述内容合成以下逻辑结构。
二.教学总目标:
根据教材的内容,确立了本单元的总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2.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3.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三.教材编写特点。
1.优化教材知识结构。
义务教材这一单元的内容,一开始就是通过数小方块认识计数单位千、万。明白每相邻单位的十进关系。接着是读数写数教学。而实验教材根据儿童已有的经验、心理发展规律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优化知识结构,编排教学内容。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然后整理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和数位表,再教学数与数之间的大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写出万以内数的近似数,最后是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把认数和简单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口算有机结合,认数和用数表达、用数交流信息相结合,不断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教学读数写数时,教材改变了过去将读数,写数分割教学的状况,采用同时呈现的方式,密切了读写的联系,
使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读数、写数互相促进。
2.密切数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生活中许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都与数有关,利用数可以进行简捷而丰富的信息交流。义务教材在这方面的体现是欠缺的,从生活中提取的教学资源只出现两处。实验教材在这方面就有充分的体现,它创设了一幅幅现实的、有数学意义的画面,如67页体育馆的人、69页广场上的鸽子、空中的气球、树林里的果树、72页图书馆的书、飞机、火车、汽车、轮船的速度及可载的人数、73页南京长江大桥的长、76页空中星星、空调、电视机价格等等。有城市也有农村,有生产也有生活,有学校和社会,还有大自然的场景,每个画面都尽量蕴涵丰富的数字信息和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数,掌握数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
紧密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
3.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的认识由100扩展到10000,数目大了,内涵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如何使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材重视创设学习情境和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活动的过程中加强思考和探索,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过程中自己体会、自己发现:数数,除了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一百一百地数,还可以一千一千地数。十个一是一十,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并让学生思考“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这些数数的方法,数的组成规律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操作探索过程中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又如,在教学整百、整千数加减法时,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方法和经验去计算。在整理万以内数的数位表时,让学生先说一说“已认识几个数位了”,然后再自己尝试制作一个数位表。这些活动的设计都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四,课时划分及教学建议
《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一学段“数的认识”知识、技能领域是这样阐述的:“紧密结合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以及解决问题等丰富的学习活动,体会数的意义,了解可以用数来描述现实世界,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把对数的感受作为“数的认识”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在教学 中要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数一数、拨一拨、猜一猜、写一写、比一比、说一说等,使学生通过大量感性认识形成数的表象,进一步体会数的意义。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当然学生的数感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
第二单元备课《年、月、日》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选取的素材充满了新奇,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挑战性。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教材大都是先学习年月日,再学习24时记时法。而本单元的素材决定了学生先来到天文馆门前,然后才能走进天文馆,学生在门前看到的是开闭馆时间及放映内容,进馆之后才能看到天体运转等相关的科普内容,所以教材的编写在结构上进行了调整,即先学习24时记时法,再学习年月日,这种按照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学习数学的做法,可谓是本单元的一大特色。教材从情境的创设到数据的提供都是现实的、科学的。真实的素材,引导学生解决真实的问题,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二、教学建议
1.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24时计时法和年、月、日有关知识,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接触到,对此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注重创设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2.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邮电、交通、广播等部门,24时计时法和时间的计算应用比较广泛。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3、注意将数学学习、生活经验与科普教育有机结合。
年月日是数学知识,是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数学内容之一,而日月星辰天体运转中又含有大量的数学信息。三者的有机整合是本单元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要做到借助天文馆里的信息学习数学,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又了解了很多天文知识,受到了一次科普教育。
三、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能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本单元的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4时计时法,认识年、月、日,教学的难点是认识较大的时间单位和判断平年、闰年。
四、课时安排:4课时
年月日(2课时)
24时计时法(2课时)
第三单元备课《小数初步认识》
一、教材解读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小数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两部分,结构如下:小数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重要拓展,它与整数相比,在意义、书写形式、计数单位、计算法则等方面有某些相同的地方,但也有一定的差异。这部分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会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初步认识了分数,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并且学习了常用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这里是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出现的这些小数的小数部分都只有1—2位,小数的计算也只涉及一位小数的加减。两个部分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是:小数的初步认识为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作准备,而在小数加减法的学习中,学生对小数的认识更加深刻,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教学目标:
①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认识小学,体会小数的特征,会读、写简单的小数,与同伴交流,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②知道以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③经历比较商品单价高低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④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究简单小学加、减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⑤渗透数学文化,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学习小数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①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认识小数,初步理解小学的意义。
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③在购物的情境中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探究简单小学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①在具体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②理解用元和米作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并能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和物体的长度。
三、教学建议:
1.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促进知识经验的迁移。
小学生的很多生活经验,以及他们前面所学的整数及其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都能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发挥积极的迁移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激活学生的相关生活经验和相关知识基础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在学会的同时,形成会学的能力。
2.把握好小数初步认识的学习要求。
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当注意把握三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三是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原则上限于一位小数,并且结具体的量进行计算。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内容,适合学生自行探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潜能要有充分的估计。教学时,应尽可能地放手让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计算,验证答案,并引导他们自己总结计算要点。从而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学习前摸清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小数的了解程度,把握好知识的起点。
5.收集小数的相关知识,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
四、探讨的问题
1、是否教学什么是一位小数、两位小数?
2、是否需要沟通十进分数与小数之间的关系?
3、是否归纳出十分之一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4、整数与一位小数的加、减计算如何处理好些?
五、课时安排:4课时
小数的意义(1课时)
比较大小(1课时)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1课时)
练习复习课(2课时)
第四单元备课《计 算 器》
教材解读:在这个单元里,先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开机、关机,了解一些常用键的功能;接着让学生学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四则计算和混合运算,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求学生使用计算器探索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计算器和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的计算工具,充分反映了人类的智慧和进步。从这一单元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编排可以看到,认识计算器并进行计算是基础知识,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探索规律以及其他教学内容,能发展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大数目的计算,初步认识计算器,学会用计算器进行一些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并能对探索出的规律做出有说服力的说明。
3、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计算器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教学规律。
教学建议:
1.认识计算器要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2.运用已有的经验,帮助学生系统认识计算器,提高操作水平。
3.教学中要灵活使用教材。
4.尊重学生的差异,逐步提高使用计算器的熟练程度。
5.计算器教学不能影响以后计算教学中对算理的教学。
教学课时 2课时
认识使用计算器(1课时)
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1课时)
以上就是数学教研计划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