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所有学科 > 数学

高二数学人教版,高二数学课本人教版

  • 数学
  • 2023-06-06
目录
  • 高二数学模拟试卷题
  • 高二数学课本人教版
  • 高中数学书高二下册人教
  • 高二数学大题100道
  • 高二英语新教材 人教版

  • 高二数学模拟试卷题

    高二阶段作为承上启下的一年,是学习最容易松懈的一年,往往会因为缺乏新鲜感、陌生感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往往会为高一的努力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而自暴自弃,从而在高二阶段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我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1

    1、圆的标准方程:

    圆心为A(a,b),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2、点与圆的关系的判断方法:(1),点在圆外(2),点在圆上(3),点在圆内

    4.1.2圆的一般方程

    1、圆的一般方程:

    2、圆的一般方程的特点:

    (1)①x2和y2的系数相同,不等于0.

    ②没有xy这样的二次项.

    (2)圆的一般方程中有三个特定的系数D、E、F,因之只要求出这三个系数,圆的方程就确定了.

    (3)、与圆的标准方程相比较,它是一种特殊的二元二次方程,代数特征明显,圆的标准方程则指出了圆心坐标与半径大小,几何特征较弯察明显。

    4.2.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1、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来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4.2.3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1、利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一步:建立适当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坐标和方程表示问题中的几何元素,将平面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4.3.1空间直角坐标系

    1、点M对应着确定的有序实数组,对应着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一点3、空间中任意点M的坐标都可以用有序实数组来表示,该数组叫做点M在此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记M

    4.3.2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2

    复数的概念:

    形如a+b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i叫做虚数单位。全体复数所成的集合叫做复数集,用字母C表扮闹孝示。

    复数的表示:

    复数通常用字母z表示,即z=a+bi(a,b∈R),这一表示形式叫做复数的代数形式,其中a叫复数的实部,b叫复数的虚部。

    复数的几何意义:

    (1)复平面、实轴、虚轴:

    点Z的横坐标是a,纵坐标是b,复数z=a+bi(a、b∈R)可用点Z(a,b)表示,这个建立了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复数的平面叫做复平面,x轴叫做实轴,y轴叫做虚轴。显然,实轴上的点都表示实数,除原点外,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2)复数的几何意义:复数集C和复平面内所有的点所成的集合是一一对应关系,即

    这是因为,每一个复数有复平面内惟一的一个点和它对应;反过来,复平面内的每一个点,有惟一的一个复数和它对应。

    这就是复数的一种几何意义,也就是复数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即几何表示方法。

    复数的模:

    复数z=a+bi(a、b∈R)在复平面上对应的点Z(a,b)到原点的距离叫复数的模,记为|Z|,即|Z|=

    虚数单位i:

    (1)它的平方等于-1,即i2=-1;

    (2)实数可以与它进行四则运算,进行四则运算时,原有加、乘运算律仍然成立

    (3)i与-1的关厅稿系:i就是-1的一个平方根,即方程x2=-1的一个根,方程x2=-1的另一个根是-i。

    (4)i的周期性:i4n+1=i,i4n+2=-1,i4n+3=-i,i4n=1。

    复数模的性质:

    复数与实数、虚数、纯虚数及0的关系:

    对于复数a+bi(a、b∈R),当且仅当b=0时,复数a+bi(a、b∈R)是实数a;当b≠0时,复数z=a+bi叫做虚数;当a=0且b≠0时,z=bi叫做纯虚数;当且仅当a=b=0时,z就是实数0。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3

    一、定义与定义式:

    自变量x和因变量y有如下关系:

    y=kx+b

    则此时称y是x的一次函数。

    特别地,当b=0时,y是x的正比例函数。

    即:y=kx(k为常数,k≠0)

    二、一次函数的性质:

    1.y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k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为函数在y轴上的截距。

    三、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轴和y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2)一次函数与y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轴总是交于(-b/k,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特别地,当b=O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四、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五、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g=S-ft。

    六、常用公式:(不全,希望有人补充)

    1.求函数图像的k值:(y1-y2)/(x1-x2)

    2.求与x轴平行线段的中点:|x1-x2|/2

    3.求与y轴平行线段的中点:|y1-y2|/2

    4.求任意线段的长:√(x1-x2)^2+(y1-y2)^2(注:根号下(x1-x2)与(y1-y2)的平方和)

    人教版高二数学必学的知识点讲解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人教版高二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高中高二数学知识点口诀总结

    ★高二数学考试必考知识点

    ★高二数学上下学期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二数学课本人教版

    1.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搜友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察指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世没槐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2.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五知识点

    1.排列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p(n,m)表示.

    p(n,m)=n(n-1)(n-2)……(n-m+1)=n!/(n-m)!(规定0!=1).

    2.组合及计算公式

    从n个不同元素中,任取m(m≤n)个元素并成一组,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一个组合;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m≤n)个元素的所有组合的个数,叫做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用符号

    c(n,m)表示.

    c(n,m)=p(n,m)/m!=n!/((n-m)!_!);c(n,m)=c(n,n-m);

    3.其他排列与组合公式

    从n个元素中取出r个元素的循环排列数=p(n,r)/r=n!/r(n-r)!.

    n个元素被分成k类,每类的个数分别是n1,n2,...nk这n个元素的全排列数为

    n!/(n1!_2!_.._k!).

    k类元素,每类的个数无限,从中取出m个元素的组合数为c(m+k-1,m).

    排列(Pnm(n为下标,m为上标))

    Pnm=n×(n-1)....(n-m+1);Pnm=n!/(n-m)!(注:!是阶乘符号);P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n!;0!=1;Pn1(n为下标1为上标)=n

    组合(Cnm(n为下标,m为上标))

    Cnm=Pnm/Pmm;Cnm=n!/m!(n-m)!;Cnn(两个n分别为上标和下标)=1;Cn1(n为下标1为上标)=n;Cnm=Cnn-m

    高中数学书高二下册人教

    【 #高二#导语】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计划,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高二频道为你整理了《人教版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助你金榜题名!

    【篇一】人教版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肢旦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篇二】人教版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an=a1+(n-1)d(1)

    前n项和公式为:

    Sn=na1+n(n-1)d/2或Sn=n(a1+an)/2(2)

    从(1)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数函(d≠0)或常数函数(d=0),(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2)式知,Sn是培氏n的二次函数(d≠0)或一次函数(d=0,a1≠0),且常数项为0.

    在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Am+An=2Ar,所以Ar为Am,An的等差中项.

    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

    an=am+(n-m)d

    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配饥散和公式还可推出:

    a1+an=a2+an-1=a3+an-2=…=ak+an-k+1,k∈{1,2,…,n}

    若m,n,p,q∈N*,且m+n=p+q,则有

    am+an=ap+aq

    Sm-1=(2n-1)an,S2n+1=(2n+1)an+1

    Sk,S2k-Sk,S3k-S2k,…,Snk-S(n-1)k…或等差数列,等等.

    和=(首项+末项)*项数÷2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2和÷项数-末项

    末项=2和÷项数-首项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非零常数,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geometricprogression).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commonratio),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注:q=1时,an为常数列.

    【篇三】人教版高二数学重点知识归纳

    解不等式问题的分类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或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等式.

    ①解一元高次不等式;

    ②解分式不等式;

    ③解无理不等式;

    ④解指数不等式;

    ⑤解对数不等式;

    ⑥解带绝对值的不等式;

    ⑦解不等式组.

    解不等式时应特别注意下列几点:

    正确应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正确应用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增、减性.

    注意代数式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

    不等式的同解性

    |f(x)|0)

    |f(x)|>g(x)

    ①与f(x)>g(x)或f(x)ag(x)与f(x)>g(x)同解,当0ag(x)与f(x)

    高二数学大题100道

    必橘卜修的有1、2、3、4、5五本,你若高一学的是必修1 3 2 5,则高二还要学4,因为必修的就这五本,要都学完

    然后就应该学选修2系列的1了,这是理科生要学的而文科圆隐穗生要学选修1系携拦列的

    高二英语新教材 人教版

    高二属于高中三年承上启下的时期,通过高一一年的学习,高中生一方面对学校的环境、制度已经十分熟悉:另一方面又将面对高二阶段这一学习分化的分水岭,所以上好高二对整个高中来说意义重大。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知识点1

    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单调性:定义:注意定义是相兆腊对与某个具体的区间而言。

    判定方法有:定义法(作差比较和作商比较)

    导数法(适用于多项式函数)

    复合函数法和图像法。

    应用:比较大小,证明不等式,解不等式。

    奇偶性:

    定义:注意区间是否关于原点对称,比较f(x)与f(-x)的关系。f(x)-f(-x)=0f(x)=f(-x)f(x)为偶函数;

    f(x)+f(-x)=0f(x)=-f(-x)f(x)为奇函数。

    判别方法:定义法,图像法,复合函数法

    应用:把函数值进行转化求解。

    周期性:定义: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T)=f(x),则T为函数皮隐f(x)的周期。

    其他:若函数f(x)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满足:f(x+a)=f(x-a),则2a为函数f(x)的周期.

    应用:求函数值和某个区间上的函数解析式。

    四、图形变换:函数图像变换:(重点)要求掌握常见基本函数的图像,掌握函数图像变换的一般规律。

    常见图像变化规律:(注意平移变化能够用向量的语言解释,和按向量平移联系起来思考)

    平移变换y=f(x)→y=f(x+a),y=f(x)+b

    注意:(ⅰ)有系数,要先提取系数。如:把函数y=f(2x)经过平移得到函数y=f(2x+4)的图象。

    (ⅱ)会结合向量的平移,理解按照向量(m,n)平移的意义。

    对称变换y=f(x)→y=f(-x),关于y轴对称

    y=f(x)→y=-f(x),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x轴上方的图象保留,x轴下方的图象关于x轴对称

    y=f(x)→y=|f(x)|把y轴右边的图象保留,然后将y轴右边部分关于y轴对称。(注意:它是一个偶函数)

    伸缩变换:y=f(x)→y=f(ωx),

    y=f(x)→y=Af(ωx+φ)具体参照三角函数的图象变换。

    一个重要结论:若f(a-x)=f(a+x),则函数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a对称;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知识点2

    一、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常见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2.从散点图上看,点分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正相关,点分布在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

    二、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从散点图上看,如果这些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称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回归直线.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

    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r|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燃猜厅线性相关性.

    三、解题方法

    1.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一是利用散点图直观判断,二是利用相关系数作出判断.

    2.对于由散点图作出相关性判断时,若散点图呈带状且区域较窄,说明两个变量有一定的线性相关性,若呈曲线型也是有相关性.

    3.由相关系数r判断时|r|越趋近于1相关性越强.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知识点3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

    当时两圆相交,连心线垂直平分公共弦,有两条外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当时,两圆内含;当时,为同心圆.

    注意:已知圆上两点,圆心必在中垂线上;已知两圆相切,两圆心与切点共线

    5、空间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是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应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

    用符号语言表示公理1:

    公理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符号:平面α和β相交,交线是a,记作α∩β=a.

    符号语言:

    公理2的作用:

    它是判定两个平面相交的方法.

    它说明两个平面的交线与两个平面公共点之间的关系:交线公共点.

    它可以判断点在直线上,即证若干个点共线的重要依据.

    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一直线和直线外一点确定一平面;两相交直线确定一平面;两平行直线确定一平面.

    公理3及其推论作用:它是空间内确定平面的依据它是证明平面重合的依据

    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人教版高二数学上册必修知识点相关文章:

    ★高二数学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知识点

    ★高二数学上下学期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上册

    ★高二数学重要知识点归纳

    猜你喜欢