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数学的实践与认识不是核心了

  • 数学
  • 2023-06-01
目录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排版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是C刊吗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投稿经验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不是核心了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审稿

  •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排版

    普刊论文过多。北核是由北大图书升扮滚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缺闷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数学的实践与认知》中普刊论文过多就会导致被北核踢出《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创刊于1971年吵余,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科学研究院主办的学术期刊。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是C刊吗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是中国数学会所属的数学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数学的最新的理论成果,及其在工业、农业、环境保护、军事、教育、科研、经济、金融、管理、决策等工程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应用成果、方法和经验. 主橡兄要任务是沟通数学工作者与其他科技工作者之间的联系,推动应用数学在我国的发展。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梁段袭库(CSCD—2008)

    该刊并评为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燃举(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2)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投稿经验

    情境创设的原则

    理清情境创设的根本目的,我们认为,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应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1.目的性原则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是为一定的教学目标服务的。情境不是摆设,也不是为了赶时髦的点缀品。就相关内容的教学而言,特定情境的设置不应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情境的创设不仅仅是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当在后面的教学中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教师对为什么要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应该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这些问题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数。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比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的故事情境、游戏情境、竞赛情境等都很好地体现了趣味性原则。

    3.现实性原则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4.思考性原则

    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数学内涵,要有足够的数学信息,要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问题情境不要只是求一时热闹、好玩,只考虑到观赏性,而失去应有的“数学味”,要能够使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数学信息,进而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5.时代性原则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我们周围的生活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教师应该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因为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因此在教学隐颤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有现代气息,要将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与数学学习有关的素材及时引入课堂,以增强教学的时代性。比如,《秒的认识》一课,我们以往常常会看到教师以新年倒计时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捕捉到了新的信息,于是就出现了以神五、神六火箭升空倒计时的情境导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追随了时代的脚步。

    具体而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以下几种方法。 四、情境创设的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有时会觉得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创设可探索的问题情境。实践证明,创设的问题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就越能使学生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越好。 例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可以在教室里模拟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当然,生活中与小学数学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事例还有很多。诸如:家中的许多容器为什么做成圆柱形的?自行车的车架为什么做成三角形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等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如果能合理地借用学生司空见惯的事例,进行适当的加工编制宏携森,创设出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蔽亩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又如教“按比分配”时,一位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上课,他就把学生带入了帮体育老师分球的情境中。“体育老师想请你们帮帮他的忙,给三年级的学生分篮球,王老师有12 个球,要分给男、女两组同学进行练习,你们看怎么分?”学生听到题,纷纷议论起来,交流后,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6个。这时,我说:“你们这种分法王老师试过,可三年级的男同学非常不满,说这样不合理。他们说,我们16个人,怎么和她们8个人分的一样多呢?老师太偏心了。那你们觉得怎样分才算公平呢?”学生们又陷入了沉思,经过讨论,有学生提出建议:按男、女学生人数的多少来分,多的多分点,少的少分点。有的学生起来争议: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时抓住时机:“对,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没有一定的依据呢?”又经过一番思考后,学生们自己总结出“应按人数的比来分配,就比较合理了”。可见,这种与学生密切相连的生活事例,对学生而言,有着一种多么强烈的亲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实践证明:创设的情境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好,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越高。只有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时,学生才能够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够真正被激发,如此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才有可能被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在活动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2)借助活动创设情境

    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究新知识的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等实践活动,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例如:在这次全市的小学数学《同步实践与训练》优质课竞赛中,我校的唐专芳老师上执教了《认识物体与图形》一课。这节课,唐老师创设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如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玩一玩、搭一搭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知识的形成过程由具体到抽象,自然过渡,水到渠成。

    又如,蓝山的一位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师首先让学生用量的方法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通过动手量,学生大胆猜测“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度”;之后,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验证,采取了折、拼、剪等多种方法再次探究;最后,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这节课,教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真正地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变“学数学”为“做数学”。

    (3)通过“开放性”问题,创设情境 数学开放性问题是指条件多余、不足或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是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不断反复交替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展开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甚至前所未有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如在教学《位置与方向》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动物园各个景点的平面图,同时在画面上配以相应的问题: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如果你是导游,将按照怎样的路线带领游客去游览?在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从平面图中搜集可用的信息,并提出了多种不同的游览方案。

    又如:在数学活动课《解决问题》一节中,首先用课件的形式再现了游乐园场景:有游乐项目、价格和各个项目的相关规定等信息,然后安排了一个“定额消费活动”,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为自己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游乐方案。学生积极性空前高涨,思维灵活,很快想出了好多种游乐计划,孩子们丰富多采的个性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健康的人格得到和谐、全面的发展。

    (4)在新旧知识连接点间创设情境

    在新旧知识密切联系的关键处创设情境,制造冲突,引导学生提出新的数学问题,温故知新,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欲望,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来联想和探索新知。

    如;教学《圆柱体积的计算》时,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前边我们运用转化的方法把圆形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来推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方法。今天,可不可以运用这样的转化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呢?大家试试看。”通过这样的情境,不仅给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5)设置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

    自己是一个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在教学实践中,以富有现实性、趣味性、挑战性,且处于学生认知结构最近发展

    区的非常规性问题为素材,可创设认知冲突型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心欲求而不

    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引起认知冲突,产生认知失调,从而激

    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进而采用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例如:《圆的周长》教学片段:

    师:请看,这是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环,谁能想办法测量出它的周长呢?

    生:把铁丝剪断、拉直,再用直尺测量出它的周长。

    (出示

    CD

    唱片)

    那么要求这张影碟的周长

    用切断

    展开的方法行吗?

    那该怎么办?

    生:把唱片的边沿做上记号,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就能量出它的周长了。

    生:还可以用一根绳子绕唱片一周,然后量一量绳子的长就可以了。

    师:

    (用一根细绳系一小球,在空中甩动,其轨迹形成一个圆)小球的运动

    形成一个圆,我们还能用刚才的方法测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吗?

    (生面面相觑,一

    时没有好的方法)

    师:看来,用剪断、拉直、测量;滚动法;绕绳法虽然可以测量出一些圆的

    周长,但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探索出圆周长的一般计算方法呢?

    以上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设一个

    个小小的问题,不断制造矛盾,层层设疑,不断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使学生

    不断地产生认知的失衡和知识的冲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学生在问题

    情境中明确了探究目标,使探究成为学生自己的需要,积极地投入到新知的学习

    活动中。

    以上所举,基本上是课堂教学中某个教学环节中的情境创设,在近期的听课

    及实际教学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情境串”的创设,较之单个的情境创设来

    讲,更容易激发学生长时间的学习兴趣。“情境串”即以儿童感兴趣的故事、熟

    悉的事物或活动为题材构成“情景串”

    ,整堂课围绕一个主题来组织教学,学生

    对知识的探索和巩固都是在一个大背景下进行的

    学生在这些相关联的生活情境

    中发现并提出一系列问题,形成“问题串”

    ,在解决一连串现实的、有挑战性的

    问题过程中学习新知,应用新知。“情境串”比之单个问题情境其独到之处是:

    在一节课中,自始至终发挥情境的导向作用,学生通过解决现实情境中的问题引

    发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将解决问题与知识学习二者紧密结合,让学生既经历知识

    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又能把学到的新知识作为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的,把应

    用意识的培养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全过程。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不是核心了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000-0984]

    本搜皮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2009-2010)

    提示: CSCD扩展库(E)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库(2013-2014)

    提示: CSCD扩展库(E)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肆誉因子:0.189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0.175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2年版)

    本刊收录在: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3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3年版影响因子:0.181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提示: 排序:数学 - 第17位

    本刊收录在: 中文核心期刊裂漏段要目总览(2011年版)

    提示: 排序:数学类 - 第11位

    EI &SCIINDEX未收录本刊。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审稿

    53、褚宝增.《中华诗词十二家》序. 诗词家(ISSN:2305-1906) , 2015:(2),83

    52、褚宝增.对仗原则. 诗词家(ISSN:2305-1906), 2014:(6),76-77

    51、耿凤杰 廉海荣 褚宝增.《高等数学》授课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ISSN: 1673-9795 /CN: 11-5599/N).2014-5,34

    50、褚宝增 王果胜 白浩 王祖朝.在大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认知社会能力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地质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14,23(3),46-47

    49、耿凤杰 孙鸿雁 褚宝增. 取象比类方法在复变函数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ISSN: 1673-9795 /CN: 11-5599/N).2014-4,87-88

    48、褚宝增 王训练 张寿庭 王祖朝 王根厚 王翠香. 非全岁判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数学学位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国地质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14,23(1),40-43

    47、褚宝增.《诗词家》同题十问之褚宝增先生答. 诗词家(ISSN:2305-1906) , 2013:(6),67-71

    46、Junfang Zhao, Baozeng Chu and Hairong Lian. Existence of solutions of multi-point boundary value problems on time scales at Resonance, Advances in Difference Equations(ISSN: 1687-1847) , 2013:351,1-15

    45、褚宝增 巨程晖.求解分块五对角线性方程组的追赶法.理论数学(ISSN:2160-7605/ CN:2160-7583).2013,(2),139-143

    44、哪仔褚宝增 齐良平.平面曲线与空间曲线曲率及其算法.德州学院学报(ISSN:1004-9444/CN:37-1372/Z).2013,(2),81-83

    43、褚宝增 贾明超.简数定理的提出与证明.科教导刊(ISSN: 1674-6813 /CN: 42-1795).2013,(3上),156-157

    42、褚宝增 段岩.教学方法心得绝句二十首.中国地质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13,22(2),133-134

    41、褚宝增 赵俊芳 廉海荣 耿凤杰.关于同理可证的教学准备.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ISSN: 1618-2616 /CN: 65-1805/Z).2013,(2上),7-7

    40、褚宝增 王翠香 廉海荣 赵俊芳.优秀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与素质.大学教育(ISSN: 2095-3437 /CN: 45-1387/G4).2012,(11),32-33

    39、齐良平 褚宝增.空间曲面的方向曲率与对点方向曲率及其算法.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ISSN: 1618-2616 /CN: 65-1805/Z).2013,(2上),12-13

    38、张宇 褚宝增.一阶常微分方程四阶Runge-Kutta方法的推导.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ISSN: 1618-2616 /CN: 65-1805/Z).2013,(3上),58-59

    37、张宇 褚宝增 王根厚 张志杰.中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河李雀汪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ISSN: 1000-2367 /CN: 41-1109).2013,(1),91-94

    36、刘凯 褚宝增 焦运良.遗传算法在自控二阶参数优化中的应用.机械工程与自动化(ISSN: 1672-6413 /CN: 14-1319/TH).2012,(01)

    35、Xiao Han,Baozeng Chu and Lingping Qi. Angle Change of Plane Curve.Mathematical Modelling and Scientific Computation Communications in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2, Volume 283, Part 1, 11-21, (DOI: 10.1007/978-3-642-28926-2_2)

    34、廉海荣 赵琳琳 陈瑞阁 褚宝增.关于“微分方程数值解”课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探讨.大学数学(ISSN: 1672-1454 /CN: 34-1221/O1).2012,(5),26-29

    33、廉海荣 王玉鹏 赵琳琳 褚宝增.具有积分边界条件的常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的数值解.数学的实践与认识(ISSN: 1000-0984 /CN: 2018/O1).2012,(20),184-190

    32、王翠香 褚宝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高等理科教育(ISSN: 1000-4076 /CN: 62-1028/G4).2011-6

    31、Rui Hou, Zhiyou Wang, J.J. Diamond, Zheng Zheng, Jinsong Zhu, Zuchao Wang, Baozeng Chu.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model of denoising methods for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 signal.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Biochemical Sensors.(ISSN: 0925-4005), Vol: 160, Issue: 1, Date: 2011-12-15, Start page: 951-956

    30、廉海荣 赵俊芳 褚宝增.在“常微分方程”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思想的探讨.中国地质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10-4

    29、杨栋青 褚宝增.CUDA技术在压缩中的应用.硅谷(ISSN: 1671-7597 /CN: 11-4775/N).2009 Vol.17(9): 35

    28、李金霞 褚宝增.对“高等数学”第一堂课重要性的几点思考.中国地质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8 Vol.17(4): 153-155

    27、李昊 褚宝增 刘鲲翔.新一代体系架构SOA的应用.科学决策(ISSN: 1006-4885 /CN: 11-3472/G3).2008-6,

    26、李昊 褚宝增 赵雅月.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问题研究.科技导报(ISSN: 1000-7857 /CN: 11-1421/N).2008-12,70-72

    25、邵梦 褚宝增 段岩.当前网络安全的评估研究.电脑知识与技术(ISSN: 1009-3044 /CN: 34-1205/TP).2007年21期

    24、李昊 滕飞 褚宝增.借奥运东风加速推动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进程.华商B(ISSN: 1004-1192 /CN: 43-1001/Q).2007-10,10-11

    23、段岩 薛涛 褚宝增 刘鲲翔.煤炭企业网络建设方案研究.中州大学学报(ISSN: 1008-3715 /CN: 41-1275/G4).2007-2,125-126

    22、尹立杰 褚宝增 李明亮.网络隐息应用方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ISSN: 1000-7024 /CN: 11-1775/TP).2007-8,1788-1791

    21、褚宝增 邢伟 段岩 周莹.金属矿床评价计算模型的综合比较与选优.资源与产业(ISSN: 1673-2464 /CN: 11-5426/TD).2007-1,67-70

    20、刁丽 褚宝增.基于网络的数据库访问与交互技术研究.导刊(ISSN: 1672-1800 /CN: 42-1671/TP).2007-1,77-79

    19、刁丽 褚宝增.开放网络环境下数据访问与集成的研究.科技咨询导报(ISSN: 1673-0534 /CN: 11-5217/N).2006-12,207-209

    18、段岩 尹立杰 薛涛 褚宝增.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学技术整体性的应用研究.中国地质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6-3,49-51

    17、王祖朝 褚宝增.组合数学课程第一节课的教法研究.中国地质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6-1,120-122

    16、刘伟 褚宝增 王莉.PicoGUI在移动警务客户端中的应用.微计算机信息(CN: 14-1128/TP).2005-12,90

    15、褚宝增.良师六备.褚宝增诗文选集(ISBN 7-202-04051-4).2005-8-1,342-345

    14、褚宝增.课堂教学相关素质二说.褚宝增诗文选集(ISBN 7-202-04051-4).2005-8-1,316-318

    13、褚宝增.教法十八绝.褚宝增诗文选集(ISBN 7-202-04051-4).2005-8-1,101-102

    12、褚宝增.注重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中国青年研究(ISSN: 1002-9931 /CN: 11-2579/D).2005-5-1,Vol.5:70-71

    11、王祖朝 褚宝增.从数学建模竞赛看学生的数学素质.中国地质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5-3-4,1:53

    10、王祖朝 褚宝增.电网安全调度中输电阻塞管理的演化策略.数学的实践与认识(ISSN: 1000-0984 /CN: 2018/O1).2005-3-14,35:59

    9、王祖朝 褚宝增.探井布局问题的遗传算法.数学的实践与认识(ISSN: 1000-0984 /CN: 2018/O1).2004-8-16,8:70

    8、褚宝增 尹立杰 段岩.加密算法在PKI体系中的应用.计算机与网络(ISSN: 1008-1739 /CN: 13-1223/TN).2004-12-16,23:55

    7、褚宝增.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特色加精品(ISBN:7116038892).2003-8-16,0:132

    6、褚宝增 王祖朝 薛涛.论在高等学校本科中开设〈数学史〉公共选修课的必要性.中国青年科技(ISSN: 1004-1397 /CN: 11-2845/N).2003-7-16,7:51

    5、阎庆旭 褚宝增.变系数波动方程所决定的控制的最小能量控制和快速控制问题.数学的实践与认识(ISSN: 1000-0984 /CN: 2018/O1).2003-4-16,4:97

    4、褚宝增 邓祖佑 薛涛.关于构造等高线的三种方法.断块油气田(ISSN: 1005-8907 /CN: 41-1219/TE).2003-12-16,6:27

    3、褚宝增.在数学教学中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质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1-1-16,1:63

    2、褚宝增 王祖朝.坚守本分与超越本份.中国地质教育(ISSN: 1006-9372 /CN: 11-3777/G4).2000-2-16,2:81

    1、赵文翠 褚宝增.高校研究生教育自我评估体系初步研究.人文与管理论丛(ISBN7-5625-1559-X).2000-12-16,12:47-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