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 数学
  • 2023-05-25
目录
  • 一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
  •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下册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页解答
  • 解决问题数学一年级下
  • 一年级数学同步的答案

  • 一年级下册数学活动课教案

    【 #一年级#导语】数学是一切科学的基础,一切重大科技进展无不以数学息息相关。没有了数学就没有电脑、电视、航天飞机,就没有今天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能正确熟练在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掌握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2、正确熟练的进行整十数加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的整十数加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比100多1的数是99。()

    53和35一样大。()

    97前面的数是98,后面的数是96。()

    99大于100。()

    和70相邻的数是71和72。()

    从61到73中间有12个数。()

    一个数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1,这个数是51。()

    78个是由7个一和8个十组成的。()

    39和41的中间是40。()

    40+5比50+4小。()

    二、创设情景

    今天是小兔子的生日,她想请你们参加她的生日宴会。你们愿意参加吗?(板书课题:小兔请客)

    三、探究新知。

    1、瞧,小兔邀请了哪几个好朋友?(出示主题图)小猴是个“数学迷”,他发现每盘都有10个果子,看到这么多的果子,他马上就想提一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小猴子会提什么问题呢?

    (1)同桌说一说。(2)指名交流。

    2、光会提问题还不行,你们会解决这个问题吗?

    (1)先想一想,再用你手中的学具摆一摆、拨一拨。

    (2)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3)指名说算法和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20+30=50、30+20=50。

    3、小结:在加法算式里“+”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加数,“=”后面的数叫和。

    4、忽然,小刺猬的家里有急事,让他回家。小刺猬望着这么好吃的果子,真舍不得走,怎么办呢?他灵机一动,在盘子里打了一个滚。瞧,(出示主题图的右边图)他得意地走了,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小朋友,现在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5、你们能用上面的方法自己解决吗?并说出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小组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6、请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

    四、巩固提高

    1、刚才同学们都表现得非常好,小白兔决定带大家玩一个小游戏。(玩开火车游戏)出示课本练一练第3题,快速口答。

    2、三只母鸡找不到自己的孩子了,请你快速的找出每个小鸡的妈妈是谁?

    3、出示果园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们学会数、认、读、写100以内的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的顺序。

    3、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借助实物操作和互助交流数数的方法,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疑

    1、谈话:

    新学期开学,明明的好朋友都来帮他整理书房,看,其它都弄好了,就剩下铅笔还零乱的摆在桌子上呢!

    问:一共有多少枝铅笔呢?

    你能帮他数一数吗?

    2、板书课题:

    数铅笔

    二、互动解疑

    1、观察图:

    (1)生说一说数数的方法

    (2)交流汇报

    方法:可以一枝一枝地数;

    可以把铅笔10枝捆成一捆一捆的数;

    可以5枝5枝的数:“五、十、十五、二十……

    (3)问:你喜欢用什么方式数呢?

    (4)请大家动手数一数。

    (5)同桌互说

    归纳:10个十是100

    2、出示笑脸图

    (1)观察数数。

    问:图上一共有多少张小男孩的笑脸?

    (圈一圈,数一数)

    (2)谁能来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数的?

    3、出示点子图。

    提问:这幅图又有多少点子?

    圈一圈、数一数

    指导:(10个一圈)

    说明自己画圈与数数的方法。

    三、实践运用:

    1、出示计数器

    认识:个位、十位、百位

    动手拨数:4357

    生读数

    2、按要求

    二人合作,一人拨数,一人读写数。

    3、练习:

    数方格图;

    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九、九十五

    4、数一数教室内的桌椅。

    四、总结评价

    数数方法;

    数100以内的数。

    3.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图画式应用题

    教学目的:

    1、学会用10以内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初步感觉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训练学生根据挂图正确表述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10以内加减法,能正确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或挂图

    一、引入

    今天咱们到郊外去秋游,看看有哪些数学知识。

    二、新授

    1、加法

    [出示美丽的郊外风光]

    师:瞧,郊外的景色真美啊,蓝蓝的天空,美丽的花朵,还有几只蝴蝶正飞来飞去呢。

    课件出示左边5只,数一数有几只蝴蝶?再出示2只,现在呢?

    出示大括号和问号,师:现在有多少只蝴蝶呢?你知道用什么方法计算吗?

    美丽的蝴蝶可真漂亮啊,瞧,来了一群小朋友,他们是来捉蝴蝶标本的呢!课件分步出示:1、左边4人2、右边2人3、大括号和问号,小组里互相说一说图意

    分组说图意,有4人小朋友在捕蝴蝶有2人在捉蛐蛐,一共有多少人?

    谁来图意,你知道怎样算吗?

    三、课中操

    四、减法图式

    那边的小朋友玩的开心,这边的农民伯伯正忙着呢?出示葵花,看,这是什么?

    先出示颗葵花,再演示农民摘了3颗,再出示大括号和7个最后出示问号。

    问:你能说出图意吗?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

    农民伯伯摘完了葵花还要摘石榴。课件分步出示石榴图,自己说出图意后想一想怎样列式。

    五、练习可自己适当调配

    4.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1、2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

    7+47+67+5

    7+77+9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7+()=137+()=12

    7+()=157+()=167+()=1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

    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

    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再说一遍。

    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

    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11减7等于4。)

    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把例2填完全。然后集体订正。

    2、教学例3。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题减7,应该怎样想。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

    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并让他们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

    三、巩固练习: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做第1题。做之前教师说明,要先做左边的两题,再做中间的两题,最后做右边的两题。订正每一组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

    再让学生做第2题。做的要求同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课间活动。

    2、小结。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

    3、做练习三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订正时,可以再选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5.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8~89页例1~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自主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并能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颜色、摆学具等活动,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在经历寻找规律过程中,体验规律的美和创造的快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能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表述找出的规律

    教具学具

    准备好5支彩笔放在桌面上:大红色、粉红色、天蓝色、草绿色、淡黄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师:刚才在上课之前播放的那首歌小朋友们熟悉吗?是哪一部动画片啊?对,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今天它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睁大眼睛看,谁来了。(大屏幕出示:喜羊羊)小朋友鼓掌欢迎它。第二个会是谁呢?(大屏幕出示:灰太狼)

    2、第三个又会是谁呢,陈老师请小朋友猜一猜……(大屏幕又出示:喜羊羊)是谁呀,又是喜羊羊,请小朋友继续猜,第四个是谁,你猜……你为什么猜是灰太狼呢?(大屏幕又出示:灰太狼)又是灰太狼。

    3、现在,谁能一口气猜出第五个?第六个呢?你能确定吗?为什么这么肯定?理由。

    4、师:像这样一只羊、一只狼;又一只羊、又一只狼;再一只羊、再一只狼,它们排列时的顺序是重复出现的,在数学上我们把像这样的排列叫作——规律(板书:规律),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和喜羊羊一块儿来——找——规律,(板书:找)。

    5、激趣:请看大屏幕,小羊还给每个小朋友带来了3颗星星:懒羊羊带来的是发言星,送给大声发言的宝贝;喜羊羊带来的是智慧星,送给爱动脑筋的宝贝;美羊羊带来的是快乐星,咱们来比比看,哪个小朋友从老师手上摘走的星星最多。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主题图)再过10天小朋友最喜欢的节日就要到了,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六一儿童节)你看,图上的小朋友们可高兴了,他们把教室布置的多么漂亮啊,仔细观察,图上的小朋友是用什么来布置教室的?谁会说完整话?再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图中有规律?有些什么规律?谁能够用上“又、再”来具体图中的排列规律。

    3、想一想:这最后一面彩旗应该选什么颜色的?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棒,下面请大家翻开数学书第88页,找到大屏幕上的例题1,铅笔握在手,按照自己发现的规律在书上选一选,圈一圈。

    4、指名订正并说一说:最后一朵彩花你选什么颜色的?灯笼呢,小朋友呢?

    5、想一想:这些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有规律的挂彩花、灯笼和彩旗呢?

    6、小结:有规律的排列不但能让我们猜出下一个是什么,还能给我们带来一种美的享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涂一涂。

    1、喜羊羊问小朋友:你们能用手中的彩笔按照规律涂颜色吗?仔细观察数学书第89页的例题3和“做一做”。每一行图形是按什么规律涂的颜色,并按照这样的规律接着往下涂一涂吗。

    2、学生自主涂一涂。

    3、指名订正。如果从右往左观察第5行图形,你会发现规律……变了。

    2、小结:看来啊,同一行图形,如果观察的角度不同,找到的规律也会不同

    (二)摆一摆。

    1、小朋友两人合作,先用这些学具在桌面上摆出有规律的图形,再按照你们设计的规律把摆好的图形一个一个的粘上去,完成任务后把你们的作品拿到黑板前展示出来。比比看,哪两个同学最有创意,摆出来的规律与众不同!

    2、同桌合作用学具来摆一摆并粘贴在卡纸上。

    3、学生展示作品。

    4、老师随机选取作品评价。

    (三)比一比。

    1、灰太狼挑战小朋友,请看大屏幕:仔细看,下一个是谁?

    2、每次请一个小朋友来答题,其他的同学来当评委,用yes或no表示意见。答对一个一颗星,答对两个两颗星,答对三个三颗星。要说完整话。

    3、学生抢答,师随机介绍圆形和方形排列的规律。

    (四)笑一笑。

    1、师:我们胜利了,灰太狼被打败罗,它现在是什么心情呢,我们一起去看看:灰太狼,唉。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心情呢,大声说出来。

    2、想一想:你们能用有规律的笑声或动作来表示一下开心的心情吗?哪个宝贝最有创意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欣赏规律的美:条纹衣服,床上用品、、橱柜、花瓶、连续纹样等。(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规律在哪里?规律美不美?)

    2、课堂小结。小朋友,规律美吧,今天你学会找规律的本领之后,你就多了一双会找规律的眼睛。陈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观察,你一定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美的规律。

    3、请小朋友拿出3颗小星星,想一想,这节课你说了吗?你会了吗?你开心吗?你做到几样就摘下几颗星贴在数学书上。

    4、学生诚实评价自己。

    一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下册

    2017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设计教学过程,避免出现知识性错误。那种远离课标,脱离教材完整性、性,随心所欲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困册是绝对不允许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参考!

    【1】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学会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2.在探索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过程中初步渗透转化为10加几的转化思想,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教学关键】

    把9加几转化成10加几。

    【教学准备】

    教具:败尺敏课件、小棒、游戏用品。

    学具:小棒20根、圆片20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启思

    师:今天,钱老师想带一(1)班的小朋友去参观运动会,在出发之前让我先来考考你们。

    1.对口令。

    复习2、4、5、8等数的组成。

    2.10加几的加法。

    10+110+210+310+410+5

    10+610+7lO+810+9

    师:这些都是几加几的算式?

    师:小朋友们学得真不错,咱们出发吧!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

    师:我们来到运动会场的一角,你看到了哪些运动项目,分别有多少人参加?先小声说给自己听,再举手汇报。(指名回答)

    小结:运动会场里有运动员和裁判员,赛跑组有6名运动员,跳绳组有3名运动员,踢毽组有9名运动员,跳远组有7名运动员。

    2.试着想法。

    师:服务队的小朋友为运动员买了一些盒装饮料,纸箱里装了几盒?散的有几盒?你知道共有几盒饮料吗?(指名回答,板书算式)

    师:你是怎样算一共有几盒的?(指几名学生发表看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1)1、2、3……12、13依次数。

    (2)从9数到13。

    (3)9和4合起来是13。

    (4)13可以分成9和4。

    (5)先捡一盒放进箱子里,再想“10+3=13”

    3.得出最佳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加法,那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最好呢?为察枝什么?

    师:几种方法都很好,不过依次数比较麻烦,9和4合起来是多少一下子很难想出来,先看纸箱本来可以装几盒,这时还是要先把它变成10盒再来想,10加几比较简单。 (演示凑+过程)为什么要拿1个放进纸箱里呢?

    我们可以把这种想法用思维图表示出来,把4分解成1和3,1和9合起来是10,再想10+3=13“。

    (板书: )

    我们的想法在思维图上一目了然。

    4.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往运动场上看一看,你能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呢?先问问同桌,比一比谁提得多,老师有奖品。

    (指名提问题,并发给奖品)

    师:刚才小朋友提的问题真棒,我们来共同解决它。

    (单独出示踢毽组和赛跑组)问:踢毽组和赛跑组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6=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绳组)问:踢毽组和跳绳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9 +3= “)

    (展示凑十过程)画思维图,

    (展示踢毽组和跳远组)问:踢毽组和跳远组一共多少人?

    (指名列式,说怎样想的,板书算式9+7=16 )

    5.归纳算法特点。

    齐读算式。问:算式有什么特点?第一个加数是几?我们叫它9加几。

    师:我们是怎样算9加几的呢?都是把9加几变成10加几来算的。 (用箭头将算式和 10加几连起来)

    边画边说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算得数。学生齐说后同桌拍手说顺口溜。

    6.动手操作。

    (1)摆小棒,”左边摆9根红色的,右边摆3根黄色的,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根小棒?“(实物展示台出示)

    (指名列式)师:怎样想的?(学生说后,展示移小棒,圈小棒)

    (2)摆图片, ”左边摆9个红色的圆片,右边摆7个黄的圆片,怎样算一共有几个圆片?“(指名列式)”怎样想的?“

    师:把你想的过程在书上填思维图。(指名报答案)

    三、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游戏:摘苹果。

    引导学生观察得数的特点: (先小声说给同桌听)

    9+1=109+2=119+3=12

    9+4=139+5=149+6=15

    9+7=169+8=179+9=18

    小结:(1)结果都十几。(2)得数十几中的几比第二个加数少1。

    问:这个”1“哪儿去了?掌握这个特点,我们就能又准又快地计算9加几的加法了。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师: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请小朋友帮助解决。

    1.数菠萝。

    (大屏展示9个再添5个)问:怎样列式计算一共有几个菠萝?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2.数苹果。

    (大屏展示15个苹果)问:一共有几个苹果?怎样想的(圈住其中10个)

    3.数鸡蛋。

    (大屏展示鸡蛋图)指导观察:一个鸡蛋箱可以装几个鸡蛋?现在已装有几个了?问: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又快又准地算?(展示移入一个鸡蛋的过程)

    4.数蛋糕。

    (大屏展示蛋糕图)师:一个箱可以装几个蛋糕?箱子里有几个蛋糕?外面呢?怎样算?(指名列式)(演示凑十过程)

    五、全课小结,完善新知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解答这些题比较简便的方法该怎样想? (学生能说多少说多少)

    师:对于这些题目,先想到9+1=10,再把第二个加数分成1和几,9加1凑成10, 10再加剩下的数,这种方法叫”凑十法“。”凑十法“非常重要,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经常用到。

    板书设计

    【设计说明】

    ”9加几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6~98页的内容,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我确立了如前所述的教学目标。

    由于一年级儿童认知结构里具体思维是主要特点,他们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凑十法“的思考过程(即为什么用”凑十法“和如何用”凑十法“)是本节课的难点。

    用什么教学方法才能突破教学难点,把握教学重点,又能让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呢?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创新性尤其重要,一年级学生思维缺乏独立性,容易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所以我很注意让一切教学活动都有利于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习模式,课堂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陈述,都应该接受课堂中其他人的提问、反诘和推敲,让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运用主题图培养学生提出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上学期让学生提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进行引导,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学生在开放性的讨论中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去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自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索方法的过程中,发现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法和途径,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真正把学生的主体性放在突出的地位。

    基于以上所述,我着眼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放手让学生探索学习,将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首先,在带着学生走向新知之前,再现与新知有关的原认知,复习数的分解和10加几的知识,为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作铺垫。

    其次,仔细观察,积极探索。

    教学中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举例,学生模仿的消极被动状况。以学生集体的自主观察讨论为主旋律,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数学问题,独立思考与集体讨论,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报告自己或小组研究的结果,表达自己的见解,促进数学交流。

    大屏幕显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自己观察到运动场上有哪些比赛小组,他们各有几位运动员。小组讨论可以提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紧接着小组讨论,汇报本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自己列出9加几的.算式,再在一起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运用动画操作,启发学生找到最简便的方法──”凑十法“计算。这样就抓住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找要解决的问题并探索解决途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

    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智力的起点,在引导学生归结算理时,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圆片,再填写思维图。然后学生小结算法,齐读算式,发现共同点,教学顺口溜: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

    再次,巩固新知,寻找规律。

    一年级学生注意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用一个摘苹果游戏,调节学生注意方式,巩固9加几的知识,按规律整理算式,排列算式,观察得数特点,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窍门。

    最后,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观察菠萝、苹果图,培养学生看图列加法算式的能力;数鸡蛋、蛋糕是运用”凑十法“于实际生活中,进一步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知识的用途。

    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揭示出9加几的算理,融入转化的学习方法,既突出了重点、难点,又布局合理美观。

    总之,这节课通过观察、讨论和操作,积极探索,学习气氛活跃,充分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2】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教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课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板书:加法)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方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明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明!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教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教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教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1+12+2

    教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教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方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3)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3+24+1 ……

    2.发展题(印发)。

    (1)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_________。

    ②2+1=□_________。

    (2)直接填得数

    2+1=□3+2=□1+3=□

    3.开放题:□+□=5。

    【设计说明】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教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十四页解答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下数学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耐早掘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昌核、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睁唯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2

    课题七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1~3题,口算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内容。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练习,复习一下我们所学的知识。

    二、练习:

    1、口算练习(写在课堂练习本上):

    30+8= 40+3= 55-5= 90+9=

    45-5= 60+6= 48-8= 70+2=

    80+6= 77-7= 24-4= 50+3=

    26-6= 48-8= 80+4= 31-1=

    2、完成练习八1~3题。

    (1)第1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根据要求在括号里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①所填数中,哪个数最接近100?

    ②67接近60还是更接近70?62呢?

    (2)第2题:这是一道按要求排列数的题。

    把下面的卡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想一想:从小到大排列,要把什么样数放在最前面?什么样的数放在最后面?

    学生拿出数字卡片,在小组中完成。指名板演订正。

    (3)第3题:这是一道游戏形式的比较大小的题。

    帮小蜜蜂回家,学生独立完成连线。

    ①大于60的数有哪些?

    ②小于60的数有哪些?

    三、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40、63、70、19、29、36、38 19、29、36、38、40、63、70

    课后小记:

    课题八练习

    课型:练习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八4~8题。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做练习,完成练习八余下的练习。

    二、完成练习:

    1、第4题:这是一道估数题。

    根据小青蛙说的话,估计一下它吃了多少只害虫。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第5题:这是一道计算题。

    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1)教师提出要求:统一计时,完成下面各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学生独立完成。

    (3)订正答案。

    3、第6题:这是一道用数学的题。

    (1)教师读题,学生明确要求。一个学生说:“有40个学生,3个老师。”教师提出问题:“每人一瓶矿泉水,45瓶够吗?”

    (2)学生根据题目要求独立思考:要知道45瓶矿泉水够不够,要先算出什么?怎样算?

    (3)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4、第7题:这是一道按顺序填数的题。

    按照数的顺序填数,学生独立完成。订正,说一说怎样想的?

    5、第8题:这是一个游戏形式的估数的题。

    估一估,猜一猜。

    (1)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带学生猜一个数。

    (2)学生在小组中完成该项活动。通过这个游戏,加深学生对数的大小的体会,同时感受一种朴素的“区间套”的逐步逼近的思想方法。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练习

    40+3=43(人)43<45

    课后小记:

    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课型:实践活动课授课时间:第周第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座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

    3、通过活动,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进行初步的归纳。

    教学准备:教师:根据学生写出得出做的表;学生:数位板,小圆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回忆一下:前边我们学过了100以内数的认识,谁能告诉大家,数位顺序哪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什么位?第三位呢?

    2、出示计数器:

    个位上的数表示什么?十位上的数表示什么?百位上的数呢?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都是两颗珠子,请你说一说这两颗珠子分别代表多少?

    3、下面请你们把计数器放在桌角,把数位表和准备的圆片拿出来,我们来搞一个有趣的活动。这个活动我们就叫“摆一摆,想一想”(出示课题)。在这个活动中大家要善于动脑筋,找规律,使我们的活动进行的又快又好。

    二、学生活动:

    1、瞧!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聪聪和明明。)这两个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呀,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出示问题。)看,聪聪给我们提问题了“你们能用2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

    2、小精灵明明他也要给大家提问题(出示问题)。

    (1)你能用3个圆片表示不同的数吗?大家能回答他吗?

    (2)用3个圆片摆数,请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几个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教师提出要求:作记录的同学要综合你们小组这三个同学摆的数,不要有重复的数。比比看,哪一组摆的又快,写的又好,写字的同学字要大一些,写工整,活动开始。

    每组4名小朋友3名在数位板上摆圆片,1名小朋友对摆出的结果进行综合、记录。

    3、全班一起用2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引导学生讨论一下问题:

    (1)为什么两个圆片摆在个位上得到的数十2,而摆在十位上得到的数十20?

    (2)记录摆出的数是需要注意什么?

    (3)怎样才能知道摆出的数不遗漏?

    4、从刚才小朋友们用圆片摆数的过程,你发现有没有规律?下面我们不摆圆片,能不能在脑子里想摆圆片的方法,直接写出6个圆片,7个圆片,8个圆片,9个圆片都能表示哪些数?好,四个人合作,看哪一组填写的又快又好!

    学生分组活动:分别用3、4、5、6、7、8、9个圆片摆出不同的数。

    5、从以上我们所摆的圆片个数和写出来的数来看,同学们观察到有什么规律了吗?谁能说一说。

    6、教师根据学生写出来的数列出下表,让学生观察表中哪些数是用1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哪些是用2个圆片表示出来的数……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三、小结:

    谁能说一说今天研究的什么?你都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摆一摆想一想

    0123456789

    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36373839

    40414243444545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

    60616263646566676869

    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8283848586878889

    90919293949596979899

    课后小记: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3

    数字:数字歌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2、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知识要点:

    1、学习并朗读这首童谣。

    2、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

    (三)学法和习惯:

    1、学习用指读的方法听读识字。

    2、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字。

    教学重点:

    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通过朗读感受童谣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

    两、朋、友这三个字学生不常见,掌握起来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你们数学学数字了吗?(学了)今天这节语文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数字有关的儿歌“数字歌”(老师板书)。

    二、讲授新课

    1、这首小儿歌非常有趣,里面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打开书第11页看看你能不能很快找出都有哪些小动物。(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2、如果你们能数出这些动物朋友各有几只,他们就会从课本中跑出来和你们做游戏。请用数字标在图旁边。(老师把阿拉伯数字贴在黑板上。)学生汇报动物的只数,(要训练学生说完整话。)

    学生每说出一种动物老师就在黑板上贴小动物的图片,并把它们贴到相对应的数字下面。

    3、自己小声地读一读,把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4、听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尤其要听清你不认识字的字音。在听录音时要用手指着每一个字,听到哪,指到哪。(培养学生指读习惯,渗透听读识字的方法。)

    5、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注意:边读边用手指着。读后,你有什么收获?

    6、自己再读儿歌,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向同桌请教,也可以问老师。如果认识了,就把记号擦掉。

    7、你们学得真努力,课文里的字娃娃想看看你们是否真的认识它们了。瞧,他们偷偷的溜出了门。

    (从黑板上的课文中拿出一、两、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他和谁是朋友?(不按顺序出示,让学生把这些汉字与黑板上的数字一一对应贴。再单独拿每个汉字数字卡片让生读完返还到课文中。)

    8、孩子们,还有几个字在跟我们捉谜藏,来看一看(出示卡片“小朋友”“数字”)每个词两生读,再齐读。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学会简单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怎样记录分的结果呢?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还可以怎么分?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课件出示练习七1、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今天同学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四、板书设计:

    分类

    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按形状来分一分

    按颜色来分一分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欣赏、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图形中的一些简单排列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在探究规律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规律能创造美,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图形排列的简单规律,掌握找规律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表述发现的规律,并会运用规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利用比赛,感知规律

    记忆比赛:男女生分别记忆两组数据,得出有规律的好记,没有规律的不好记。得出规律的重要性,引出课题:找规律。

    二、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小精灵聪聪听说我们学习找规律,也来到了这里。他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说呀,在这春暖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光明小学一一班的小朋友去公园聚会了!他们把会场布置得可漂亮啦!同学们又蹦又跳玩得可开心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灯笼、彩旗、小花。

    首先研究装饰物是怎么排列的。

    三、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彩旗是怎么排列的?(黄红、黄红)

    我们就把这一面黄旗和红旗看作一组。(板书:一组)

    2、接下来讲解小花、灯笼的排列方式。

    3、小朋友队伍的排列。

    小结:像彩旗、小花、灯笼和小朋友的队伍,都是按都是按顺序为一组,一组一组重复排列的,而且至少要重复3次,像这样的排列我们就说它是有规律的。

    四、学以致用,摆出规律

    小组合作,作品展示。

    五、智力闯关,应用规律

    六、联系生活,找出规律

    七、情感教育,总结本课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P32第四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辨认和区别各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生:(每个小组一份)鞋盒、牙膏盒、药盒、磁带盒子;易拉罐、铅笔、茶叶罐;魔方、骰子、小立方体10个;玻璃珠、小皮球、乒乓球。

    师:课件、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奖品、四种抽象出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讲台上的一些实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朋友,你认识它们吗?(学生自由说各个实物名称,师指出:它们都是同学们生活中的好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都带来了哪些朋友啊?跟你的小伙伴们大声介绍一下?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组里有不同的吗?

    生分组活动:说出带来的东西的名称

    师:大家带的东西可真多啊!看看这些物体,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鼓励质疑)。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物体(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

    1、学具分类,初步感知

    A、动手操作

    师:你们看一看这么多物品中,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块儿吗?请每个小组里的小朋友共同动手分一分。

    学生分组操作,师巡视(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哪个聪明的小朋友你们分了几类?是怎么分的?(3分钟)

    让学生边说边举起来让大家看。

    师:他们小组是这样分的,和你们组是一样的吗?

    C、小结概念

    师:每种形状的物体它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你能给每类物体起个名字吗?

    指名生回答,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各种名称,并板书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动手操作,感知特点

    A、感知长方体

    师:(举起球)看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请你也举起一个球,互相看看拿对了吗?

    把你拿的球放回盒子里。师带领学生依次放回圆柱和正方体。

    师:看看桌子上现在有的是什么样的物体?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你们手中的长方体,把你看到的、摸到的长方体在小组里和小朋友说一说。(2分钟)

    B、汇报反馈

    师:谁能用响亮的声音告诉大家,你现在觉得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么感觉到的?(5分钟)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规范语言名称。并板书:长方体:平面

    C、感知正方体、圆柱、球。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现在你还想认识什么形状的物体,就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再向同组的小朋友你的感觉。

    D、集体反馈各种物体的特征

    师:哪个小朋友能来你认识的什么物体?有什么感觉?

    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板书出各种物体的特征。每汇报完一种,老师请不是拿这种物体的小朋友找一个来看一看,摸一摸,验证了他的感觉后再板书。

    E、比较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发现了圆柱和球能滚,那他们滚的是不是一样的呢?

    指名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能说清楚就要鼓励。

    3、抽象思维,形成表象

    师:这几种物体,如果去掉了它们美丽的外衣,你还认识它们吗?

    课件演示:将实物抽象成几何图形。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一样的吗?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物体,它们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5、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师:说一说你身边的物体还有哪些是这些形状的?

    三、基本练习,巩固知识

    1、找朋友:小朋友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找朋友的游戏。请4名小演员分别扮演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其余学生在桌上找出各自的好朋友举起来给大家看。(如生:我是长方体,我的朋友在哪里?余生响应)

    2、摸一摸:请各小组将桌上的物品重新装到盒子里,盖上,由一个同学报图形名称,另几个同学摸,“看谁摸得准”。

    3、数图形:电脑出示画有各种图形的灯片,师:现在请同学们数一数,在这幅图里,长方体用了几个,正方体用了几个,圆柱和球各用了几个,把数填在这张表里。引导学生进行统计,说出每种图形的名称及其数量。

    4、搭一搭:在我们的生活中这四个伙伴儿随处可见,它们的用途可广了,现在我们就用这些物体做积木,搭一件你们最喜欢的东西,我们比赛看哪个小组合作得。你们愿意吗?看看桌上的学具,可以先讨论一下,你们组里想搭什么?然后开始动手设计吧!

    5、汇报:城堡、火车、楼房……

    四、总结

    今天,我们和谁成了好朋友?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它们,课后大家都留心去找一找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了,小朋友们再见!

    解决问题数学一年级下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填写百数表,使学生清楚地了解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构建数与数之间的关系,深化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

    2、通过观察,分析百数表,探究100以内数的规律,并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现100以内数的排列顺序的一般规律。

    2、初步构建数之间的关系,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小精灵带来一张藏宝图引出“百数表”

    二、解构百数表,探索数的规律。

    1、观察百数表,找规律。

    出示41页百数表第一、二行所给的数,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点呢?按照这个顺序,你能填出它们之间的数吗?

    依次出示两支特殊的数队伍(两个斜行),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剩下的数你能填出来吗?(学生按一定顺序把百数表填完整)。

    2、涂色,找规律。

    (1)完成41页例4(1)的涂色活动。并交流涂色中发现的规律。

    (2)你还发现哪些新的规律了吗?

    自己观察,想一想。

    和同桌或前后桌小朋友说一说。

    全班交流。

    3、课堂小结。

    三、依据规律,拓展提升。

    1、给数找家:

    (1)34和56

    (2)78和45

    2、完成41页“做一做”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能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正确比较,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等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知道你们已经学习了数的组成,数的读写和数的顺序,老师想来考考你们,你们敢不敢接受老师的考验:

    (1)、6是()位数,100是()位数,82是()位数。

    (2)、28的8在()位上,表示()个();2在()位上,表示()个()。

    (3)、36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4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99里有()个十和()个一,它后面是()。

    (4)、按照数据的顺序填数:

    34、35、()、37 69、70、()、72

    2、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再来看看这两道题。

    (1)、在○里填入“>”、“<”、“=”。

    15○20 11○9 8○8

    (2)在66、25、9、89、75、100这些数中,最小的是(),的是()。

    生回答后,问:“你怎么能这么快就知道哪个数最小,哪个数?”引导学生说出一位数比两位数小,两位数比三位数小,最终得出:位数多的数较大。

    3、即时练习。

    4、如果都是两位数,我们能不能也这么快的比出大小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老师手上有一些卡片,卡片上都是两位数,我们请两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来抽取卡片,看看哪组抽取的卡片上的数更大。

    开始游戏。

    在游戏中使学生明白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2、小结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大小,先看数的位数,位数多的数更大;如果都是两位数,十位不同比十位,十位相同比个位。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2页的“做一做”,再指名学生是怎么比的。

    2、你能说一说六十几有哪些数?(按顺序说一说)这些数与六十相比,比六十大还是小?比七十呢?四十几在几十与几十之间?八十几比几十大,比几十小?

    四、拓展题。

    1、连线。(课件)

    2、填上合适的数。

    26□7 100>3□ 58<5□ 78<□2

    3、你知道我是谁吗?(课件)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3~104页8、7、6加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录像出示8个小朋友去公园买门票,然后,又来了5个小朋友的情景。)

    1、教师创设情境:星期天上午,天气非常好,小文、小丽、小明等8个小朋友到公园去玩。他们来到公园门口,正要买门票,又来了他们的5个同学。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应该买多少张门票?他们想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同学们想帮这个忙吗?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生1:我们是数的,数了数这些小朋友一共有13个人。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第一次来了8个人,然后接着往下数,9、10、11、12、13,一共有13人。

    生3:我们是把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中的2个人先和8个人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生4:我们是把8个小朋友分成5个小朋友和3个小朋友两组,然后把这5个小朋友和后来来的5个小朋友凑成10个人,10个人再加上剩下的3个人,一共是13个人。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4种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5。

    师:8+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我们小组先摆了8根小棒,又摆了5根小棒,然后从5根小棒里拿出2根放入8根小棒里凑成了10根小棒,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

    教师再请几个小组说一下他们是怎么做的。

    教师根据几个小组汇报操作的情况,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由于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其他方法,如数数法、接数法便不再出现或很少出现。

    2、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4、7+6、6+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因为计算8加5时,学生用摆小棒的办法研究过了,所以用凑十法计算这三个算式应该没什么问题,教师这时应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小结凑十的方法: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巩固内化,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有什么关系?(一样)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教师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迁移。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圈一圈,算一算。

    2、(课件出示)1路公交车上原来有6个人,又上来了7个人,这时车上有多少人?

    3、(课件出示)小兔找家:每个小兔身上有一个算式,每个小屋上有一个得数,学生做对后,小兔子就能回到自己家。

    4、(课件出示)写算式。根据图中情景,写出算式,看哪个同学写得又多又好。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4

    一。独立填写。

    数学游戏

    课题阅览室第二课时备课人

    教学

    二、数字游戏:

    1、课题跳绳

    教学

    2、出示图片:

    小松鼠捡了一大篮子松果,它吃了25个,篮子里还剩17个,谁知道小松鼠原来有几个松果?25+17=42(个)

    3、告别了小松鼠,来到湖边,湖里的荷花粉红粉红的,一只只蜻蜓在空中飞舞,它们在找自己最喜欢的花朵,咱们帮它们找一找。独立连线P64看图连线。

    4、快来看那边,大象妈妈正在考小象呢?

    小象:我今年3岁。象妈妈:你出生时我29岁。

    你们知道象妈妈今年多少岁吗?29+3=32(岁)

    5、看那只淘气的小猴在干什么?给小鹿量身高。

    小花:92厘米小点:73厘米小黄:比小花矮,比小点高

    小黄可能多高?请选择:(56厘米73厘米80厘米95厘米)

    6、几只笨熊想玩跷跷板,快来算一算,算好后帮它们把跷跷板画好。

    7、数学活动:

    淘气哥哥拿着20元钱去买玩具,他可以买什么?

    出示图片:玩具枪:11元玩具汽车:21元洋娃娃:18元

    玩具熊:13元拼图:7元积木:9元球:5元

    小组讨论:有几种买法,每种买法花多少钱?找回多少钱?

    8、数学游戏:

    猜猜我是多少?

    (1)我比38大17。 38+17=55

    (2)我减13就是60。 60+13=73

    (3)我加上20就是52。52-20=32

    三、把得数排队:

    68+17 94-48 62-18

    82-35 38+25 49+27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3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

    1、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和用数学进行一番回顾与,以提升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水平。

    2、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中通过动手操作,发展个性,概括规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合作学习意识。

    教学重点: 归纳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和复习。

    板书:和复习

    二、自主学习,合作研讨:

    1、口算:

    我们先进行口算练习,开火车回答。哪列火车来开呢?(20以内退位减法表中第一行和第一列共15道算式)。

    提问:这道题(15-9)你是怎么口算的?谁有不同的想法?

    2、初步感知规律:

    ⑴刚才我们用各种方法口算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现在老师把这15道口算算式卡片排成两行贴在黑板上,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想一想,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可以按什么规律来给这些算式排排队呢?(先独立思考,后小组组织讨论)

    ⑵第一行算式的被减数都一样,可以按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第二行算式的减数都一样,可以按被减数的大小顺序进行排队。下面,老师要让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来给15个算式排排队。请小组长拿出黑色的袋子放在桌上,里面装的就是这15个算式。各个小组的同学要听从组长的安排,有的找算式,有的贴,分工合作,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配合得最好,排得又对又快。

    ⑶学生动手操作。

    ⑷小组展示,并是按什么规律来排的。

    ⑸:同学们真厉害,经过你们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得出了这么多种排法,真了不起。但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还有21道算式,为了排列起来比较直观,我们先按照这种排法(③)来排

    学生排法中:

    ①排成两行的;

    ②差相等的;

    ③排成倒“7”字型的。你们能按照这种方法很快地排列出来吗?好,看看哪个小组又对又快又整齐。是这种排法的小组,就讨论一下,接下去怎么排?

    3、运用规律,完成表格:

    ⑴谁能说一说刚才我们排的这一行一列有什么规律呢?

    ⑵接下来该排哪个算式呢?(师指11-8下面那一格)。请小组长拿出第二个袋子,里面装的是其余的21道算式卡片,小组合作,按照规律继续排下去。看看哪个小组排得又快又整齐。

    ⑶学生动手操作。

    4、,引导学生说出“20以内减法表”的规律。

    ⑴竖着看,算式的排列有什么规律?你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⑵横着看,又有什么规律?你是怎么知道差是从小到大的?

    ⑶除了这些,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怎么知道斜着看,差都一样?

    ⑷掌握了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在计算的时候做到又对又快。

    三、应用规律,完成练习。

    1、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相同的所有算式。

    2、学生自由选择,想写差是几的算式就写差是几的算式(要求:差是相同的所有算式)。

    3、课件出示游戏:摘苹果

    开放性计算练习:13-()=613-()=11-214-()=()-()13-()〈616-()〈7

    四、布置作业:练习五1——3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6

    本单元教学简单的方位知识,使学生能够分辨自己的前后、上下、左右,并会应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这些方位,而且以自己为中心的前后、上下很容易界定,所以例题及“想想做做”都以辨认左右作为教学重点,对于上下、前后,教材只是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使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过程中自主获得认识。教材设计的学习活动有看图说话、游戏、操作等。

    1、例题的教学内容分三个层次编排。

    首先是分辨自己的右手和左手,“要发言的请举右手”既是对学生的常规教育,也让学生记住自己的右手。接着以“练习本在数学书的左面”“数学书在练习本的右面”为例,教学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然后让学生看图其他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语言描述。

    在教学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关系时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左手和右手,分辨这两个物体哪个在左面、哪个在右面;

    二是指导学生用“×在×的哪面”进行表达;

    三是两句话中的任何一句都清楚地表达了练习本与数学书的位置关系,可以这样说,也可以那样说,而且从其中的一句话可以推理得出另一句话。要体会这两句话之间的必然联系,但不要求学生同时说两句话,不要刻意进行这样的练习。

    看图说一说以左、右关系为主。图中的小明、小红、小刚、小芳四人的朝向与学生是一致的,学生按自己对左、右的感受确定小明在小红的左边、小芳在小刚的右边等位置关系不会有困难,也不会有歧义。如果说出前后或上下关系也是可以的。

    2、联系自己的身体作出判断。

    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的时候,大多数都要先想一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才能作出判断,这是学生年龄、心理发展特征的表现。“想想做做”第1题遵循这个规律设计游戏活动,先是握拳头,记住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再拍手,体会左手那边是左边,右手那边是右边;最后是摸耳,从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左耳,感受左右是相对的。这些游戏要反复进行,让学生学会辨别左右。

    “想想做做”第2、4、6题涉及左右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先想自己的左手与右手,分清左面与右面,然后回答问题和操作活动。即使发生错误,也要联系左手和右手认识错误,从而改正。

    3、在开放的情境中练习。

    “想想做做”第3题通过“苹果上面是鸡蛋”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观察和表达。教学物体之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要注意三点。

    一是让学生充分地说。图中的五种物体放在冰箱的四层里,每两层物体的位置都有上、下关系。因此,可说的内容很多。让学生充分地说,既能调动积极性,又给他们大量的练习机会。

    二是语言结构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什么的上(下)面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在什么的上(下)面”。在注意语言准确、完整的同时,鼓励说法多样,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但不要进行说法多样的训练。

    三是收集一些相关的语言,如苹果的上面是鸡蛋,鸡蛋的下面是苹果;面包的上面是苹果,面包的下面是白菜;牛奶在苹果的下面,牛奶在白菜的上面等,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及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若干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小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请听他说了些什么?你们能帮上贝贝这个忙吗?

    【设计意图】以学生喜爱结交好友为开头引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感知: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设计意图】学生对各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使学生经历认识各类物品特点的过程。)

    (3)出示课件,揭示概念。课件出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图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4)齐读图形名称。

    (5)板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从实物到图形名称到立体图形的认知,是本节课的重点,利用多媒体形象化教学的功能,展示出抽象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生成,解决本课重点。)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别出示实物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让学生辩认。

    2、学生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3、亲身体验,感知特点。

    (1)学生选一个喜欢的物体做好朋友,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4、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5、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四、游戏“看谁摸得准”。

    1、老师与一生做游戏(示范)。

    2、小组游戏。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

    【设计意图】游戏是大家都喜欢的活动,易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多种感官加深对各种形状形状物体的体验。

    五、巩固练习(第37页1、2题)。

    【设计意图】给每个学生提供练习的机会,在数数的过程中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

    六、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或者参与运球游戏。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球能任意滚动。

    2、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分小组进行合作完成,既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逐步体验各种立体图形的特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七、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哪些好朋友?他们的样子你都记下了吗?

    一年级数学同步的答案

    【 #一年级#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2、前、后

    【篇二】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个位和十位的计数单位,知道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2)能力目标: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能正确说出每个数的数位和数位上的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2)教学难点:能正确说出每个数的数位和数位上的数。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学会了100以内数的组成,现在我想考考大家,听仔细呦

    1、(1)()个一是一十,十里面有()个一。

    (2)()个十是一百,一百里面有()个十。

    (3)4个十和2个一组成()

    (4)3十和5个一组成()

    (5)75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从51数到100

    3、这节课,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和我们一起学习,它是谁呀?(出示计数器)

    复习数位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个、十)对!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7?”(指名回答,并上来拨珠子)

    “对!因为17由1个十和7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沙上拨7,在个位上拨1。”(并指名回答这样写和读17这个数,可指名上来板书)

    4、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1这样用计数器表示?”(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21由2个十和1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2,在个位上拨一,写作:21读作:二十一)

    “其实20以上数的读写和20以内数的读写是一样的。”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100以内数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新课起航

    老师买了一些铅笔作为奖品,要奖会动脑筋的爱举手的小朋友,大家能帮老师一起来数数吗?

    1、教学例4。

    出示2捆铅笔(每捆10支)和4支铅笔。

    问:①我手上拿了几支铅笔?为什么?《有几个十枝和几个一枝。(2个十枝和4个一枝)》

    ②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你拨珠的理由。《启发学生说出2捆铅笔表示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子,4枝铅笔表示4个一,在个位上拨4个珠子表示》

    ③读一读计数器上的数(指导读)

    ④写一写这个数(指导写)

    2、教学例5。

    (1)第一行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读给同桌同学听,教师巡视指导。

    (2)第二行第1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十位上有4个珠子,个位上一个也没有,试问:这个数该怎么写?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这个数十位上是4,就写4,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因此写作:“40”读作“四十”。

    (3)第二行第2、3题让学生尝试,说给同桌的同学听。教师提问个别同学,集体订正。

    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在十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写“0”占位,如30、40、50……个位都写“0”。若这些数个位上不写“0”行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例6。

    (1)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个一个地拨,在个位上拨9颗后提问:“再拨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学生边拨边回答。(10个一是十,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一颗。)

    (2)在十位上一个一个的拨,拨9颗后提问:“这9颗算珠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几个十?10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

    同桌讨论、交流后回答。(10个十是一百,在计数器的百位上拨一颗。)

    (3)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试着写出这个数,并读一读。

    写作:100读作:一百

    比一比谁写得整洁、美观。

    (4)对着计数器上的数位表,同桌互相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什么。

    回答后打开书35页,填在书上。全班齐读两遍。

    教师小结并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的十进制计数法的基本原理及数位顺序表。)

    课堂练习

    1、(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2、练习:第35页做一做第3题。

    作业安排

    【篇三】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活动导入:

    谈话:考一考大家四根同样长短的小棒可以拼成什么样的数学平面图形?三根小棒呢?如果两根小棒呢?(学生准备)你能拼出不同形状的角吗?

    今天我们就先一起来认识这样的角?谁来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今天我们先认识直角(板书:认识直角)

    二、教学新课

    1、认一认:

    谈话: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的直角,瞧:这是手帕和一本数学书,你能在它们的面上找出直角吗?请学生指一指

    提问:想一想我们身边的什么地方也藏着直角?

    (注意引导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提问:三角板上有直角。请学生比画出来

    小结:直角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2、画一画

    提问:怎样画一个标准的直角呢?

    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

    (这样的直角两边张开的大小只能凭感觉,不一定是个标准的直角?有更好的办法吗?)

    提问:三角板上一共有三个角,为什么用这个角来画直角呢

    谈话: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其他小朋友看清楚了吗?谁来方法?

    讲述方法:把三角板按在纸上,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确定一个顶点,

    然后沿着尺画出两条边。

    提问:转动三角板可以画不同方向的直角吗?请学生说一说:准备怎样画?

    其他小朋友想自己动手试一试吗?请小朋友完成练习纸第1题画一个直角。

    小结:瞧老师选了几个小朋友画的,他们方向不同但都是直角。

    为了和其他角区分开,人们还给了直角一个特殊的符号?教师示范,我们把他叫作“直角符号”。

    学生动手给自己画的直角标上符号。

    3、折一折

    谈话:我们开动脑筋画了一个直角,现在考考大家这里有一张不规则的纸你能折两折创造一个直角吗?

    动手试一试。

    提问:交流怎样折呢?讨论一下。

    请同学上台演示自己的折法。

    提问:同桌两人把折出的直角比一比。再拿折好的直角和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通过两次比较,你有什么重大发现?(发现直角的大小都一样)

    4、辨一辩

    (1)小朋友真厉害,那想问问大家如果给你一些角(挂小黑板),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它是不是直角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象这三个角形状特别不同可以用眼睛直接判断,但有一些角形状比较接近用眼睛判断可不行了怎么办?)

    小结:如果要正确的验证直角可以用一个:三角板。现在我们跟着电脑博士一起来学一学

    学生说方法: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顶点对顶点,一条边对齐,看另一

    条边,重合是直角。

    学生说一说用三角板判断直角的方法(教师贴出方法)

    (2)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其他两个角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比时教师板画出锐角,钝角)

    学生交流。

    指出:像这样比直角小的角,叫锐角。这个角呢?

    学生口答比较情况。

    像这样比直角大的角,叫钝角。

    通过比一比我们认识了怎样的角是锐角呢?那怎样的是钝角呢?

    (板书:锐角钝角)

    猜一猜:教师出示活动角,学生看角快速回答是什么角?

    谈话:小朋友真厉害,不仅认识了三种角,还学会了正确的判断方法。

    现在请小朋友完成练习纸第2题用三角板比一比看他们分别是什么角?

    三、角的实际应用

    (1)谈话:直角,锐角,钝角到底谁最能干呢?这样吧,让他们比一比,好吗?

    1号楼和地面成直角,2号楼和地面成锐角。你愿意住哪幢房子?为什么呢?

    师:那这轮比赛是谁获胜了呢?

    (2)进入第二轮比赛:图钉的钉尖分别是锐角和钝角。你愿意用哪一个?如图:师:这场比赛锐角又胜出了

    (3)第三场比赛开始了,这两把椅子,你会坐哪一把呢?你的理由?

    师:这回钝角赢了。比赛结束了,你们谁的本领大呢?

    谈话:是啊,它们在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因为锐角、直角和钝角各有所长,才创造出这样美妙的世界!

    四、拓展活动:

    用两个不同形状的三角板拼一个直角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板书设计

    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直角锐角钝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