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三年级数学资料,三年级数学下册资料

  • 数学
  • 2023-05-11
目录
  • 数学三年级第四单元
  • 三年级必背知识点数学
  • 三年级数学下册资料
  • 三年级数学解答题100道
  • 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资料

  • 数学三年级第四单元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要求归纳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面南左为东,面北左为西,面东左为北,面西左为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西、南、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做题时先标出东 南 西 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

    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哪镇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 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 = 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 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第三单元 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图的特点:有利于数据的比较,更容易分辨相同项目的区别。

    第四单元 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李段粗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

    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 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燃裂算。

    第五单元面 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已知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

    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已知周长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

    正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

    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

    6、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7、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8、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

    1、归类: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

    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

    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

    6、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第六单元年、月、日

    1、重要的日子: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3、季度: 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季度。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平年上半年181天,闰年上半年182天,下半年都是184天。

    4、求有多少个星期?用天数÷7。→如:31天31÷7=4(个)……3(天)

    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

    ① 一般用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

    ②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闰年有: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二)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 ①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时刻相同,去掉时刻前的时间限制词。 ②下午1时到晚上12时,时刻加上12,并去掉时刻前的时间限制词。 2、24时计时法转化为普通计时法: ①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在时间前加上凌晨、早上或上午等时间限制词。 ②13时到24时,用时刻减去12,再加下午、傍晚或晚上等时间限制词。 3、计算经过时间:用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经过时间。时刻—时刻=时间段

    4、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天=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1、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一定要先对齐小数点再相加、减。

    3、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

    4、小数读写法:① 读法→汉字形式;② 写法→阿拉伯数字。

    5、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搭配

    有顺序地组数、搭配连线,才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三年级必背知识点数学

    1. 数学三年级的小常识(我要办个板报)满意的+分

    数学小常识

    我们都携带一把”尺子”,你相信吗?

    新建小学 吴爱萍

    你知道吗?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假如你“一拃”的长度为8厘米,量一下你课桌的长为7拃,则可知课桌长为56厘米。如果你每步长65厘米,你上学时,数一数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从你家到学校有多远。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你的身高是150厘米,那么你抱住一棵大树,两手正好合拢,这棵树的一周的长度大约是150厘米。因为每个人两臂平伸,两手指尖之间的长度和身高大约是一样的。要是你想量树的高,影子也可以帮助你的。你只要量一量树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长度就可以了。因为树的高度=树影长*身高÷人影长。这是为什么?等你学会比例以后就明白了。你若去游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远,可以请声音帮你量一量。声音每秒能走331米,那么你对着山喊一声,再看几秒可听到回声,用331乘听到回声的时间,再除以2就能算出来了。学会用你身上这几把尺子,对你计算一些问题是很有好处的。同时,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它也会为你提供方便的。你可要迅局想着它呀!

    2. 数学小知识

    数学小知识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除了记数以外,还需要一套数学符号来表示数和数、数和形的相互关系。

    数学符号的发明和使用比数字晚,但是数量多得多。现在常用的有200多个,初中数学书里就不下20多种。

    它们都有一段有趣的经历。 例如加号曾经有好几种,现在通用"+"号。

    "+"号是由拉丁文"et"("和"的意思)演变而来的。十六世纪,意大利科学家塔塔里亚用意大利文"più"(加的意思)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加,草为"μ"最后都变成了"+"号。

    "-"号是从拉丁文"minus"("减"的意思)演变来的,简写m,再省略掉字母,就成了"-"了。 到了十五世纪,德国数学家魏德美正式确定:"+"用作加号,"-"用作减号。

    乘号曾经用过十几种,现在通用两种。一个是"*",最早是英国数学家奥屈特1631年提出的;一个是"· ",最早是英国数学家赫锐奥特首创的。

    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认为:"*"号象拉丁字母"X",加以反对,而赞成用"· "号。他自己还提出用"п"表示相乘。

    可是这个符号现在应用到 *** 论中去了。 到了十八世纪,美国数学家欧德莱确定,把"*"作为乘号。

    他认为"*"是"+"斜起来写,是另一种表示增加的符号。 "÷"最初作为减号,在欧洲大陆长期流行。

    直到1631年英国数学家奥屈特用":"表示除或比,另外有人用"-"(除线)表示除。后来瑞士数学家拉哈在他所著的《代数学》里,才根据群众创造,正式将"÷"作为除号。

    十六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用"="表示两个量的差别。可是英国牛津大学数学、修辞学教授列考尔德觉得:用两条平行而又相等的直线来表示两数相等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于是等于符号"="就从1540年开始使用起来。

    1591年,法国数学家韦达在菱中大量使用这个符号,才逐渐为人们接受。十七世纪德国莱布尼茨广泛使用了"="号,他还在几何学悉悉中用"∽"表示相似,用"≌"表示全等。

    大于号"〉"和小于号"〈",是1631年英国著名代数学家赫锐奥特创用。至于≯""≮"、"≠"这三个符号的出现,是很晚很晚的事了。

    大括号"{ }"和中括号"[ ]"是代数创始人之一魏治德创造的。

    3. 三年级数学小知识

    数学趣题

    1.有48个学生参加三项体育比赛,但参加的每项活动的人数不一样,而人数都有一个数字“6”,参加三项体育比赛的各有几人?

    2.龙龙和亮亮去公园玩,想买门票,但钱都不够,龙龙缺4元8角,亮亮缺1分,两人钱合起来仍不够,公园门票多少钱?

    3.三个人同时吃3个西红柿,用3分钟吃完,六个人同时吃6个西红柿要几分钟?

    4.有10张卡片,正面朝上,每次翻动6张卡片,经过若干次翻动,卡片能否都反面朝上?

    5.小张买了24瓶汽水,每4个空瓶可以换1瓶汽水,小张共能喝到几瓶汽水?

    年龄问题

    1.四个人年龄之和是77岁,年龄最小的10岁,年龄最大与最小的人年龄之和比另外两个人的年龄之和大7岁,问年龄最大的人多少岁?

    2.爸爸在过50岁生亩陆让日时,弟弟说:“等我长到哥哥现在的年龄时,我和哥哥的年龄之和等于那时爸爸的年龄”,那么哥哥今年多少岁?

    3.甲、乙、丙平均年龄42岁,如果甲的年龄增加7岁,乙的年龄增加一倍,丙的年龄缩小一半,则三人岁数相等,问甲多少岁?

    4.在一个家庭里,现在所有成员的年龄加在一起是73岁.家庭成员中有父亲、母亲、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父亲比母亲大3岁,女儿比儿子大2岁.四年前家庭里所有的人的年龄总和是58岁.现在家里的每个成员各是多少岁?

    5.10年前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年龄的7倍.15年后,吴昊的年龄是他儿子的2倍.现在父子俩人的年龄各是多少岁?

    鸡兔同笼问题

    1.小丽的储蓄罐中有100枚硬币。她把其中的贰分币全换成等值的伍分币,硬币总数变成73枚;然后她又把壹分币换成等值的伍分币,硬币总数变为33枚。那么她的储蓄罐 *** 有 元。

    2.三种昆虫共18只,共有20对翅膀116条腿。其中每只蜘蛛无翅8条腿,每只蜻蜓是2对翅膀6条腿,蝉是一对翅膀6条腿。问这三种昆虫各多少只?

    3.一张数学试卷,只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如不做,不得分也不扣分。若小明得了78分,那么他做对 题,做错 题,不做 题。

    4.某杂志每期定价2元5角,全年共出12期。某班一些学生订半年,其余学生订全年,共需1320元;如果订半年的改订全年,订全年的改订半年,那么共需订费1245元。问这个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5.已知甲、乙、丙3位同学共解出100道数学题,且他们3人每人都解出其中的60道题。若将其中只有1人解出的题叫做“难题”,3人都解出的题叫做“容易题”,则“难题”比“容易题”多多少道?

    3年级练习

    1.计算:9998+998+99+9+6

    2.计算 174+177+183+182+176+180+179+189

    3.某校有70名男同学及若干女同学参加数学竞赛,平均分为63分,参赛男同学平均分为60分,女同学平均分为70分,那么该校有多少女同学参赛?

    4.7个数的平均数是28,把这7个数排成一列,则前四个数的平均数为26,后四个数的平均数为33,则第四个数是多少?

    5.1,2,6,24,120,(),5040

    1,9,2,8,3,( ),4,6,5,5

    2, 3, 6, 8, 8, 4,( ),( )

    6.1/2,1/5,2/9,3/14,5/20,(),( )

    7.哥哥今年比小丽大12岁,8年前哥哥的年龄是小丽的4倍,今年二人各几岁?

    8.今年小明的父母年龄之和是小明的6倍,4年后小明的父母年龄之和是小明的5倍,那么今年小明父亲与母亲的年龄和是多少?如果小明父亲比母亲大2岁,问小明的父亲今年的年龄多少岁?

    4.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 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 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 = 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 1吨1000克=1千

    5. 给3个三年级数学知识短少故事

    八戒吃了几个山桃八戒去花果山找悟空,大圣不在家.小猴子们热情地招待八戒,采了山中最好吃的山桃整整100个,八戒高兴地说:“大家一起吃!”可怎样吃呢,数了数共30只猴子,八戒找个树枝在地上左画右画,列起了算式,100÷30=3.1八戒指着上面的3,大方的说,“你们一个人吃3个山桃吧,瞧,我就吃那剩下的1个吧!”小猴子们很感激八戒,纷纷道谢,然后每人拿了各自的一份.悟空回来后,小猴子们对悟空讲今天八戒如何大方,如何自已只吃一个山桃,悟空看了八戒的列式,大叫,“好个呆子,多吃了山桃竟然还嘴硬,我去找他!”哈哈,你知道八戒吃了几个山桃? *** 数字的由来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它们被称为“ *** 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 *** 数字’,那肯定是 *** 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妈妈摇摇头说:“ *** 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 *** , *** 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 *** 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 *** 数字’.”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妈笑了. 儿歌比赛动物学校举办儿歌比赛,大象老师做裁判.小猴第一个举手,开始朗诵:“进位加法我会算,数位对齐才能加.个位对齐个位加,满十要向十位进.十位相加再加一,得数算得快又准.” 小猴刚说完,小狗又开始朗诵:“退位减法并不难,数位对齐才能减.个位数小不够减,要向十位借个一.十位退一是一十,退了以后少个一.十位数字怎么减,十位退一再去减.”大家都为它们的精彩表演鼓掌.大象老师说:“它们的儿歌让我们明白了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它们两个都应该得冠军,好不好?”大家同意并鼓掌祝贺它们.和=的本领很久以前,数学王国比较混乱.0—9十个兄弟不仅在王国称霸,而且彼此吹嘘自己的本领最大.数学天使看到这种情况很生气,派和=三个小天使到数学王国建立次序,避免混乱.三个小天使来到数学王国,0—9十个兄弟轻蔑地看着它们.9问道:“你们三个来数学王国干什么,我们不欢迎你们!” =笑着说:“我们是天使派来你们王国的法官,帮你们治理好你们国家.我是‘等号’,这两位是‘大于号’和‘小于号’,它们开口朝谁,谁就大;它们尖尖朝谁,谁就小.”0—9十个兄弟听说它们是天使派来的法官,就乖乖地服从和=的命令.从此,数学王国有了严格的次序,任何人不会违反.。

    6. 有关三年级的数学小知识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

    一、位置与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

    二、年月日:

    (1)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比如:1900年是平年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不是平年。

    (2)闰年的二月是29天,平年的二月是28天。其他月份中,大月份是31天,小月份是30天。

    (3)1年有12个月,平年一年365天,闰年一年366天。

    (4)同一时刻24小时制和12小时制相差12。

    三、面积和周长

    (1)面积: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2)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3)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四、平均数和小数

    (1)平均数=所有数据的和÷数据的个数

    (2)象0.2,1.8之样的数叫小数

    五、常见的单位及其进率

    1、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① 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② 1分=0.1角;1角=0.1元;

    2、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①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③ 1毫米=0.1厘米;1厘米=0.1分米;1分米=0.1米;

    3、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平方毫米):

    ①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②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7. 小学数学的知识点总结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1、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7、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8、圆形 (S:面积 C:周长 л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 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9、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10、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12、和差问题的公式:(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13、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14、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15、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16、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17、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常用单位换算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 基本概念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

    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

    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

    8. 关于数学的小知识

    杨辉三角是一个由数字排列成的三角形数表,一般形式如下: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1 6 15 20 15 6 1

    1 7 21 35 35 21 7 1

    … … … … …

    杨辉三角最本质的特征是,它的两条斜边都是由数字1组成的,而其余的数则是等于它肩上的两个数之和。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现在要求我们用编程的方法输出这样的数表。

    同时 这也是多项式(a+b)^n 打开括号后的各个项的二次项系数的规律 即为

    0 (a+b)^0 (0 nCr 0)

    1 (a+b)^1 (1 nCr 0) (1 nCr 1)

    2 (a+b)^2 (2 nCr 0) (2 nCr 1) (2 nCr 2)

    3 (a+b)^3 (3 nCr 0) (3 nCr 1) (3 nCr 2) (3 nCr 3)

    . 。 。 。 。 。

    因此 杨辉三角第x层第y项直接就是 (y nCr x)

    我们也不难得到 第x层的所有项的总和 为 2^x (即(a+b)^x中a,b都为1的时候)

    [ 上述y^x 指 y的 x次方;(a nCr b) 指 组合数]

    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在数学的许多重要领域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数学史曾经有自己光辉灿烂的篇章,而杨辉三角的发现就是十分精彩的一页。

    杨辉,字谦光,北宋时期杭州人。在他1261年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一书中,辑录了如上所示的三角形数表,称之为“开方作法本源”图。

    而这样一个三角在我们的奥数竞赛中也是经常用到,最简单的就是叫你找规律。具体的用法我们会在教学内容中讲授。

    在国外,这也叫做"帕斯卡三角形".

    9. 三年级数学小报资料

    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市长。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 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 ,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 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高斯非常聪明,老师在课堂上出了一道算术题,要学生们计算出前100个自然数相加之和,一般的同学采取逐个相加的办法计算得头昏脑胀,而高斯几乎不加思索就算出了答案。他是注意到这个算术级数的规律,100+1=101,99+2=101……共50对数,答案是5050

    就这些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资料

    三年级数学重点知识有: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棚笑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扰渗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缓和脊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三年级数学解答题100道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的内容怎么写 资料如下: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运慎加1。

    3、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弯悄闹=被除数。

    4、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

    5、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和正多边形等都是轴对称图形等。

    是一个用作计数、标记或用作量度的抽象概念,是比较同质或同属性事物的等级的简单符号记录形式(或称度量)。

    代表数的一系列符号,包括数字、运算符号等统称为记数。在日常生活中,数通常出在标记(如公路、电话和门牌号码)、序列的指标(序列号)和代码(ISBN)上。在数学里,数的定义延伸至包含如分数埋罩、负数、无理数、超越数及复数等抽象化的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辅导资料

    【 #三年级#导语】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和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以下是 考 网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一】

    一、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形皮银的周长=(长+宽)×2C=(a+b)×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C=4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a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S=ah÷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h÷2

    直径=半径×2d=2r半径=直径÷2r=d÷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c=πd=2πr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纳毕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洞握芹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篇二】

    二、单位换算

    (1)1公里=1千米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3)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厘米=1000立方毫米

    (4)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公斤=2市斤

    (5)1公顷=10000平方米1亩=666.666平方米

    (6)1升=1立方分米=1000毫升1毫升=1立方厘米

    (7)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8)1世纪=100年1年=12月大月(31天)有:18月小月(30天)的有:49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篇三】

    数量关系计算公式方面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篇四】

    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

    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7.等式:等号左边的数值与等号右边的数值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8.方程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式。

    9.一元一次方程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的等式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式。

    学会一元一次方程式的例法及计算。即例出代有χ的算式并计算。

    10.分数: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分的数,叫做分数。

    11.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12.分数大小的比较:同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分子大的大,分子小的小。异分母的分数相比较,先通分然后再比较;若分子相同,分母大的反而小。

    13.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14.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为分母。

    15.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16.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17.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18.带分数:把假分数写成整数和真分数的形式,叫做带分数。

    19.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20.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分数的倒数。

    21.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以乙数的倒数。

    【篇五】

    特殊问题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1)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3)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1)一般公式: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5%)

    工程问题

    (1)一般公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1÷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条形统计图分为(横式统计图)和(竖式统计图)。

    3、(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它们的面积。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5、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6、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7、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米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8、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验算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1、0乘任何数都等于0。

    2、0除以任何不为0的数都等于0。

    3、任何数除以0都“无意义”。

    4、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5、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

    6、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7、在生活中,我们常用千克、克和吨来做物体质量的单位。每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8、用字母表示,千克记作kg,克记作g,吨记作t。

    9、1千克=1000克1kg=1000g

    10、1吨=1000千克1t=1000kg

    11、一个三位数乘一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12、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13、长方形周长=(长+宽)×2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14、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15、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16、正方形周长=边长×4

    17、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8、要想从一张长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的正方形,必须以长方形的宽边为边长。

    19、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等于0。

    20、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可能是二位数。

    21、被除数末尾有0的除法,商末尾不一定有0。

    22、被除数中间有0的除法,商中间不一定有0。

    23、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加余数。

    24、一年有12个月,分7个大月、4个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分别是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小月有30天,分别是四、六、九、十一月。平年二月有28天,闰年二月

    有29天。

    25、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一年分:上半年、下半年,上半年平年有181天、闰年有182天,下半年平年和闰年都有184天。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25、一年有4个季度,每3个月是1个季度。第一季度是1月、2月、3月,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第二季度是4月、5月、6月,有91天;第三季度是7月、8月、9月,有92天;第四

    季度是10月、11月、12月,有92天。

    26、儿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二月二十八。

    27、一个星期有7天,一天有24时,在一天时间里,时针在钟面上正好走2圈。

    28、一年中的节日有:1月1日元旦、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4月1日愚人节、4月5日清明节、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党的生日、8月1日建军

    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9、时间的表示分两种: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

    30、把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

    31、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时,

    32、把24时计时法转换成普通计时法所用的辅助词有:1、2、3、4时—凌晨;5、6、7时—早上;8、9、10、11时—上午;12时—中午;13、14、15、16、17时—下午;18、19、20

    、21、22、23、24时—晚上。

    33、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34、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

    35、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36、“时间”表示:一段时间。例如:妈妈每天工作8时。

    37、“时刻”表示:一个时间。例如:小明早上8时上学。

    38、从身份证上可以知道: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码。我国的身份证有18位号码,由17位数字本体码和1位数字校验码组成。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

    为:6位数字地址码,8位数字出生日期码,3位数字顺序码和1位数字校验码。

    39、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

    40、像4.20.8316.08.。这样的数,都是小数。小数点后有一位的小数叫一位小数。以此类推小数点后有两位的小数叫两位小数。

    41、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

    4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43、计算小数加减法时,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相同数位对齐后在计算。

    44、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略,并且不改变数的大小。

    45、小数加法是小数减法的逆运算。

    46、小数的大小并不取决于小数数位的多少。

    47、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并知道这一条折线就是“对称轴”。

    48、一个乘数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就扩大几倍。

    例:一个乘数扩大2倍,另一个乘数不变,积扩大2倍。

    49、一个乘数扩大几倍,另一个乘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两个扩大倍数的积。

    例:一个乘数扩大2倍,另一个乘数扩大3倍,积就扩大2×3=6倍。

    50、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51、在乘法里,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积的末尾至少就有几个0。

    52、乘数的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

    53、用4个数字组合成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式,其中积的算式组合方法是:把数字从小到大排列,用的数和最小的数组成一个两位数,中间的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这

    样的算式是“积的”。

    54、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相等时,周长不一定相等。

    55、当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时,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大于长方形面积。

    56、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57、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8、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59、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60、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61、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62、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63、长度单位换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1000米

    64、面积公式:

    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长=面积÷宽

    长方形宽=面积÷长

    正方形边长=面积÷边长

    65、周长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长=周长÷2-宽

    长方形宽=周长÷2-长

    正方形边长=周长÷4

    66、周长相等时长方形的长和宽越接近其面积会越大。

    67、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

    68、分母相同时,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69、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越小分数越大。

    70、当分子、分母相同时等于“单位1”也就是“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