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班数学思维训练?..那么,学前班数学思维训练?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不同年龄段幼儿数学思维特点如下:
1、0-3岁左右的孩子思维发展特点一般是以行动上支配思维。
孩子们在用大脑思考时,一定会运用身体上的各个部位才会得出答案,有时候你问孩子桌上有几道菜,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往往要用手指一个接一个数才能回答你。
2、4-6岁的孩子的思维特点就比较偏向具体形象。
这个阶段的孩子无法理解抽象化的数字,但是能够理解到具体的物品,有时候放在孩子面前有四个玩具和两把椅子,孩子无法完全回答你一共有几个物品,只能告诉你有四个玩具、两把椅子,并且只知道先伸出四个手指,再伸出两个手指。
3、7岁之后的孩子就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逐渐学会归纳和总结,并且会对一些数量有更深刻的认识,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加减法。
所以很多家长在孩子做数学思维启蒙时,都是心急想让孩子能够和大人一样思考问题,这样反而会耽误孩子对数学的理解,所以要做好孩子的数学启蒙要有不同的规划和方法,根据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效率使用。
规划3-8岁孩子的数学思维启蒙的方法如下:
1、利用“对应”认识数量
对于低龄的孩子在面对数与量时常常并没有明白真正的含义,所以我们要让孩子能够学会数学思维,就要让孩子先明白什么是数与量,这个过程就是把数字具象化,并且在这个环节孩子能够更加理解数与量的概念。
我们可以利用家里的玩具或者水果,分别取四个水果,和四个碗,可以告诉孩子一个已知条件,让孩子学会对应,一个水果一个碗,这样孩子就会理解这个互相对应的关系,从视觉上看,两个物品的数量是相等的,所以孩子通过思维简单的对应,就能够很好理解物品的具体数量。
2、巧用七巧板
不仅是数字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数学思维,图形也能够帮助孩子更好认识数学。不同形状会让孩子在脑海中组构和拆解。
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正方形、六边形,这种基础图形能够让孩子对线与面之间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家长可以利用七巧板拼凑出不同的图形,告诉孩子这些图形之间的关系和功能,并且七巧板对于孩子来说更像一个娱乐项目,所以孩子在面对这些工具时不会感到枯燥,反而会更加乐意去动手操作。
很多家长会问,怎么才能帮孩子培养数学逻辑思维?怎么做才有效?其实培养孩子数学逻辑思维只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科学引导,便能改善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
生活中渗透
生活中有很多与数学逻辑思维密切相关的事物,如果能够利用起来,引导孩子积极思考,不仅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1.事物的分类归纳。以叠衣服为例,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将衣服以不同的规则来划分,按颜色(红色的、白色的、蓝色的......)、按季节(冬天的、夏天的......),整理玩具或是碗筷时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让孩子感受到同样的事物可以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
2. 前后的因果关系。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和孩子沟通做事情要按照一定顺序的原因。例如,为什么搭积木、玩乐高要按说明书来,为什么要先穿袜子再穿鞋,这样能够让孩子明确因果关系,思考时更有条理。
3.鼓励思考。对于孩子来说,好奇、思考是天性,家长也应该鼓励孩子多思考,对于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让孩子始终保持乐观探索的心态。
游戏中领悟
生活中渗透虽然效果好,但见效相对较慢,对家长的要求也比较高。除了这种方法之外,借助象棋、迷宫、拼图等游戏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也是不错的方法。这些游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熟悉数学概念,培养孩子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更显著有效地提高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数学逻辑思维,虽然不一定能成为令人艳羡的“天才”,但却能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摆脱从小学开始的“数学战”!
3~4岁的孩子属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对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通过给孩子创设一个轻松、有趣、愉快的游戏环境,让他萌发思考的兴趣,并自己动手操作,让孩子经常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
4~5岁是孩子思维活动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孩子的思维已经进入具体形象阶段。对4~5岁的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发展他的语言,帮助孩子学会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并做出判断。
5~6岁,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比较迅速的发展起来了,这为他入学奠定了智力基础。这一阶段的孩子已经开始能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进行思维活动了。对5~6岁孩子进行逆向思维训练,主要是帮助孩子从相反的视角去看固有的观点和惯常的看法,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并通过各种创造活动发展他的逆向思维。
研究证明,儿童在4岁前后会出现一个“数学敏感期”。他们会对数字概念,比如数、数字、数量关系、排列顺序、数运算、形体特征等突然发生极大兴趣,对它们的种种变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这标志着孩子的数学敏感期到来了。
错过了这个“数学敏感期”,有的人一生都害怕数学,一提数学就头疼。
培养误区一:数学等于算术
培养误区之一是学习内容上的误区, 幼儿数学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概念,了解简单的几何形体,学习事物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有一些简单的数学操作技术(如自然测量)等多方面,这几个方面不分轻重,缺一不可,而且在发展孩子逻辑思维的同时,还发展孩子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等。
培养误区之二:机械训练,记忆公式
培养误区之二在于学习方法上的误区。这些训练都能在短时间内看到明显的效果,幼儿在表面上的确能掌握一些具体的数学知识。但他的思维结构并未发生改变,也就是说幼儿并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发展。幼儿学习数学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操作材料进行学习,皮亚杰曾说过,数学开始于对物体的动作,家长必须借助材料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生动地呈现在孩子面前,使他们容易理解和掌握。故动手操作是孩子进行数学思维的重要方式。
针对这些培养误区,家长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1、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
孩子内在的学习动机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因此幼儿对某件事感兴趣或有疑问,我们应该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有意识地创始问题情景引导幼儿进行思考、猜想、讨论、实践等,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幼儿感受到相互学的重要和有趣,使他们对数学学习更加主动积极。
2、抓住数学敏感期,循序渐进,发展数学思维
蒙台梭利深深了解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所以在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时,唯一让孩子觉得容易的学习方法,也只有以具体、简单的实物为起始。由感官的训练,进一步让孩子借实物及蒙氏教具的接触,从“量”的实际体验,到“数”的抽象认识。自少到多,进入加、减、乘、除的计算,逐渐培养孩子的数学心智和分析整合的逻辑概念。让孩子在亲自动手中,先由对实物的多与少、大和小,求得了解,在自然而然地联想具体与抽象间的关系。
3、巧妙选择操作材料,指导孩子操作,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是在活动中与物质材料相互作用产生的,因此在家庭数学活动中,我们选用材料要考虑能引起孩子思维的积极性,防止操作活动流于形式。家长可以提供多样性、多层次、多功能的活动材料,供孩子自由选择,并保证孩子动手操作、主动探索的时间。在家长的启发下,让孩子带着问题操作,使他们能在自己的水平上学习探索,这样,不仅孩子的能力得到提高,主体性也得以充分发挥。
蒙氏数学就采用了以材料操作为主导的游戏方式,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给出了情境、任务、玩法和规则,孩子借助对材料的操作,完成游戏过程。在家长的支持和引导下,孩子可以主动建构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和思维系统。
如排序,给孩子3根不一样长的长棒让他排排队。观察一下孩子可能会横着排,也可能会竖着排。先别忙着纠正他。因为孩子对长棒的长短序列已经有了比较和判断的能力,只是不知道如何正确的排列。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不断尝试不同的排列方法,帮助引导他得出正确的多种排序的形式,如按长短排,按高矮排。当孩子已经掌握了以上的排序后,你也可以再添给他2根长棒,让他重新再排。在孩子已有的排序经验基础上,帮助孩子整理得出一端对齐来比较长短的方法以及以地平线为标准线来比较高矮的方法,以使孩子能获得有关排序的感知经验。
如要求孩子“给图形分类”,家长先出示两个颜色不同、形状相同的图形和两个颜色相同、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孩子进行比较,帮助孩子明确“相同”的含义,并寻找这些图形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家长给孩子一组图形,引导孩子从形状、颜色、大小等不同角度自主地给图形分类。这样,孩子就能够通过自己的操作,获得有关分类的感性经验,又促进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这些操作性的材料,都是通过孩子的各种感知觉来达到的,它不仅提高了孩子的各种感知觉,也相应地提高了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及认识,同时又在活动中发展了孩子的数学思维。
幼儿的数学思维特点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这种来源于生活并指导生活的学科特点,使我们必须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幼儿从呱呱坠地起伴随着他对周围世界的不断认识而逐渐成长,那么,试想一下,如果幼儿没有数与形的概念,就会连家里有几个人,自己有几只手,玩的皮球,搭的积木是什么形状这样的简单问题也弄不清楚;如果没有一点度量的概念,就不会区别物体的大小,粗细,高矮等;如果没有一点空间方位概念,就分不清楚上下,左右;如果没有一点时间概念就不能区别昨天,今天和明天。很明显数学教育是幼儿认识客观事物的需要,幼儿不仅需要认识事物的外部特征,用途及相互关系,也经常遇到数与形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因为数学特有因为的精确性,抽象性,逻辑性可以帮助幼儿概括地认识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幼儿获得一种思维方式,学会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促使幼儿的数学和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三四岁的儿童不会写阿拉伯数字,不懂的“+” “—”代表的含义,并不能给出三角形,圆形的确切含义,也不能精确地量出物体的重量,长度,但是人们也日益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已经能数出较短数列物体的个数,能借助实物或者实物的表征算出简单的加减法,正确的辨认几何图形,用自然物对物体进行比较测量,而且能够发现物体摆放的规律。这些事实使人们认识到数学认知能力并不是始于个体对抽象符号系统的认识,以及具体实物表征为基础的数量,形,空间等方面的能力是数学认知能力的最初表现形式。
以上就是学前班数学思维训练的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